【关学文研】寻道“关学”一脉 赓续千年文明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智慧的结晶,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而经久不衰,不断在后世的传承与发展中得到创新,而植根于陕西关中的“关学”正是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的一座思想高峰。任时光流转、朝代更迭,其所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至今历久弥新,争鸣于华夏大地。杜甫诗云:“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在秦川这片大地上,关学是如何产生,又有怎样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让我们翻开历史书卷,探究薪火相传800余年的“关学”文化。

“关学”悠悠传千载

任何意识形态的产生都离不开背后的整体社会环境,北宋时期宽松的社会条件为新的社会思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无论是在哲学思想领域还是在文学艺术领域以及书法绘画领域,都出现了群星闪耀的景象。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学智认为:“这时的儒学受晋唐以来儒与释、道交融的文化背景和氛围的影响,思想家们克服了汉唐儒学之弊,借鉴了佛教、道家和道教的本体论、心性论及思辨方法,形成了理学。”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载辞官后回到眉县横渠镇,设馆兴教,逐渐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旨趣和学术风格的思想流派——关学,成为理学的一座思想高峰,其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的“洛学”、朱熹的“闽学”一起并称为宋代理学的四大流派。

北宋以后,以至清初,关中地区学人辈出,流派纷呈,虽无严格的师承授受关系,但大都尊张载为“关中士人宗师”。刘学智教授指出:“他们已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关学的影响,继承了张载的学术旨趣,由此而形成了内在一致的精神气质、学术宗旨、价值追求和治学风格。因而关学成为宋、明、清时期理学中的一个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学术流派。”

关学历经北宋创立,明代中兴,以及清代的反思、传承与转型,从张载提出的“勇于造道”到牛兆濂提出的“存心继道”,薪火相传800余年,涌现了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李复、杨奂、王恕、马理、薛敬之、吕柟、冯从吾、张舜典、李颙、王建常、李元春、贺瑞麟等一大批学人,创造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培育了独特的关学文化精神,奠定了北宋至清末关中社会的主流精神、核心价值和基本意识形态,为中国学术史、哲学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学思想的“使命”与“担当”

回首悠悠岁月,关学留下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灿烂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关学文化思想的精髓,被当代理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它从不同的思想维度展现出士人对民众生活原则、精神价值、生活意义、学统传承、政治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士人对人类崇高理想的向往。刘学智教授认为,“横渠四句”最能体现关学学人的博大胸怀、精神气象和哲学使命,一直以来为古今众多仁人志士所尊崇,至今仍有很大影响,我们今天提出的“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就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曾指出:“关学世有渊源,皆以躬行礼教为本。”关学强调以文明的礼仪来规范、改变和提升人们的生活习俗,进一步发展了孔子所说的“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强调“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主张通过礼来改变人的气质,培育人们遵循道义的自觉,以提高人的德性和正义感。在谈及人与人、人与万物的关系时,刘学智教授指出:“关学主张天人一体,大家都是同胞兄弟,人与万物也都是同伴朋友,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对待人和物。后人把这一思想概括为'民胞物与’,这不仅是对孔子'仁爱’、孟子'仁民而爱物’思想的传承,而且把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提高到博爱的高度,明确地表达了儒家的忠孝伦理和仁爱情怀,其中蕴涵着'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哲学境界,是关学'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崇真务实、笃行践履的思想作风,不畏权贵、不苟且合污的精神节操,儒家的这些品格在张载及关学学者身上得以高度凝聚,并被发扬光大,一直影响、感化和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煅铸出无数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息、视死如归的志士仁人。

传承历史文脉,绽放“关学”时代光芒

关学作为陕西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学派,是关中学术文化光彩夺目的瑰宝,不仅对陕西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中华民族整体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刘学智教授强调了关学研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我们应从张载'四为’获取使命意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躬行礼教’的理论与实践,获得遵纪守法的深刻启示;以'民胞物与’培养仁爱精神;从'笃实践履’的关学特征引发求真务实和实践精神的思考,以及从关学学人的风骨和气节,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精神升华。”这正是儒家的文化精神和关学学人的人文情怀,留给当今社会提升民众人文素质、道德修养的精神营养。

当前在纪念张载千年诞辰之际,陕西掀起了关学研究与普及的热潮,对关学的传承与弘扬也颇见成效,先后举办了多次关学学术研讨活动,许多院校还成立了专门的关学研究机构。2015年,由刘学智教授、方光华教授为总主编,历时8载,一部2300万字的立意高远、史论结合、内容宏富、思想深邃的学术丛书——《关学文库》问世,填补了自南宋学者吕本中提出“关学”概念以来的800余年关学文献整理和系统研究的空白,这对于赓续历史文明、弘扬关学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里程碑意义。刘学智教授介绍:“我们拟启动《关学文库续编》的工作,以便进一步深入挖掘民间关学资源、走访关学学人后裔、保存关学遗迹,对关学学人的家训、家风以及乡约文化等进行整理研究。”他特别强调,在弘扬关学优秀传统时,要承继经世致用的传统,摒弃玄学思维,使关学走出书斋,进入民间,与广大民众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进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的同时,应鼓励各类民间书院举办关学讲座、论坛、读书会等活动,以使关学走进大众视野,真正滋养现代人心灵,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关学以化育人心为宗旨,从三秦尤其是关中的人文历史传统中汲取养分,以学风笃实、注重践履,崇尚气节、敦善厚行,求真求实、开放会通的文化精神,岿然屹立于世,从而彰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巨大生命力,是涵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对关学的研究与传承,也将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