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民居-1

  • 民居

民居也就是民居建筑,它是相对于官式建筑而言的,更是有别于皇家建筑的居住建筑形式。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居的式样极为丰富,并且分布广泛。各地的民居都有各地的形式与特色。合院、土楼、干栏、碉房、窑洞、毡包等,合院又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商人宅院、皖南天井院之别,干栏又有傣族干栏、侗族干栏、高干栏、矮干栏等之别,碉房类民居有藏族碉房、开平碉楼、梅县围拢屋、赣南围子等。大的类型多样,小的形式也多有变化。

  • 江浙水乡民居

水乡民居主要是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的临水民居,如江苏的苏州、浙江的乌镇和绍兴等城镇及其周边乡村民居。民居均傍水而建,“贴水成街,就水成市”,形成优美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色。水乡民居的单体建筑,因其所处基地环境条件的不同,及屋主的经济实力、生活需求乃至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规模形态。不过,总的来说,其建筑结构都是极为自由与灵活的,很少生硬、造作。民居的这种朴实、灵活的风格,恰与严格、规范的官式建筑相对照。

  • 水乡民居与水

根据水乡与水的关系,水乡村镇的总体布局主要有:沿河流或湖泊一面发展、沿河两面发展、沿河流交叉处发展、围绕多条交织河流发展等形式。而根据民居与水面的远近、向背等关系的不同,水乡民居的选址又有:背山临水(即正面临水)、两面临水、三面临水等形式。

  • 水乡民居与桥梁

有水之地自然也必有桥,桥既是连接交通的重要设施,也是水乡一景。在水乡的街河水面上,每隔不远就会有一座桥梁沟通两岸,甚至在池边和屋宇之间,也有各式小桥搭连,造型各个不同,生动灵巧,优美异常。更显出了江南水乡的动人风韵。

  • 利于行船的小桥

船只是水乡主要的交通工具,船要在水上行,所以水面上的桥梁自然不能太低,因此桥梁多为石拱桥,高挑上拱以利于船只从下面通过。而即使有少数的平桥,也往往架设得很高。而平桥的桥面平坦,利于车辆在上面行走。桥梁的立面形式主要是考虑船只的需要,而桥的平面形式则主要与地形有关,根据行人的来往方向及河面的宽度等因素,桥面主要建成一字、八字、曲尺、上字、丫字等形式。

  • 水乡民居的码头

虽然现今公路、铁路等交通都很发达,但对于江南水乡来说,水路交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水乡村舍临水而建,几乎除了房屋就是水道,出入主要由水道往来,因此船只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上下船则要经过码头,码头是水路交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各村落临河都建有码头。码头是水乡民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楼房窄院的水乡民居

江南水乡地狭,因而民居的庭院多较小,主要用于房间的通风、采光。也因地面的小而珍贵,所以大多民居为楼房,以节省地面空间。高耸而轻巧的楼

房沿河而建,倒映于河水中,美不胜收。再经来船只的穿梭,河水荡漾,倒影变幻不定,更衬出江南水乡的活泼灵秀。

  • 倚桥

集镇中某些重要的桥头地带,人流往来相对频繁,并常常成为人流的集中地,因此,桥头处的居民多利用民居的底层开设店铺,小商贩和集市贸易也往往在桥头路旁展开。原以交通为主要功能的桥梁,实际上已经成为商业活动的集聚地带,成为水乡城镇空间转折上的标志。尤其是倚桥,往往多被近旁的民居利用。因为它原是桥,但是被近桥的人家拿来作为民居的一面侧墙了。这样的借桥建屋方式,能节约室内的空间,并且可以直接利用桥梁作为楼梯而无须另建,上楼也方便。

  • 水乡民居中的枕流建筑

枕流就是整栋建筑都建在河面上的形式。窄的河面可直接凌空架梁,宽的河面就要在水里竖立石柱,支撑上面的建筑物了。有些人家因为近河两岸都是自家房屋,便用“枕流建筑"把两岸的房屋连接起来,形成通连的一体。当然,“枕流”只能建在没有水路交通的地方,而且河面也必须是自家的私产。

  • 水乡民居中的吊脚楼

吊脚楼就是指原有民居建筑的一小部分伸出在水面上,此部分大多必须依靠木柱或石柱等来支撑。伸出的这一部分可以是房屋的二层,也就是楼房的上层,也可以作为阳台来使用。它的下边还可以设踏步通至水面,以方便家人洗涤和取水。

