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余医案白话讲解
第一讲咳嗽类民国时一两=31.25 克,一钱=3.125 克,一分=0.3125 克第一案 : 某,胃不利,咳痰多,气紧,稍食多即不消化。枣皮三钱,法夏三钱,白术五钱,葶苈三钱,生黄芪一两,细辛八钱,五味二钱,故纸五钱,砂仁二钱,怀药五钱,厚附片五钱,生姜五钱。五付。气紧,紧为寒。胃不利,相当于中土不运的痞证,泻心汤证一类。中土不运,所以胃不利,土壅生湿,阳虚外寒,所以咳嗽痰多。食多土壅自然病重。这种病,多见于平素阳虚体弱,饮食不当后感触风寒。有阳虚外寒。法当运中解表。所以总体用药,运中化痰,温阳解表。这种情况,处理的关键,一是运转中土,一是宣通左路以散寒,麻附辛和平胃散合方是对证的思路。书中也是这个意思,但用药更周全,患者必然体质较虚,所以黄芪、细辛、附子温通左路,法夏、白术、葶苈运中涤痰,又加上了枣皮(山茱萸)、五味、砂仁、故纸,顾护肾气,防止发散太过,加怀山药养中土,防伤阴津。生姜化中土痰湿兼解表。这个患者貌似乡下老人,钱不多,体质虽弱,但不至太差,所以用怀山而不用人参。方中没有用消导通下之品,而佐以大量顾护肾气之品,说明正虚明显。萸肉固脱之功,很好的。第一位药用枣皮,说明顾护阳气脱散的意识很强。左路升散,是为了升已而降,不能升出去不管了。所以附子量最大,但是不是君药,君药是枣皮和葶苈,是让阳气回头的药。从这个案例,我们主要学习先师知散知藏,并重运中的治疗思路。这与黄元御先生的思想是一致的。火神源头并非一味温阳宣散。第二案 : 某,久咳不已,痰多,胃不利,一咳小便即下。上桂二钱,法夏五钱,广皮三钱,苏子二钱,薄荷八分,白术一两,茯苓三钱,细辛一钱,枳壳八分,熟地五钱,黑豆八钱,五味三钱,生姜三片。五付。久咳不已,必气虚。痰多,胃不利,中土素虚,痰浊内盛。一咳小便即下,肾气已不固。此肾虚咳嗽兼中土不运。肾气已现脱证,治疗尤当注意固摄肾气。熟地五钱,黑豆八钱,五味三钱,这三味药是取效的关键。君药黑豆八钱,肾气得固,然后一气周流有动力,驾驭运中化痰药,解决久咳问题。上肉桂、细辛各少量,鼓动肾气升动,走左路,薄荷、枳壳轻轻升降宣散气郁,余药运中化痰。白术一两,固护中土且健运中焦,一举两得。此方以固摄运转为特色,些许升散药为促进一气周流,非解表散寒。临证用药方向,以患者虚实为用药依据。虚散则收摄,郁聚则发散。此患者若用大量附子宣散流通,也可暂时见效。但是根基无多,必不耐散,两剂附子,估计就会出现阳脱危象。久咳患者,非急症,乃久虚,须缓缓补养运转。比方主药白术、黑豆,相对性平,偏于养。久病肾虚,宜养,种子类最适宜,不宜附子类宣散。这是这个案例,我们要学习的地方。第三案某,咳嗽痰多,周身麻木,四肢无力。桔梗二钱,百部三钱,白术五钱,生姜三钱,生栀子五钱,沙参八钱,独活一钱,桂枝二钱,枳壳八分,薄荷一钱,大力二钱,连翘三钱,紫苏二钱。三付。这是一个实证患者,这个方子化痰流通为主,没有任何治疗周身麻木,四肢无力的药。周身麻木,四肢无力,是中土痰阻,一气不得畅达周身所致。脾主四肢,所以化痰自愈。大力是牛蒡子,牛蒡叶子长得像牛耳朵,根象牛尾巴,力气都很大。先说一下栀子,栀子敢用五钱的不多。山栀子性寒气清,善清心肺间郁热,五脏郁热都可用。中阳虚的禁用,容易导致腹泻。独活比当归劲大,更偏散,当归略偏补。独活主要是散风寒用的,当然也能辅助宣达治疗四肢麻木。沙参润养而不腻,防化痰伤阴。用药,前面主要化痰,后面兼顾轻轻解表。此患者必然体质尚好,素体土盛多痰,一旦微感风寒,则痰聚嗽甚,气郁成火,所以才有栀子五钱之用。估计患者是个大胖子,老财主之类。开了三副,不算多,再开方估计不会用这么多栀子了。这个案例,我们学习,实证宜泻。还有,有钱人也不能随便用参茸。第二讲咳嗽类第一案 某,咳嗽不卧,腹胀,小便不利。五味二钱,干姜三钱,生白芍八钱,茯苓五钱,杏仁二钱,法半夏三钱,桂枝三钱,木通三钱,石膏三钱,桔梗一钱,生姜三片。三付。此水停中下焦致咳。腹胀,小便不利,水停下焦。木通,白芍通之。不卧,水停中焦,胃不和则卧不安。茯苓,法夏运泻。咳嗽,浊阴内阻,气不得降,木气冲击为咳。白芍,杏仁泻肺气。水湿阴邪,须温化,干姜五味之设。咳嗽为标,阴邪不降为本。木郁为标,阳明不降为本。故轻用桂枝生姜升散左路木气,重用石膏佐助余药加强右路通降之力。桔梗化痰辅佐流通。此方,温化水湿,斡旋通降为主。 尤其干姜、石膏并用,斡旋升降中焦之力甚好,取效必速。此患者,如用猪苓汤,五苓散,亦会有效。但温化斡旋之力不足,效必不著。痰湿宜温化,此例可以借鉴。石膏干姜,用在中阳不运,水湿内停导致的中焦郁阻,效果很好。腹胀,多偏于气。邪气为水气。 膀胱之腑,有下口无上口,水饮必随气血流行,而后能达于膀胱,出为小便。《内经》所谓“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者是也。第二案 某,头痛身热,咳嗽,吐风泡痰,心内不好。柴胡一钱,白芍三钱,薄荷八分,法半夏二钱,白术五钱,枳壳二钱,甘草二钱,沙参三钱,紫苏一钱,杏仁三钱,防风二钱,黄芩二钱,生姜五片。三付。此外感痰阻上焦。前咳嗽,无热,为阴邪阻滞。此咳嗽,发热头痛,兼外感。紫苏、防风、生姜、薄荷,解表邪去外患。吐风泡痰,心内不好。此痰热郁滞上焦,胸闷烦躁之证。风泡痰,较稀的痰,寒痰凝块,热痰多稀。黄芩轻清肺内郁热。心内不好,乃痰热郁阻,不得流通,故取小柴胡之意;流通气分,二陈之意,温化痰浊。白术用五钱,量最大,患者必中虚气弱。沙参防化痰发热伤阴。此方调气运中化痰为主,辅佐解表。患者多是老年体弱患者。中虚外感症状不重时,适用。头痛体热,很少有高热的。年轻人外感高热,痰多易成喘,急需麻杏开表救急。白术断不能用。此案,学习用药要根据患者正气虚实,斟酌缓急轻重。白术补中燥湿,止渴生津,养胃气。问题讨论请问老师,正气虚为何不用黄芪?黄芪不能固运中土,白术能。黄芪偏于动,白术偏于固第三案 某,咳嗽,痰多,恶风,面白。白术五钱,广皮一钱,花粉二钱,益智仁一钱,沙参八钱,茯苓二钱,上桂二钱,制附片五钱,怀药五钱,法半夏二钱,生地三钱,干姜二钱。三付。此肾虚咳嗽。恶风,非外感,乃阳虚肌表不固,因为面白阳脱。肾阳虚,则中阳不运,痰湿内停,故咳嗽痰多。咳嗽,既有痰阻的因素,也有阳虚外脱,不能收摄的因素。治疗用该收摄肾气,佐以化痰。收肾气必须先运中焦,所以白术为首药且量重。花粉敛上焦浮阳(咳嗽必类似呛咳收不住)下潜,益智仁、生地继续收藏入肾。陈皮、法夏化痰,山药润养中焦防伤阴。姜附桂,温运中下焦,借诸药收藏之力,温散流通痰浊。此方,桂附地黄丸与二陈合方之意。收补肾气为主,然后借收藏之力温通祛邪。观此方用药,先师深明正气欲散先藏之机。熟识补藏肾气须先固运中土之妙。此人脉必浮数无力,尺脉独弱。此方比桂附地黄丸,高明在运中之品的加入。花粉,天花粉的简称,雪花之意,大寒之品,少用可敛降阳气,不宜多用,宜佐干姜。咳嗽则有木郁之热,故用生地,兼可清热,流通性也更好。痰多,不用枣皮(山茱萸),敛涩留邪。砂仁这里也可以用,益智仁味小,相对纯收,砂仁气香冲,还有外散之意。所以益智仁更好。诸血类第一案 张某之女,眼内流血,牙齿出血,目胀。百草霜三钱,鲜荷叶一张,艾叶三钱,生侧伯叶五钱,白芍三钱,茅根一两,香附三钱,菊花五钱,枳壳八分,甘草二钱,生地五钱。三付。服二付病愈,又方:前方加炙黄芪五钱,芡实五钱,秦皮三钱,生姜三片。八付。这个眼出血的案例,应该不是外伤,而是内科病。比较少见。高血压眼充血是很常见的,出血流血的不是很多。外伤出血多的,要先考虑止血为主。内科病少量渗血出血的,以流通为主,出血会自止。百草霜,农家灶下烧百草而成的草木灰。与牛粪可能是同名,但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出血证,不论内伤外伤,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要病机,就是气血瘀滞。所以流通气血是治疗出血的主要思路。此女眼内流血,肉眼可见,血从血管外溢无疑,兼有目胀,估计是出血还在眼球内,没有真正流出眼外。肝开窍于目,出血必有局部火郁。此木郁化火集于眼部之证。牙齿出血,应该是牙龈出血,这是肾气虚的典型症状。肾主骨,肾气虚则牙易松动,牙龈易出血。很多孕妇在怀孕中晚期会有明显牙龈出血,就是肾气逐渐收不住的表现。也有木郁化火导致牙龈出血的,但多伴有肾虚因素,否则出血部位不会是牙龈。这个患者,从用药来看,应该是体质较虚的一个患者,全方以敛降流通为主来止血。茅根一两,流通目内郁火,引火下泄,郁火去则郁滞除,出血自止。这是抓住了出血必有郁火的主证,釜底抽薪之法。鲜荷叶\菊花清凉舒达,辅佐茅根流通郁热。生侧伯叶、白芍,清凉敛降,熄风止血。同时也引上部郁热下行,助一气恢复周流。香附\枳壳,疏肝行气,从气分辅助清除木气郁滞。 出血虽为郁热,也屡寒凉伤阳,故以艾叶之微温,甘草之温固,温运行血,以避免出血留瘀之弊。百草霜,草木火化为土之物,土性醇厚温燥,善藏气血而无凉滞之性,用作止血之药,止血而不留瘀。生地之用,估计主要是考虑到牙龈出血肾气虚的因素。固肾气且能流通,避免熟地偏于固涩而不易流通之弊。后方加炙黄芪五钱,芡实五钱,秦皮三钱,生姜三片。主要是温运敛补之药,血去正虚,虚则补之之意。秦皮苦寒流通,辅佐去余热防复发。此案学习,人身气血贵在流通,寒滞不通则温运流通主治,郁热结滞不通则清凉流通主治,要在流通,寒热随宜。此证,若按眼科奇书治法,为外障,当用大发散,大剂麻黄细辛干姜之属。 大发散,认为眼部郁热为中下陈寒所致,故主以温运散寒。收效甚捷,体质不虚者宜之。此女估计体质偏弱,不耐发散,故从顾护正气角度用药,以敛降流通为主。此方与大发散,一凉降流通,一温运流通,皆可流通一气,都可治愈眼部出血之疾。而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在于患者体质。所以,临证用药,真正决定用药方案的,不是医生,而是患者自身。医生要做的就是随其所宜去用药流通而已。第二案 某,小便有血,不作痛,二十多日,胃上食不得。生沙参三两,桂圆肉五钱,制附片五钱,白芍三钱,五味五钱,怀药五钱,白术五钱,橘核三钱,沙蒺藜五钱,生姜五钱,茯苓二钱,生甘草三钱。三付。此案小便出血,郁火在下。与上案眼出血正好相反。头面居上,上部郁热出血多实证,说明一气周流中,下元虽虚但左路尚能运行至头面上焦,不致虚极下脱。下焦出血,则有虚有实,此证小便有血而不作痛,典型虚寒之证。为下焦阳虚,不能上行,郁滞在下,郁而化火,火泄血出。因为郁火亦甚弱,故血出而不觉痛。痛必火郁甚而气不通之证,多见于实证。此方首药沙参三两,清凉滋润,即可去下焦虚火以止血,又可滋养正气以助虚,一举两得,点睛之药。余药皆温固下元固本之药为主。桂圆肉、制附片、五味、沙蒺藜,皆为温固肾气之品,是为治本之策。白术固守中焦,以为诸药之后盾。白芍辅助清风木止血。生姜,茯苓,生甘草,此三味主要缓运中焦,当为胃上食不得而设。橘核流通下焦气机,橘核流通下焦气机,较之茅根缓和很多,虚证更宜,前辈用药之慎,很值得我们仔细体味。橘核圆形,流通而微有守固之意,可以集中力量于一处,加强局部流通。常用于局部郁结治疗。如睾丸疝气、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效果很好。此处主要是因虚用之,甚好! 联系上案,病有急于治标者,为正气尚可,有急于治本者,为根基已不固。用药各取所宜,总以固根本,求流通为宗旨。为何不用陈皮、厚朴之类理气药,很少见用橘核理气的? 橘核不象陈皮、厚朴带有辛味,固入下焦不扰上。第三案 某,下血,后头顶痛甚。玄参五钱,寸冬二钱,沙参二两,怀药五钱,黄芪五钱,枣皮三钱,玉竹参五钱,白术二钱,金樱子三钱,黄柏三钱(盐水炒),蜂蜜一两(冲),三付。下血,多指便血。女性子宫下血为崩漏,此案估计为男性。下血而后头顶痛甚,头顶督脉,诸阳之会,阳气郁极而痛。此证若为虚证,不可能痛甚。虚证也可以引起痛,但痛多是一过性的,不会持续痛甚。此案观其描述,当为持续痛甚,应为实证。出血,严格来讲,没有实证,出血必气血大虚,都是虚证。只是相对而言,没出现脱证,有明显肿痛的,看做实证;脱证明显,肿痛不明显的,看做虚证,都是相对而言。此案下血,下血大多出血较多,阴精必然大亏。阴亏则阳热相对过盛,容易出现虚火上炎之证。