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追溯高考试题的演变和重现—感悟命题思路

摘自《全国卷高考数学分析及应对》

我们在从高考,往前追溯,发现全国卷命题在不断重复中,思路是惊人的一致,再往教材、往课改理念、往考纲中追溯,发现命题的根,进一步思考其意义在什么地方。

一、到底要追溯到多远?

三年、五年还是十年,我们会质疑或许经历了五年,高考的变化都很大,更何况十年,的确,翻开早期的高考题,题目的设置形式、内容、难度、方向都发生了变化,我们不仅仅去感受高考的变化,我们更要抓住不变的,不变的就是经历时间检验留下来的经典,就是命题的特点,挖掘背后的命题思路。
五年有的题目只考察过一次,甚至没有考察过,以五年来判断,有时候对全国卷理解得并不精准,其实很多所谓最新的模拟试题就是改编早期的高考题目,所以可以作者在写此书的时候,是不断地翻看,并反复做从恢复高考到现在的全国卷高考题目,发现大量题目惊人的相似,很多题的命题思路一直没有变过。这样的题目太多,举几个例子。

(一)纵向梳理全国卷,根据原题重现追溯全国命题思路、特点

思考:在函数名称不同的情况下,考察函数的变换,需要借助诱导公式把名称和自变量的系数变为一样,这和 2004、2008 年的题目是完全一致的。

思考:虽然对数列的认知和考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弱化由递推关系式求通项的难度,强化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数列以前所有的命题思想和考察方式,纵向看数列考察方式的变与不变,有助于形成对数列的正确理解,理解全国卷的命题思路。2017年 3 卷再次考察此题,全国卷特别突出由前 n 项与

的关系求通项的考察,考察频率非常高,考察方式非常完善,为了避免

带来的错误,设置了通项公式的形式。

(二)全国卷常常对以前的高考题目进行改编

思考:如果我们把 2017 全国 1 第 10 题改为求四边形 ADBE 面积的最小值,其做法一样,这就是把 2009 全国 2 第 16 题的圆改为了抛物线,其最值都是在弦长相等的时候取到。

(三)后面全国卷的高考题会以前面全国卷的题目为基础进一步拓展

点评:全国卷考察指对数式大小的频率很高,代数变形解不等式也是基本方法。

点评:张角最大,2003 以双曲线为载体,考察焦点与虚轴顶点的张角,而 2017 以椭圆为载体,考察椭圆上的点与长轴端点张角最大,也在短轴顶点处取到。

二、从原题重现到教材,进而思考全国卷的命题思路

追溯 5:选修 2-3 第 40 页复习参考题 A 组第 8 题的第一小题一致。

进一步思考:全国卷在考察二项式定理一直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察,不仅要知道结果,更要注重理解定理的推导过程。

三、从课改理念重新审视高考题目

从高考或教材题目感悟命题思路,也可以反过来,从命题思路审视高考题,很多高考都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并且坚持不懈。
以立体几何为例,新教材先从宏观介绍几何体的结构,再从微观深入研究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在研究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以几何体作为载体,使得空间想象能力有了一个落脚点,降低了立体几何学习的难度,借助几何体的长度、位置关系能更精确地分析,使得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深入,同时也可以克服想象能力的局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由 2014 新课标 1 第 12 题追溯到 2013 全国新课标 2 和 2013 辽宁,再追溯到 2008 海南宁夏卷第 12 题,似乎给我们传递这样的声音:回到长方体中去思考点线面,这样的思想不仅可以考,还可以以压轴题的方式来考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