  • 水乡民居中的出挑

出挑就是利用大型的悬臂将房屋挑出,这种挑出的方法叫做“出挑”,同时挑出的部分也叫做“出挑”。出挑大的可以成为房屋的一部分;出挑小的则可以作为檐廊,类似于阳台;最小的可以只挑出一根靠背栏杆到屋外,乘凉、晒太阳、观赏景色等,是个很好的所在。

  • 皖南民居

皖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南部,在宋、元、明,清等时期,这里被称为徽州,它是中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境内主要有黟县、歙县、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等县,是现存较好的皖南传统民居的集中地。清人程且硕在其所撰的《春帆记程》中写道:“乡村如星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瓦鳞鳞,棹楔峥嶸,鸱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这不但写出了皖南民居雅致清秀的建筑特色,也写出了皖南民居的辉煌不凡。

  • 四水归堂式的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中最为典型的形式就是“四水归堂”。所谓“四水归堂”就是民居的屋顶都是斜坡形式,并且坡面斜向院内,每当下雨时雨水就会从四面屋顶上流入天井院中。因此,四水归堂也是一种合院形式的民居。之所以要建成这种四水归堂式,除了环境与地区等因素影响外,还有一种喻意,即表示“肥水不流外人田”,聚气敛财,与善于聚财经商的徽商正相合。

  • 皖南民居的梁架

皖南民居平面多是方形,建筑密集,房屋多为二层楼。民居的梁架多为彻上露明造,匠师们在适当装饰的原则下把结构与美观融为一体, 并保持了与其他部分的统一性。 简单的梁架做法是穿斗式琴面月梁,较华丽的大型住宅梁架则采用穿斗、抬梁相结合的做法,月梁粗大浑圆,并施以精雕细刻。而斗拱、鹰嘴、出檐等其它构件的做法,也都极富于地方特色。

  • 皖南民居的院落组合形式

“四水归堂”说的是皖南民居院落的天井与房间的形式和关系,而皖南民居的院落组合则是另一个概念。皖南民居的院落组合主要有三合院、四合院、两个三合院、两个四合院、一个三合院和一个四合院相结合等形式。其中,最基本的院落形式是三合院和四合院,其他形式则是在三合院、四合院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在一条纵轴线上前后院落的排列俗称“步步升高”。每一个院落都有一个正堂,四层院落叫四进堂,五层院落叫五进堂,皖南甚至有九进堂的。每进一堂便升高一级,风水上谓“前低后高,子孙英豪”。

  • 皖南民居中的三合院

三合院是一个正厅和左右厢房,围合一个天井。三合院多为一进两层民居,正屋面通常为三开间。楼上明间作为祭祀祖先牌位的祖堂,左右次间作为卧室楼下明间作为客厅,左右次间作为住房。三合院是皖南民居中最简单、经济的院落形式,被广泛地采用。

  • 皖南民居中的四合院

四合院比三合院前面多了一个倒座房,带有门厅,因而成了三间两进形式。第一进楼下明间为门厅,两边为厢房,楼上明间是正间,两边是卧室;第二进楼下明间是客厅,楼上明间是祖堂。两进之间是长方形的天井,两侧沿着墙壁是廊屋,里面设有楼梯。四合院的倒座房是为了增加天井的气势,并显示家庭的实力而设置的建筑元素,实用功能并不是很大,所以四合院多为较富有人家所建。

  • 皖南民居中的两个三合院组合形式

两个三合院的形式,也就是由两个三合院前后相连的宅院,最前部和最后部是围墙而不是厅堂,只有两院结合处的中部是一座厅堂。这种院落组合形式,是将中间厅堂分为前后两个空间,供前后两个院落使用。两个院落就像是背对背,各有一个天井。这样仿佛是中间两个厅堂合用一个屋脊的形式,所以当地俗称“一脊翻两堂"。

  • 皖南民居中的两个四合院组合形式

两个四合院的形式,就是由两个四合院落前后相连的宅院。这种院落组合形式,共有上、中、下三个厅堂,两个天井。上厅堂是祭祀五代以内宗亲的地方;中厅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是家政中心;下厅堂即门厅,是为烘托气氛而设置的。

  • 皖南民居中的一个三合院和一个四合院的组合形式

一个三合院和一个四合院的组合,就是由一个三合院和一个四合院前后相连组成一座宅院。 它与两个四合院的组合形式相比,只有中部、后部两个厅堂,而前部大门处没有前厅,也就是没有下厅堂,只是一道墙而已。也就是说,这种院落组合形式,一般都是三合院式的院落在前,而四合院式的院落在后。

