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做客灵华山
做客灵华山
清明前夕,我去了一趟灵华山,做客在世交老符大哥家。
老符大哥一家坐落在永丰县中村乡的灵华山,虽然地方有些偏僻,由于时常走动,熟门熟路,在中村街下得班车以后,步行了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乡村水泥公路,到得梅子坪村,再往大山里走了二三华里的路程,就到了老符大哥的家。
老符大哥看到我来了,非常高兴,打趣地说:“兄弟,这个季节进山,要委屈你了,但是,鲜笋有的是,管你吃个够。”
我一阵窃喜,心里在说,老哥,不瞒你说,我除了体验竹海生活之余,再就是冲着这口福而来。
老符大哥一家都是实在人,儿子符大东早年间就领着妻子,携着儿子,在县城的工业园区创办了一家竹材加工厂,拿老符大哥的话说,那叫什么创业,纯粹是把家里的责任山、自留山上的竹材,运进县城工业园加工而已。据说,大东的企业运作得风生水起,经济效益特好。由于企业忙碌,逢年过节,儿子才领着他的小家回几趟老家,与父母亲团聚,住上个三天五天,又急急忙忙往厂子里赶,山里的家,就留下老符大哥夫妇俩,打理着那百十亩的翠竹林。
老符大哥住在这茫茫的大山,一年四季守护着自家的林海,虽说是靠山吃山,也得细细地打理。就拿眼下这个季节来说,笋发竹长,是山里人最忙碌的季节,山涧的春笋破土露胸了,眼看就要拔节长高,需要间笋。什么叫间笋,为什么要间笋,请教老符大哥以后才知道,间笋就是把长得过密的、瘦小的竹笋挖出来。春笋过密,相互你挨它挤,反对竹子生长不利,这是其一;其二,间苗间出来的春笋,通过煮、压、焙、晒等几道工序,就成了笋干,出手以后,就是大把大把的钞票。这百十亩的竹海,得花多少功夫才能侍弄完,那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做客老符大哥家,真像老符大哥说的那样,有的是新笋吃。老嫂子一日三餐变着法儿为我推出琳琅满目的山珍:什么腊肉炒白笋、红烧肉烧笋片、鸭子炒笋条、土鸡烧白笋、猪蹄炖小山笋、霉鱼蒸老笋片、鸡蛋炒笋丝……总而言之,吃着老嫂子烹调的笋菜,舌尖上就一个字:爽!
这个样子的吃法,要不了几天,还不长一身的膘。
不行,我得上竹林溜达溜达,一来欣赏竹海美丽的风光,二来权当是做减肥锻炼。
走进茫茫的竹林,那真是翠竹的天堂,毛竹的海洋,漫山遍野的翠竹林连绵起伏,郁郁苍苍,即使就是日头正当午,茂密的竹林也透不进多少太阳的光辉。
竹海之中,有三年生的竹子,最多的还是上年生的嫩竹压阵。哇,你看,这里的翠竹简直就是超级的大,最大头的,都险些能做水桶装水,能做饭甑蒸饭,你说翠竹大不大?
最为壮观的场面要数那些正在破土的毛笋儿了,欣赏它们,真有一番“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的感觉。
我就刚在一个毛笋边儿那么一站,笋儿才露出碧绿的嫩芽儿,一个转身,那笋儿就霍地窜出一大截,再静下心来仔细那么一瞧,毛笋儿就露出半个胖胖的身躯,真是一个快字了得。
在一个地势稍微平坦山涧,这里的地底下可能都是厚实的红土壤,就在这样的一个所在,竟然长出一长串的毛笋儿,数了数,竟然有八头之多,它们一溜儿,整整齐齐地列成一个长阵,仔细分辨,还能分出它们是高矮秩序列队,高的紧挨着大竹兜,小的则行走在最前头。
在竹海中,我还惊奇地发现,七个毛笋儿像叠塔一般,围着中间一个硕大的毛笋儿,它们相互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看那架势,似乎在嬉闹,但是,仔细瞧瞧,又像是在热烈拥抱。
最有趣的事情,要数跟随老符大哥进山间笋了。老符大哥人老成精,漫山遍野都是毛笋儿,别人都拣大个的间回家,老符大哥却不然,专拣瘦小和密集的笋儿间苗。老符大哥对我说:“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多朴实的大哥,难怪乎,他家的竹山长势如此的茂盛。
老符大哥听说我要回家了,瞒着我,自个儿偷偷地溜进一处向阳的大山涧,挖回来十多个白白胖胖的毛笋儿,说是让我带回家,给他弟媳也就是我那妻子尝尝鲜。我知道,这样的毛笋儿叫白玉笋,简直是竹海人家的宝贝疙瘩,心头之肉,为了送我,竟然挑来这般的山珍,真是过意不去。老符大哥却不以为然,说:“你来一次不容易,就那么几个毛笋儿,不必介意。”听着这朴实的话语,我再也不好多说,用心领了。
做客老符大哥家,我不仅尝遍了烟火烧的山珍美味,也学到了许多有关竹海深处的学问,更领略到了灵华山人热情、淳朴的情怀。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吴兴明,网名,田心老农,1954年出生,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人。喜欢文学,也喜欢码文字,有百十篇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全国报刊杂志及网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