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竟然虐待小动物?原因和危害太可怕
孩子天性是喜欢小动物的,但是很多孩子却有意无意的虐待动物,这就不免让很多爸妈揪心了。虐待动物,到底是某些孩子成长的正常阶段,还是孩子有什么心理疾病呢?甚至说得严重些,这个行为会不会给他长大后的社会行为造成恶劣的影响呢?随着睿丁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邻居家有个上小学的小男孩是独生子,妈妈爸爸怕他孤单,就往家里买了两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鸡仔给小男孩玩。男孩特别喜欢,天天在家里客厅捧着两只小鸡仔爱不释手。可是没过几天,鸡仔就死了。孩子爸妈发现死去的两只鸡仔,腿上都有碰撞的淤血,就问儿子怎么回事:原来,男孩正是因为太喜欢鸡仔了,就操纵者家里的电动遥控玩具赛车追着鸡仔满屋跑。小鸡跑不过玩具车,自然被玩具车撞来撞去。当时孩子和大人都没有看出鸡仔受了伤,直到第二天鸡仔突然吃不下小米,第三天直接就直接因为伤病而死掉了……
回看邻家小男孩的行为,面对可爱而脆弱的小动物,孩子究竟是喜欢它,还是虐待它呢?我们首先要分清孩子看似“虐待”小动物的两种不同原因:01、释放心理压力有个5岁的小姑娘蕊蕊,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就开始折腾家里的那几只小动物。见到小波斯猫,蕊蕊不是拽它的尾巴,就是掐它的脖子,把小猫折腾得一天到晚躲在沙发底下不敢出来。鱼缸里的小鱼更是受尽蕊蕊的虐待,不是这条小鱼断了尾巴,就是那条小鱼掉了脑袋,满满的一缸鱼买回家没几天就已经被她谋杀得寥寥无几。
更要命的是,看到被自己折磨得没了样的小动物,蕊蕊不但没有丝毫的怜悯之心。相反,每次虐待完小动物,她还开心得大叫:“看,我把金鱼尾巴揪掉了。”“哈哈,金鱼的大脑袋被我弄碎了。”“小猫怕我了,不敢出来,你看,它吓坏了,真好玩!它要敢出来,我打死它!”蕊蕊那些听起来非常狠的话,还有她的“摧动物辣手”简直吓坏了她的父母。蕊蕊父母常常满心愁绪,满脑子的困惑:蕊蕊才这么大一丁点,怎么就那么冷酷无情呢?究竟要不要管束她的这种行为,如果不管,会不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如果管,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管呢?其实,从心理学上说,人类个体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他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重新激发他的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甚至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番。孩子这个阶段虐待小动物,往往并非出于恶意,而只是为了释放某种心理压力。比如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被同桌欺负了,等等,都有可能在不“告知”家长的情况下,把“火儿”撒到小动物的身上。
这时,妈妈爸爸发现孩子的这类苗头后,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问问有没有什么日常学习生活的压力点,帮孩子即使缓解问题。同时,要告诉孩子,有压力不能释放给没有过错的小动物身上,而是要主动先告诉妈妈爸爸。02、把动物当玩具昨天还见到小区里有个5岁大的小男孩,由奶奶带着在景观湖边玩。奶奶拿了个塑料袋,一把捞起了几个小蝌蚪。结果这熊孩子趁着奶奶不注意,把塑料袋里的小蝌蚪一个一个用手指碾死。边碾,小男孩还边和身边的小朋友说,“看我多厉害”!这种情况和上面不同之处在于,孩子的虐待行为是一种纯“恶”。不过这种心理其实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多少都有一些,只不过大人更多会用社会的规则来约束这种恶行。而孩子却不同,他们没有这种天然的规范与约束。这时,不管是捏死蝌蚪也好,碾死蚂蚁也好,甚至是文章一开头说的被撞死的小鸡仔也好,都是孩子这种心理行为的体现。
简单来说,孩子是把这些小动物当成“玩具”了,他并没有真的珍惜其生命。其实,很多孩子在童年阶段,都还没有把小动物和日常自己手上拿的玩具区分泰开。因为孩子也经常赋予玩具“生命”,而当小动物这种有生命的“玩具”不听话时,孩子就很可能诉诸武力--就好比一个变形金刚,孩子既会和它说话,但也可能突然把它大卸八块。
因此,面对这种情形,妈妈爸爸既不能打骂,也不能放任。而是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这样做的不对的,没有人有权利随便剥夺别的小动物的生命。千万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形其实是很严重的。如果你今天不纠正孩子的这个问题与错误,而是放任,那么明天就会有其他人来纠正他这个错误。半数以上的成年杀人犯,都在童年虐待过小动物。虽然很多虐待者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发现与纠正,或者自身成长向善,但如果当初小时候虐待动物时就被即时纠正,有怎会在多年后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呢?所以,遇到把欺负小动物当玩具的小朋友,家长一定要即时在言语和行为方面帮孩子改正。
在知道了孩子虐待小动物的原因后,家长朋友们只要做到如下几点,就可以科学、及时地帮孩子改过自新、找回爱心了:改善引发虐待行为的环境3岁前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又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要身边有虐待小动物的榜样,就会不断地模仿对方的行为,最终也养成这种行为习惯。要防止或改善孩子的虐待行为,父母自己首先要对小动物充满了爱心,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
另外,当发现孩子身边有这样虐待小动物的人时,尽量让他少靠近,并要及时向孩子解释,让他明白这种行为不值得模仿。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孩子之所以出现虐待行为,如果不是有同样的虐待动物的模仿对象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内心有压力。因此,父母要详细了解导致宝宝产生这种行为的真正原因,然后针对宝宝的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尤其要注意平时多关心孩子,多陪伴孩子,给予他足够的温暖,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压力。
一旦压力通过合适的途径得到释放,他也就不会依靠这种虐待行为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了。提供机会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经常带宝宝到动物园、海洋馆、野生动物园等地方玩耍,给他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了解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诸多可爱之处,培养他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如果可能,也可以给他养一只小动物,全家人都充满爱心地来对待这只小动物,将这只小动物看成一个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让孩子也因此感受到这种亲情,并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增进他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
给予足够被爱的体验只有享受到足够的爱,孩子才会习得释放自己的爱的能力。因此,父母平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让他充分体验到被爱的愉快感受。
如果孩子在爱的环境围绕下长大,他对这个世界也就会充满了爱心,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虐待小动物之类的行为了。从小养成“服务意识”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要经常鼓励他去照顾家人和家里的小动物,让他从小就养成“服务意识”,并且对宝宝的这种行为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样就会让他在照顾他人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被人需要所带来的快乐情绪,同时父母的这种做法也有助于提高他的自信心。
小动物是小朋友天生的伙伴,家里的宠物也好,户外的动物也好,都是孩子感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面对孩子对动物的不良行为,家长一定要用沟通来解决。用爱来感化,用行动作则。让孩子从小爱上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更加珍惜,身边每一个人与动物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