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操作规程下(16)
六 十二经与天干的配合
《素问藏气法时论》云: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巳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
内经里关于这类的脏腑与干支配合很多,子午流注就是根据这些道理发展而来的。这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主经”和“开穴”在子午流注来说,是居首要地位,必须熟此,才能运用子午流注。《针炙大成》有十二经纳天干歌诀如下: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巳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七 十二经与地支的配合
十二地支与脏腑的配合,是以经脉的循行相配合的。《十四经发浑》云:“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厥阴,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于手太阴。其气常以平旦为纪,以漏水下百刻,昼夜流行,与天同度,终而复始。”
杨继洲注以平旦为寅时。
《难经一难》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丁德用注云:”昔黄帝问曰诊法何如,歧伯对曰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
又吕广注云:”一日一夜漏刻尽,天明日出东方,脉还寸口,当复更始也“。
所以有寅时气血注于肺经的理论。地支与脏腑的配合,即是根据此说而定的。
《针炙大成》有歌云: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八 井荥俞经合与五行的关系
井荥俞经合是子午流注法中的重要关键,《灵枢本输》篇,只有六十一次,以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于心经,无心包络井荥俞经合五穴,难经六十四难中关于这一点才有进一步的说明,曾释为阳井金,阴井木,刚柔相济等事,为子午流注夫妻配穴的有力根据。(详见《难经》,此处不赘)。
九 关于井,经,荥,合,俞的形成(亦即一,四,二,五,三规律)
按:根据六甲,六乙,。。。六癸的排列次序,则所配合的”五输“之前,不论阴经,阳经,均构成为井经荥合俞纳的规律。
编者以井穴为一,经穴为四,荥穴二,合穴为五,俞穴为三,纳穴为0,因此简称为一四二五三0规律。
(一)通过一四二五三规律表解,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古人创造子午流注学说,完全是根据”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相反相成,矛盾统一“规律而来,更可加深对祖国医学整体性的认识。
(二)通过一四二五三规律图解及周期表解,阳日阳时,可以运用阴日阴日穴。阴日阴时亦可运用阳日阳时穴。因为根据甲与巳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化生五行的规律,那么甲日也可用巳日的穴位了,余类推。
(三)根据一四二五三规律,更可以补充纳穴之后所形成的甲寅(侠溪),甲午(临泣),乙巳(太冲),丙辰(后溪),巳未(商丘),庚午(阳溪),辛巳(经渠),辛酉(尺泽),壬辰(昆仑),壬申(委中),癸卯(然谷),癸未(太溪)原空白的穴,以广临床的运用。谨列图表如下,以便参考:
图1:子午流注”周期“化生五行图解
图表说明:
1.以天干来说,甲乙丙丁戊为阳,己庚辛壬癸为阴。
2.一说,甲丙戊庚为阳(单数),乙丁己辛癸为阴(双数)
3.何谓甲与己合?
