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人(39) 三十二年回韶山
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老家韶山冲
“冲”的意思便是群山拱卫下的一块小平地,这块地方成为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发家致业的根基。
儿时离别,中年回乡。
这一次的回乡,毛泽东的心中多有感触。
这个地方本就属于贫寒地区,韶山冲有一句著名的俗语:
“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子过一生。”
出生在这里的农家子弟,大多数人的命运几乎和父辈一样。
生于此,终于此。
外面的世界即便再热闹,也和这群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这里是个极度贫穷的地方,其实这样的地方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一样。
大多数的繁华城市,一方面是有真正的经济扶助,另一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毛泽东父辈们所在的小山村,大多数人的未来命运只能是一个普通人。
这里交通不发达,信息更加的闭塞,压根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而且,生于封建时代的大多数农家子弟,他们也没想着要走出大山。
能够在老家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足矣。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城市也一样,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占尽时代红利的那些城市究竟发展的有多快,而那些从来没有地理优势的城市,它们的发展又到底有多么的缓慢。
早已经停滞的东三省经济,拼死发展不起来的太行山经济,处在这些方位的城市几乎面临着相同的宿命。
这些城市无缘享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不是这些城市没有发展,也不是这些城市落后。
而是有些城市真的发展太快。
就像年少追梦的毛泽东从走出大山的那一刻,才知道,原来慈禧、光绪皇帝早已经去世。
原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时代发展,带给人真真切切的感受。
毛泽东此次回乡,家乡仍旧是个贫穷落后的小乡村。
这天黄昏,毛泽东乘坐一辆灰色苏制吉姆车抵达韶山冲的一家招待所。
下车的那一刻,毛泽东站在原地环顾四周,似乎年少的记忆开始觉醒,他抬着头不断的眺望远方。
大家后来才知道,毛泽东那天眺望的地方,正是安葬毛泽东双亲的墓地。
图 | 毛泽东回韶山祭祖
当地工作人员为了欢迎毛泽东的到来,专门找来一台柴油机发电。
柴油机工作了几个小时便已经歇菜,毛泽东一改往日夜间工作的习惯,在招待所早早入睡。
毛泽东睡觉有什么习惯呢?
清晨五点入睡,十点起床。
在抗战年代,毛泽东刚开始的作息规律和平常人一样,但是自从红军开始长征以后,敌人深夜突袭包围的事情经常发生。
这些夜间突然发生的突袭战,让刚刚从睡眠中惊醒的毛泽东压根没法安心迎战。
后来,毛泽东身边的事务越来越多,他开始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
这样一来,他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应对一些紧急战事。
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多都知道他的这个习惯,他这一次回到老家早早入睡,工作人员仍旧以为毛泽东第二天会很晚起床。
为此,工作人员当天也早早入睡。
重回故乡,毛泽东十分的激动,他在第二天一大早就已经醒来。
他知道身边的警卫员、工作人员还在入睡,便准备自己上山拜祭自己的父母,省的也打扰其他人。
当工作人员被人从睡梦中推醒才猛然发现:
毛泽东不见了!
这在当时可是大事,工作人员急急忙忙跑出招待所寻找毛泽东。
工作人员经过一番打听之后才得知,原来毛泽东因为昨天睡得早,一大早就上山拜祭父母去了。
因为此次出行仓促,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来得及准备拜祭用品。
不少人只能在现场干着急,幸好旁边的一个工作人员灵机一动,从附近摘下及几枝松枝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松枝,低声弯腰将松枝放在父母坟前,随后鞠了三躬。
这场看似简单的拜祭,却藏着毛泽东别样的真情。
在父母坟前,毛泽东哽咽的说到:
“前人辛苦,后人幸福。”
工作人员看着毛泽东父母坟墓早已经一片荒芜,请示毛泽东要不要简单修理一下,毛泽东断然拒绝,只是让保持原来的样子就好。
拜祭父母之后,毛泽东回到了年少时居住的地方。
图 | 毛泽东第一次回韶山时和乡亲交谈
