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观|半年销量仅6959辆,北汽新能源的出路在哪?

作者|王云朋
来源|汽车大观
“在北汽蓝谷的发展里,2020年是最坏的日子,一切都触底了,但也是最好的机遇,今天有多痛,也许明天才有多好,就看我们能不能对自己下手够狠。”
这是2月3日,时任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连庆峰在北汽蓝谷“新机·新局”媒体沟通会上的讲话。
不过,从当下的情况来看,连庆峰还是过于乐观了,2020年并非北汽蓝谷最坏的日子。7月12日,北汽蓝谷发布了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最新一期销量数据,数据显示,今年6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仅为1587辆,较去年同期的3008辆下滑了47.31%,今年上半年累计产量为2157辆,同比下降74%,累计销量为6959辆,较去年同期的14700辆,下滑了52.66%。
由于子公司产销量的大幅下滑,北汽蓝谷的股价也是应声下跌。资料显示,5月20日北汽蓝谷股价升至19.87元,此后便开始一路下滑,至7月15日收盘,每股仅为12.11元,下滑幅度超过39%。
与北汽蓝谷在汽车市场和资本市场“惨不忍睹”的表现不同,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景气度在不断提升。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3万辆,同比增长177.7%,上半年累计销量为100.7万辆,同比增长220.9%。按照这一增速,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或将超出240万辆的预估值。
在资本市场层面,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两旺,也带动了多家行业企业股票上涨,以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为例,从5月20日开盘,到7月15日收盘,两家车企的股价分别从34.6元、170元升至43.76元、236.40元,涨幅为26.47%和39.05%。
而在这一降一涨的对比中也不难看出,目前北汽新能源的处境有多么尴尬。
昔日的标杆
虽然当下的销量十分惨淡,但北汽新能源并非没有过辉煌。
将时间拨回到11年前。2009年11月14日,北汽新能源成立。次年12月,北汽新能源首批纯电动汽车EV150下线。公开数据显示,在启动销售的第一年,北汽新能源销量仅为1600辆。但得益于成立时间比业界公认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元年(2014年)提前了5年,在此后的发展中北汽新能源成功地站在了引领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的前列。
时间来到2015年,由于共享经济概念开始在各行业弥散,作为共享经济下的汽车分时租赁产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限购、限行、限号等政策的引导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这也给了更关注B端市场的北汽新能源机会,其产品销量开始快速提升。
2017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达到10.31万辆,占据国内当年新能源汽车23%的市场份额,是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10万辆的纯电动车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北汽新能源当年的销量仅次于特斯拉,排名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北汽新能源也成功突破混网销售模式,形成了280家销售店,249家服务站,销售网络覆盖25个省,139个城市的全国布局。
2018年,北汽新能源继续高速增长,旗下EH、EU、EX、EV、EC、LITE等6大系列10余款纯电动车型全年累计销量超过15.8万辆,同比增长53%,实现营业收入约164.38亿元,同比增长43.02%。
同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2018年北汽新能源与市场化初期的2013年相比,人员规模增大了12倍,资产规模扩大了47倍,产品销量增长了97倍。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也让北汽新能源于2018年正式登陆A股市场,成为国内首家登录A股的新能源整车企业。
再到2019年,北汽新能源销量再次超过15万辆,连续7年摘得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冠军的称号。颇为亮眼的表现,也让北汽新能源一度被业界评论为是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市场的最成功案例。
光环急速褪去
置身于2019年的时间点来看,年销15万辆的成绩不可谓不出色。只不过,北汽新能源这一成绩的背后并非没有隐忧。数据显示,2019年收官时北汽新能源销量同比下降了4.69%。
事实证明,这仅是北汽新能源销量“没落”的开端。2020年,北汽新能源销量“跌跌不休”又进一层,下滑至2.59万辆,跌幅高达83%,市场份额也由巅峰时期的23%跌至不足1%。
如果说,2020年销量的暴跌,可以归咎于疫情影响,那么进入今年以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火热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1-6月累计销售新车6959辆,较去年同期下滑52.66%的表现,似乎就有些不好找借口了。