此案,是先有阳郁化热,后导致出血;还是先有下血阴亏,后导致阳郁于上,我倾向于前者。临床很少见到大出血后还有阳气郁滞盛,而导致头痛甚而不已的。此案阳气郁滞于内不得发越,下泄则为出血,上越则为头痛。火郁发之,治法宜散。血已下泄,郁火已有出路,不必再向外峻泄郁火,引其下行,顺便滋养阴血即可。肺与大肠相表里,从症状看,肺气郁的可能还是很大的。症状描述过简,不敢断得太武断。从用药看,沙参二两为主,余药皆清润敛降为主,几乎无温运固守之药,郁热之源当在上焦。 此方白术固中斡旋,便于郁热右降。黄柏清下焦郁热,治标止血。余药皆滋润潜降,引郁火下行,是为治本。从出血来讲,下病治上之策。此案出血必较多,且出血喷流而出可能性较大,是正气不虚而气机流通性尚可,故主以润降为主。若出血凝涩不畅,必不致头痛太甚,用药亦必考虑参以流通之品。个人见解,不一定正确,请大家讨论。咳嗽类第一案 周某之祖母,年六十七岁,心馁心跳,胃不利,气不顺,咳风泡痰,神少,小便多,腰痛。泽泻三钱,银花五钱,山栀仁三钱,白术五钱,玄参五钱,薄荷一钱,花粉一钱,法半夏三钱,连翘三钱,沙参八钱,杏仁三钱,姜黄一钱。三付。此正虚邪实救急之方。心馁心跳,神少,正虚心神不能安宁。气不顺,咳风泡痰,痰气郁滞上焦,心馁、心跳而气欲上脱。小便多,腰痛,下焦肾虚而气欲下脱。胃不利,中土运转亦差。此证,痰气郁结上焦为甚,故主证为心跳,咳嗽咳痰气不顺。急当宣统上焦,以复一气周流,避免上闭下脱危证。泽泻非为利尿,而是引上焦痰湿而下,救急之用。上焦通,木气不再郁积下焦,小便自少。山栀子,善清上焦心肺郁热,银花化解上焦浊气,薄荷宣达木气郁积。连翘,清上焦郁热兼破心气郁结。法夏、姜黄,皆为化痰而设,杏仁、天花粉敛降肺气下行。白术固运中焦,玄参顾护下元,沙参平润,佐助滋阴而不致敛邪。此案,上焦痰气郁结欲闭,下元又虚,则急当救标,先通上焦。大队宣通焦药中,不忘白术固守中焦,玄参固守下元,以固根本。临床斟酌用药,全凭患者正气虚实,病情标本缓急而定。虚甚则急补,郁甚则急通。此案若已现明显脱证,则须急救根本,标证可以不顾。四逆汤之类化裁。通过一案,主要学习标本缓急的灵活处理。前方服毕,心已不馁,咳亦稍好,又求方:白术五钱,尖贝二钱,银花三钱,芥花一钱,细辛五分,干姜三钱,牡蛎三钱,怀药,荷叶五钱,紫菀三钱,五味八分,金沸草二钱,玄胡二钱。五付,服三付,痊愈。前方救急为主,此方化痰兼善后扶正。白术固运中土为首。栀子服后郁热去,少阳必已不胀,故去栀子之寒,加细辛、干姜温运,以防凉药伤中阳。贝母平和化痰,银花、荆芥花清宣郁结,紫菀、金沸草流通肺气,皆为进一步清宣上焦痰气郁结之遗留。上焦热去,故用牡蛎之微凉代花粉之大寒,俱为敛降肺气。祛邪药力减轻,扶正以养护固运中土为主。药随病势,随机应变,乃随形就势之妙。 顺便谈几句清热药的使用。凡病,必多郁结不通,气郁化火者多见。苦寒清热药,去火甚快,伤阳亦速,当斟酌把握用量和时机。栀子药气清透,虽苦寒而不敛滞,清热后,即使伤阳,但不太影响阳气流通,温阳恢复亦快,可作为清热药的主要备选用药。其次黄芩亦可,枯芩更柔和,也没有明显敛滞之性。黄柏黄连,苦寒敛滞之性较重,尽量少用。清热药的选择,要考虑到对后期阳气恢复的影响。影响越小越好。而且不能长久使用,要见好就收,随后用温运之药扶助正气,恢复流通。第二案 杨某之祖母,咳嗽,痰中有点血,卧下更咳,坐好点,心馁,两少阳胀。葶苈三钱,白术五钱,栀子三钱,银花五钱,花粉一钱,法半夏五钱,薄荷八分,茯苓五钱,菊花三钱,炙紫菀三钱,沙参八钱,竹茹三钱。五付。服一付好一半,三付全好。两少阳胀,痰气郁结实证。实则泻之。葶苈泻上焦痰浊,药性迅利。紫菀缓通肺气,栀子、银花、薄荷、菊花,清宣上焦郁热。茯苓、半夏、竹茹、沙参,化痰止咳。花粉凉降肺气。痰中有点血,是内有郁热之证,栀子清热可止血。卧下更咳,坐好点,是上焦痰气内盛。此案两少阳胀,非上案之无神,故径用葶苈导泻痰浊。上案用泽泻利湿以消痰,药力缓和,正虚更重之故。白术固运中焦,始终不忘顾护中土,此一身之气周流的枢纽。栀子气清而大寒,若无白术顾护中土,老人大多难以承受。此案学习实则泻之。用药峻猛与否,据正气而定。咳嗽类第一案廖浦仁,前病吐血,今三四月声失,日夜咳,吐白泡痰,上夜重,下夜轻,头晕,口干,唇稍白。官桂钱半,生地一钱,制附片五钱,首乌五钱,生白术八钱,干姜钱半,白芍三钱,酒炒 ,桂圆肉五钱,炙黄芪三钱,薄荷一钱,生栀子一钱,三付。此大虚危证,处理宜慎。前病吐血,精血已亏,今复声失,乃肾中精气虚损不能上荣。根基已薄。日夜咳,吐白泡痰,火不生土,中阳虚,水湿泛滥于上。上盛下虚之侯。上夜重,下夜轻,上夜阳气渐弱,下夜一阳来复,阳气渐起。阳气弱则痰湿重,故咳有轻重之变。头晕,口干,唇稍白,正虚精亏佐证。阴精亏为主。此证实阴阳俱虚,阴精亏损为主。肾精虚损,火不生土,中焦不运,痰湿泛滥于上。急当固肾运中以止咳。主以桂圆肉、首乌润补肾精,少量生地辅助敛藏。当此阴亏阳弱之时,滋补太过则有损阳之虞,故以附子、干姜温运阳气,干姜燥烈易损阴精,故温运以附子为主,干姜为辅。官桂、黄芪,补益疏达木气。少量薄荷、栀子,轻宣上焦郁热。白芍熄风达木,加强止咳之力。此案,学习正虚精亏的处理原则。滋补为首务而不能滋腻,温通为必须而不能伤阴,固运中土以为诸药取效之基础。此三者,缺一不可。第一案,没有用甘草,整个处方,药力通行之性更快一些,更容易见效。加甘草,药力会更缓和,固守的效果会更好,白术的量也可以适当减少。第二案 , 黄思均之叔母,久病,面青白,口子午干苦、足冷,右胁有包。今春误药吐血,现胃口不开,作咳,有痰,四肢无力,不能起坐。麦冬三钱,制附片八钱,生姜二钱,白术八钱,薄荷二钱,生党参五钱,生黄芪八钱,生黄芩二钱,佛手片五钱,香附二钱酒炒,生地五钱,木通二钱。第二案,久病正虚木郁之证。久病,面青白,久病正虚,土虚不能含藏,金木之色外露。为正虚木气郁结之象。口子午干苦,右胁有包。口内中午半夜干苦,此木郁生火,气结阴阳不能顺承之证。胃口不开,作咳,有痰,四肢无力,不能起坐,足冷。正虚中土不运之证。此证,运中疏木为治。因有误药吐血,故滋养阴精亦须兼顾。久病土虚,白术党参固补中土。阳虚中土不运,附子、生姜推动运转。麦冬、生地滋养阴精,防温阳之药伤阴。久病气结,薄荷宣达气郁,佛手、香附缓缓疏散气结,黄芩轻清口苦郁热,木通加强流通,黄芪补气加强流通之力。全方温运流通为主,偏于扶正。症状有胃口不开,有痰,若稍佐消导化痰之品,效果当更好。我若用药,考虑加焦槟榔生麦芽。这个案例,疏肝达郁的药物也是很关键的。凡病多郁,临床治疗时,适当加用疏肝药,会明显改善一气流通,加快疗效。中土虚弱时,生麦芽和薄荷,是一对很好的药性缓和的疏肝养胃之药。第三案 , 雷大经,前失血,今咳嗽,食减,时发寒热,口干,腰胀,神少气弱,面青黄,心烧,舌起红子。黄柏一钱酒炒,知母三钱,生黄芪五钱,生大黄一钱,麦冬五钱,腹皮三钱,桂枝三钱,生甘草五钱,侧柏叶三钱,青皮二钱,连翘五钱,生石膏一钱。此失血导致阴虚生火之证。前失血,今咳嗽,精亏气不得藏,木气外泄为咳。时发寒热,正虚气郁则往来寒热,皆虚寒虚热。口干,心烧,舌起红子,虚火浮而不降之象。神少气弱,面青黄,食减,精气双虚,中土不运。此证上焦虚火明显,故先敛降浮火,以免耗散阴竭。黄柏、知母、麦冬、石膏,皆为敛降浮火而设。大黄、腹皮,通腹去滞,当为腰胀和失血后留瘀而设。又可消导进食。黄芪、桂枝,益气助流通,青皮、连翘,破气去郁结。正虚体质,苦寒伤中阳,不忘甘草固中土。柏叶清热敛气止血,针对失血而用。此方寒降有余,温固不足,乃一时救急之方,不可常服。一两剂后,虚火得降,即须转为温固中土,润补肾气为主。课后问题:1.这三个案例中焦都有问题,为何前两个案例都用白术了,而第三案中没用白术 第三案是先救急降虚火,白术偏腻,中土固住,火降不下来。先降火,后固中土。2.老师,“度”怎么把握?中医取效的关键,可能就在一个度上。这需要医生对病情药物把握得恰到好处,结合得丝丝入扣,不是一日之功,慢慢提高吧。3.老师好:一两剂后,虚火得降,即须转为温固中土,润补肾气为主。白术 补骨脂 巴戟天 肉苁蓉之类为哪种为好呢?白术、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之类为哪种为好呢?都可以,主要根据中土运转的力量决定用何补肾之品。中土运转越有力,补肾之药可以用得越滋腻一些。幼科类第一案 某小儿,五六岁,发烧咳嗽,喉间哮吼,一遇外邪即发。方:法夏 5 钱,薄荷 2 钱,红泽兰 4 钱,陈皮 3 钱,生姜 5 钱,细辛 1 钱,橘叶 5 片,紫苏 3 钱,干姜 1 钱,冬花 3 钱,紫苑 2 钱,五味 8 分,金沸草 3 钱,3 付。小儿咳嗽,久治不愈,临床很多见,最常见的就是中焦不运,加上外感表邪。这个案例就是这种情况。喉间哮吼,痰浊内郁,表气不开,肺气郁急之证。小儿哮喘,多有顽痰,老人则往往多了肾虚因素。发烧咳嗽,外感表气不开,气郁于内之证。一遇外邪即发,内因痰郁为病根,外邪感召为诱因,共同致病。此病发病期须运中化痰与宣散解表并用。平素以运中化痰调治病根。小儿一气较弱,用药考虑轻柔。此方即二陈和麻附辛合方之意。法夏生姜量最大,运中化痰为主。薄荷紫苏细辛宣散解表。内外兼治,内运外宣,这是整体的治疗框架。泽兰活血利湿,辅助化痰,陈皮即二陈化痰降气之意,橘叶与陈皮同意,更偏于敛降,而药气柔和。紫菀冬花,缓缓疏通肺气郁滞。五味子、金沸草,共同收降肺气。干姜少许,加强中焦温运之力。次方有几处看点:一是主药法夏生姜针对病根痰浊内郁而设,是从根本治疗,急症也治本,釜底抽薪之举。二是针对痰郁哮喘的急症,多角度用药,以加强对标证哮喘的疗效.紫苏、细辛、薄荷等解表,先开肺气闭郁,使肺气有周流之机。冬花、紫苑、泽兰,加强肺气的内部流通,疏达一气在肺部的周流通路。五味子、金沸草,一温一凉,敛降为主,引导肺气敛降归肾,恢复一气周流。从用药可以看出,这个孩子是痰郁为主,外感为辅的病症。所以解表药用的并不重。如果反过来,是外感较重,痰郁较轻,这时必然喘憋严重,甚至会出现唇脸发紫的紫绀证。这时就必须以解表开肺气为主。必用生麻黄,苏叶无济于事。第二案 周某之子,每感风寒,发烧齁喘,鼻塞。方:橘叶 5 片,青蒿 4 钱,枇杷叶 5 片,紫苏 3 钱,泽兰 5 钱,薄荷 2 钱,法夏 3 钱,白芍 5 钱,沙参 3 钱,云苓 2 钱,生姜 3 片外批:大人全服,小儿减半,一二付即愈,至多三付。此案患儿,症状较前案要轻,所以用药也更轻灵。其用沙参,可以推测此患儿较瘦,平素脾气较急,所以方中又有白芍之用。感冒发烧咳嗽鼻塞,寻常小病,无非运中解表化痰的思路。要在根据患儿正邪虚实灵活选药而已。此患儿中土运化应该尚可,所以只用云苓生姜运中利湿,斡旋中焦。青蒿、紫苏、薄荷解表疏散,青蒿宣散疏肝,此患儿脉象必弦细略急,土虚木郁之象。法夏、橘叶、枇杷叶化痰除郁阻。泽兰利湿除痰,救济之药。药气柔和,小儿适宜。成人可用泽泻,甚者葶苈子。较多白芍熄风平肝,是针对患儿木气郁滞较重的特殊情况而用。从方后批注看,此方效果颇佳,大人小孩通治。取效较快的关键应该在白芍和青蒿。疏肝达郁之力较强。凡病则郁,这个用药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但真正根治,还是要运中化痰,缓固中土。木气郁滞,好处理,去的快,回来的也快,不可作为根本之策。第三案 某半岁小儿,病吐泻已止,今胃不食,冷汗不止,吐涎沫。方:白术 5 钱,干姜 2 钱,沙参 5 钱,茯苓 2 钱,厚附片 5 钱,吴萸 1 钱,生黄芪 5 钱,法夏 1 钱,故纸 3 钱,砂仁 1 钱,生甘草 2 钱,生姜 3 钱 三付即愈。吐泻伤中土,中阳虚而不运。气虚不固则冷汗不止,中土不运,痰湿内停,则吐涎沫。温固中土为治。先以大量白术固守中焦,压住欲脱之病势。干姜、生姜、甘草、附子,温运中焦,转动中土,去中焦虚寒。沙参养润中焦防温药过燥伤阴。茯苓去中焦温化开散后的湿气。吴茱萸、法半夏,化痰降逆,为吐涎沫而设。吐泻大虚,足量生黄芪以补气固汗,与白术表里呼应以固即将虚脱之气。补骨脂和砂仁,收固肾气,是为固本之治。大虚之时,温运诸药容易加剧一气外脱,加补肾药,则引导一气从中焦转开,又能缓缓收回,使火能生土,进入良性循环。此案,固中,温运,收肾,环环相扣,故取佳效。若单纯姜附温散,气脱不归,危矣。用药老到,前辈可师可敬。课后问题老师,第二案中,为何用沙参就能看出患儿很瘦呢,沙参不是清肺的吗? 