答:据徐凤先哲说,因为中央戌己属土胃东方甲乙木所克,戊是阳土为兄,己是阴土为妹。甲属阳木,乙属阴水,己妹嫁与甲木为妻,使阴阳和而不相伤,遂产生夫妻互用,刚柔相济之义,余皆仿此。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必须熟读,然后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今录之于下,以便记诵。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巳丑太白太冲穴,辛卯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穴,丁巳包络大陵中。经渠是肺经,癸巳肾宫阴谷合,乙末营宫水穴荣。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穴,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巳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戊日午时厉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时,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的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十 子午流注的一般临床操作规律
(一)”子母相生,互相促进“规律:
”子母相生,互相促进“规律,就是将阳经与阳经应开的穴,阴经与阴经应开的穴,分开阴阳,依其子母相生的程序来应用。例如甲日丙子时前谷荥穴开,同时和其相生的陷谷配之。乙日丁亥时少府荥穴开,同时和其相生的太白穴配之。
(二)”相反相成,矛盾统一“规律:
”相反相成,矛盾统一“规律,就是先以井,经,荥,合,俞相反的规律,变成井,荥,俞,经,合相成的规律来用它,例如阳经的”井,经,荥,合愈,其穴性则为金,火,水,土,木,即所谓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但是庚辛配 金,丙丁配火,壬癸配水,戊巳配土,甲乙配木,即变成为丙辛。
(三)“阴阳相贯,刚柔相济”的规律:
“阴阳相贯,刚柔相济”的规律,是根据五门十变:即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例如取甲胆的阳陵泉与己脾的太白穴合用,即是甲与己合。取乙肝的太冲穴与大肠的曲池穴同用,即是乙与庚合之类。
(四)“脏腑相连,表里相通”的规律:
“脏腑相连,表里相通”(原络相配)的规律,就是以十二经的原穴,配十二经的络穴。例如诊得肺与大肠经的证候,先针肺经原穴太渊,而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或大肠经与肺经的证候先后并发,先针大肠经的原穴合谷,而配以肺经的络穴列缺等是。
(五)“阳经气纳三焦,阴经血纳包络”的规律:
“阳经气纳三焦,阴经血纳包络”的规律,就是以三焦为阳属气,包络为阴属血,分属于十干的壬癸。
阳干均是注腑的,甲,丙,戊,庚,壬而重见的,气纳三焦。
乙干均是注脏的,乙,丁,巳,辛,癸而重见的,血纳包络。
例如甲日戌时开胆窍阴穴,经丙子,戊寅,庚辰,壬午而至甲申时,即名为重见甲,因阳经气纳三焦,如开液门穴,甲属木,液门属水,取水生木之义。乙日酉时开肝大敦穴,经丁亥,己丑,辛卯,癸巳,而至乙未时,即名为重见之,因阴经血纳包络,故开劳宫穴,乙属木,劳宫属火,取木生火之义。
(六)使“闭穴”变成“开穴”的规律
流注的纳甲法:如甲寅,甲午,乙巳,丙辰,己未,庚午,辛巳,辛酉,壬辰,壬申,癸卯,癸未都是闭穴,根据一四二五三规律,可使闭穴变成开穴。例如由甲戌时算起,顺数为井,经,荥,合,俞,按照六甲的穴位,当甲寅时,正是甲胆的荥穴(侠溪)开,即可针之。又如六乙的穴位,召唤当乙巳时,正是乙肝经的俞代原穴(太冲)开,即可针之等是。
(七)“阳经遇俞过原,阴经以俞代原”的规律:
“阳经遇俞过原,阴经以俞代原”的规律,是按流注纳甲法,每逢流注到俞穴时,皆同时与值日经“原穴”合用,如甲日戌时开胆窍阴穴,到戊寅时开阳明经俞穴陷谷,同时并用胆经原穴丘墟穴(阳经原)。乙日酉时开肝井大敦穴,到己丑时开大阴经俞穴太白穴,同时并用肝经太冲(阴经以俞代原)等是。
(八)开穴之外,配合“病穴”的规律:
开穴之外,配合病穴的规律,就是除按流注法运用外,应再配以病穴应用,例如患喉痹症,咽喉肿痛,粒米不下,遇到庚日辰时开商阳穴,再配病穴少商加以点刺略使出血。
(九)“生长毁灭,质量互变”的规律:
