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打交道,仅有爱和耐心是不够的

西方人认为,孩子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怎样爱都不为过。中国人认为,孩子是小太阳,小皇帝,宠爱有加,大多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但如何恰当而正确他去爱,恐怕一百个家长有一百种看法。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健康向上而有担当的人格特质却是应该共同追求的目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也是孩子的首任老师,某种意义上讲,家长是孩子一辈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老师,既是如此重要,家长在对孩子承担养育、监护、教育责任时,如何正确跟孩子打交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划重点:与孩子打交道有五个关键词:亲密有间、分清责任、诚实守信、臧否有度、留有余地。说白了,不管你有多么爱你的孩子,都得有个"度",这度的把握,才是家长扶助孩子成长的高下之别。

亲密有间。

重在"间",你可以跟孩子无比亲密,但必须把握一个底线:与孩子平等交往,不给予鼓励贪欲的过分关照,不答应过份的要求。

首先,必须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培养其自尊自爱自重自強的人格,要从小从点滴做起。日常生活中,必须重视并尊重孩子的人格,包括相处的必要礼节、说话方式、表扬与批评的语气方法等,都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修养。有一次,一个家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会尊重人,很没有礼貌,我说,那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还不知道什么是尊重,等到知道了的时候坏习惯养成了已经又来不及了。我问这位家长,你一般是站着跟你的孩子说话还是坐着或蹲着,或者回忆一下,什么姿势比较多?他说,一般是坐着,有时是站着,从来没有蹲着过。我说问题来了,就是说,你孩子是什么姿势你没有注意到你当时是什么姿势就是什么姿势,没有讲究。他承认是的,我相信很多家长是这样的。我从来不这样。我的儿女小时候,我跟他们沟通,他们坐地上,我也坐地上,他们站着我蹲着,只有当他们坐在凳子上时,我才坐下来跟他们说话。为什么?大人的威压对孩子是不公平不应该的,不是在一种平等平和的状态下,容易伤到孩子正常的心智,再加上有些家长容易在孩子面前盛气凌人,这种沟通,对孩子是有害的,容易扭曲孩子的心灵。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小细节,都要围绕孩子的成长做一些调整和改变。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因为宠爱孩子,所以有求必应,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要什么有什么,以无法掩饰的优越感,刻意使孩子从小鹤立鸡群,以为高人一等,从不考虑让孩子融入普通人的群体,令其自己通过努力在群体中去竞争、打拼,通常是衙内、公主气十足,做不回普通人,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年龄越大,越是问题重重。

分清责任。

从小与孩子分清责任至关重要。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推文中讲得很多,不再赘述。永远不要代替孩子去做任何他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生活中事,条件许可的话,还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引导他(她)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至少,吃完饭把自己的碗筷放到厨房去、有时间帮忙收拾碗筷,自己的衣服鞋袜自己收拾、在固定位置穿脱,自己的床铺、房间自己清理等等这些小事必须让孩子自己做,而且要要求做好,从小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包括家长。

诚实守信。

言传身教被讲滥了,但如何真正做到,却千差万别。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榜样,家长自己的言行、习惯就是孩子将来的样子。家长口是心非、轻诺寡信、奸诈刁滑、做人差劲,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去,这是常识。社会上传言:找丈夫看公公,找老婆看丈母娘,这话是有道理的。说到做到在古代有《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既然表态回来杀猪,猪就杀定了,曾子杀猪,是因为孩子"待父母而学",为的是"不教子欺"而"成教",成教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成长为正常人,此可谓诚信教育之楷模。

臧否有度。

一味鼓励或一味批评指责是两个极端。其中间地带是指教。家长不要太把指教孩子当回事,你的指教很可能并非一直正确,甚至有可能完全就是错的。有句我经常在家教中用到的话:不要轻易在不懂的领域里发言。反过来说,想在不懂的领域发言,请先学习,先懂。所以,完当完全不懂时,可以要诚实告诉孩子,自己不懂,这不丢脸,懂一点不太懂可以平等探讨,就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意思,挺好。懂也不能居高临下,而要有平等平和的风度,这样孩子才轻松、愉快,成长起来才从容大气。

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是培养孩子健全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的关键。孩子成长一定需要一个他可以接受、能够做到的"法度",错了就是错了,必须给予恰与其份的批评,而表扬也是,不能舍不得表扬也不能过份表扬,实事求是。我儿子小时候同样的错误犯第一次指出、批评并讲道理,第二次提醒,再讲道理,第三次警告再讲道理,第四次必须用戒尺打手掌。奶奶护着不让打也不行,必须打。懂得不能说的话不说,不能做的事不做对一个孩子来说太难也太重要了。

留有余地。

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太过,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讲究的技巧和方法,这甚至同样关系到家长自身的素质素养,不懂得亲子教育中关于表扬和批评的度的把握,常常是家长与孩子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主要原因。

我女儿在我们身边长大,我从来没有打她,童年经历中很多事她或许不一定记得,但有一件事,她至今记得十分清楚,那是她八九岁的时候,有个周末,不知是什么原因,她非得要去鼓浪屿玩,我们不想去,她不依,一定要去,并开始耍小脾气,解释、劝慰、争执许久也没法改变她的主意,她就哭闹起来。我很火,想制止她,又没什么办法,就拿一只拖鞋作势要打她,说,再胡闹就揍你。她忽然啊地高叫一声,眼睛绿绿的充满仇恨的凶光,哭闹更剧烈了。见此情景,我扔下拖鞋走开了。任凭她怎么闹,就是不答应她。

家庭教育过程中,相持太久的冲动是不利的,也是不必的,家长必须懂得转环而退让,从长计议不仅是风度,也是一种表率,无论什么话,以后还有机会说,无论什么问题,今后还有机会解决,教育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养育孩子,仅有爱而没有严格要求,培养出来的很可能就是"暴君";没有正确的爱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任性而为的流氓。正确地爱孩子、友好地相与孩子、科学地教育孩子,尤其把属于孩子的责任完完全全交给孩子,相信孩子一定能成长为有责任心有担当有机会成才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