沙参柔润,养阴为主。痰浊之时,本不宜柔润之药。故知患儿必体质阴精亏耳鸣今晚的案例,都有耳鸣症状,所以顺便讲一下耳鸣的治疗。肾开窍于耳,耳鸣都与这个有关问大家个问题,耳鸣是个什么象?下面是各位同学的讨论: 有漏 打雷 震 发动机,欲降不能耳鸣分实症虚症两种,实症多因肝胆火旺而起,虚证则源自肝肾精气的亏损,前者由于气旺郁结而致,后者则与气少势弱有关。老师讲解:耳为清窍,贵清灵清灵源于肾气充足,四圣心源所谓其虚因其实,正是此意。耳鸣为气鸣于清窍,风动于器内之象。治疗的原则,是熄风通窍。熄风之法,木郁生风为实者,宣散之,肾虚生风为虚者,滋补之。耳为肾窍,病位在耳,必兼肾虚,故虚实皆要考虑肾虚因素。临证所见,虚者多,实者少,是为佐证。通窍之品,宜选清灵中空之品,合于耳鸣之象。第一案 某,头昏,口苦,耳鸣,心内不安,说不来,饮食无味,口淡,小便多,时时出汗。 厚附片二两,五味三钱,炙黄芪八钱,黑豆五钱,杜仲五钱,沙蒺藜八钱,熟地一两,怀药五钱,官桂五钱,酒炒白芍五钱,香附三钱,桂枝三钱,上桂三钱。八付。饮食无味,口淡,为中阳虚,中土不运,小便多,时时出汗,为肾虚不固。心内不安,说不来,此下元根基不固,心神不安之证。头昏,口苦,耳鸣,此标象,肾虚精气不能上荣,故头昏,虚火浮越于上现口苦,气虚不摄飘动于上窍,则虚风耳鸣。此证已现脱证端倪,补肾固脱为首务。根本固,则虚风自熄,耳鸣自止。附片二两为君以运虚阳,防下脱。黑豆五钱,杜仲五钱,沙蒺藜八钱,熟地一两,怀药五钱,大队滋补肾精之品佐助附片,使阳动而不致散脱,以求阴阳相辅相成。上桂、官桂、桂枝,三种桂药疏达木气,由下而上,相互接力直至端顶清窍。三桂助气上升,五味引气下行,以复一气周流。白芍、香附,疏散郁结,息止虚风,主治耳鸣标证。此证以虚为主,故以温通补摄肾气为主,仅用香附白芍轻宣郁结以治耳鸣,是标病治本之举。第二案 廖某,眼花,昏运,肚响痛,胃不利,口苦,耳鸣,牙痛。银花三钱,骨碎补三钱,熟地五钱,生白芍五钱,干姜三钱,青木香二钱,连翘五钱,黄芩八分,粉丹皮一钱,桔梗一钱,黑豆一两,灯心五钱,三付。此证眼花,昏运,是精气不能上荣,口苦,耳鸣,牙痛,是虚火生风不降。肚响痛,胃不利,则较上案口淡稍好,为中土运而不通,非口淡之无力运转之纯虚。干姜三钱,青木香二钱,温运中焦,行气止痛,先把一气运转的枢轴转开。黑豆一两为君药,大补肾气,以增精气之源,骨碎补三钱,熟地五钱,佐助补肾,共同固下以济上。银花、连翘,轻宣上焦郁结,白芍丹皮,疏通息止虚风,黄芩少许去牙痛郁热,桔梗清轻滑润,少用佐助一气在上焦之流通。灯心五钱,是点睛之药。灯芯很轻,五钱就是一大包,是方中看起来最多的一味药。灯心清轻疏通清窍,专为耳鸣而设。此证较上案,肾气较好,故上焦标证表现也较重,耳鸣疏通之药用的也多,是治疗耳鸣的常见用药模式。第三案 某,因受意外之辱,愤惠不平者数月,病耳鸣,窒塞不清。己巳年冬月。枸杞三钱,巴戟三钱,钩藤二钱,生白芍三钱,茯苓四钱,何首乌五钱,生甘草一钱。一付愈。此案若从病因看,纯粹木气郁结为病。但用药仍然是补肾为主,疏肝为辅。然疗效甚佳,一剂而愈。可见耳鸣之证,木气郁结而鸣是标,肾气亏损不足是本。钩藤疏肝破结之力很好,其藤可疏达木气,其钩可破结解顽郁,一物而两能,相当于柴胡皂刺合用的效果,而药力更平和,老人小孩更适宜。此证愤惠不平者数月,病久必然伤正,用药破结疏通须考虑药气柔和,钩藤是上佳之选。钩藤偏于通破郁结,白芍偏于平息风木,二药合用,病因病症并除。枸杞三钱,巴戟三钱,何首乌五钱,皆补肾之品,滋水涵木之意。药皆滋润而不甚粘腻,补而不致加重木气郁结。茯苓四钱,生甘草一钱,缓运中焦。因耳鸣同时且窒塞不清,为湿浊上郁清窍,茯苓又可导湿浊下行。耳鸣为郁气动,滞塞为浊阴阻。动者宜息,阻者宜通,治疗各有偏重。第四案 杨某之叔,病胃不利,不化食,肚一日泻四五次,神少,口苦耳鸣,夜多梦不寐。 当归二钱,枣皮三钱,沙蒺藜五钱,赤石脂八钱,砂仁三钱,黄芪五钱,杜仲五钱,肉苁蓉三钱,破故纸三钱,炒白术八钱,干姜二钱,寸冬三钱,灯心三钱,生姜三片。此案虽肚一日泻四五次,然有口苦耳鸣,阳气尚能在上焦活动,非纯粹下脱之证,故不用急救温通之附子。日泻四五次,虽暂无下脱危证,然正气随泻外散,急救固脱依然是首务。赤石脂炒白术各八钱,固涩止泻,固中运中,同为君药。白术生用则偏运,麸炒则偏固。此案白术须炒用,否则无功。赤石脂,质重燥涩,固脱止泻佳药,只可用于救急,不可长用,以防留邪成郁。枣皮佐助收敛下泄之气,沙蒺藜,杜仲,肉苁蓉,破故纸,皆滋润收补之品,补肾以固根本。神少,夜多梦不寐,此肾虚精气不能上养心神之证。故用药偏于滋肾。黄芪、当归,补气助流通,可改善少神之症。干姜、砂仁,温运中焦,化食去中焦不利。麦冬清润下行,可去口苦虚热,可养不寐心神,引一气敛降下行。灯芯疏通清窍,专为耳鸣而设。生姜三片,温中开胃。上焦郁结,多因左路虚而不升,不能升已而降。升左路易,降右路难,温散则左路自升,中土自运,敛降多须凉润之药,易伤中阳,阻碍中土运转,进而阻碍一气敛降下行。所以降右路,大多要同时温运中土,才会有较好效果。我们看到今晚的案例,用滋润补益之药,都同时在温运中土,还有引一气下行之药,都是为了更好地恢复一气周流。所以,今晚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是耳鸣的治疗,补肾是根本,熄风通窍是治标的手段。二是滋补肾阴,敛降一气,用药多柔润量多,但必须温运中土以开下行通路,否则补而无功,反腻中土。再说一点,治耳鸣,升麻也是好药。升麻四通八达之象,色黑入肾,可直破肾气郁结。课后问题灯心是指灯心草吗,也起和升麻相似的作用?灯芯清轻,虚证更宜,升麻略显坚敛,实证适宜。都要配合大队补肾药用。所以升麻不是升的,是流通的。案三中的钩藤与灯心草作用一样吗? 类似的,更偏于疏肝,针对病因的用药 夜多梦不寐都是因为肾虚引起的吗?不是,但这个案例是。夜多梦不寐很多其实是痰浊导致的。女科类第一案 某之妇,精神少,小便无度,白带,经水不调。熟地一两,生黄芪八钱,白术八钱,厚附片八钱,当归五钱,茯神三钱,枣仁五钱,杜仲八钱,破故纸五钱,银花五钱,菟丝子三钱,山药五钱,防风三钱,鹿茸三钱(为末冲),上桂三钱,白燕三钱(为末冲),远志二钱,干姜三钱,元肉五钱。五付。男为阳,女为阴,女性又有经带胎产生理特点,阴精易损,所以治疗女性疾病,尤其需要注意养阴,不要过燥伤阴。男气刚,女气柔,用药有不同的标准。男性用药宜刚利,女性用药宜柔润。这是总体的原则。但是,一旦为病,男性往往气刚易化火而伤阴,女性往往气柔易伤阳不运,所以诊病初期用药,男性反而多柔润,女性反而多温燥。此临时救偏之治。一旦脉气通畅,郁滞不甚,用药以养为主时,还是要遵循男刚女柔的原则。看第一案,精神少,小便无度,此虚证,肾气大虚不摄之证。白带与月经不调,肾虚基础上的标证。治疗以固肾为主,治病求本。所以全方取仲景八味地黄丸之义用药。首用熟地一两固摄滋补下焦虚损肾气。白术\干姜固运中焦,为诸药取效创造良好斡旋环境。枣仁养心神,杜仲元肉同滋肾精,破故纸,菟丝子,双补肾气。水火并济,补肾为主。白带乃湿邪下泻,属湿郁,治疗原则为温运利湿,郁而化火则兼清郁火。首先补固肾气,然后以附子鼓动扶助流通,黄芪当归佐益气血,使一气由下陷外泄无力升动,转变为肾气有根,周流有力。银花防风,清解郁热,疏达风木,为白带月经不调而设。凡女性月事之疾,必兼木郁,所以江湖郎中以郁金香附通治女科百病。山药白燕,平淡滋润,润养阴精佳品。鹿茸\肉桂,佐助附子温通。远志滋润流通走下焦,亦为白带和月经不调而设。茯神,淡渗利湿去白带之源,兼可安神。第二案 某之女,月经不调,肚腹骨节痛,头昏,心内不安。砂仁三钱,艾叶二钱,生白芍五钱,酒炒香附三钱,丹参五钱,白术五钱,生鹿角八钱,阿胶三钱,桂枝三钱,黄芪五钱,郁金三钱,菟丝子三钱,杜仲一两。五付。肚腹骨节痛,有虚有实,兼头昏,心内不安,则虚证为主。虚则补之,还是以补肾为主。骨节虚痛,多空痛麻木,此水不涵木,肾精亏虚之证。杜仲皮滋润多丝,善滋养筋节,治骨节痛常用之药,故以之为君药。肚腹痛则阳虚不运,木来克土之证,砂仁艾叶温行滞气,白术固运中土,白芍熄风止痛,土木双调,主治腹痛。月经不调,多虚多郁多瘀血。鹿角阿胶滋补精血,香附、郁金疏达木郁,黄芪桂枝益气助木气流通,丹参入血分,通补兼得,宜于女科百病。菟丝子扶助杜仲补固肾气,治本之药。此案虽虚,但不致上案小便无度,肾气欲脱,故仅以平和杜仲菟丝子补摄肾气,余药滋养流通疏达,令一气畅行则诸病自去。第三案 余某之女,年十五岁,月水不调,有半年,腹腰、四肢常常痛,胃不利,咳无痰,昏运,神少。生白芍八钱,酒炒香附三钱,砂仁三钱,生艾叶一钱,沙参五钱,枳壳一钱,木通三钱,吴茱萸二钱,元胡二钱,续断三钱,制首乌五钱,生侧伯叶三钱,三付。 三付服毕,再求方: 血余三钱(煨),益母草三钱,女贞五钱,广木香八分,白术三钱,地骨皮三钱,莱菔子三钱,当归二钱,白凤尾花五钱,棕榈三钱(煨),生白芍一两,制附片五钱。五付,服毕痊愈。月事应时而下,规律有节,此木气条畅,曲直自如之象,故凡月事不调,必然木气郁结不畅。正常经血为阴精满而自泄,故月经正常,必肾精充足,肾精来源于中土气血,故治月经补肾精,必调中土。此女月经不调,腹腰、四肢常常痛,胃不利,此中土不运,中气不能畅达四周之象。治疗这种病症,虚则可以直接温运中焦,中气足则中气自运至四末,周身四肢之证自除。实则可以先流通周身气血,使中土之气所受约束解除,一气亦可恢复周流。此少女,体质尚可,痛则外周郁滞明显而中土受郁,用药以疏通外周为主。白芍、木通疏通郁滞以止痛,香附枳壳行泄木郁以止痛。周身郁滞解开,则以砂仁、艾叶温行中气,沙参、吴茱萸温养中焦去陈寒,中土运则气血化生有源。续断首乌,滋补肾精,元胡生侧伯叶,活血止血,是针对月经不调标本兼治之药。先去郁滞通畅道路,再运中焦打好基础,然后补肾活血,标本同治,则取效就易。三付服毕,再求方,则诸药用量加重,运中补肾的基础上,还是以流通治疗为主,说明药后气血渐足,可耐药力,正好乘胜追击。白术固中,女贞滋肾,白芍一两疏通阴分郁结,附片五钱促进一气流通,加快愈病进程。余药皆是流通气血之药,作为前药的补充。此案治病如布阵,中土、外周、肾精、郁滞,这几个方面,中土和肾气是两大根据地,决定全方的结构。致病郁滞或外周郁滞为随机症状。中土和肾气是正气一面,郁滞是病气一面。用药处方就是根据正邪的不同情况,灵活选药布阵,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或二者兼顾,不同的郁滞用不同的药流通开散,正虚程度不同也用不同的药扶助,则方子随心而出,疾病应手而愈。第四案 易彭氏,月经不调,心跳,昏运,胃不利,多梦,白带,腰与四肢均痛。杜仲五钱,菟丝三钱,续断三钱,台乌三钱,生黄芪八钱,炒艾叶二钱,桂枝二钱,白术五钱,枳壳一钱,白芍三钱,干姜三钱,独活一钱。五付。腰与四肢均痛,水土俱虚,中土与肾气虚并治。杜仲,菟丝,续断,补肾兼流通。白术干姜,温固中土。以上治本之药。黄芪、桂枝益气助流通,乌药、枳壳行气去郁滞。艾叶芳香温和,善于缓缓温通一身之气,中下虚寒之时尤宜,故老人女性常用。白芍通破阴分郁结,独活类当归,助白芍一臂之力。此案心跳、昏运、多梦,以虚为主,故用药偏补,流通郁滞之药偏少。第五案 林谷先之女,十四五岁,心跳,手足烧,胃不利,有汗,口舌时痛,月水不调,时常想吃冷的。牡蛎三钱,丹参五钱,红花一钱,官桂三钱,制首乌一两,白芍八钱,香附三钱,青木香二钱,当归三钱,台乌三钱,制附片五钱,寸冬三钱,三付。手足烧,胃不利,中土不运,中气郁滞化火。口舌时痛,时常想吃冷的,虚火在上,则知下寒必重。心跳,有汗,虚证真面目。牡蛎、麦冬敛降虚火,附片散下焦陈寒,温运一气,先使一气转起来,改变上热下寒的格局。首乌一两滋阴以补月经精血之源,白芍八钱去阴结达木气以治月经不调之根。余药皆行气行血之药,疏达流通一气。没有用专门的温运中焦之药,是因为中土气郁化火,火气有力,善加引导利用即可,不必额外温中。此方中香附、木香诸药之功,流通则中土自运。总结今晚案例,凡月经不调诸病,补肾精,运中土,去木郁,通气血,是大的治疗原则。白芍善入阴分,通达郁结,止痛疏肝,是治疗月经病的一味好药。但性偏苦凉,要注意与温中药同用。案四的广木香与案五青木香有什么区别吗? 两个木香自己网上查查,看见样子就知道了。 老师,白燕为何物? 白燕,血燕,皆燕窝。