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窑瓷器真那么值钱吗
陶瓷专家们在资料库翻遍了古籍,秃掉了额顶;在考古工地挥洒了汗水,晒黑了脸庞——收获了诸多“哥窑”的分身。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浙江省文管会对龙泉地区的大窑、金村窑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出土了一批黑胎青瓷。人们将龙泉黑胎青瓷与故宫传世哥窑进行比对后发现:1.器型完全不同。龙泉瓷器有碗、盏、盘、杯、洗、瓶、觚、盂、盒、灯等器型;而故宫与上博收藏的传世哥窑器型则为三足鼎、鱼耳炉、乳钉五足炉、觯式瓶、胆式瓶及折腰盘等。两者完全没有交集。说明两者要么不是同一时期的东西(若是龙泉本地同期所产,器型总会有相同之处),要么不是同一地区所生产的东西(同一历史时期、不同产地器型会有差异,比如浙江产与河南产)。2.胎质完全不同。经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对龙泉黑胎青瓷与故宫传世哥窑标本进行化验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胎釉的化学组成、纹片颜色以及底足的切削形式上都不相同。说明故宫传世哥窑不是龙泉地区所产。
在嘉靖版《浙江通志》刊刻五年之后,明代藏书家郎瑛(1487~1566年)所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即郎瑛去世之年)刊刻的《七修续稿》卷六中有了新的记载:“二窑 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油水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文,号曰百圾破。龙泉窑至今温、处人称为章窑。闻国初先正章溢,乃其裔云”。该记载含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新信息:一、温州、处州人一直把龙泉窑称为章窑;二、听说明朝初年有名的贤臣章溢是章氏兄弟的后裔。
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后世遂称为“传世官窑”。
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中关于”哥窑的记载,哥窑,宋代所烧,本龙泉琉田窑,处州人章姓兄弟分造,兄各生一;当时别其所陶,曰哥窑。土脉细紫,质颇薄,色 青浓淡不一。有紫铁足,多断纹隐裂如鱼子。釉惟米色、粉青两种,汁纯粹者贵,唐代《肆考》云:古哥窑器,质之隐纹如龟子,古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碎器纹则大小块碎。古哥器色好者类官,亦号百极碎,今但辨隐纹耳,又云汁釉究不如官窑。”
2018年12月8日,在德国Lempertz(伦佩茨)名家私人收藏拍卖会——亚洲艺术专场上,一件南宋哥窑灰青釉六瓣葵口折腰盘,从150,000欧元起价,经过现场5位欧洲藏家与8个电话委托的激烈角逐,历时10多分钟后,最终以9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近10,000,000人民币(加佣金))价格成 交,被一位电话委托藏家纳入囊中。
哥窑,与官窑类似,迄今为止都仍未被搜出具体的古窑址,学界对此从未有过一个令各界人士达成共识的判断。另外,作为一代民窑,古籍记载中不同于余下几个,被直呼作“私烧”、“民制”。它却仍凭借其姣好的品相,在拍卖市场中与官窑价值不分伯仲,这是古瓷器买卖中极为鲜少的。乾隆年间所传之诗《咏哥窑瓷枕》曰:“瓷枕出何代?哥窑类董窑。金丝铺荇藻,铁足节箛篍。文并楠榴重,珍非翡翠浇。赠宜漆园吏,梦蝶恣逍遥。”,从中可见哥窑可谓是盛极一时,即便是后世的乾隆爷都对其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