在老家,他看到了墙上挂着的母亲旧照,毛泽东瞬间哽咽。
墙上的那张合照,正是当年毛泽东将生病的母亲接到长沙后,拍下的一张合照。
照片中的四个人,大多没有笑容,四个人都朝着前方望去。
这也是毛泽东兄弟一生中,和母亲留下的唯一一张合照。
图 | 毛泽覃、毛泽民、母亲、毛泽东
毛泽东年少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个顽皮的孩子,可这样顽皮的孩子恰好遇到了一位极其偏执的父亲。
在父亲的眼中,年少的毛泽东是个懒而无用、为子不孝的人,他们父子俩的关系一度十分的恶劣。
而一向笃信佛学得母亲,则是一个温柔良善的女子。
她在父子俩中间时刻扮演着一个和事佬的角色。
毛泽东此次回乡,对于已故母亲的念叨仍旧要远远超过父亲。
父亲在他的心中,始终是个心结。
他理解不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更理解不了他年少所谓的追梦、读书理想。
在韶山老家,毛泽东来到一户农家,和身边的群众亲切交谈。
房子的主人毛霞生听到这个消息,急急忙忙从田里一路狂奔,跑回了家里。
那时的他身着短裤,两腿全是泥巴,他赶紧搬来了凳子让毛泽东坐下。
图 | 毛泽东和毛霞生交谈
他自己则拘束的坐在旁边。
初见毛泽东,毛霞生十分的紧张,坐在毛泽东身旁的他不怎么说话,话题全靠毛泽东引。
恰巧毛泽东想抽烟,便给身旁的毛霞生也递了一支。
毛霞生看到毛泽东给自己点烟,拿烟的手吓得哆嗦,毛泽东怎么点都点不着。
毛泽东赶紧安慰毛霞生,让他不要紧张。
他风趣的说到:
“不要紧张,自己人嘛,旧社会老百姓见了官就害怕,如今怕么子呢?我小时候常来你家,喜欢坐你家的门坎。“
我还抱过你咧,你还尿湿过我的裤。
聚在旁边的众人,被毛泽东的这句话逗得哈哈大笑,身旁的毛霞生也默默的笑了。
那一刻,他才明白,毛泽东竟然如此的平易近人。
这在以前的封建社会里,他想都不敢想。
此次重回老家,毛泽东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他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说:
“想在滴水洞修几间茅屋,你们省委研究一下,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草房,省里开个会,其他领导来休息一下也可以嘛!”
滴水洞的位置在哪里呢?
图 | 滴水洞附近地形
滴水洞位于韶山的西面,南面是龙头山,北面是黄峰山,西面是牛形山。
这地方中间有一条小溪缓缓的流淌,山水还可以煮水饮用,三座山将滴水洞环抱其中,三个方向的天然屏障,让滴水洞成为了一个深幽清雅的好地方。
这里还是毛泽东祖先居住的地方。
关于滴水洞,毛泽东曾经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
“我的老祖宗就住在滴水洞旁边的虎歇坪,为了选择这个地方,请风水先生卜了11天时间。”
封建时代的老人,对于风水学说有着崇高的敬意。
毛泽东的祖先就居住在这里,后来毛泽东这一支先辈偏偏不信邪,他们眼光不是想着风水好,而是能够有一片良好的耕地。
终于,几番查看之后,上屋场一带拥有肥沃的土地,这家人举家从滴水洞搬迁到了上屋场。
这片耕地后来成就了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也让他的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来。
而毛泽东之所以对滴水洞有着特殊的情感,也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曾经是他先祖待过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很多亲人去世后就埋在这一带山上。
对于家乡这份特殊的情感,毛泽东写下了一首诗: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湖南省委开始对滴水洞一带控制,同时对外宣称成为“禁区”。
1960年,湖南省委开始修建滴水洞工程。
从开始动工的那一刻,湖南省委专门给这个工程命名“二0三”工程,这里成为闲人不可进入的地区。
滴水洞一共修建了三栋楼房,也是几处很普通的住宅。
一号楼是毛泽东专用楼;
二号楼为客房,专供陪同毛泽东来的负责人居住;
三号楼同样为客房,专供毛泽东身边的警卫人员居住;
为了进入方便,工作人员还专门修建了一条从韶山通往滴水洞的柏油马路。
这三栋楼房的四面全部被围在丛林中,一般人很难会想到这是毛泽东会居住的地方。
1962年,滴水洞工程竣工,两年后开始正式接待中央领导人。
图 | 滴水洞旧照
1966年,6月。
同样是六月的季节,毛泽东再一次回到了韶山。
此次回乡和上一次不同,毛泽东这一次是偷偷回乡,家乡人并不知道毛泽东在这里。
六月酷暑,伟人回乡。
七年前,毛泽东同样来过这里。
那一年他,亲自见了韶山的百姓,也拜祭了自己的父母。
这里对毛泽东而言,他是家思,也是乡思。
在长沙到韶山的公路上,毛泽东坐在一辆灰色吉姆车上不断向车外望去,故土似乎对他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汽车缓缓驶入滴水洞,毛泽东抬头看到了几座青灰色的平房。
这里便是滴水洞房屋了!