案二中,骨节痛,没有说是虚痛 虚痛是据药推测心内不安,是不是现在的惊悸怔忡一类? 心内不安,是现在的惊悸怔忡。女科类第一案 谢某侄女,李氏,腰肚足杆痛,头昏,白带。白术三两,菟丝三钱,生黄芪五钱,柴胡八分,干姜一钱,杜仲三钱,枳壳一钱,甘葛二钱,阿胶五钱,乌贼骨八钱,泽泻二钱。三付。腰肚足杆痛,头昏,白带。此水土俱虚,湿气弥散之证。足杆,方言,小腿的意思。腰痛腹痛小腿痛,从处方判断诸痛皆虚痛,腰痛肾虚为主,腹痛土虚为主,小腿痛也是土虚为主。治疗应运中补肾为13 / 41主,兼顾利气除湿。白术三两,固运中土。生白术量少则偏腻,运中之力不足之故,量大则建运中土,能运能固,中虚郁结不重时,上佳之选。此证中虚湿盛为主,故白术为君主治。菟丝子、杜仲,通补肾气,为肾虚腰痛而设。干姜少许佐助白术温运中焦,湿气盛时,干姜用量不宜过大,过大则湿气四散,阻滞各处,诸证恐有加重之虞。黄芪补气行气,柴胡、枳壳行气降泄,共同引导一气升降。葛根通降阳明腑气,为腹痛而设。乌贼骨、泽泻通利水湿,专为白带而设。周身虚痛因气血不荣,利湿必更伤阴津,阿胶滋养阴血,血复则痛自止。乌贼骨专门讲一下,又叫海螵蛸,味腥质轻,清虚通达,善入肝经,疏通气血。凡女科诸病,下焦有郁滞之证者,皆可用之。疏通沟渠之物。第二案 某氏,腰痛,有带病,一身多重。当归二钱,淫羊藿八钱,牛膝三钱,首乌五钱,白术三钱,杜仲五钱,桂枝二钱,制附片五钱,茯苓五钱,炙甘草五钱。三付。腰痛则肾虚不荣,白带则土虚湿泻,水土俱虚,木气郁滞,是女科诸病的常见证型。此证以虚为主,而一身多重则提示了虚损的程度。湿盛而气虚不能载湿而行,身重如负五千钱,是虚损已至气不得畅行,故治疗须温通助一气通行,此附片五钱使用之由。附子温散通行之力甚大甚急,无须温通助行散之时,不宜贸然用之,用之必耗散正气,有时反而为害不小。白术固运中土,肾气尚可时,可大量用,肾气太弱时,只能少量用,防止滋腻消耗虚弱肾阳。甘草、白术同用,加强固守中焦之力,同时防止附子通散太过,消耗正气。淫羊藿八钱,用量最大,此药三枝九叶,叶片入药,叶质坚脆,可将虚散之气敛降入肾,枝枝三叶本身又具生发之气,可谓先收后发,天然补肾壮阳之品,淫羊藿之名亦源于此。此处用之,即可敛藏补虚,又可生发通行,一举两得。一药之用,可见刘老先生临证功力之厚。牛膝、首乌、杜仲,补肾疏通,为腰痛而设。桂枝助木气升达,促进一气流通。茯苓利湿,去湿气,治标。不用泽泻利湿,因泽泻走泻迅速,耗气亦多,虚证不宜。茯苓则缓缓渗湿,湿去而正气不致大虚,中焦得运,故又有建中之效。带证皆湿气下泄,而治疗或利湿为主,或补肾为主,或温通为主,各视正邪虚实之具体情况灵活用药,要在据正气虚实而斟酌补泻,使正气行而邪气去,则病不同而皆可愈。当归偏温通,柔润善养肝木,女科多木郁,故亦用之。此证用干姜应该也没问题,但量不宜大。干姜燥烈,善温中土,易伤阴津,此证不用,估计是脉细涩无力,阴津不足,所以甘草炙用,以求柔润,干姜则直接回避了。第三案 鲜金氏,年二十余,为鞠育多劳,病带下,心烧多烦,减形。干姜三钱,胆草三钱,桂圆肉八钱,生地五钱,白果仁三钱,甘葛五钱,白术一两,灯心五钱,酒炒香附三钱。五付。年二十余就鞠育多劳,早婚早育,不符合现在的政策呀。虽多劳减形,憔悴形瘦,但毕竟年轻,正气尚足,所以用药量大而略偏刚利,与前两案截然不同。 鞠育:抚养;养育。语本《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毛传:“鞠﹐养也。”郑玄笺:“育﹐覆育也。”还能学点古文,不错。带下则中虚湿气下注,心烧多烦则阴亏虚火不降。先以干姜温护中焦,再以龙胆草大苦大寒直折上焦虚火。虚火去而中土不致伤阳,则上焦郁滞去而一气流通,心烧多烦自愈。形瘦则土气薄,白术一两培固土气,固运中焦,斡旋上下,疏通大局。葛根疏通六腑,阳明降则出入畅,气血生化有源。桂圆肉,生地,滋补肾精。虚火盛故用生地。白果仁敛涩一气,用之止带。灯芯草清轻流通,引残余虚火外泄。香附疏达木气。带下为湿气下注,也是风木外泄之象,凡风木必夹郁火。此证郁火明显,上为心烧多烦,下为带下,因患者年轻,正气尚足,故用龙胆草直去郁火。若年老体衰,正气虚弱,虽有带下,然郁火多微,不宜寒凉去火,只需利湿流通,则郁火随湿气自去。课后互动前几课学了石膏配干姜,今天又来了个龙胆配干姜。药物配伍,百变不穷。需要大家对药物透彻掌握,用药即造势流通。 问题:老师,请教个问题。有些人膝盖以下凉,怎么回事? 多是阴精亏,中土温气不能外达。温中养血。上言膝盖以下凉, 小腿痛也是土虚为主,老师,腰腹可以理解,小腿疼怎么理解? 小腿疼,案中为虚痛,小腿肉多骨少,坤土之象,土虚之证。四肢皆属土,肉都多。中土温气,自脏腑外达,肘膝关节是分界线,虚则远端先受病。问:医案中只提到“带”,而现临床中将带分的很细,白带,黄带,带下异味,豆腐渣样,等等,能不能多说几句?凡带下必肾虚土虚,唯兼木郁情况不一。偏虚而木郁不甚的,多白带。木郁重的多黄带。带下异味,豆腐渣样等症,也是木郁的表现,木郁而秽浊淤积之象。木郁为标,水土双虚为本。所以治疗,要始终以本为主,而不要被标证牵着鼻子走。标证可以随机灵活处理,但不能作为主体。临床有大夫拿龙胆草当治带神药,用之立效,但难以根治,原因在于没有搞清楚标本。 那有的有血的呢?血带多是产后常见,加上养血止血的药即可,根本病机相同。同一病人,木郁程度加重,可能是病情变轻,也可能是加重。是吗? 是的。但病情变轻多是暂时加重,病情加重多是持续加重。 第一个案中为什么不用茯苓祛湿健脾,而用白术呢?第一个用泽泻了,就不用茯苓了。第三案连茯苓也不用了,因为形瘦精亏,去火则风息,风停则带止,不必再利湿伤阴。失眠类给大家看个图片请大家据图辩证一下画家的性情 讨论医案前的一点前奏,学习辨象画中人物的性情与画家的性情,有些是相通的。 水墨画,非彩画——淡 线条简练柔和——平 神态安然,不张扬——合大家注意看画中人物的衣服,线条还是有些细碎的弯曲,而不是完全流畅平和的曲线,可以看出画家比较低调,多内敛而不张扬,但才气内郁,锋芒内藏,还没有到完全淡然的层次。 临证也是这样,往往细微之处见真谛。第一 案 某,胁肋胀痛,梦寐不宁,气不顺,胃不利。生白芍八钱,砂仁一钱,白芥子二钱,薄荷八分,法夏三钱,香附三钱,沙参五钱,藿香二钱,枳壳八分,生姜五钱,杜仲五钱,厚朴二钱,竹茹三钱。五付。此案当为痰气郁阻导致的梦寐不宁。病证比较简单,用药也很直接,药证对应,不复杂。 胁肋胀痛,气不顺,木气郁滞之象。胃不利,中土不运,从用药及多梦推断,当有中焦痰浊。白芍平肝止痛,薄荷、香附宣散木气郁结。先破木郁,令一气有流通之机。梦寐不宁,不寐责之木郁,升滞则不降,阳不入阴,心神不能归宅,故失眠。多梦责之多痰,痰浊内蕴,则心境不净,故躁扰多梦。先破木郁以行气,再化痰浊以净气。白芥子、法夏、生姜、竹茹,皆化痰之品。白芥子化脏腑寒痰,效果不错。辛散力大而持久,也宜耗伤阴精,故佐沙参养护阴气。砂仁、藿香、枳壳、厚朴,为胃不利而设,温运下行之品。六腑以通降为和,胃不利,通降则利,虚实皆宜。虚者多补,实者多泻,用药方向相同。曾有医生用大黄甘草汤治疗食欲不振,实者大黄倍甘草,虚者甘草倍大黄,皆有佳效。是为佐证。此案,唯有杜仲五钱,不知何意,大家讨论。估计是此人兼有尺脉虚涩,腰腿酸沉。但痰浊之时,不宜用滋腻粘滞之品,暂搁置不议。第二案某,不寐心常作惊,神少,食口无味,夜小便多。柏子仁五钱,牡蛎五钱,怀药三钱,枣皮二钱,枸杞三钱,白术五钱,杜仲五钱,生地五钱,故纸五钱,沙参一两,厚附片五钱,首乌五钱,生鹿角五钱。五付。第一案,实证为主,主要从行气化痰的角度用药,一气通畅,则升降自如,盈缩无碍,阳气入阴,心神归宅则寐矣。痰浊尽去,心宅清净,则眠安而无梦。此案则以虚为主,主要从扶正补虚的角度用药。心惊,神少,心气虚。食口无味,土气虚。夜小便多,肾气虚。一身上下皆虚,而肾虚为根源,补肾为根本。不寐乃肾虚神少不能自安,非一气通路不畅。此证治疗,补肾气,运中土,养心气,上中下并治齐补。枸杞、杜仲、生地、首乌,滋养肾精,故纸收补肾气,精气来源充足,则以厚附片、生鹿角鼓动肾气升动而出,使一气周流有力,带肾精上济心神。柏子仁安养心神,与酸枣仁类似。酸枣仁甘香平淡而油润,纯粹安养之品。柏子仁质更油润,而气略淡,安养之中微有潜降之意。牡蛎助一气潜降,引心神回归内藏。枣皮酸敛一气,与牡蛎从神气两方面共同引一气敛降。山药、白术、沙参,运养中焦之品,使中土升降通畅,则一气周流无阻,左升右降之药皆可通行取效。惊则气有外散之象,不寐则气有不收之象,所以下焦滋补升动肾气的同时,上焦心气同时加以养敛顺降,以复一气周流。运中土使中焦枢纽通畅无碍,则全盘皆活,一气灵动。所以补虚不单纯在补,而在补后使一气圆融通畅,这就要考虑升降中焦的配合,不能单纯滋补,也不能单纯温散。升降和中焦的配合。第三案 钟某,病胃不利,神少,渴不吃茶水,口内无津液,胃上有物,夜不寐一年余,小便要用力,少少点点滴又不快,行动气紧。枣皮三钱,熟地一两,怀药五钱,黄芪二两,制附片八钱,泽泻一钱,云苓三钱,丹皮二钱,上桂二钱,枸杞三钱,炙甘草五钱。十付,服毕好七八分。服满十付再诊求方:首乌一两,盐水炒黄柏三分,黑豆二两,熟地三钱,黄芪一两,元肉一两,杜仲五钱,五味二钱,甘草梢二钱,砂仁三钱,白芍三钱,干姜二钱,附片五钱,柏子仁三钱,白术三两,五付,服二付痊愈。这一案,虚实夹杂,以虚为主,治疗总体是扶正为主,细节处理上,是先祛邪再扶正。神少,渴不吃茶水,口内无津液,此肾气大虚,阳不化阴,阴津不得布达之象。小便要用力,少少点点滴又不快,此虚中有郁滞之象,不畅则郁。行动气紧,也是虚郁并存之象。纯虚多动则气短,此气紧,郁滞之象。胃不利,胃上有物,火不生土,中焦不运,自然之事。夜不寐一年余,阳气无力升达,通路又有郁滞,升且不及,降更无力,阳气无以入阴,一年不寐,临床也不少见。此证第一方,金匮八味地黄丸的路子。枣皮,熟地,怀药,枸杞,皆收补滋养肾气之品,先把源头阴精补足。制附片,上桂,温运通行,黄芪一路佐助同行,使一气通行升达有力,绵绵不绝。泽泻,云苓,丹皮,利湿祛瘀疏通道路,使一气通行无碍。甘草固守中土,以守为运,大虚之时,常取佳效。此方补虚固虚为主,兼有祛邪通路之品,道路通畅,阴精化源充足,则以附子推动一气周流,阳行阴化,升降自如,诸证自除。服满十付,服毕好七八分。大虚之证,非一日之功可愈。十日恢复七八分已是很快。肾虚真正恢复,至少半年以上。肾主收藏,宜藏养,而不能一味发散。所以此证若单纯姜附温散,只能取效一时,必然难以为继。所以再诊求方时,通路瘀滞已去,则直接扶正补虚,继续补肾治本。首乌一两,黑豆二两,熟地三钱,元肉一两,杜仲五钱,五味二钱,此皆补肾诸品,滋润收敛之药。附片五钱,推动一气周流,同第一方。但此方补肾诸药加两,而附子减量,说明肾气已有改善,一气周流动力已较前强。黄芪补气助一气通行,砂仁、甘草、干姜、白术温运中焦,斡旋上下。柏子仁养心神治不寐。盐水炒黄柏三分,少许苦寒之品,去下焦郁火。滋补则易生郁,郁则容易化火,郁火在内则耗伤阴精,补而无功,黄柏为此而设。但须肾气虽虚而有一定根基有化火可能时用,纯虚无阳时不宜。白芍作用与黄柏类似,平息风木,疏通道路之用。此案不寐一年,未用大量安神药而速愈,治病求本之故。失眠多梦,今人多郁多痰,纯虚的少,但都兼有肾虚。刘老先生补肾求本治愈失眠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肾气在失眠治疗中的重要性。失眠为阳不入阴,多是通路的问题,木郁痰浊中土不运之类。多梦为心宅不净,多为痰浊。尤其怪梦往往多痰。眠浅多惊易醒,多为心肾两虚,治疗宜治本补肾。中风专题中风,西医主要指脑血管梗塞或出血引发的偏瘫为特点的疾病。从临床症状的轻重分,神智清醒,肢体不遂的,为中经络。神智昏迷,兼以肢体不遂的为中脏腑。这是传统分类方法。实际上,只要出现中风症状,就必然是中脏腑。就是说,中风病,病根在脏腑,并不存在病因仅仅在经络的情况。西医认为,中风都是脑血管意外,脑为髓海,属于脏腑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风都是中脏腑,西医的认识,与中医的观点,其实相合。 下面从中医的角度,讲讲中风为何都是中脏腑。人体,五脏为根本,经络为联系。脏腑化生气血,周流一身,循经流行。脏腑气血不足,经络郁滞横塞,则气血不至,经脉失养。出血或梗塞时,则完全不通,气血停滞。由此导致肢体失养,半身不遂的偏瘫症状,俗称中风。