  • 窑洞式住宅

从中国民居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窑洞民居是由原始社会的穴居和半穴居形式发展演变而来。窑洞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民居的一种。窑洞民居大多分布在呈现多种地貌的黄土高原地区。从建筑布局与结构形式上分,窑洞民居大致有三种,并且是以窑洞为居住形式的各个地区都同时拥有的几种形式。这些形式主要包括有靠崖式、独立式、下沉式三种。这种分类方法的原理是:虽然同处于黄土高原,但不是每块地方的地势都相同,所以依据具体的位置与情况,便挖、建了不同形式的窑洞。

  • 靠崖式窑洞

靠崖式窑洞主要是在山坡、土塬的沟崖地带,在山崖或土坡的坡面上平着挖掘出一个窑洞,前面是开阔的平地。从整个崖坡的侧立面看,好像一只靠背椅。靠崖式窑洞因为要依山靠崖,所以,必然是随着等高线布置更为合理,因此,数口窑洞或一组窑洞常常呈曲线形或折线形排列。这样的排列方式,既减少土方量又顺于山势,可取得较为协调、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 沿沟窑洞

沿沟窑洞属于靠崖式,它是在冲沟两岸壁面上的黄土层中开挖的窑洞。沿沟窑洞因为对着相对狭窄的沟谷,所以没有靠山式窑洞的开阔外部空间。但也正因为其外部的空间狭窄,才有避风沙的优点,可以调节小气候,窑洞内能够冬暖夏凉。

  • 下沉式窑洞

下沉式窑洞是在地面上向下开挖出的窑洞。因为在黄土高原上,有些地方也会是一望无际的平地,而没有天然的山崖或沟壑可以利用来开挖靠崖式窑洞,人们便开挖向下发展的地下窑洞。挖掘下沉式窑洞时,要在地面上先挖一个方形,凹陷的大坑,并使其四面垂直作为开挖窑洞的崖体。然后再像开挖靠崖式窑洞一样,在四面垂直洞壁上向里水平地掏出若干口窑洞。形成一个由四面窑洞组成的位于地下的院落。

  • 下沉式窑洞的女儿墙

在下沉式窑洞院落的四面墙的上端,也就是与地面的平行处,盖有窄窄的伸出的屋檐,可以减少雨水对墙壁的冲刷。屋檐顶部砌有一圈女儿墙,形成下沉院边缘的标记,还可以阻挡雨水流入院内,也防止地面行人不小心跌入院中。

  • 下沉式窑洞的院落大小

下沉式窑洞院落的深度,即院落地面到上面天然地面的高度,一般以10m左右为宜。太深出入不便,太浅窑顶不结实。院落的大小以长宽各9m或长12m宽9m两种形式最为常见。其院落的四面墙壁上都可以开挖两到三口窑洞。分别作为厅堂、卧室、厨房、储藏室、牲口房等。

  • 下沉式窑洞的出入口形式

位于地下的下沉式窑洞必然要有一个出入口,经坡道或台阶上下。而出入口的形式略有变化,大致有四种,分别为直通式、通道式、斜坡式和台阶式。如果窑洞院落外面有一侧地形较低,可以通向外部,就可设直通式出入口;斜坡式是只有坡道没有台阶,可以通车辆;通道式出入口是最常见的,有台阶可上下;而台阶式出入口与别人不同,它不开在院落外,而在院内,挖院洞时顺势在一面墙上斜挖出阶梯即可,比较省工,但是却不方便设大门。因为出入口形式的不同,台阶也有不同的安排。有整个台阶都在院内的,占用院落的空间;在院内院外各占一部分的;也有全部位于院外的,不占院落一点空间,此种较多见。

  • 下沉式窑洞的出入口的方向

下沉式窑洞出入口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方向也因环境与风水有所不同。环境主要是指附近的地形及离主要道路的远近;风水则与房主人的生辰八字相关,并由地师来相看,什么样的生辰配什么样的出入口方向。一般有雁行形、折返形、曲尺形、直进形四种。雁行形出入口有两个九十度的转折;折返形出入口也有两个九十度的转折,但方向却与雁行形完全相反;曲尺形出入口有一个九十度的转折:当房主的命向与大门方位完全一致时, 就采用直进形出入口形式。

  • 下沉式窑洞中的渗井

下沉式窑洞院内除了各个窑洞外,还有一个向下开挖的渗井,深度一般在10m以上。平时可在井内放置蔬菜、瓜果等,可以保持其新鲜度。万一遇到罕见的暴雨,窑院内不能承受时,渗井就成了排水的管道了。下沉院内渗井的位置安排,还要依据风水,一般位于院落的西南方向。

