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子宫内膜异位外治有何方?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该病是发病率日益升高的妇科常见病,在妇科门诊中新病例占4%~17%,妇科腹部手术中发现名占8%~30%。多见于30~40岁的妇女。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效果亦不尽如人意,外治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敷脐疗法(1)云南白药1克,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月为1疗程,经期停用,连续2~3个疗程。
(2)痛经外敷散:药用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克,樟脑3克。先将当归、吴茱萸、肉桂、细辛加水煎2次,浓缩成糊状,加入溶于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成细末,加樟脑拌匀,备用。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黄酒数滴拌成糨糊状外敷脐窝,用护伤膏固定,药干后则换药1次。经行3天后取下。每月1次,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寒凝血瘀者。
灌肠疗法(1)三棱、莪术各20克,蒲黄12克,五灵脂、桃仁各9克,上药浓煎100毫升,再用七厘散1支冲入。保留灌肠,每天1次,7~10天为1疗程。可连续用1~6个疗程,经期停用。
(2)桃仁、红花、没药、元胡、小茴香、肉桂、三棱、莪术、枳实各10克,水煎取汁,每次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1次,1月为1疗程,经期停用,连续2~3个疗程。
穴位贴敷法 用麝香痛经膏(丁香、白芷、生草乌、生川乌、麝香、川芎、肉桂等制成)经前或经期贴于三阴交穴止痛。适用于内膜异位症属气滞血瘀、寒凝血脉者。
局部给药法 七厘散或血竭粉适量放置于阴道后穹窿处上药,每周2次;或以七厘散用黄酒适量调匀,放棉球贴于局部,隔嘲换药1次,1月为1疗程,经期停用,连续2~3个疗程。
热熨疗法血竭、乳香、没药、大黄、透骨草、三棱、莪术、芒硝细辛、肉桂、红花各等量,研为粗末,加青盐适量布包,放锅中蒸热,热熨下腹部及肚脐孔处。每次30~40分钟,每日2次,1月为l疗程,经期停用,连续2-3个疗程。
药灸疗法附片5份,鹿角霜2份,乳香、肉桂、五灵脂各1份,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黄酒调匀做饼,用纱布外包,放置于肚脐、关元等穴,上置艾绒热灸,隔天1次,1月为1疗程,经期停用,连续2~3个疗程。
穴位注射疗法取丹参或当归注射液,于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交替注射,每次1~2个穴位,每次注射2毫升,1月为1疗程,经期停用,连续2~3个疗程。
离子导入疗法红花、血藤、丹参、败酱草、三棱、莪术、皂角刺各等量,水煎取汁,作保留灌肠;另取纱布用药液适量浸透后,分别放在腰骶部及腹部疼痛处,而后进行离子导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3~5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