所以中风的根源,首先是脏腑气血已虚,无以灌注四肢百骸。其次是经络郁滞,加剧气血不荣,最终出现临床症状。至于为何是脑血管意外,才导致中风,而不是其他部位的血管,导致中风。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人体十二经络,左右对称分布。手三阳经上行走于头,足三阳经下行始于首。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会,所以有头为诸阳之会一说。内在脏腑之气,经由头面,循手足三阳经络,到达四肢。所以,头部血管意外,引起的局部郁滞,会使脏腑之气不能顺利地到达四肢,从而引起肢体活动不利的四肢不遂症状。这与西医解剖神经学的说法大致一样。西医认为是神经失养导致的肢体不遂,而不是肢体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这与中医的脏腑之气的概念比较接近。所以,脏腑之气,是有灵性的,是藏神的,五脏藏神,也是内经的主要论述内容。阳主动,阴主养。脑部血管意外,影响的主要是阳经,所以,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利。若影响到阴经,则更多地表现为肢体麻木不荣。经络循行,阴阳相贯,阳经失养,阴经必然受影响,所以患者大多肢体活动不利与感觉异常同时存在。其根源在于脏腑之虚,其郁滞在于外在经络,所以疏通郁滞,滋养脏腑,就是治疗中风的基本原则。当然,也有外伤性的中风,脑外伤引起的也有,这种情况,脏腑之气并不是非常虚,所以可以峻药流通气血,疏通伤处郁滞即愈。民间有用生草乌治疗脑外伤昏迷的案例,就是这种思路,效果也很好。 但中风患者则不同,大多年老体弱,脏腑之气已衰,不耐峻药耗散。所以一般不宜峻药猛攻。稳妥之法,就是补益脏腑之气,辅以缓缓流通,是虚得补,郁得除,一气得以流通,则诸症渐复。第一案 某,中风不能言语,左手足不能动。方:人参三钱,生北芪一两,厚附片五钱,法夏三钱,姜汁一杯,炒枸杞五钱,泡参八钱,杜仲一两,熟地二两,白术三两,枣皮三钱,干姜二钱,三付。左手足不能动,左路不能生发,肾虚水不生木。医案用药补虚为主,比较简单。枸杞、杜仲、熟地、枣皮,皆补肾之品,滋养阴精为主,首务培补阴精以使生发有根。干姜、白术运中,气血生化有源,使后继补肾有续,肾精自生。人参黄、芪补益一身之气,补充左路生发之气。附片温散生发,鼓动左路之气升达。法夏、姜汁,化痰流通,涤荡经络痰浊郁滞。泡参,即沙参,润养流通,配合参芪,防止一气过燥。没有用活血药,这与现代医院中风一律活血化瘀,明显不同。活血药大多耗气,气虚时使用,反而无益。此患者必然是大虚左脉无力,甚至脉弱不起,所以才有此方,峻补升达为主,气足则郁滞自会缓缓得除。若无正气在,徒然用药疏通,则往往毫无效果,甚至气绝,难以挽回。这是临证用药始终要牢牢把握得一点,一切以正气强弱为核心。内经言,虚则补之,此案是也。提问:老师,说说类中风?面瘫? 类中风,跟外感差不多,就是单纯外在肢节之气郁滞不通引起的,跟脏腑关系不大。治疗疏通为主。面瘫也是脏腑的问题,属于中风范畴。 问:既然案例中出现不能言语的症状,病因是不是痰阻心窍?所以才有法夏姜汁之用? 答:提到痰阻心窍,就多说两句。五脏藏神,心藏神明。神明都是非常清灵的状态,容不得一丝浊气。我们看一些老人,他身体很弱,但神志很清楚,不糊涂,就是身体还比较清透,没有浊气影响神明,虽弱而明。(也许治疗老年性痴呆,这是一个突破口)。相反,一些中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就是体内郁浊比较多的,大多神志不够清爽,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所以,一个人的神志要好,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肾气要足,就是五脏藏精要足,精足则神旺。再一个就是一气清透,没有浊气在内,神明通达无碍。所以,中风患者,只要出现神志问题,大多都有郁浊在内的因素,要有针对性的处理。第二案 邵张氏之母,中风口眼斜,手足麻木方:独活二钱,当归八钱(酒炒),上白芍一两,川穹三钱,紫苏一钱,防风三钱,生桑叶三钱,生艾叶五钱,桂枝五钱,橘红三钱,生黄芪五钱,生姜三钱,二付。这个单纯口眼歪斜,没有失语与肢体不利,是比较轻的情况,西医讲的面瘫。面瘫也不是都轻,也有比较重的,不会说话,甚至神志有问题的都有。仍然是属于脏腑中风的范畴。此案治疗,主要是从疏通外在经络的角度用药。独活、当归、白芍、川芎,皆是血分之药,疏通血脉。苏叶、桑叶、艾叶、桂枝、防风,则是轻宣上达之品,引药势上达病所,类似引经药。黄芪补气助流通,生姜、橘红化痰除郁滞,疏通道路,促进流通。全方以疏通为主,急性期正气不是很虚时适应。迁延日久的患者,正气以虚,单纯通散,徒然无益。必须兼以扶正补虚。面瘫患者,病处在面,居上,药物不易到达,要适当加引经药,轻宣上达。或者配合使用外用药,直接作用于局部,效果更好。初期针灸直接疏通,效果也很好。疏通不效,责之正虚,即须补益。第三案 孙某中风,舌强不语,半身不遂,夜小便多。方:石菖蒲一钱,厚附片八钱,巴戟三钱,羚羊角三钱,酸枣仁三钱,防风二钱,上桂三钱(去粗皮),羌活一钱,天麻二钱,玄参五钱,熟地五钱,生姜汁一杯,三付。这是典型的中风症状。肢体神志症状皆有。舌强不语,舌强则郁而生风,不语则浊碍神明。所以羚羊角以熄风,生姜汁以化浊。这是此方的点睛之药。天麻、玄参、熟地、巴戟,补肾滋养,以固根本附片鼓动一气流通,化阴出阳,荣养四肢。防风、肉桂、羌活,流通气血于周身,且能疏通风气,随附片之势,共奏疏养之效。菖蒲清透疏达,以通心智,酸枣仁润平柔养心气,以安神明之府。羚羊角去风气郁结,姜汁一杯化去痰浊,则神明随一气流通,出入自如,言语当自复。 中风小结:脏腑气虚为本,经络郁结为标,或伴浊气阻滞心神。治疗当据正气虚实,补虚通郁,斟酌偏重。去浊通神,随证用之。神农本草经,生姜,通神明。大家可以在这里体会。问:这样的病人一般多久治愈答:急性期,治疗得法,一个月可以恢复得比较好。超过三个月,恢复至少半年以上。医院治疗的弊端在于,脏腑之气不足的问题,基本没管。都是活血化瘀和营养神经的药问:老师说说右侧肢体瘫痪的治疗思路。右侧瘫痪,郁浊阻滞多重,右路不降。补阳还五汤,偏治左路,镇肝熄风汤,偏治右路。咽喉肿痛第一案 某,喉痛,起白点点,耳心亦痛,作冷。银花三钱,生栀子五钱,薄荷二钱,贝母三钱,犀角三钱,生地八钱,玄参一两,黄芩二钱,生甘草三钱,芥穗以前,连翘八钱,木通三钱。三付咽喉,内部关隘之处,通天地之气,象为阴中之阳。肝肾之经过咽喉,易郁,宜通。上焦木气郁滞,往往咽喉先有感觉,或痛或热,或一侧或两侧。此证耳心亦痛,是典型的胆木郁结,化火不降。单纯扁桃体肿痛,是木郁化火,宜宣散。化火久而肉腐成脓,则见白点(脓点),此火气自散以自救,治疗宜宣散加养阴。火久必伤阴。总体上,扁桃体化脓肿痛,是火郁于上,郁结不散之象。治疗以宣散清解为主。火郁发之之义。此证,生栀子五钱直清咽喉郁火,苦寒直折,说明患者年纪尚轻,中土尚厚,堪当此药。若体弱老人或儿童,中土虚弱者,禁用生栀子,可改用焦栀子一二克,微微清解。体壮火实者,用生栀子其效如神,立即止痛。火去则郁通而痛止。银花、薄荷,清凉宣散,是宣散疏解上焦郁火佳药。单纯用薄荷 20~30g,治疗实火肿痛扁桃体炎,也是立竿见影。此宣散而未寒清,痛不甚时,单纯宣散更合适,避免了伤中阳之弊。贝母解郁化痰,犀角平肝熄风,贝母偏有形痰邪,犀角偏无形神气,从不同层面佐助清解气分郁热。成脓则火盛伤阴,生地、玄参,清凉滋润,养阴流通,滋养焦燥之气,即引一气下行,又复一气荣润。黄芩佐助栀子清解郁火,连翘善除气分郁结,与贝母犀角各有所长,共同疏达木郁。木通加强一气流通,也可引郁火下行,不留余患。因身作冷,此微有外感,故用芥穗略加表散疏解。甘草三钱,培护中土,防苦寒栀子伤及脾胃。大家可以看出,此方虽清热之药用量较大,但疏肝之药是主体,扁桃体发炎,是木气郁结为主的病象,此乃用药的根本依据。肿痛因之郁火,郁火源自木郁,治病求本,此案可借鉴。疏解木郁,以薄荷、银花宣达气分为主,配合贝母化痰连翘破结犀角通神诸品,立体治疗方案了,很值得我们学习。我治疗的话,可能不会用这么多栀子,而是会加大薄荷、银花等宣散之药的量,以散为主。 提问1.上焦木气郁滞,往往咽喉先有感觉,或痛或热,还有痒?痒的原因是什么? 对,痒也很常见。痒痛热都是木郁,程度不同,体质差异所致。2.用药的路子基本一致吗?痒多偏虚,痛多偏实,用药思路基本一致。3.请问是否可以加白芍?白芍偏走下焦,不是最好的选择。4.老师:木郁可不可以用柴胡?用柴胡也可以,柴胡略偏里,此证更偏表,用更轻散的薄荷类更好。这就是病象药象的对应问题,选药也要门当户对的。5.薄荷有时候辛散会不会加重病情?用少了,可能会,因为没散开;用多了,散开了,就不会,所以要重用。不重用,就要加清热药。第二案 某,喉肿痛,发寒热,有疹子形。银花五钱,大力子三钱,薄荷一钱半,犀角三钱,生甘草五钱,土茯苓三两,防风一钱,玄参一两,浙贝三钱,酒炒生军二钱,芥穗一钱,花粉二钱。二付。犀角平肝通神明,现在可以用水牛角加灯心草近似代替。心主火,火郁则神易乱,神乱则气亦乱,气乱即木郁。所以气郁化火时,用清热通神之品,是从神的角度来用药,高屋建瓴之治。此证喉肿痛,火郁于上,发寒热,有疹子形,兼有表气不开。疹子也是气郁于肌表不得宣发之象。此证既有郁火盛,需清解,又有表气不开,需宣达。苦寒清解则不利于一气宣达,所以斟酌用药,颇需用心。刘老先生选择酒炒生大黄二钱来破这个难题。大黄酒炒,则寒性减而活血通行之力增强,通行六腑,推陈出新,由上走下之药势未变。先以银花薄荷牛蒡子诸药,宣达疏解木气郁结,浙贝犀角两相配合,化痰通神共助解郁。大黄则将疏解之郁火及诸有形痰瘀,缓缓行泄六腑,清热除郁而不致冰寒一气不能外达。芥穗防风,疏解表散,透疹之药。生甘草五钱坐镇中州,燥土固运,土茯苓清热利湿,去中焦湿气,由此推断,此疹多因湿气郁结为患,导致中气不能外达,舌苔必腻,这应该也是选用大黄的依据之一。玄参滋养阴津,花粉清除郁热,共同引火气下行。此证没有直接清解在上郁火,一是有表气不开,需要宣达解表,防止苦寒之药降泻太过影响解表,二是中土湿盛,苦寒必然更伤中阳,不利郁火敛降。所以选择酒炒大黄,即可适当清解上焦郁火,又能通下六腑带动中焦运转,一举两得。临床用药,效与不效,往往就在一两味药之间,要在审时度势,恰如其分地选用药物而已。提问1.这个痰是不是说的肿大的扁桃体?是的,扁桃体肿大,木郁为主,但有形之象,既有瘀血,也有痰浊。急性者,痰浊多,慢性者,瘀血多。治疗慢性咽炎之类,元胡桃仁半夏干姜,有效。2.老师,多次提到温化痰湿,此案中清热去中焦湿气,如果没用土茯苓,选用何药? 选茯苓也可以,少了些清解之力,无妨。泽泻类不宜,引气下行较速,不利解表之气外达。3.遇到类似症状,如喉咙痛、发烧,出疹子等,如何区分是温病还是伤寒?我从来不去区分,只对象用药。4.这第二例病人为什么都用芥穗?芥穗为表证而设。5.犀角除了从神的角度来用药,是否与其入心肝胃经有关?药物归经,是近似模拟表述,比较机械,不如直接辨象断药物的药势作用更直接。犀角气清质重,纹理细致通达,清热解郁通神。6.老师冒昧问一句:辨象会不会接近玄学?不会,就跟看人一样,看多了就知道如何慧眼识英才。第三案 某之母,喉肿痛,兴寒冷,小便少,大便溏。紫苏一钱五分,玄参一两五钱,生军三钱,木通二钱,银花八钱,寸冬五钱,薄荷一钱,明雄三钱(冲),桔梗二钱,生地五钱,柴胡一钱,生甘草八钱,牛膝五钱。五付,服二付,痊愈。 喉肿痛,木气郁,兴寒冷,估计就是寒热往来了,也是木郁之象,兼有表邪。小便少,这个估计是郁火伤阴较重了,所以玄参用了一两五钱。大便溏,应该是有中土湿郁,湿浊未能分利从小便而出。此案,银花、薄荷疏解在上郁火,紫苏轻轻解表,柴胡疏达内部郁结,与紫苏共治寒热往来。内外木郁皆解,一气有流动之机,则用玄参麦冬生地滋养敛降,引火气下行,除喉肿痛。木通、牛膝下行通小便,大黄去中土壅滞通大便。通则气行,水津四布,小便自多,大便自干。甘草八钱,固守中土,燥湿运中,避免大黄伤中阳。桔梗滑利流通,佐助一气流通,明雄冲服,估计是致病因素有异,取雄黄止痛化浊。凡中土壅滞,需运转斡旋时,通下是一个比较快捷的办法,六腑以通降为和,此之谓。