  • 独立式窑洞

独立式窑洞是在地面上用砖砌的房子,券成窑洞式的洞门。实际上就是现代建筑中的覆土建筑。独立式窑洞是三种窑洞中最高级的一种形式,也是造价最高的一种。在传统的独立式窑洞中,建筑最好的要数山西平遥县。平遥民居一般是院落的形式,在这个院落中一般只有最重要的正房才是窑洞的形式,厢房和倒座房往往不是窑洞,只是单坡房顶的房子。这种窑洞式的正房就是独立式窑洞,并且多为三开间,当地人称之为一明两暗。也有少数为五开间。

  • 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合院式民居,它是老北京人最主要的住宅形式。北京四合院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在元代时已成为北京地区的主要居住建筑形式。北京四合院是一四面围合的疏朗院落或院落组合,内部开敞而富亲和力,对外封闭,有高度的私密性。依据主次与作用的不同,北京四合院主要有大门、倒座房、垂花门,屏门、正房、厢房、后罩房等个体建筑。北京四合院建筑的装饰装修丰富多样而雅致精美,尤其是砖雕最为突出。

(0)

相关推荐

  • 山西传统民居探析

    杨 平 颜纪臣 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山西传统民居以其类型丰富.独具地方特色而引人注目.固有的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山西民居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逐步形 ...

  • 说起陕西民居, 你可别说只有窑洞!

    说起陕西民居, 你可别说只有窑洞! 你见过什么样的陕西,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还是巍峨绵延的秦岭山脉:是漫天飞扬的茫茫黄沙,还是风情无限的长安飞絮:是厚重朴实的窑洞,还是-- 每每提到陕西特色的传统民 ...

  • 院落设计效果图

    四合院是我国北方民居的一种复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合院或长方形的院落,是典型的汉族民居形式.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的民居.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四合院的形式就已初具规模,其中以山西.陕西 ...

  • 应可军 | 安居知乐万事足

    安居知乐万事足 文/应可军 宁海俗谚道:"有吃呒吃,三间朝南屋",本地风俗,对砌屋是十分注重的,一般家庭重大投资以建屋为优先考虑.过去相亲,往往先了解男方有没有房屋,嫁人也嫁长子为 ...

  • 中国古代建筑-民居-2

    傣族住宅 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住宅,主要是干栏形式.住宅的底层是架空的,一般不住人.其架空的高矮有别,矮的称为矮干栏,高的称为高干栏.傣族主要使用高干栏.又因为西双版纳盛产竹.木,所以傣族干栏民居主要以 ...

  •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图片欣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不论是苏州园林的秀美还是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无不显露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今天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布局角度的特点. 框架式结构 这 ...

  • 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山体与寺庙结下之缘,融入大自然的建筑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你会想到哪一种?皇家园林?还是江南古村落?又或者是四合院?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建筑.古村落的古朴自然美,皇家园林的辉煌与经典,都展示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建筑的追求也不同. ...

  • 【中国建筑史】重点知识点和画图系列之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北京·筑梦设计 2021 中国建筑史 重点知识点和画图总结 北京·筑梦设计 #前言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筑梦大家庭,2021年考研已经结束,2022年考研的同学已经在马不停蹄地备考当中. 考研这条路 ...

  • 中国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居文化也许最能反映地理环境特征.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南北纬度跨度广,南北热量差异明显,体现了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到寒温带的过渡:东西经度范围广,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 ...

  • 收藏干货:一文读懂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 --陆游<四鼓出嘉会门赴南郊斋宫> 这样的美,让全世界都为之惊艳! 今天,我们 ...

  • 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苍穹,又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装饰,它就是藻井!

    藻井,是天花的一种形式,利用传统的榫卯.斗拱堆叠而成,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装饰技术. 层层叠叠,如伞如盖,雕花的缸沿上,相隔均匀的昂头组成一道道优美的圆弧,呈螺旋形上升聚于上凸的顶部中心,色泽灿烂的贴金配 ...

  • 王贵祥:看见的辉煌——还原中国古代建筑的复原研究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伟大国度.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如果从有遗址可考的河南二里头早商宫殿算起,至少也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且有遗址佐证的大规模宫殿建造活动,至迟自 ...

  • 中国古代建筑——庭院文化

    "予寄迹城市,未能脱世累",这是当今不少扎根于城市的人不能避免的遗憾之一,我们享受城市的繁华,却同时又追求着自然的恬静.如此矛盾的两个概念,却在"庭院文化"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