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文献馆,向英雄致敬——上海3日(10)
★旅游地点: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之志愿军文献馆
志愿军文献馆坐落在地质馆之后,广场上有坦克和高射炮,它们都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
这座博物馆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展厅内收藏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各次战役的战利品、文物、纪念品数千件,真实地还原了六十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大门,是很气派的大厅,游客居然还不少。亲子活动的人们还留在地质馆,这里是另一拨人,可见上海市民还是很重视下一代爱国教育的。
高高的墙上,挂着上海籍志愿军的照片。那时候还没有彩照,一色的黑白小照,却是一根根民族的脊梁。
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的和平年代。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妈妈赞歌。“军魂”两个大字,浓墨重彩,一下子击中了参观者的心脏。
我们仰首看着一桢桢年轻的照片,向参加抗美援朝的上海志愿军战士们致敬。上海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都不会忘记他们。虽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都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付出的鲜血,洒下的汗水。
铜浮雕是志愿军的群像,是志愿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他们奋勇争先,不怕牺牲,铸就了铮铮军魂。
一侧有块牌子,是纪念当代著名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魏巍诞辰100周年。我们都学过魏巍的那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能是前不久在这里举行的活动吧。
文献馆里还有一些当年的文物展示,当时的武器远比不上现在的先进,各种用具都显得比较简单。
最特别的还是“上海地下大厦”的复原场景,规模很大。现在上海有不少现代化的大厦,都不乏地下部分,规模也是宏大的。
不过当时的大厦可是十分简陋的,简陋的指挥部,简陋的办公场所,简陋的休息室,简陋的……战争年代,自然不可能会有现代化的设施。
坑道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所发展起来的一种防御工事,1951年秋季战役结束后,为了贯彻持久作战和积极防御的方针,全军普遍展开了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从那时起到朝鲜停战协定生效止,全军共构筑大小坑道长达1250公里,主阵地还有上下回旋多层,四通八达,这一军事工程是军史上的伟大创举。
坑道里低矮潮湿,战士们找了一些木头弄成一张简易的床铺,让辛苦指挥战斗的部队首长晚上能够睡个安稳觉。可是首长看到身旁的战士睡在地铺上,坚持把床铺让人战士睡。
战士当然不肯睡,非要让首长睡。最终首长用命令让小战士睡了床,首长最后还是睡在潮湿坑道里的地铺上!谁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回答。
军大衣、军用水壶,还有一些武器,挂在粗糙的墙面上。或许,当年他们战斗的地下大厦,还没有复原后的条件呢!真难以想像,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志愿军一次次粉碎了敌方的进攻。
二楼陈列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和办公用具,还有当年的一些图册杂志。一侧有志愿军第九兵团赴朝参战的地形模型。
第九兵团有三个军,由辑安、临江徒步进入朝鲜,在长津湖地区迎接敌军,展开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
志愿军空军图片展,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再现了当年朝鲜空中战争的全过程。在血与火的锤炼中,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一往无前,不畏强暴,展现出了大无畏的非凡品质。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魏巍诞辰100周年展也用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介绍了这个文人战士的一生。
志愿军前线战地报的陈列也很丰富,新闻工作者亲历前线,在炮火中发回的报道,是现在我们缅怀英雄们的珍贵史料。
自驾游:上海东方地质科普馆之志愿军文献馆
7月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