本案上案皆用大黄、甘草通下,皆是甘草倍于大黄,中土阳虚湿盛而又需要通下时,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若阳明实热,中土壅滞,大黄倍于甘草,小承气的意思就有了。此案可学之处,还在于处处流通。苏叶解表薄荷散郁柴胡达郁牛膝通下大黄通腑,诸法并用,皆为流通。这 3 个案例中若加入石膏是不是就是逆其病势了?关键看中土。中土不湿,火气可以直接用石膏降下来。当然在上郁火宣散更快一些。孕产妇第一案 某之室,呕吐不止,身有孕。方:寸冬三钱,茯苓三钱,干姜八钱,陈皮三钱,法半夏五钱,沙参三两,木通二钱,白芍三钱,生姜三片,灯心三钱,艾叶一钱,白术五钱。三付。妊娠呕吐,常见症。妊娠之后,何以会吐?多数情况属于水强土弱。 胎儿在体内,相当于母体下焦元阴元阳,所以怀孕之后,相当于母体肾气逐日自盛。肾气阴阳俱长,日渐强盛,则火运水藏,一气周流渐盛。一些女孩体质不好,怀孕后体质会自动好转,也是一个证据。 但这个肾气的增强改善,毕竟是胎儿带来的,如果自身中土较弱,不能承载过快增长的肾气,就会出现中土失运。 肾气盛,必然水盛,龙潜于渊,有水阳气才能藏。水盛则易生湿,中土湿盛则失运不降,最常见的就是呕吐。 当然,中土失运也会导致木郁等其他症状,或者说,本身中土湿气就重的,本身木气就郁的,也容易出现妊娠呕吐的问题。所以,治疗妊娠呕吐,关键在于平衡胎儿和母体的水火差异。 具体的治疗措施,就是运中土,利湿气,安五脏,使母体一气的周流,能够适应胎儿水火俱盛的状态。 有一个撒网的方子,治疗妊娠呕吐,效果不错。 茯苓,甘草,生姜,乌梅,黄连,盐。 五味俱全,以养五脏,加茯苓淡渗利湿。 用量都不需要太大,都是微微有点味即可。效果很不错,滴水难进的呕吐都有效。 妊娠长养,须土厚水荣。所以,即使是治疗呕吐需要利湿,也不能伤阴,否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用药就需要利湿养阴并重,推陈出新,则一气周流如故。此案茯苓沙参并用,也是此意。干姜白术,温运中土,茯苓生姜,流通湿气。陈皮法夏化中焦痰浊 中土清理运转起来,再加灯芯木通加强一气流通。艾叶温散秽浊之气,白芍平息风木之郁,是为佐助。 寸冬沙参,润养阴津,为顾护胎儿而设。 此女呕吐,当是中土湿浊为主,药量较大,说明正气尚可,呕吐时间应该不是很长。若呕吐日久,滴水不进,正气大虚之时,前述撒网小方,胜于此方。 用药轻重,始终要以自身正气为依据,要在正气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用药。 此案讲毕,有问题可以提出交流。课后交流素体水盛之人,是否可以理解为是肾气盛? 水盛不一定是肾气盛,肾气盛必然水盛。小孩肾气足,娇嫩水润,老人肾气虚,枯燥不荣。 根尘老师,医案中的沙参是三两?沙参用三两,也无不可,此女估计是偏瘦。第二案 张某之室,年二十余,临产十分危,三四日产不下。方:当归八钱,川芎一钱,急性子一两,生黄芪一两,沙参八钱,艾叶三钱,官桂三钱,龟板五钱,香附三钱,牛膝四钱,桑寄生五钱。三付,一付平安。这个医案,在今天,绝无可能见到。 都剖腹了了。临产不下,若羊水未破,用药应该还有效,若羊水已破,用药估计都来不及,只能剖腹了,所以西医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好。当下不下,无外乎虚阻两端。 正气虚,无力产儿,则难下。郁滞在内,一气不畅,有力也使不上,也难下。此案从两方面同时用药,所以一剂即下。先以当归川芎通调血脉,当归多主润养,川芎少主流通,是借用佛手散原方。 急性子一两为君药,此药多用于外伤,破瘀通下,药力较强。此处用之,取其性急流通之意,加快疏通郁滞,促进生产。多日不下,正气比虚,所以又以黄芪沙参,并补气阴,以为疏通诸药后盾。 艾叶、官桂温下焦气血,促进流通,龟板滋养通破,养而能通,潜润之性,又可防止辛温诸药过于行散伤正。香附调达木气,令气缓柔,不徐不疾。牛膝引气血下行通达,桑寄生补益肾气又可流通,一举两得。 全方用药,以流通扶正为主,偏于流通治标。 此案,只能借鉴其经验,估计没有实践的机会。第三案 某之室,产后三四日,精神恍惚,语言错乱。生洋参三钱,菖蒲八分,枣仁五钱,生黄芪二两,熟地五钱,元胡一钱,干姜三钱,荆芥二钱,生地三钱,枣皮二钱,怀药三钱,桂枝一钱,朱砂三钱(冲)。三付。产后气血外泄,元气大虚,一气空洞,最需调养。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郁冒,三者大便难。 产后气血皆虚,而阴血损伤最重,所以产后三病,其实基本都是阴虚致病。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产后营养都不错,医院产后输液也很及时,所以明显因为阴虚导致的痉挛,已经比较少见了。 但是中阳不运,气血双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大便不畅,还是很常见的。 此案,产后三四日,精神恍惚,语言错乱,估计是产后没有调养好,一气大虚导致的心神失养,所以用药纯以扶助正气为治。 先以洋参补益五脏之气,洋参较人参,性略凉,气微急,更适宜此案急当养镇之需。 菖蒲少许通心气,枣仁养心阴,使虚浮无归之心神,得洋参之滋,菖蒲之引,枣仁之安,回归本位,则精神自然安慧。 此是救急之举,一气大虚,根基还是在于肾虚中土不运。所以接下来,大量黄芪补充流通一气的同时,生地熟地枣皮怀药并用,皆为滋养收摄肾气,以求治本。 干姜运中,以成诸药补肾之功。少量元胡通散瘀血,通畅一气道路,桂枝、荆芥升达木气,朱砂镇守心神。 用荆芥,估计还是有些许外感因素,产后大虚,外感不宜过度发散,于补益药中略加升达即可。 这个证,相当于产后三证的郁冒了。 产后用药,扶正为主,流通为辅,这是诸药的用药原则。扶正以补肾阴为主,要在运中焦的基础上,根据中土的运化能力,决定滋补肾阴的药量。土不运则肾不藏。 流通主要从瘀血的角度用药,产后出血,必然多瘀,但用药宜少不宜多,多则伤正,徒然耗气而无益。 妇科,我的经验也很少,个人见解,仅供大家参考。生地镇降流通性更好,熟地滋养固守性更好。 都需要,所以并用。牙疼第一案 师思雄,牙痛,发寒热,口不开,周身痛。方:沙参五钱,法夏三钱,枳壳八分,沙蒺藜五钱,白芍五钱,防风三钱,生地五钱,菊花五钱,生军三钱,薄荷一钱,生甘草三钱,生栀子三钱。三付,一付即愈。肾主骨,牙痛病位在肾,故牙痛不离肾。肾气,龙雷之火藏于水中,藏多出少,是为常态。一旦一气郁滞,龙雷之火出之不畅,藏之不能,则易发生重病。其郁于骨髓之内者,急则白血病,慢则骨质增生,其郁于外在牙髓者,则为各类牙痛。所以,治疗牙痛,一是要去除引起火气郁滞的原因,二是针对引起牙痛的火气,欲出者使其出,需藏者助其藏。这是治疗牙痛的总体思路。此案,为肾虚兼有外感导致的牙痛。所以补肾敛藏火气为主,生地、沙苑子、沙参,皆润藏下行之品,用量也最大。因胃经过上齿,大肠经过下齿,皆阳明之气,所以阳明不降,也可以导致肾火不藏而牙痛。同样的道理,通降阳明,使火气有下行通路,也是治疗牙痛的有效途径。这是生大黄一药的使用依据。火郁于上而不降,栀子、薄荷、菊花,寒凉清散,郁火欲出者自散。火散则郁解,一气易于流通,补肾诸药引火归藏,不复郁结于上,则痛止。法夏、枳壳,除痰理气,辅助一气流通,白芍防风,平息肝木挛急,当为口不开而设。肾虚为本,虽兼外感,而不用辛温宣散之品,防宣散过度更伤肾气,且避免辛温助上之热。薄荷、菊花之辛凉宣散,散火止痛且解表气不畅,并治牙痛外感,一举两得。此证,也有可能是单纯的肾虚木郁,没有外感因素,其发寒热,是肾虚木气郁滞不畅,往来寒热之类。热势当不高。周身痛为虚而郁滞之痛。第二案 某,头面如火,眼痛,牙痛,周身如火热。方:怀药三钱,地骨皮二钱,寸冬五钱,白芍五钱,制附五钱,枣皮五钱,上桂三钱(去粗皮),玄24 / 41参三钱,生甘草二钱,首乌一两,官桂三钱,此方未注付数。此案,肾气大虚,龙火外游之证。头面如火,眼痛,牙痛,周身如火热。火气所在之处,首面与周身肌表,皆在外在上,知肾气不藏之重,其脉必急数浮细无根,沉取空然无力。火气尽散于外,急当藏摄,不宜再加发散。寸冬敛于上,怀药敛于中,首乌一两敛藏于下以固之,自上而下,接力敛藏,不容间隙,犹不放心,复加山萸肉酸敛遮护,玄参微苦润藏以助固藏,共奏摄藏外泄元阳之功。诸痛在身,火宜散之,然病起肾虚元阳外散,不宜再散,则以地骨皮微凉疏通,白芍苦平疏通,略去郁火而不碍元阳归藏,是为治标之品。阳虚外散,归藏为首务。然藏摄元阳诸药,多阴柔润降,易损阳气,故以附子、肉桂、桂枝诸品,助阳气升达周流,使升已复降,恢复一气周流。第三案 某,牙龈肿如茹,面赤,舌黄白色。菊花三钱,生地二钱,上桂三钱,生白芍一两,枣仁三钱,生沙参一两,金樱子五钱,牡蛎五钱,肉苁蓉三钱,怀药五钱,制附片一两,知母八分,五付。此案与上案,大同小异,肾虚火气外散之证。上案肾虚较重,元阳散多,故痛热明显。此案肾气虚略强,元阳外散略轻,故仅见面红龈肿,然收敛阳气归藏于肾的治疗思路是一致的。菊花、白芍清散在上郁热,流通消肿以治标。郁热稍通,即当收藏。沙参、金樱子,润降肺气佳品,怀药、肉苁蓉、生地,润藏肾气。本案在上郁热,肿为主。肿则壅滞,痛则火郁,肿则行气,痛则散火,是为治疗偏重不同。所以加牡蛎知母,加强清凉敛降之力,促使一气下行,附片用至一两,辅以肉桂,促进一气上行,皆为加强疏导一气在上壅滞,消除牙龈肿胀。枣仁之用,养血安心,一气在上急行之际,增此护君安神之举,亦为合理。牙痛虽不离肾,但年轻人多因不良饮食,阳明不降引发,老年人多肾虚不藏引发,有所不同。若有明显中焦不运,甚或壅滞之证,当须运中通下,畅通道路,否则单纯补肾散火,也难奏效。课后提问老师认为白血病是龙雷之火不藏郁于骨髓所致?白血病,髓之病,泄而不藏以成病。病因起于髓内火郁,郁极而发,一发而不可收拾,治疗宜宣散髓内郁火,敛藏外散火气。那用什么药可以宣散髓内之火?可以用附子么可以,但不能单纯用辛散之药。肾主藏,附子散得太快太急了,不能作为散髓内郁火的药物,要缓散清凉之品。我给大家一个参考答案:茅根。可选药物其实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用。 生:平常常常见到茅根,就是不知道它还有这个功效。 师:药不在奇,贵在明理。霍乱吐泻类第一案:某,上吐下泻,肚痛不食。方:粉葛二钱,白术五钱土炒,干姜二钱,莱菔子三钱炒,建曲二钱,腹皮五钱,紫苏一钱半,茯苓三钱,厚朴二钱姜汁炒,藿香二钱,香附二钱,生姜三片,三付。吐泻,中土之病。土病则湿,湿盛则泻,治疗的大原则,燥土去湿。 中土湿盛,不能斡旋升降,湿壅于下则泻而出,湿涌于上则吐而出。 运中祛湿,是针对病症本身而治。 引起中土湿气壅滞的原因,可能有外感郁滞中土气机,可能有痰浊寒积阻滞胃肠。 也需要随证治疗。 此案,估计为饮食寒凉不当引起。寒痰滞于中焦,导致阳虚土弱,阳不化湿,湿气壅盛,土气不得周旋,上下发动为吐泻。 干姜温散中寒,使中阳得姜之温而斡旋有力。白术借机运中土,茯苓泻湿气,正邪同时为治。六腑以通降为和,病则气乱而不降,故用莱菔子、大腹皮、厚朴诸药,通降腑气。 紫苏、藿香,芳香清轻,升达清气,与通腑诸药相应,以复中土升降斡旋之机。 生姜温散湿气,湿盛之时,运中土必用之药。 葛根,通降阳明,且可养阴津,用于此证,一举两得。 建曲,助中土消导运化,辅佐之药。 此案,用药治疗,层次分明,面面俱到。干姜去寒邪,以治吐泻之根。苓术去湿气运中土,以治湿盛吐泻之本病。 升清通腑诸药,在寒湿之邪得去之后,恢复中土气机。余药皆兼证辅佐之品。是藿香正气丸加减。注意一点,白术土炒,为增土气而燥湿,厚朴姜汁炒为温散水湿。皆为针对水湿壅盛而设。 不用甘草,防加剧中土之壅滞。甘草偏固。 总体还是实则泻之的路子。第二案,某之弟媳,吐泻腹痛,发烧,胃不食,四肢冰冷。方:黄连一钱,银花八钱,生芍药三钱,黄芩三钱,厚附片八钱,白术一两土炒,桂枝二钱,法夏一钱,干姜五钱,生沙参八钱,上桂二钱,炙甘草五钱,五付。 至吐泻止:再加:生姜三钱,牡蛎五钱,枳实八分,连翘三钱,柴胡一钱,大枣三枚。脾主四肢,中土病,四肢常随之而变。 中土壅滞不畅,土气尚能外达,则多见手足心热。 中土壅滞郁结,土气不能外达,则多见四末不温,手脚冰凉。 