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美学:宣泄与抒情
在文学的创作阶段,有“宣泄”与“抒情”一说:
在情绪最激动、最不可抑止,甚至是在刺激反应的当时进行的不带任何克制、肆无忌惮的表达,是为“宣泄”;
在刺激之后,经过沉淀,再“反刍”过程中进行筛选提炼,并考虑语言、结构的表达效果,是为“抒情”。
做个比喻,半年不见的男友给你写了封长信,反复斟酌修改,唯恐言不尽意,最后又录成音频发给你听,这叫抒情。结婚多年,因为他不洗袜子你俩穿着内衣在阳台上撕逼,这叫宣泄。虽然作为对面楼上的邻居,我会认为后者更具观赏性,但也不得不承认前者的文学性更高级。文学性的高低是两者的区别所在,为了追求文学性,你就要学会克制、提炼,并关注最终效果。
所谓的“文学性”对应于文学的审美价值。而如上理念亦适用于汤感审美。
冲泡中人们往往兀自去主观呈现一些内容,且没有节制。别人告知或他认为这款茶该苦,那就坚决的苦,没有丝毫余地;如果这款茶该香,那这香一定要浓重,为此使茶汤苦掉也在所不惜;好,如果这是一款“淡雅”的茶,那么一定其“淡”如水,——确实水,我总忍不住偷瞟一眼看是否忘了投茶……;一款茶厚,那就一定要厚到挂嘴才算……
还有一种,泡茶真是看心情:心情好,泡得是喜笑颜开,龙飞凤舞;心情不好,则泡得魂不守舍、心不在焉。那茶汤么,——就不说了吧……
诸如此类,就是宣泄。不同之处在于,文学的宣泄还时有佳作出现,且还能留存;而冲泡的宣泄则难得好汤感,偶然不错的一两水撑死了,且无法再现,更无法留存。
所以,专业、严谨的开汤理念应该是——抒情。
不急于去开汤一款茶,而是在试茶过程中捕捉所有细节元素与呈现可能,然后筛选、提炼,勾勒出整个汤感呈现过程的脉络,并在标记好沿途的鲜花、荆棘、瀑布、悬崖、海浪、急弯……,然后再重新上路,再重新上路,直到你确定能够准确呈现出这款茶之情,才算告一段落。
这里的重点是——汤感呈现所抒的是“茶之情”而非“人之情”。就像高级的烹饪追求的应该是发掘食材自身潜在的极致味道与口感,而非厨师自己肆意想象的。
天地有大美,食材取之天地,抒食材之情即抒天地之情,假人之手而已矣。
茶品万种,款款不同,得以抒发,自然风情万种。
茶之风情未得便开始臆造风情,或茶之风情不得而只得臆造风情,——这是大部分人的现实情况。他们不是不想抒情,而是不会。相对于抒情,宣泄更直接、更本能,更容易上手,虽相对低级,但也只好拿它说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