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风引汤应用
金匮要略方
31、风引汤 12味 除热瘫癎。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
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
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治打人风引,少小惊痫瘈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能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金匮要略5 中风历节
*、风引汤 除热瘫癎。
简要医案:
宋某,男,7岁,初诊日期:2021年7月10日
多动症2年,挤眉、动腹、尖叫,多汗出,盗汗,纳可、便可。近病咳。苔白腻脉细。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半夏 茯苓 远志 石菖蒲 生白术(加桂枝用量)
桂枝15g 炙甘草6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姜半夏30g 茯苓12g 远志10g 菖蒲10g 生白术15g 。饮片七剂。
2021.7.24复诊展眼减,睡初有汗出,有时高喊,口干,纳可,挑食,只吃肉,苔白脉细寸浮。
辨六经为:太阳病
辨方证为:风引汤加减
桂枝15g 炙甘草6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干姜10g 大黄3g 生石膏45g 紫石英10g 姜半夏30g 茯苓15g
七剂,分14天口服,用颗粒剂。
后记:
两次方证都以桂枝甘草汤为基础,体悟气上冲与脑病及相关症状!!!
二诊症状减轻,一诊家人煎药,每日一剂(本应一剂分两日服用),
二诊因外出坐飞机,改服颗粒剂。
冯老在《经方六经类方证》中对两方的解读。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桂枝(去皮)一两,甘草(炙)二两,牡蛎(熬)二两,龙骨二两。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方解】胡希恕注:此于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胸腹动悸而烦躁不安者。
冯世纶解读:本方是桂枝甘草汤加龙骨牡蛎而成。本方的组成和证治皆与救逆汤相似,即都是桂枝甘草汤加龙牡,都治疗外邪内饮的躁烦惊悸。不同的是,救逆汤有蜀漆、大枣、生姜,因痰饮重而见发狂,而本方证痰饮轻以惊悸烦为主。
【解读仲景原文】《伤寒论》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胡希恕注:如前所述的火逆(116条)证,病仍在表,即不自愈,亦宜汗解,下之已误,烧针再误,故病不解,而更烦躁不安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按:此烦躁亦惊狂之渐,故用桂枝甘草以解外加龙牡以治烦惊。
【讨论归经】烧针伤津液,入里呈阳明热而烦躁;龙骨牡蛎敛津液镇静除烦而主治在阳明,故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桂枝救逆汤痰饮轻者。
本方证常见于神经官能症,出现心悸烦等,呈现外寒内饮证。
风引汤方: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瘲,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源云:“脚气宜风引汤。”
【方解】胡希恕注:此亦林亿等所附,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下热清里之品,除热以治惊癎可信,但与中风病无关。
冯世纶解读:本方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变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治津液伤表虚饮逆致躁烦惊悸,加入寒水石、滑石、石膏、大黄清里热,又加赤白石脂、紫石英、干姜温下固涩,因治津液更虚呈阳明太阳太阴合病的惊痫瘈瘲。
【解读仲景原文】《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附方:风引汤:除热瘫痫。胡希恕注:此亦林亿等所附。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下热清里之品,除热以治惊痫可信,但与中风病无关。
冯世纶解读:本方很似1973年湖南长沙出土《马王堆医书》中的五十二病方中的第一方(周-谋主编《马王堆医书考注》1988年第1版,第49页),故当可用于治疗破伤风、脑病等引起的痉挛、瘛疭。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凡脑病惊风、抽搐、惊痫,现太阳阳明合病证者宜用之。
王付老师风引汤
风引汤病历60个
王付老师风引汤处方
再展示一首
又一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