按此为禁针之时穴,李梃说:“阳生阴死,阴生阳死,如甲木死于午而生于亥,乙木死于亥而生于午。丙火生于寅而死于酉,丁火生于酉而死于寅(戊己生死同丙丁),庚金生于巳而死于子,辛金生于子而死于巳,壬水生于申而死于卯,癸水生于卯而死于申”,这说明是有“生长毁灭,质量互变”的意义。
李梃又说:“凡值生我我生及相合者,乃气血正值生旺之时,故可辨其虚实而刺之,克我我克及阖闭时穴,气血正值衰绝,非气行未至,则气行巳过,误刺妄引邪气,坏乱真气,实实虚虚其害非小”。
《难经八十一难》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因此古人用针,必先候其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违时反候,古人所戒。
推算日干的方法
“日干”即是天干和地支所配成的六十花甲。
“天干”者,天之骨干也,是以一阴一阳相配合而成十干(甲乙丁。。。癸是也),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亦可以甲乙丙丁戊为阳,己庚辛壬癸为阴。
“地支”者,地之支撑也,亦是一阴一阳相配合而成十二支(子寅。。。亥是也),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亦可以子丑寅卯辰巳为阳,午未申酉戌亥为阴。
六十花甲:唐容川说:从甲子起,必六十年乃复为甲子,《内经》云,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生焉。应天之气,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六期而环会,五六相合,凡六十岁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盖以十二辰所主之六气,在上司天,以十干所合之五运在下运行,十干与十二辰相错,于是乎五运与六气,有相生相克。风木司天而遇木运。。,是为太过,如木运之岁而遇燥金司天则未受克制是为不及。。。。余仿此。
以上日干如果熟诵,较为困难,现将1959年阳历逐日干支对照表,绘图于后,将一年之日干,全部排好,一见即知,简单易明,参阅图4.
问:天干既分为十,何以又有五合?答:以洛书(或云河图)之数言之,一为甲,六为己,一六共宗,故甲与己合。二为乙,七为庚,二七同道故乙与庚合。三为丙,八为辛,三八为朋故丙与辛合。四为丁,九为壬,四九为友,故丁与壬合。五为戊,十为癸,五十相守,故戊与癸合。等等。
上面月份的排列,先知道元旦的一日,是癸未日,那么在癸未写上元旦,和五月一日,在上一干支写上三月一日,在元旦下一干支写上七月一日,元旦下第二干支空着不写,第三干支写九月一日,第四干支写十一月一日,至于双月方面是按着元旦的对冲日,所谓对冲,是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戊相冲,己亥相冲,一九五九年元旦是癸未日,那么丑未相冲,就在癸丑日写上四月一日,下一干支写上二月一日和六月一日,再下,干支写八月一日,再下写十月一日,最后写十二月一日,这样依此写好制成一表,即可知道全年的干支。
至于闰年制表方法与平年大致相同,所区别者是平年元旦与五月同一日干,二月与六月同一日干,而闰年是元旦与三月同一日干,二月与四月同一日干,余者排列一样。
(十一)每年元旦干支的计算方法
1.平年元旦干支计算法:
平年元旦的干支,是从每年的元旦加五天,如果这一年是闰年,其用法 同上,不过中间一环是活盘,用时只将平年,闰年分开,对准每年元旦的干支数,便可推算出来每月每日的干支来运用。
例如1959年是平年,先知道元旦的一日是癸未日,按表对准,则此年每月的干支均可推出。
又如1960年元旦是戊子,则此年每月的一日轮流对准,而此年每日日的干支,均可一目了然。
四时气候解说
一岁之中,阴阳五行的气化运转变动,这叫做“气”。“气”是每隔十五日一变,一岁中共有二十四气。为什么每隔十五日,阴阳之气会发生变动呢?这是根据五行的气数而来的。五行的数目与五日相当,合天的五行,地的五行,万物的五行,三五而成十五日,称为“一气”,也是阴阳气化变化运行之数。又,在每十五日'一气“之中,阴阳气化,还有更小的变动,这叫做”候“。”候“是每五日一变,故以五日称为一候。一气十五日中有三候,一岁共计七十二候,可用以推察气化的道理。然而阴阳都是无形之气,每隔五日,十五日而起变动,应该根据什么兆象来观测呢?那就只有根据万物的变化来考察了。鸟兽草木之类,感受了阴阳气化的变动,就发生种种适应这些变化的征象。考察这些征象,可以占测五日一候,十五日一气。(详见张介宾著《类经图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