六月的韶山,天气酷热,毛泽东下车的时候,已经满身大汗。
进入滴水洞之后,气温瞬间下降,毛泽东没有想到这里竟然还是一个绝佳的避暑圣地。
他高兴的说到:
“这个洞子天生一半,人工一半,怕是花了不少钱哪!既然修了,就要管理好,不要破坏了。”
他满怀激动的心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绕着滴水洞转了一圈。
自从毛泽东偷偷住进滴水洞之后,滴水洞附近成为了禁区,很少有人能够靠近。
在炎热的季节里,毛泽东还会选择到不远处的韶山水库游泳。
这一年的他,已经73岁的高龄,他的游泳技术仍旧不逊年轻人。
工作人员常常劝说毛泽东多注意身体,不要过量运动,也避免长时间外出。
不过,这一次毛泽东再回韶山的消息还是差点暴露。
那天,韶山公社党委书记毛继生的女儿当时在滴水洞捡柴火,当她抬头的时候,恰好看到一辆汽车,汽车上的毛泽东正好用手拉开了窗帘。
她回到家里,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家人。
滴水洞的工作人员看到毛泽东的行踪暴露,马上前往毛继生家中,吩咐他不要乱讲话,她女儿看到的更不要对外张扬。
就这样,毛泽东第二次回乡的消息被悄悄的摁了下来。
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一首我们很少听说的诗: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釭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兩,故国人民有所思。
与以往作诗风格不同,毛泽东的这首词更多的展现了自己的忧愁。
这种意境,在毛泽东的众多诗作中已经属于罕见。
滴水洞这个神秘的地方,他悄悄呆了十二天的时间。
毛泽东临走的时候,握着滴水洞管理员廖时雨的手,他说:
“你要把房子管好啊,我还要回来的。”
说完这句话,毛泽东又转身进入了滴水洞,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毛泽东不舍得离开这里。
滴水洞的工作人员看到毛泽东坐了下来,急忙给他泡了一杯茶,又洗了几个水蜜桃放到了他的身旁。
图 | 毛泽东在滴水洞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毛泽东拿起水蜜桃开心的吃了几个,他边吃边站起来打量着自己居住的房间,终于上了汽车。
汽车从滴水洞出发,让人奇怪的是,这辆车却走得很慢。
汽车慢慢驶离滴水洞,大家清楚的看到,毛泽东的车子停在了毛氏宗祠的门口。
车内的毛泽东望着祠堂,默默的低下了头。
一会,汽车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
毛泽东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别就是一生。
他再也没能再回韶山看一看,也没能进入滴水洞居住。
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曾经真情挥手告别的一切,竟然只能存在于记忆中。
你会明白,这是一件真的很痛心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毛泽东在离别时说了一句难忘的话:
“还是走吧,我也身不由己呐!”
毛泽东又何尝不会知道此次的离别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生离死别,这本来就是生活中的我们都要经历的人生四大事。
不只是你,不只是我,其实大家都一样。
1976年,9月8日。
毛泽东病重,关于滴水洞的故事被重提。
对于家乡的滴水洞,他仍旧满是思念,他提出想回韶山滴水洞。
故乡养老,葬于故乡。
这是他晚年最后的一个遗愿。
图 | 毛泽东
但此时的毛泽东已经病重,他的身体压根经不起长途颠簸的折腾,可毛泽东仍旧提出了这个要求。
大家没有办法,只能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准备启程南下。
当时北京方面已经传出消息,吩咐湖南省委做好接待毛泽东的准备工作,毛泽东可能要近期返回家乡。
同一天,韶山滴水洞的管理员廖时禹也接到电话通知,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夜晚要来检查滴水洞的居住情况。
事情最后还是发生了变化。
到了深夜十二点的时候,廖时禹又突然接到通知,暂时不去了。
当时的廖时禹只是心里纳闷,难道毛主席暂时不回来了?亦或是拖延几天,毛泽东还会回来?
他带着这份疑惑,仍旧让大家好好做好滴水洞的接待工作。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毛泽东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
毛泽东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图 | 毛泽东病逝
他老年回乡休养的愿望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故乡似乎是每一代人永远的心结。
它可能没有那么的繁华,也可能是一个贫寒落寞之地。
但人到晚年,首先想到的事情大多都是归乡入土。
华夏几千年文明,落叶归根是每一代人走向终点的最后选择。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病逝之后之所以没有将他送回韶山安葬,初衷仍旧是希望每一代人都能够在北京看到毛泽东的遗容。
兵荒马乱的时代里,一位少年持枪织梦,长缨缚龙,历经无数的艰难险阻终于建立了一个新时代。
那时历经百年战乱的华夏大地,早已经千疮百孔。
七十年过去,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强大的祖国。
腾飞的经济、林立的高楼,这些不是从来都不会是时代的阻力,它是时代发展最好的见证。
斯人已逝,唯有时代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