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自己的情绪发给孩子,是成年父母该有的姿态和能力
前天晚上,我下楼跳绳,回来后,老公开玩笑,你早上跳、晚上跳,要长生不老么。
我说,靠这点跳绳还不行,最主要还得心情好,快乐常在,笑口常开。
儿子玩笑着说,我有个办法可以快速结束老妈生命。我惹妈妈生气,一下把她气死。
我说,那你如意算盘落空了,我现在练就铜墙铁壁,想气死我,没那么容易。
儿子说,你的意思是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生气了?
我说,那可能有点难,只是我生气的几率小很多,而且时间也会很短,不会长时间耗在情绪里。
我为什么生气的几率小了,不会长时间耗在里面呢?
因为我知道,情绪是种能量,它有力量。发出去,会伤害周边的人,同时还有反作用力,伤害自己。
只是这种力量,发出去的时候,是无形的,看不到。
能看到的时候,已经对身体、对周边人、特别是对孩子,形成了有形的伤害。
情绪和水一样,总是流向低处。
一个人,不会向比自己高势能的人发泄情绪,要么不敢,要么生不起情绪,发泄情绪的对象,总是比他弱势的。
孩子相比大人,处于绝对弱势,于是就成为大人发泄情绪的最佳对象。
李雪老师曾在文章中说过,这个过程是大人向孩子吸食。这个描述特别形象。
大人在别处受了气,积攒的情绪无处发泄,憋着难受。
看到孩子,一点儿小事,无名火起,对着孩子发泄一通,之后自己舒服了。孩子难不难受,不关心。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有次,有个妈妈问我,你会对孩子发火吗?
我说会,只不过频率很低,时长很短。
她又接着问,那是因为什么事儿,对孩子发火呢?
我头脑中想着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居然一件都没想起来。
后来,我想到了,我说,我发火,其实来自于自己,自己本身已经情绪不佳了,跟孩子没有关系。
她说,你这句话扎心了,真相如此残酷。想想自己曾跟孩子生气发火,确实如此,根源还是自己,孩子背锅了。
情绪发出去了,往往携带着抱怨、批评、怨恨等也一同发出去,发向了孩子。
孩子,没有防御罩,你对他发的火,携带的各种能量、观念,像箭矢一样,都射到了他体内。
这些能量、观念,往往指向他不好,他不行,他不是个好孩子,他不听话,他一无是处。
而他呢,照单全收。
把这些都当真,放进自己的自我评价中,我确实不够好,我确实不是个好孩子,我这人不行。
不然,爸爸妈妈就不会发火,也不会说那些话。
有一次,我翻出一张照片,是前年去日本玩的时候照的,很多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
就问儿子,你还记得我们去日本玩的时光嘛,他说记得,我还记得你生气了,骂了我。
当时的情景,我早已不记得,更不记得前因后果,可这件事,却留在他的记忆中。
我感到抱歉,随即向他说,对不起,妈妈已经不记得当时因为什么事生气发火,妈妈向你道歉。
孩子很大度地说,没关系。
如果我们向孩子发火的次数多了,射箭的次数多了,孩子体内自然箭伤无数。
这些伤,可能需要他花一生的时间来疗愈,也可能终身不愈,他带着这些伤害,又传给他的下一代。
不把自己的情绪发给孩子,是成年父母该有的姿态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