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将爱子朱檀处以“髡刑”,儿媳处以凌迟,他俩犯了什么错?

朱元璋一生共有二十六个儿子,诸子当中,朱元璋最喜欢、最寄予厚望的当然是太子朱标,不过第十子朱檀,同样是朱元璋比较喜欢的儿子之一。朱檀的母亲是郭宁妃,郭宁妃的经历颇为传奇。

郭宁妃的父亲名叫郭山甫,濠州人,擅长相面,本来和朱元璋并无交集。彼时朱元璋正逢落难,四处漂泊,路过郭山甫家门口,郭山甫无意之间看到了衣衫褴褛的朱元璋,一瞥之下,发现朱元璋面貌异与常人,是难得的大富大贵之相。郭山甫一把拉住朱元璋,又管饭又管酒,并直言:“公相贵不可言。”

郭山甫也不多说,把两个儿子郭兴、郭英喊来:“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意思是你俩只要跟着他,肯定能封侯拜爵!郭家两兄弟不敢违背,从此跟定了朱元璋。郭山甫又把女儿郭氏安排在朱元璋身边,嘱咐她好生伺候朱元璋。朱元璋莫名其妙,反正白给的,就收着呗!后来朱元璋称帝,郭家兄弟果然封侯拜爵,郭氏也就成了郭宁妃。

1370年,郭宁妃为朱元璋生下第十子朱檀,生下刚满2个月,朱檀即被封为“鲁王”,《明史》记载,朱檀自幼“好文礼士,善诗歌”。他聪慧敏思,谦恭谨慎,朱元璋很喜欢他,可谓是万千宠爱系于一身。洪武16年(1383年),鲁王朱檀14岁,奉命娶了汤和的女儿为妃,并于16岁到山东兖州就藩。

朱檀到了封地,刚开始还算勤政,治下百姓也算安居乐业。但是朱檀毕竟是十几岁的孩子,忽然之间没了管束,封地内他说了算,渐渐开始胡作非为,沉迷享乐。他的妻子汤氏遵从“三从四德”,嫁给朱檀后,是个典型的“贤内助”。朱檀想要什么,想干什么,她都尽量满足。

朱元璋是草根出身,靠着刀头舔血才拥有了天下,他经历过太多的危险,因此特别注意皇室成员的安全,曾定下《皇明祖训》“凡帝王,居安常怀警备,日夜不可怠慢,其常随内管及带刀人员不可离十丈地”。大意是让皇室人员要时刻心存警惕,不能放松自身安全问题。但是朱檀却公然违背老朱的意志!

朱檀命人“建一苑城外,与妃出宿”,随意出城寻欢作乐,甚至外宿不归。不仅无视自身安危,更是把朱元璋的话当成耳边风。此外朱檀还不学好,年纪轻轻便开始沉迷黄老之术,豢养道人方士,炼制仙丹良方,日日服食。说是仙丹,能延年益寿,其实不过是些五石散之类的迷幻药,和一些有助男女之事的药物罢了。

朱檀这等作为,朱元璋一听就急了,随即将朱檀夫妇召回南京。“鲁王无理,其妃当凌迟处死。”王妃汤氏被凌迟处死,同时对朱檀施以“髡刑”。髨刑,是上古五刑之一,即剃光犯人身上所有的毛发,是一种极具羞辱性的刑罚。

古人普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剃光犯人的毛发,是对此人道德和孝义的审判,是折损尊严的刑罚,在古人看来难以接受的。

朱元璋为何发那么大脾气?难道仅仅是因为鲁王夫妇寻欢作乐、外宿不归,还有服食丹药,就导致鲁王妃被凌迟,鲁王朱檀被处以极具羞辱性的“髡刑”?当然不止于此,鲁王夫妇的恶行,令人发指。

朱檀沉迷丹药,日日服食,但是古时的丹药毒性远比药性强烈。朱檀天天吃,时间一长,副作用就出来了,头晕眼花、脚底发飘,还掉头发!朱檀大骂手下方士,让他们炼制新丹,治好自己这些症状,否则严惩不贷。方士们都是骗人的术士,哪有这个本事,于是想了个馊主意,说炼制新丹药也可以,但是所需的材料难以凑齐。

方士们的本意是提一些难以凑齐的材料,让鲁王知难而退,这事就算过去了,他们还能接着在王府混日子。于是就吓唬朱檀,说要凑齐九十九个童男的“下体”来炼丹才行。朱檀一听傻了眼,这上哪弄去,于是颇为苦恼,闷闷不乐。谁知,谨遵“三从四德”,一切以丈夫心意为行动主旨的鲁王妃竟听在心里,并付诸行动了!

鲁王妃暗中派出手下,抓来很多童男“采药”,不出个半月兖州便发生十几起孩子失踪案件,等找到时都已经被阉割,百姓恐慌无比。由于涉案人数太多,民怨沸腾,当地官员不敢隐瞒,上报了朝廷。朱元璋大怒,命锦衣卫总管刘怀集秘查此案。锦衣卫出马,天下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刘怀集很快就查到了朱檀夫妇身上,随后上报朱元璋。

朱元璋暴怒,大发雷霆:“这等泼东西,一日内官召回宫来凌迟了。”炼丹的方士们被挨个凌迟,朱元璋眼都不眨一下;满朝文武为鲁王妃汤氏求情,认为她毕竟是汤和的女儿,被凌迟有些量刑过重,但朱元璋认为她是主谋,不予谅解。至于鲁王朱檀,朱元璋认为他是被王妃蒙蔽,罪不至死。

但是不处置他,难以安抚百姓。为了炼丹,阉割男童,按理朱檀也应被阉割,只不过依照古训“公族既犯宫刑,当髨去其发。”(唐·孔颖达注《礼记·文王世子》)。于是,朱檀就被处以髡刑,以示惩戒。

朱元璋对儿媳汤氏这个“外人”下了狠手,就是希望能警醒朱檀,让他悬崖勒马,改过自新。但朱檀“饵金石药,毒发伤目”。由于朱檀过量服食丹药,中毒太深,眼睛都瞎了,老朱饶过了儿子,但老天却没有把他饶过。洪武22年,年仅19岁的朱檀毒发身亡。朱元璋怒其不争,专门赐给他一个恶谥“荒”,即“鲁荒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