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神游太虚,警幻是如何一步步把宝玉拉入风月局的?

深深觉得,警幻是仙界的八婆,最爱管闲事。

当初神瑛侍者想要下凡,警幻马上把这个八卦消息告诉绛珠:“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于是绛珠追随而来。不仅如此,她还把这件事在仙界广为传播,“勾出多少风流冤案,陪他们去了结此案”,才有了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警幻在仙界的职责是“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这一天,竟然也管起宁荣两府的继业之事来了。

于是,她强制让不爱睡中觉的宝玉突然困倦,强行把他拉入梦中,让他经历黄梁一梦。

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一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爱操心的人,真是活得累,宁荣两公已离世多年,依然心心念念自己创下的基业,希望能持续兴旺。奈何后代不争气,实在没招了,只好求到了警幻这里。

这警幻也是爱大包大揽之人,居然就答应了,并不惜舍弃接绛珠的初心,大动干戈,做了个大局,希望能点醒宝玉。

这事其实挺奇怪的,警幻非常清楚神瑛化身为宝玉的目的,他就是为享乐而去,又怎么可能舍弃享乐,挑起中兴的重任呢?

可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警幻应该是重过程不重结果的人,你托我做我就做,至于有没有效果我可管不了。

为了把这个过程做得热闹,并且让宝玉深陷局中,警幻一共安排了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意图达到“规引入正”的目的。

第一环:薄命司中看命运签

宝玉在抓周之时,就被乃父政老爷预言“将来酒色之徒耳”,所言所行也体现出他就是个爱在“内惟厮混”的人。贾府也是实在没人可指望了,竟把中兴的期盼放在这样一个纨绔身上。

警幻应该是想唤醒宝玉的良知,不惜泄露天机,让他知晓姐妹们未来将拥有的悲惨命运,从而迷途知返。

到底是专管岁月的仙子,不了解人性,才会用看未来命运的方式来“规引入正”。

这种方式,其实千百年来的父母长辈老师们都用过,面对顽劣的孩子,往往用过来人的口气说:再不用功,将来就会像某某某一样,一事无成,活得失败。

这样的话往往是无效的,而且还容易让孩子生成逆反心理: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你要我做,我偏不做。

何况警幻用的是梦游的方式,且给宝玉看的是难解的谜语,纵然“天分高明、性情颖慧”,也无法把那些女子和自家姐妹联系起来。

而且这警幻也很矛盾,一方面想使其觉悟,一方面又“恐把仙机泄露”,好像这是一件触犯法规的事。

所以,遮遮掩掩之下,第一个环节宣告失败:“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

第二环:焚香品茶

焚香品茶,本是至雅之事,很有仪式感,尤其对宝玉的胃口。警幻也是煞费苦心,借鉴了酿制女儿红的方法,不惜用女儿们的血肉骨髓,制成香茶。

既不能明说,又想要宝玉醒悟,于是在文字上做文章。

先是所焚之香名为“群芳髓”,“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宝林珠树,正合了宝姐姐和林妹妹,读后文可知,宝玉对宝钗和黛玉的体香产生了向往。可是,此时的宝玉,离青春期还有一步之遥,还没能发现这种体香,自然也无法将这种香味和宝林二人联系起来。

然后,警幻继续用谐音的方式玩文字游戏:所喝之茶名为“千红一窟”——意即“千红一哭”,所酿之酒为“万艳同杯”——意即“万艳同悲”。

这就好比父母老师带孩子去红色旅游基地玩,孩子对风景痴迷,你却告诉他:这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

还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好好地喝个茶,你却说喝的都是女孩们的眼泪;好好地喝个酒,你却说喝的都是女孩们的悲痛。也幸好宝玉听不出来,否则这个美梦就要变成恶梦了。

与其说警幻是想警示宝玉,不如说是作者想要警示读者:看起来高雅美妙的背后,都是血泪,你以为你是在享受岁月静好,其实后面有很多人在负重前行,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你看到,你经历的,都不是真相。