此案,四肢冰冷,为中土之气已不能外达。 吐泻腹痛,中土壅滞较重,发烧则是气机郁滞不得流通的又一明证。 从用药看,此证责之中土寒盛湿壅。 所以首用干姜黄连,温土散寒,苦降固湿。 寒散湿减,土气壅滞之势稍减,则土气可行,续用余药恢复气机。白术、法夏,运中化痰,沙参、甘草,润养阴津。浊阴须去,清津须补。主要邪气得以处置,则用余药调达气机,帮助恢复流通。 银花清正去秽浊之气,黄芩清内在郁热,白芍通郁结平风木可止腹痛。 桂枝、肉桂、附片,升达木气,促进一气流通外达,且治四肢冰冷。 此案,寒为主,故主以温散,偏升。上案,湿为重,故主以运中,升降皆有。 吐泻止,则中土寒邪湿浊已去,唯留气机不畅,略加调气即可。 故再加:生姜三钱,牡蛎五钱,枳实八分,连翘三钱,柴胡一钱,大枣三枚。即通腑药与小柴胡合方之意。 姜枣养运中土,枳实牡蛎降气通腑,连翘柴胡散结疏木。 一气畅,腑气通,中土运,何病有?必愈。第三案,李某,每近天明必泻,一日泻五六次,色黄白,忽大泻不止,大汗喘呕。吴萸二钱,五味三钱,杜仲五钱,沙参一两,白术三两,干姜五钱,茯苓三钱,制附片八钱,故纸三钱,砂仁八分,甘草一钱,五付。天明寅时,肺经主令,气虚不摄则泻于大肠。 此肾虚之泻。 一气之根在肾,十二经经气随天时十二时辰,相继盛衰。 寅卯之时,天明日出之际,阳气生发外散之时。 主升达之肝气,随天气之升达而外散则虚,主敛降之肺气,随天气之升达而相对敛藏力增,故气盛而主时。 肾虚则阳动外散,而肺气收敛无力,又要应付天时之散,故不能收摄,泻于大肠。 治疗须补肾固元兼以运中。 五味子、砂仁、杜仲、补骨脂,收藏补肾。 干姜、白术、茯苓、甘草,温运中土。 沙参养阴津,救泻伤之阴液。 吴茱萸,降泄之品,味浊而苦,极难下咽,浊气盛时,可暂用之降泄,久用伤正气,不宜。 附片,通行之力甚强,可助肾气通行十二经,恢复一身之周流。 此案,本已肾虚不藏,故天明即泻。忽大泻不止,汗出而喘,是肾气愈虚,欲脱之征。 故诸药并用,急收肾气,肾气收则无脱证之危。然气收则不易流通,收而不行即为闭证,故加附子通行诸经,恢复一气周流。 肾虚欲脱,救急之法,先收再散,使一气行而能返,不易之法。 四逆汤,单纯温散,有去无回,暂用可以,久用必虚,根垮则无治。课后提问某男,40 岁,咳嗽半年余,动则加重(次数增多),无痰;另睡前脚凉,入睡后脚又转热,脚心自觉热极必外露与被外(冬季亦然)至晨方消。诚恳老师指点迷津。肾阴虚,用四物加减,平补肾阴即可。(????缺一段)滞集中在下焦,故治疗以疏通下焦为主。兼运转中焦,通降郁火。 小便不通,舌苔黑,小腹胀痛,皆下焦阴结之证,急当疏通以救急。 通下焦小腹阴结,是白芍之长,仲景用治腹痛,小建中倍芍药之意,即通阴结之意。 此案用白芍 2 两,力大功专,急通下焦阴结,是为方中君药。同时用干姜甘草温运中焦,使中土得以斡旋升降,为一身气机流通,开通道路。下焦阴结得以开通,中焦得以斡旋,主要郁结通开,则一身之气机有流通恢复之机。小便,水液之类,气以行水,需阳气足,气行畅,小便则能化能出。 故以连翘破上焦郁火之结,银花醒苦困之神,知母润降,引上焦郁火下行。 上焦之郁火散而下行,则以云苓渗利中土,通草通利下焦,使水随气行,则小便自出。 郁滞则必生火,故用黄柏清利下焦郁火,助下焦气机流通。 阳气升动周六,根源在肾气,益智仁以补肾固元,肉桂佐助升达流通,桔梗滑利去痰浊粘滞,畅滑一气流通之路。 如此正气可升,郁火可降,下焦阴结开,中焦斡旋有力,则一气周流通畅,膀胱郁滞水气,随阳气流通化为小便,通畅外出,自然病愈。 急症,皆有明显结滞不通之处,辩证准确,反而好治,有的放矢之故。专药重用疏通,往往取效迅速,这时治疗急症的处理原则。第二案,方某之雇工,小便不通,胀,有外感,经过四五医,皆益甚。方:桂枝五钱,白术三钱,猪苓二钱,泽泻三钱,瞿麦三钱,云茯苓二钱,桔梗二钱,甘葛五钱,薄荷二钱,银花八钱,腹皮五钱,车前草引,三付,服一付小便通,三付痊愈。此案简单,五苓散之意。利小便的原则,就是通阳气。阳以化水,则小便自出。此案小便不通,外感引起,所以须兼治外感,以通阳气。 外感,不论风寒风热,皆有表气不畅之证,必然木气升达不利。 经过四五医,则外感日久,诸证不显,唯留小便不通之证。 治疗亦须升达木气,宣通表气,已去外感之余邪,然后通阳利湿,小便不通可治。 故以银花薄荷宣散外感余邪郁热,去表气之郁,则一气周流在上之结滞除,迎来一气流通可复之机。 以葛根通降阳明,通六腑之气,土气通则诸气畅,此亦斡旋中土之意。 桂枝升达木气,泽泻降泻金气,白术固运中土,猪苓渗泻下焦。升降则阳气动而流通,中焦运下焦畅则小便可出。 故以桔梗滑利通路,云茯苓瞿麦车前草引一身湿气下行外出。结滞去,一身气机通,诸利湿药如沟渠引水,无有障碍,则小便如注,病愈亦自然之事。 大腹皮去腹内胀气且加大一气下行之力。第三案,某,小便后有精如丝,或一点点滴。方:金樱子五钱,五味一钱,干姜三钱,怀药五钱,玄参五钱,白术五钱,法夏二钱,制附片五钱,枸杞三钱,石斛五钱,牡蛎八钱,枣皮一钱,五付。此虚证。虚证一般少急证,便后有精外遗,肾虚不固之象。 处方纯以补虚固肾为治。 金樱子石斛,甘润降肺气,助敛降,取金生水之意,治补肾之源。 牡蛎助神气收藏且益阴,神藏则意不纷纭,精气易固。 干姜白术温运中土,斡旋升降,使气血生化有源,则肾精化源充足。 怀山药润肺补中土之阴,法半夏燥痰去中土之浊。 玄参枸杞滋润收补肾气,增固肾精。 五味枣皮,敛藏一身之气,气归于内则阳气足,附子鼓动内在阳气,运化诸阴药,则阴得阳化而气不至散脱,自能生精益肾,徐固下元。 肾气足则诸病去,小便微疾,何由不愈。课后问题问:老师,为什么现在这种病女性多于男性?答:女性尿道短,容易感触秽浊之气,故较男性多发。 问:如何理解白芍通下焦阴结,是结在气分?还是结在血分?答:白芍属木气,通下焦阴结,偏通血中之气。桃仁是纯粹通血分之药。 答:五苓散加宣肺之品,参考第二案。问:小便少会感觉胸口堵闷,吃了利尿的药,排掉后就感觉轻松了,这种情况怎么治呢? 答:土壅,肾虚,肝郁。好治。问:我看讲的几个医案,好像都有用到银花,老师,能不能说说银花。答:银花,清正之气,清凉可去郁热,清香可正神气。秽浊郁热之时用之。神昏疮痈之证多见。 问:第一案中用了连翘和黄柏,能不能用栀子代替? 答:栀子寒性迅利,中土阳虚时不宜。第一案中土阳弱。 问:第三案可不可以用潜阳丹封髓丹?答:潜阳丹,封髓丹,皆暂用固藏之方,非久用养藏之剂。养必润缓性平之品。火神派在养的功夫上,还欠缺一些,这时大家需要注意的。答:粉葛根,通达而长,微润略凉。下行通腑以降阳明之气,微润通达可解阴亏之挛。升津液,乃津液足则通达自升之意。得益于葛根润而通的特性。麻黄升阳气,但实际是利小便的佳药。与葛根起阴气之说,正相呼应。 牡蛎生用,可滋阴降火敛神,煅用阴凉之气皆去,没啥效果,略有降意而已。盗汗类老师课前讲解汗证,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此句,为治疗汗证的准绳。 阳加于阴,阳胜于阴之意。阳性发散,阴性敛藏。发散有余,敛藏不足,则汗出气泄。 汗为心之液,心属火,心藏神,心火宜藏不宜泄,故汗出则心火不藏,心神不安,多伴有神志症状。 暑热盛或劳作甚而汗出者,热则气炎上,劳则气张耗,心火不藏,阳气外泄,携汗而出,此正常生理之汗。泄之以气,而形之以汗。此亦阴阳不可须臾分之证。 一气弱者,则自身收敛之力不足,动则气耗而外散,心火不能自藏,随汗外泄,此气虚自汗之谓。 阴精亏者,涵藏阳气之力弱,入睡则阳入于阴,阳入则阳气盛,阴亏则藏不足,不能内藏之阳气,以汗外泄,则为盗汗。 所以,自汗者阳气弱,气易散而难收,故动则汗出。盗汗者阴精亏,气有余而难藏,故眠则阳不能尽入于阴而汗出。 汗出之故,在于人体状态转换的过程中,阴阳有偏虚,不能随之圆融盈缩,故以汗出之形式,调整自身阴阳,从而使人体一气保持阴阳和合,圆融一气的状态。也是人体自我调整救治的手段。 人体一气,内含阴阳,出则为阳,入则为阴。动则一气外出,若素体阳虚气弱,气出而散,阳气相对转弱,不足以配阴,则阳气不能行摄阴津,也就是心火无力藏摄,故外泄为自汗,其汗多凉。汗出则阴去多而阳散少,阴阳相对平衡,和合如一气,则汗止。 寐则阳气内入,若素体阴精亏虚,阳入而盛,阴气相对不足,不能尽藏阳气,则阳气不能安守于内,是心火不能入内尽藏,故外出为盗汗,其汗多温。汗出则阳气外散多而阴精流失少,阴阳又相对平衡,和合如一气。则汗止。 伤寒可发汗而愈,亦有久病阴阳偏盛之证,经治之后,汗出而愈者。此汗出皆阴阳和合之象。 故,汗出之证,阴阳自调之象。调其阴阳,使阴盛阳足,一气自盛,升降出入,能散能藏,伸曲自如,始终能保持一气圆融的状态,则阴阳和合,何汗之有。第一案,某,病口苦盗汗,耳鸣心跳,心内恍惚。方:苡仁八钱,怀药三钱,泽泻一钱,沙参三两,生地三钱,寸冬三钱,五味二钱,白术五钱,女贞三钱,桂元肉五钱,香附三钱,巴戟五钱,生姜三钱,五付。此案,盗汗为精亏,口苦为阳气不藏,郁于上而化火。耳鸣心跳,也是阳气有余之证。心内恍惚,精亏心神不得安养。 精亏而阳气相对有余,略有化火,不能顺藏,故入睡则盗汗。 治疗主以补肾益阴。 怀药,沙参,生地,女贞,寸冬,桂圆肉,巴戟肉,皆润降养藏之品,补阴精而助收藏。 白术生姜,固运中土,以利一气敛藏下降。 五味加强敛藏之力。 苡米、泽泻,利湿之品,借以引阳气下行,且去诸阴药滋腻留湿之弊。与桂附地黄丸,泽泻、地黄同用,其意相同。所谓浊阴不去,真阴不补。 香附疏达木郁,去上焦郁火,为耳鸣口苦而设。第二案,孙某之妻,夜出盗汗,人虚弱,头昏,时而眼发运,食作胀。方:生黄芪五钱,生地三钱,当归二钱,黄芩一钱,生牡蛎一两,生白术五钱,怀药八钱,寸冬三钱,熟地三钱,生白芍五钱,浮小麦三钱,扁豆三钱,三付。此案较上案为重,上案有上焦郁热,阳气尚可,此案已虚弱头昏,时而眼发运,是一气俱虚,阴阳并弱,阴亏甚于阳虚之证,故夜出而盗汗。 治疗则阴阳并补,重于滋阴敛藏。 生地、熟地、怀药、寸冬,诸药并用,润养敛藏以补阴精。 黄芪一味以补大气,助一气通行。用药阴多阳少,使阴阳并补而各得所宜。 白术固运中焦,不用前案之生姜运中,气虚不宜散之故。 黄芩、牡蛎,苦降咸藏,防一气脱散而助收藏,浮小麦收敛一气两得。皆为收摄阳气,随阴药入藏归肾。 阳虚气弱,则不用上案之泽泻苡米以泄湿,防渗泻太速而耗散一气,改为扁豆缓泄缓补,则湿去而正不伤。 当归白芍,荣养木气,疏达熄风,为眼发晕而设。 此案食则作胀,为气虚中土不运,用药主以黄芪。若再略加少许白蔻等运中之品,当更佳。土运则中焦畅,更有利于一气敛藏以补阴精。第三案,某,久病,常有大热,自汗盗汗,每一二日鼻血。方:首乌五钱,沙参五钱,银花八钱,白术五钱,生白芍五钱,法夏二钱,生杜仲五钱,生地八钱,怀药五钱,生鹿角五钱,巴戟三钱,牡蛎五钱,五付。五付服毕,又方:玄参五钱,白芍八钱,北沙参二两,五味三钱,寸冬三钱,黄芪五钱,官桂二钱,熟地五钱,怀药五钱,莲米八钱,白术五钱,苡仁五钱,香附二钱,生姜八钱,十付,服至七付,好八九分,服毕痊愈。久病必虚,而常有大热,则虚热无疑。每一二日鼻血,则阳气郁极在上而不得下之象。 自汗则气虚,盗汗则阴亏,阴阳并虚,根基不固,故虚阳浮越不得下,而化鼻血外出。急当敛摄浮阳。 首乌沙参怀药生地杜仲巴戟,润养敛藏,诸药并用,药多量重,病深药重之法。 阴阳俱亏,不耐苦寒,故以银花白芍,清通上焦郁火,法夏牡蛎,加强潜藏之力,引在上火气下行归藏。 白术固运中土,斡旋中焦以为接应,助一气顺降。 生鹿角五钱,生发阳气而略有滋养之意,助一气升达流通之力,而无姜桂升散伤阴之弊,细节之处见功夫,此之谓也。 五剂之后,阴精渐长,再次处方之时,则酌加辛温行散之品,使阳行阴化,一气渐盛,此用官桂生姜之意。 再次处方,仍以滋阴敛藏为主,因正气渐复,故行散流通之品,随证加入以去郁除病。香附苡米之用,为此而设。 观其处方用药,先后缓急,把握得恰大好处,精亏甚则急补其阴,阴渐复则随行其气,务使阴阳和合,一气充盛,而通行无碍,则一气周流,圆融和畅,诸病尽愈,自然之事也。课后提问问:耳鸣心跳,是不是阴精亏而不能上乘?答:是的,阳有余,是相对的,本质上还是虚。从五藏的角度来说,凡病皆虚。问:刘先师喜欢用小量花粉或黄芩来降敛在上在外的虚阳,请问老师,这两种药物如何掌握? 答:花粉或黄芩,一般不要超过六克,否则太过苦寒,伤阳。花粉比黄芩更寒,慎用。