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互联网圈,除了依旧火爆的直播带货引得各路大佬纷纷下水之外,格力董阿姨第二场直播的表现,也向外界揭露了这一模式的实质所在。而由丰巢宣布收费引发的种种争议,在快递行业也开始产生多米诺效应,在5月8日与5月9日两天,圆通、百世、韵达、中通,在申通之后陆续发布公告,宣布调整优惠政策或直接表示涨价。并且在本周,抖音与快手这两大短视频赛道领头羊之间的纠葛,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搜索结果的关注。今天的戏说网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周互联网行业中这些备受关注的焦点吧。
5月10日,董明珠在快手平台第二次尝试直播带货,而这次只用了30分钟全场销售额就高达1亿元,整场下来3小时直播成交额3.1亿元。而面对飙升的销售额,董阿姨当场表示,“希望今天的直播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永远”。但较为戏剧性的是,在4月14日她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还坚持认为,“我依然还是坚持我的线下”,因此也被不少网友调侃“真香来得太快”。相比第一场成交额只有23万的直播,与第二场的成绩无疑形成了巨大反差,但造成这两场完全不同结果的原因,又岂是简简单单的“视频卡顿”就能说明问题?在我们三易生活仔细回看了这两场直播之后发现,董阿姨似乎是在用自家格力的产品现身说法,联手两大平台做了一场对比实验。而实验的手法则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就已经熟知的“控制变量法”,面对多因素问题,尽量每一次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得出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至于变化的因素,比较显而易见的是直播平台与直播效果两方面。不过大家想必看过这两场直播的朋友也都清楚,大多数人并不是冲着想看董阿姨讲相声去的直播间,但仅仅是这些变量,还不完全能造成23万与1亿这样成交额的差异。在仔细对比两场直播的诸多要素后,一个相当明显的差异却可能被很多人忽视了。在快手的这场直播中,存在着“底价上快手再补”的优惠力度。在这样的案例之后,再来看这两场直播的成绩差异,其实个中道理就十分明显了,消费者还是那群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在保证供应链可靠的情况下有大便宜可占,自然也就汇聚过来了。虽然驱动带货神话的本质,还是那些最朴质的商业逻辑,但我们还是得承认董阿姨在快手的这场直播是成功的,并且也是多方共赢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可以在享受大额优惠的情况下买到格力的产品;而对于格力来说,它并没有让出大量的价格优惠,就拿下了3.1亿的成交额;对于快手来说,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补贴和流量支持,但对于平台来说营销的效果其实达到了,也可借此机会对更多客户阐述自家平台与最大竞争对手——抖音在直播带货上的差异,从而吸引更多的品牌的加入。但在这样的分析之后,其实大家不难看出,直播带货这种模式其实并不值得被神化。这种模式只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模式技术革命出现的一种电商促销方式,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宽销售渠道,对于短视频等流量聚集的平台来说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变现途径。但是多一种途径,却并不意味着就足以化腐朽为神奇。
在5月8日与5月9日两天,圆通、百世、韵达、中通,在申通之后陆续发布公告,或宣布调整优惠政策,或直接表示涨价。而通达系的公告看起来也都如此大同小异,中心思想基本上是,“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好转,全国高速公路已于5月6日恢复正常收费,为保障广大客户体验,(我们)将适当调整快递服务价格”。由于通达系在过去数年间以降价、压缩利润为代价,换来的市场份额增加和营收增长,几乎因为这次的疫情都化为乌有。事实上即便没有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影响,快递行业在今年涨价也大概率是必然事件。曾经快递行业是运行效率与物流网络的竞争,比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也是为什么顺丰能够独占鳌头,而四通一达也能脱颖而出的原因。但在经过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快递行业也几乎摸到了天花板。截止去年11月,快递行业的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到了25.4%,刷新历史低点。因此在不能从增量上分一杯羹的情况下,就只能在存量市场做文章,相比于改善业务流程、提高中转效率、建设相关基础设施,涨价的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的。但纵观近年来快递涨价或者号称涨价的消息,通达系却几乎可以说是拥有了高度的行业默契,涨价往往是几家公司同时进行,鲜有单打独斗的行为。而这一点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说十分不利,并或许意味着通达系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快递行业的“价格卡特尔”。需要注意的是,通达系严格来说其实很难构成卡特尔形式的垄断,因为市场中还有京东、顺丰、EMS等自营物流的企业可供选择。然而问题是通达系与顺丰等企业之间的价格差距很明显,在如果不选择通达系,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就只能选择更贵当然服务质量也更好的其他企业了。所以对于通达系集体的涨价,虽然于理合适,但于情则难以接受。毕竟这种在细分市场缺乏制衡的同盟,是很容易让消费者感到难受的。
在眼下火爆的短视频行业中,无疑以其中抖音与快手两家领头羊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而在日前,海淀区法院网发布的一篇题为《“快手”诉“抖音”侵权,索赔500万》文章,也透露出这两家短视频平台在第三方应用商店中的另一种战争——购买对方的搜索关键词。虽然字节跳动方面并没有承认是否有买搜索关键词的行为,也没有谈到这一行为是否合法,而是翻出对方的旧账,外界认为,其中的潜台词无非是“你也不干净”。但事实上,如果大家有留意关于购买竞争对手搜索关键词一事有所关注,就不难发现此次快手与字节跳动的纠纷并非孤立事件。现如今购买搜索关键词的较劲,早已不是“有人模仿我的脸,还要模仿我的面”这种“阴谋”,甚至变成了正大光明打上“推广”或“广告”的标识,而品牌之间差异的巨大,也已经成为让用户难以混淆的“阳谋”。而品牌方自以为是的“阳谋”,无疑也给了平台与应用商店从中牟利的机会。但要知道,平台与应用商店之所以能找广告方收钱,其实是以平台用户流量作为交换,如果以损害用户体验作为代价的牟利,本质上就是把能下蛋的鹅给提前宰了。而用户想搜索A,结果出来B、C、D的体验,也只会损耗平台在用户心中的可信度,久而久之“XX搜索引擎/应用商店不好用”的印象形成后,自然也将降低用户粘性乃至失去这些用户,那么此时作为平台方,又还能拿什么去与广告商寻求合作呢?那么对于本周互联网行业的这些关注焦点,你又有着怎样的观点呢,不妨在留言区与大家进行讨论哟,咱们戏说网事下周再见。
同样搭载骁龙865的iQOO Neo3,也有着更为细分的产品定位。
搜索结果也能买?其实对于平台这是涸泽而渔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