随着销量的下滑,北汽新能源也开始陷入亏损泥潭。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北汽新能源全年净利润为9201万元,在非经营性损益项目中,有10.4亿元的政府补助。也就是说,如果刨去巨额补贴,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就已经出现了巨额亏损。
2020年,由于销量的“大跳水”,北汽新能源营业收入仅为52.72亿元,同比下滑77.65%,净亏损64.8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亏损66.21亿元,同比下滑3.82%。而今年一季度北汽蓝谷公布的业绩显示,北汽新能源营业收入为8.30亿元,同比下滑50.19%,净亏损8.54亿元。
对于北汽新能源的颓势,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表示,产品硬实力不够、政府补贴退坡、郑刚的离职,以及集团对旗下企业的各项组织架构调整,都是影响其向前发展的因素。
或许是受到北汽新能源不景气的销量和业绩影响,北汽蓝谷近期陷入了裁员风波。日前有消息称,有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汽车内部员工匿名举报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存在“违法裁员”行为。援引业内媒体报道,一年前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员工人数有915人,现在已经剩下500多人。
对此,北汽蓝谷营销公司管理层解释,由于近两年的效益太差,是企业员工的自然流动。不过,有业内媒体表示,据许多员工称企业使用的裁员降薪手段已经违反相关规定,他们要为自己维权到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裁员风波发生前,北汽新能源的管理层就已经踏上了频繁“换血”之路。2019年2月,马仿列接任北汽新能源公司总经理,但任职不到一年。2020年6月,时任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的何章翔暂代总经理一职,同年7月24日刘宇正式接替马仿列。
较为尴尬的是,刘宇上任不到一年,北汽新能源总经理一职再次易位。6月9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原公司经理刘宇已提交书面辞职报告,不再担任公司经理职务,但仍担任北汽蓝谷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位。北汽新能源公司总经理一职由原北汽新能源工程院副院长代康伟接任。
除了一把手变更频繁外,北汽新能源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叶小华,职工代表董事连庆锋,公司监事尹维劼,公司董事张建勇、刘瑞等,均进行了岗位调整。
在业界看来,作为一家已经输不起的车企,高层人事接连不断的动荡,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并会影响公司的业务推进。
高端品牌是良药?
从时间维度看,北汽新能源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老玩家”。
不过,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这位“早起的赶集者”,不仅已被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赶超,而且离行业龙头特斯拉、比亚迪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换言之,北汽新能源正在错过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作为曾经的行业巨头,北汽新能源为何落到了这般田地?事实上,北汽新能源的衰落是有迹可循的。资料显示,北汽新能源成立之初,就将主要的目标市场放在了B端,即出租车、网约车、租车行业等大客户端,其销量高涨的2013年-2019年,也正是这些行业发展较为迅猛的时候。
以2019年为例。数据显示,当年15万辆的销量中,有70%的贡献来自B端,产品主要面向网约车、出租车以及公务用车,私人用车市场的贡献率占比不到30%。
2020年,随着新能源B端市场的坍塌,“一条腿”走路的北汽新能源销量也几乎是一夜“崩盘”。事实上,面对2020年的销量颓势,北汽新能源并非没有努力过,只不过此时的C端市场几乎已无其立足之地。
或许是看到在低端市场短时间内难以有所建树,北汽新能源开始将突破点转向高端市场。2020年10月,沉寂了3年之久的高端品牌ARCFOX(北汽极狐)推出旗下第二款车型——纯电动SUV ARCFOX αT。
但遗憾的是,此时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已被特斯拉、蔚来、小鹏等瓜分占领,哪怕是有华为的加持,ARCFOX销量也没有太大起色。数据显示,ARCFOX αT从2020年8月上市到当年底,共售出709辆,今年1-5月仅卖出521辆。而ARCFOXαS今年前5个月销量也仅为246辆,且该车的华为HI版交付时间又被定在了今年年底。
在竞争已白热化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北汽新能源将一款重磅车型的交付时间拖到半年以后的做法,不由得让人有些担忧。
当下北京的夏天如此炎热,但看到自己销量成绩的北汽新能源,感受到的或许只有“阵阵寒意”。未来,在新的领导架构的带领下,北汽新能源何时能走出困境,定位高端市场的ARCFOX品牌又是否能成为救命稻草,还是一个未知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