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皮子万种玉!大自然造化,皮色永远是个有趣的课题。玩籽料,就要懂皮色。
籽料的皮色其实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我们顺着规律便可以事半功倍,便可以很好的分辨籽料的皮色。关于皮色的秘密,今天我们略谈一二。
在一块籽料上,皮色变化很丰富:有红皮,有洒皮......有红有黑,有些地方有脏,有些地方没有皮色,颜色很不统一,变化很复杂。这种多样性是大自然的结果。造假是做不出来的。造假的料子一般都是统一颜色。顶多颜色可能有深有浅。但想要做出比较复杂的颜色变化,是很难做到的。
上手一块籽料,我们先去看颜色的过渡感和层次感!天然的皮色是生长在玉肉里面的,且因为籽料在形成过程中各种不定因素,籽料的皮色一般会有深浅的颜色过渡变化。而染色料,通常是一个颜色到底。过渡的感觉很难做出来。籽料的色裂有这样两种关系:先色后裂、先裂后色。前者色裂之间没有什么影响,断口两边的颜色过渡自然,没什么变化,侧光观察能看到柔和的光泽,而小裂隙中看不到颜色的中断和变化。后者色裂则有一个这样的关系:多数情况下色会随着裂生长方向走,因此可以说裂的大小会对色的形状和深浅有影响。如果细看,会发现裂口和裂底的颜色相差无几,自然过渡伴生水草纹,裂口的小断层上大多是和周遭相同的呈半透明状的颜色,还有很多相比之下还要更浅一点的颜色——这就是真色的特点。而假色的话,此处会呈现明显颜色过重,且残留多余的颜色无法去除干净。籽料染色的裂隙处总有颜色残留,并且停留于裂隙表面而难以渗入根部。即使成功,裂隙内外的颜色也达不到自然。籽料表面是肯定有毛孔的,颜色也一定是与毛孔有着附着关系的。越是粗糙的表面就越是容易附着上颜色,毛孔的底部附着性相对更强,换言之,真色会随着毛孔分布变化,并且这疏密的结构会导致远看时皮色呈现出深浅过渡。而凑近了看,色与毛孔的形状紧密结合,毛孔走势决定了颜色的边界,两者是同步走的,毛孔如何不规则,颜色也如何不规则。至于假色,由于是一大片颜色染上去迅速附着,颜色与毛孔没有关系。水线是没有玉化好的原料的一部分,硬度密度远高于玉,因此很难着色,真色遇到水线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中断,故有云:“玉筋断色”!如果是染色的料子,水线的部分也会染出颜色,而且会与其它部分的颜色不同。掌握这两大重点大致便可以对真假皮的辨别胸有成竹了。但有些皮色天生就看起来像假皮。但如果你仔细看,长时间看的话,才会发现,原来真皮无疑!比如玛丽艳的籽料,往往第一眼让人误以为是假皮,但其实这个地方的籽料就是以皮色艳丽而著称的。另外,假皮或二上皮的特点之一是漂浮,就算颜色深入肉里看着也比较怪异,没层次感;或者颜色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但有的籽料颜色也很浮漂,会让人误以为是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