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为何湘云会认为袭人的戒指是黛玉送的?
第三十一回,已经定亲的湘云再次来到贾府,亲自给袭人、鸳鸯、金钏、平儿四大丫头带来了礼物——每人一枚绛纹石戒指。在此之前,湘云已经打发人给贾府的姐妹们各送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戒指。当她送给袭人时,袭人说:“你前儿送你姐姐们的,我已得了。”这就明确告诉湘云,已经有人把从湘云处得到的礼物,转送给了袭人。
湘云第一时间就想到应该是黛玉送的:“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
湘云为什么会认为是黛玉送的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基于湘云对黛玉的认知,以及她眼里的黛玉与袭人的关系来作出的判断。
湘云对黛玉的认知:黛玉并不在乎这些饰品,戒指对她没什么用处
因为书中侧重写了宝钗不爱花儿粉儿,追求“淡极始知花更艳”,读者便以为只有宝钗不爱打扮。其实,黛玉也不爱打扮,不过她和宝钗的的追求不一样。
宝钗追求的是极简、本真,黛玉追求的却是超凡脱俗。她对自己的美貌和才华有着充分的自信,以“草木之人”自居,不需要通过外物装饰来突显自己。
这里顺便纠正一下部分读者对黛玉的误解:黛玉很美,但不是世俗眼里的美,更不是宝玉眼里的美。黛玉的美主要是“秀美”,有别于世俗的艳丽。什么是“秀美”?也就是草木之美,不像花一样靠色彩争艳,草木代表的是文化,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这种美,如宝玉这样的纨绔子弟欣赏不了。所以,不但广大读者没有发现黛玉之美,就连宝玉也从未挖掘过黛玉独特的美。
草木之秀美,自然不需要装饰,反而会因装饰而失其大美,就像有些人在兰草上挂假花一样,俗不可耐。
湘云每次来贾府都是与黛玉同住,自然了解黛玉的习性,知道戒指这样的装饰品对黛玉来说是无用之物。既然自己不用,那就有送出去的可能。
这是第一个原因。
湘云深知黛玉对袭人的感情很深。
受阴谋论的影响,很多读者把黛玉和袭人放在了对立面。其实,只要愿意深入文本,用心感受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匠心,就会发现,黛玉对袭人的感情很深,而且远远超过了她对紫鹃的感情。
黛玉初进贾府的第一天,就因宝玉摔玉而受到了惊吓,而且这份惊吓无人慰藉,以至于当晚便忧心抹泪,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
黛玉进贾府,本就小心翼翼,内心藏着各种担忧。没想到第一天就闹出这么大事来,敏感如她,怎么不难受?
此时,是袭人安慰了她:“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
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却给黛玉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宝玉摔玉,不是黛玉的过错,而是宝玉本身就行为奇怪。这在贾府已是常事,大家见怪不怪,也没人会因此而怪到黛玉头上,所以无需自责。
这一句话,犹如久旱之甘霖,滋润了黛玉这颗惊惧不安的心。袭人无心,但这种温暖的感受,会让黛玉对袭人产生难以言说的情感。
这是黛玉对袭人感情深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与宝玉有关了。
黛玉从进贾府开始,就与宝玉关系亲密,而袭人又是宝玉身边最贴心的人。心思细腻的黛玉,自然能看到袭人对宝玉的尽心尽责和无微不至。她越是关心宝玉,就越会感激袭人,因为宝玉能无忧无虑精力充沛地做“富贵闲人”,与袭人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当袭人因回家奔丧而短暂离开,黛玉表现得比宝玉还希望她的回归:“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
所以,黛玉会称袭人为“嫂子”,虽是玩笑,却是她的心声。在她心里,袭人像贤妻一样照顾着宝玉。
对袭人的感情,湘云是感同身受的。袭人身上有着母性的光辉,同为孤女,湘云和黛玉一样,感受过袭人带给她的温暖。因此,在她看来,黛玉将自己用不着的东西转送给袭人,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湘云却误判了,情理上黛玉会送,事实上却没有送,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也正是湘云和黛玉最大的不同的。
湘云是入世的,她身上其实有很多宝钗的影响,比如“随分从时”,接纳命运的安排;比如务实,劝宝玉“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所以,站在她所习惯的人情世故的角度,袭人的这枚戒指,就该是黛玉送的。
但这些人情世故恰恰是黛玉所缺少的,她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宁愿让物品搁置蒙尘,也不知道要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去处。
正因为黛玉不懂得“物尽其用”的道理,才把自己卓越的才华浪费在宝玉身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也让自己这块玉蒙尘了,失其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