从未看过社会黑暗面的宝玉,当然想不到这里的玄机,面对一杯杯血泪,“自是羡慕不已”、“点头称赞”、“称赞不迭”。

作者的笔锋何其锐利,用享乐与血泪的强烈对比,来提醒读者:不要被表面的繁华所蒙蔽,关注背后那些付出的人群。

对于读红楼,不断有人强调要看反面,何为反面?这才是反面!歌舞升平的反面,是血和泪;盛世繁华的反面,是护官符。(这一观点,之后在贾瑞篇中再详解。)

假作真是真亦假,无为有外有还无,作者无处不在提醒读者:千万别学宝玉只看到了表面的繁华,这都是虚假的表象,而真实的一切,都掩藏在一杯杯美酒、一声声笑语背后。

第三环:听歌赏舞

看过词,喝过茶,宝玉不但没能领悟,反而乐在其中,于是警幻命十二个舞女,上演“新制的《红楼梦》十二支”。

焚香喝茶听曲赏舞,都是上流社会的风雅之事,像刘姥姥这类平民,一辈子都无从见识,更别说享受了。警幻似乎是要将这种风雅演绎到极致,于是为宝玉开了个歌舞专场。

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警幻应该是接到两国公所托之后,刻意编了曲,“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这又是有教育意义的歌舞,可不是白听的,是需要写观后感的那种。

看到劝学的《燃藜图》,即使困倦至极也不肯入睡的宝玉,哪能看得懂歌词里的教育意义?因此“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有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

警幻刻意把歌词拿给宝玉看,生怕他听不懂,没想到宝玉对歌词毫无兴趣,反而为曲调所沉醉。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声色犬马都是消磨意志令人消沉的,宝玉小小年纪,就已经着了道、入了魔,深陷声色之中。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警幻也不得不感叹:“痴儿竟尚未悟!”于是,她不得不使出最后的绝招。

第四环:授以云雨之事

人生之享乐,无非声色,吃过喝过,听过看过,接下来就是睡了。

对于人类的欲望,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理欲望,一类是精神欲望。生理欲望很简单,比如宝玉午后困倦,欲睡中觉,这就是生理欲望。如果睡觉一定要找个美女来陪,那就是精神欲望了。

警幻到底是专管风月的,原本宝玉只想睡个生理觉,她为了完成嘱托之事,硬要给宝玉塞个美女,把生理觉睡成了精神觉。

这是一个怎样的美女?“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字可卿”。

警幻真是体贴啊,人间至美,唯宝黛二人,且分属两类完全不同的美。即使如宝玉之贵族公子,也只能得其一人。怎么办?那就在梦中实现吧,将二人之美揉和到一人身上,再赋予可卿之少妇的成熟身体(钗黛二人都还小),简直完美!

这一觉睡得怎样?“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这应该是最有质量的精神觉了,宝玉投入得很快,得到警幻“秘授以云雨之事”,现学现卖,比学什么都快。

警幻如此贴心,目的是希望宝玉“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仙界的享受不过如此,凡间更没什么意思了,不如从此放弃享受,寒窗苦读,勤奋向学。这警幻的思维还真值得推敲,吃过一次美味佳肴,从此不再想吃了;游过一次人间景,从此不想出游了。只能说仙子毕竟是仙子,不懂人性之不知足:尝过一次甜头,会更想尝。

所以,梦中醒来的宝玉,很快就和袭人有了一次云雨。

警幻精心所设之局,不但没能达到目的,反而让宝玉学到了其中的精髓,就像意欲学武之人得到了武功秘籍,在这条路上狂奔得更欢实了。

深深怀疑,警幻是故意的,借完成俩国公的嘱托,把宝玉拉入风月局,让自己的风月项目更加丰富多彩,正如脂批所言:“使宝玉从此倍偏、倍痴、倍潇洒。”后文为大观园题对额,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大观园的景象,令他想起了梦中曾游历的幻境,从此在这里重温幻中的美好。

每读此回,总会想一想,如果警幻没有被宁荣两公截胡,而是按照原计划接了黛玉入梦,黛玉又将经历什么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