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颜真卿兄弟怎殊途同归保大唐
颜真卿兄弟怎殊途同归保大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月,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与堂兄颜杲卿在河北地区举起抗击叛乱、维护统一旗帜,以勇气与智慧保护了大唐江山。只是,兄弟俩走了不同的途径,结果殊途同归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安禄山矫诏讨伐杨国忠,发兵反唐,从范阳(今北京市)南下,河北地区望风披靡之时,颜真卿是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太守。平原郡属河北道,而安禄山兼任河北道采访使,颜真卿是安禄山统下的属官。颜真卿早就看出安禄山对大唐王朝怀有二心,迟早要反叛,所以对平原的军事防备早有行动。他托口有大雨要防水,修缮了平原城的城墙,疏浚了护城河,储存了大量粮食,又暗中选拔身强力壮的士兵进行训练。表面上,他却经常会文学之士,饮酒赋诗。当时有人告诉安禄山,颜真卿有防备行动。安禄山派人侦察后,相信颜真卿修墙浚理,只是为了防止雨水。他认为,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故并未将他放在眼里。
唐王朝一百三十余年天下太平,郡县和百姓不知兵器为何物。当安禄山骑兵反唐时,都恐慌不知所措。河北地区属安禄山统辖,所以叛兵南下势如破竹,各郡县或降或被攻破,甚至来不及向朝廷报告,唐玄宗为此叹道:“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由于颜真卿有了准备,立即派出司马参军李平飞驰长安,奏报安禄山已经反叛的消息。据史载,唐玄宗得到平原送来的消息时,大喜过望地说:“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安禄山反唐后,以为平原会服从他,便让平原和博平(今山东高唐西南)出兵七千去防河津。颜真卿利用这个机会,乘机招募勇士,十天便得万人,由他派将统领。十二月十六日,颜真卿对招募来的万余勇士“谕以举兵讨安禄山”,他声泪俱下号召士兵保卫家乡,维护大唐王朝,让士兵受到极大地鼓舞。
这时,安禄山已经攻占洛阳,杀死了不愿屈服的唐朝大臣李憕、卢奕和蒋清,并遣叛党段子光带着这三人头颅送到平原,以此威胁河北各郡县,逼迫他们屈服。段子光一到平原,便被颜真卿斩杀。颜真卿担心众人见到李憕等三人头颅,会产生动摇,便对众人说:“这三人我都认识,头颅并不是他们的。”过了些日子,颜真卿才棺敛三头颅,以礼祭哭。于是,众人对颜真卿更加信服,决心同他一起讨伐叛乱。这时,晋城(今河北沧州西)、饶阳(今属河北)、河间(今属河北)、博平都抵制或杀死安禄山的叛将,并“共推真卿为盟主,军事皆禀也”。
颜杲卿抗击叛乱,却是走了与颜真卿不同的途径。天宝十四年(755),颜杲卿任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时常山属河北道,安禄山兼河北道采访使,颜杲卿为安禄山之下属。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起兵反唐,所向披靡。十九日,安禄山叛军到藁城(今属河北),颜杲卿虽心存唐室,却力不能拒,只得伪装投降安禄山。这天,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一同去迎接安禄山,安禄山赏赐颜杲卿紫袍,袁履谦绯袍,并让颜杲卿继续任常山太守。但安禄山对颜杲卿还是不放心,扣留了颜杲卿的子弟为人质,同时又命继子、叛将李钦凑率兵数千镇守并陉口(今河北获鹿西南),既防备西南河东唐军前来镇压,又防备颜杲卿反戈一击。
颜杲卿在回常山途中试探袁履谦,他指着身穿的紫袍对袁说:“何为著此?”袁履谦当下便明白了颜杲卿的意思,表露了自己忠于大唐、反对安禄山叛唐的心迹。于是,两人暗中筹划起兵讨伐安禄山。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叛军攻下东都洛阳,准备进犯京城长安。颜杲卿同袁履谦以及真定、内丘、藁城等县忠于大唐的县令县尉商定,准备打开土门(今河北获鹿西南)迎接河东唐军东来平叛。十二月十六日,颜真卿在平原举兵讨贼,同时派人至常山约颜杲卿一同起兵,切断叛军的北道。颜杲卿非常高兴,这样一来,自己可与颜真卿为掎角之势,切断安禄山北归之路,延缓叛军对长安的进攻。
十二月二十一日,颜杲卿假冒安禄山之命,召井阱口叛将李钦凑来商量事宜,在酒宴上将酩酊大醉的叛将等同党斩杀,遣散了井阱之兵。接着,颜杲卿又设计抓获了幽州来的叛将高邈、洛阳来的叛将何千年,并夸大唐朝大将李光弼的军势,吓跑了守卫博陵的叛将张献诚。这样,在常山附近的安禄山叛乱势力基本上被清除了。随后,颜杲卿派人分赴河北各郡,号召众人起兵讨伐安禄山叛乱。河北各郡纷纷响应,一时间十七郡归顺唐朝,有兵二十万,河北道依附安禄山的仅剩六郡,河北地区形成了强大的反叛乱势力。
最终,颜真卿、颜杲卿兄弟为抗击叛乱,维护大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德元载(756)正月,正准备进攻潼关的安禄山得知河北形势有变后,回到洛阳进攻常山,叛军兵临城下。颜杲卿昼夜苦战,终因粮尽力竭而城陷敌手。叛军俘颜杲卿、袁履谦等人送至洛阳。安禄山斥责颜杲卿道:“你原来不过是范阳户曹,我奏请你为判官,很快又为常山太守,无负于你,你为何反对我呢?”颜杲卿怒目而视,大骂安禄山道:“你本是营州牧羊羯奴,天子以你为山镇节度使,怎负于你,而你造反?!我世为唐臣,禄位皆为唐有,我为国讨贼,何谓反你!臊羯狗,何不快杀我!”安禄山大怒,把颜杲卿、袁履谦缚于洛河的天津桥上,两人在大骂声中惨遭杀害。颜杲卿终年六十五岁,颜氏一门被害者三十余人。
颜真卿却牺牲在安史之乱之后,殊为可惜。建中三年(782)十二月,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公开叛唐。次年正月,唐德宗因颜真卿是三朝旧臣,正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命他去许州宣慰李希烈。诏下后举朝失色,无不认为是与虎谋皮,根本无望。但颜真卿却义无反顾地直往许州。李希烈将颜真卿扣留后,手下人劝颜真卿可任李希烈宰相。颜真卿怒斥道:“何谓宰相!你知有骂安禄山而死的颜杲卿吗?他是我兄。我年近八十,只知守节而死,怎能受你们的诱骗和威胁!”建中五年(784)八月,始终坚贞不屈的颜真卿被缢杀,是年七十七岁。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文官武将有不同的选择。有的跟随唐玄宗出逃,有的追随太子到了灵武,有的积极抗击叛军,有的则投降了安史叛军。从史书记载来看,唐朝文官武将中投降安史叛军的数量不在少数,仅广平王李椒率军进入东京时,竟有300余名原唐中央“百官”“皆素服悲泣请罪”。虽然说,唐朝文官武将投降安史叛军,既有当时政治腐败的原因,也有对李林甫、杨国忠压抑排挤、打击陷害同僚不满的原因,但安史之乱是非正义的战争,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唐朝大多数文官武将选择了反对叛乱、维护统一的立场,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举动。
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忠义为国,以不同的途径为维护统一的大唐帝国,组织反对叛乱的力量,同破坏安定、统一局面的叛党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他们强烈的维护统一的精神,鼓舞了河北地区广大军民,为最终平定叛乱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留给了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