不寐第一案 某,夜不寐,胃上不安方:寸冬三钱,茯苓五钱,怀药五钱,枣仁五钱,黄芩二钱,阿胶三钱(冲服),白芍五钱,法夏三钱,生地三两,甘草三钱,广皮二钱,白术五钱(土炒)。阳入于阴则寐。治疗失眠,就从阴阳出入上做文章。助阳入阴,疏通道路,兼养心神。这是主要的治疗思路。 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讲的是中土不运,一气不降,则阳入于阴的通路受阻,故不寐。运中通降,疏通一气下行通路,即可安眠。 此案,胃上不安,胃上乃心口,应该是心中不安之意。从用药来看,此胃上不安,应该属虚,阴虚阳气不能自降,心神失养不能归位,故而夜不能寐。白术、甘草、陈皮,固运中土,使一气下行通路无碍。 寸冬、怀药、生地,甘润微凉,润降下行,助阳气敛降入阴。 茯苓去中土之湿,渗利之功,助一气流通,亦可避免滋阴诸药生湿之弊。 复用黄芩去上焦郁聚浮火,阿胶养不足之阴血,白芍通血脉息风木以去不安之躁动。 法夏化痰镇降,助一气潜降,引心神归位。重用枣仁,养心神,心神得养,复归于本位,则夜能入而寐,昼能出而寤。神气出入自如,醒睡自然,则病去。 失眠与汗证,皆阴阳升降出入失常所致,所不同者,失眠之证,病偏在心神,汗出之证,病偏在心阴。治疗过程,皆须注意养神治心。心神随阴阳而出入,阴津亦随阴阳而聚散。一气阴阳升降不调,轻则阴津不能随气聚散,而为汗出或水肿。重则心神不得出入,为昏寐或失眠。 治疗的重点,还是在一气的升降出入。不同的病症,要兼以其他的对症药物。但流通一气,升降阴阳,是治疗的关键。 余国俊老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失眠,效果也很好,是从升的角度用药,此案是从降的角度用药,都能升降阴阳,都能治疗失眠。 凡舌苔水润,阴盛之证,可以辛温升散以助流通。凡脉虚涩,心悸不安者,宜润养镇降,以助下行。皆可使阳气升降自如,能出能入,则失眠自愈第二案,某,不寐心常作惊,神少,食口无味,夜小便多。方:柏子仁五钱,牡蛎五钱,怀药三钱,枣皮二钱,枸杞三钱,白术五钱,杜仲五钱,生地五钱,故纸五钱,沙参一两,厚附片五钱,首乌五钱,生鹿角五钱,五付。此肾虚,心肾不交之失眠。 夜小便多,肾阳虚,不能固摄阴液。心常作惊,阴精亏,不能濡养心神。 食口无味,中土阳虚不运。 阳虚不能升,阴亏不能降,阴阳不得升降,水火不得交济,不寐亦自然之事。 白术固运中焦,转动枢纽,助一气升降。 沙参怀药生地首乌,滋润下行,助阳入阴,助藏肾气。枸杞杜仲补骨脂,滋润收藏,固藏肾气。诸药并用,以筑根基。肾精足则一气动力充盛,此根本之策。 附片鼓动一气生发,鹿角佐助一气升达,使一气升降皆有药助。而降多升少,因根基本虚,须养藏为主,藏精蓄锐,则厚积薄发,自能生发有力。 枣皮收敛一身之气,防附片发散太过。 牡蛎镇降心神,柏子仁润养心神,以助心神入内归位,主治失眠。 凡病皆郁,今人多虚。古人治病,虽用附片,而知养精固藏,重于附子发散,是知本固源之法。今人独重附子者,是无源之水,其法必不长久。课后互动请教关于咳嗽,春天的咳嗽,比较棘手,原因其实也简单。 春气生发,阴出化阳之时,阴精消耗多,最易生燥。所以春多燥咳,用药要注意润养。春应肝木,木气易郁,木郁宜疏达,久咳多瘀血,要适当加活血的药以帮助疏肝。这两条处理好了,再加上运中土,降肺气,化痰浊的常规思路,咳嗽一般都有较好的效果。问:活血药首选当归?答:当归,桃仁,都可以。红花力量小一些,虚人可以。问:请问老师,肝气郁结,左路不升,桂枝是否一定合适。有的老师讲,肝的位置很深,而桂枝是走经络体表的。老师怎么看?答:肝郁,尽量不用桂枝。桂枝行经气,难以行藏气。这是表法,针对虚证而言,临证肝郁多实证,不宜桂枝。但疏肝升左路的治法是不能变的。桂枝只能升,但不能破郁结。只适应于虚证。破郁结,则自升。不一定要用桂枝。问:肝郁多实证,是否必须要用血分的药? 答:是,常用的。问:老师能谈谈,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这个是针对虚证,还是实证?答: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虚证。问:肝气郁结的实证,脾如何呢?答:木郁克土,郁滞重,往往土气壅,急需疏散。问:老师第一案中,您解的黄芩是去上焦郁聚浮火,医案太简洁,没火象,如果解为敛上焦不降之浮阳是不是更实际点。答:上焦不降之浮阳,即浮火。浮阳无火象,则散而不聚,只能收不能清,浮阳有火象,则可微清,便于敛降。聚则为火,当然是相对的虚火水肿第一案:某,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方:官桂三钱,白术一两,防己三钱,黄芪八钱,桂枝三钱,茯苓八钱,甘草八钱,广皮一钱,木通三钱,生姜皮三钱,厚附片五钱,三付。水肿,气以行水,凡水肿,必然气不能行水。其症在肿,其机在气。 从脏腑的层面讲,主要涉及脾肾两脏,土不能制水的情况居多。 水为阴,水肿多阴证,治疗多从培土制水,行气利水的角度用药,使气行水行,水肿自消。 金匮有腰以上肿,发汗消肿,腰以下肿,利尿消肿的原则,发汗利尿,皆是行气利水之法,因水肿部位不同,灵活变通而已。 行气利水以消肿,适用于正气尚可的患者,如果正气太虚,就需要扶助正气,培土制水以消肿,就是主要的手段。 凡病,不过虚实两端,相其虚实而补泻处方,则无大错。 此案,四肢肿,四肢聂聂动。脾主四肢,当为土虚不能制水。水气在皮肤中,肺主皮毛,土以生金,母病及子,皮肤因中土虚而跟随受过,故水肿主要表现在肌肤。 处方以温阳运中为主,利湿消肿为辅。培土制水的典型思路。 白术一两固运中土,以为水气堤防。土气厚则水气得固摄,不致泛溢为肿。 甘草助白术固守中土,共为培土以制水之主力。 附片二桂,鼓动通行,行气以运水,调动正气,主动消肿。 黄芪补益一气,助桂附流通,使气行有续,不致无以为继。 茯苓淡渗利湿,将四肢皮肤水气,渗利集中,防己木通,流通利湿,引水气下行,自二便而出。此皆疏通之药,如引水外出之沟渠。 少量陈皮,微微破气疏通,防止黄芪补益壅滞,反致一气不得流通。 生姜用皮,取其气偏走表,针对水气在皮肤中而用。 水肿,水湿停聚,津液难行,多有口渴之证。但渴与不渴,取决于患者自身阴阳之偏颇,阳虚甚或阴亏甚者,阴津难以上承口舌,容易感觉到口渴。第二案:王金氏,足肿过膝,面皮眼睛亦稍肿,饮食不消,心悸,耳鸣。方子:制附片八钱,玄胡一钱,茵陈五钱,生黄柏一钱,生姜八钱,茯苓一两,白术一两,土炒,生黄芪八钱,香附二钱,酒炒,干姜三钱,砂仁三钱,五付。足肿过膝,下阳不足较重,面皮眼睛亦稍肿,上阳亦有不足。饮食不消,中阳不振。一身阳气皆有不足之象,而以下阳不足为主,治疗主以温振元阳。 所以首药附片,合以干姜生姜,以鼓动温行下焦阳气,行气以消肿。 白术茯苓,借姜附之势,固运中土,渗利中土湿气,使中土斡旋升降自如。元阳鼓动有力,中土自能枢转,则导致水肿的两大主要正虚因素,都得以治疗,大局已经在掌控之中。 黄芪补充一气,砂仁收藏肾气,皆为粮草后继之设。 白术土炒为增土气,更利于燥湿利水。 此案与上案,有明显不同。上案用桂枝木通,升降流通,行气之品较多,以其病位表浅,郁结较轻,可简单温通而散。 此案即不用桂枝类行散,亦不同防己木通类利湿疏通,因病位在下,病势偏内,郁结较重,须破结疏通,然后温通而行。故易桂枝木通直接行气疏通,为元胡香附破结散郁而疏通。 前案调动正气直接行水,此案疏通道路供正气自行,皆可以达到行气利水之目的。病势不同,用药处方亦不同,要在随证处变而已。第三案:某,大病后,周身面目浮肿。31 / 41生地三钱,白芍五钱,酒炒,白术八钱,砂仁一钱,法夏五钱,干姜五钱,桂元肉五钱,木通二钱,沙参五钱,藿香一钱,丹皮二钱,生姜三片,三付。此案之肿,得之大病之后,病后多虚,周身面目浮肿,则一身之气皆虚。 浮肿,肿不甚,偏虚浮,肿处按之松软无力,一气虚散之象。 水肿实证,则多肿厚而紧实,气水俱郁之象。 此案用药,以收固一气为主,辅以流通利湿。 白术干姜,温运固守中土之气,使一气中焦有根,砂仁运中补肾,生地桂圆肉沙参,滋润养藏肾气,共成运中固守下元之势。则一气虚散之大局得以有效治疗。 白芍丹皮通血脉而行气,入阴而不散,宜于此时一气虚散之象。 法夏去中焦湿浊而偏镇降,较茯苓更利于一气收藏。木通少量轻轻引水气下泄。藿香生姜少许,辛香温散中土湿气,使病后虚弱中土之气,更快恢复斡旋。 此案,干姜白术温运而固,生姜藿香温通而散,同时作用在中土,而以固守为主,体现了医者对一气虚散大局的把握,和对中土轻灵斡旋的技巧。固而不僵,收中有动,非老手不能如此,值得我辈认真学习。课后交流问:请问老师第二案为什么没用甘草?第一案说甘草帮助白术培土。第二案不需要?答:第一案,郁结轻,所以用甘草,加强固守中土之力。第二案,郁结重,需要破结疏通,所以不同甘草,防止甘草固守太过,加重郁结。郁重忌甘草。不用。 水肿,虚证多,实证少,实证急症,十枣汤直接利湿泄水即愈。 久病多瘀,凡水肿久治不愈者,要考虑瘀血的因素,有加活血药而速愈的先例。 行气利水,是治疗水肿的大原则,但一气通路不畅,如何能行气,此破瘀活血化痰诸法使用之目的。无非通路以行气。 水肿甚,按下有坑,能很快复原,正气尚足,久久不能复原,正气大亏。问:第三案中用的白芍丹皮活血,而没用元胡。可见第二案中有少许郁火在上,而第二案中是纯阳虚证,是吗老师?答:是的,其实都是虚,但又有郁重与虚重的区别 病象不同,虚宜收,结宜破 。吐血鼻血类第一案 王某,吐血不止,每次多兼鼻亦流血方:生军三钱,艾叶三钱,生甘草三钱,竹茹三钱,生侧柏三钱,黄芩二钱,黄连八分,生白芍五钱,木通三钱,菊花五钱,降香一钱,生地八钱。三付。吐血,多中土虚郁,此证稍有不同,因多兼鼻血之故。 鼻衄出血,多阳气郁重,郁极而出,血随气泄。 此案,吐血兼鼻血,当是中土火郁不降,致使肺金之气亦郁重不得宣泄,故皆现出血之证。唯根在中土,所以吐血为主,鼻血为轻。 中郁火盛,气不得降,血随气涌而出,此吐血之源。治疗须清降中土郁火。然中土之郁,必有土虚不运之根源,清降郁火之时,亦要兼顾温运中土,以去中郁之根。 土虚不运,中阳不足明显时,要以温固中土为主,中运则郁去,郁去则血止。 火郁为重,土虚为轻时,可以先清降郁火,邪气去则正气有来复之机,再行温运中土不迟。 这就是根据正气强弱不同,采取不同治疗策略,一切以正气虚实为本。 本案,火郁为主,中土之气相对不是很虚,所以用药以清降之品为主。若纯粹中土虚郁所致的吐血,断不至同时导致鼻出血。 中焦火郁为实,出血为急症,用药亦急下通降为主。首药生大黄,通泻土气,去火通郁,以止吐血,是直折病势之主力。 艾叶、甘草,则是温运固守中土之品。艾叶药气温和柔缓,温而不致脱散,出血之时,温中佳品。甘草固守中土之力,无出其右者。两药配合,既固正气,又防清降诸品伤及中阳。 竹茹轻香通透,善降胃气而化痰浊,木通苦寒,降泄一气,引气下行,降香加强通降之力,共同引领一气右降。 黄芩、黄连,苦寒清降郁火,分别针对上焦中焦郁32 / 41火,直折清降,直接打压郁火之势,救急之品。 黄连量仅八分,是虑其苦寒坚敛太过,过用则一气反被收藏住不能流通,反而会加重郁结,病重误事。 白芍菊花之用,则是平息风木之气。血出为风木外泄之象,故用白芍、菊花,一内一外,一重一轻,将内外风气郁结一并宣通去除,去掉吐血外出之势。生侧柏叶,凉润敛降,助血气收藏,生地黄,清润微粘,降藏滋阴兼得,即可引火气下降,又可滋补失血的阴亏,藏蓄而不失流通之力,是治疗急性出血的常用佳品。 本案,生大黄,生地黄,为主力药物,大黄性急,通下泻火,直去病势,是病急药急之法。地黄滋养藏蓄并得,是针对出血阴亏火气不藏的对证佳品。 这类救急祛邪为主的方子,不宜多用,见好就收,血停即止,随后即当改为温养固守流通之方,防止过寒伤阳,郁滞再起。第二案 范云龙,病耳鸣,一身无力,大便少,咳嗽。去年八月,曾大吐血一次,以后痰中偶尔带血。近日口干血燥,口无味,出汗眼花,睡时恍惚谵语。方:酒芍五钱,生地三钱,知母三钱,麦冬三钱,发夏钱半,炙甘草八钱,连翘五钱,侧柏叶一钱,黑大豆一两五钱,生犀角八钱,二付。此案虚证重症。 大出血后,一身正气俱虚,水土皆亏。 故一身无力,气虚无力行也。 口干舌燥,大便少,咳嗽,出汗眼花,阴亏肺气不降之象。金气不降,故大便少,不降则易外泄而出,故咳嗽。 皆是阴精亏,气不得降,上泄欲脱之象。 睡时恍惚谵语,则是肾气大亏之象。睡则阳入于阴,气藏于肾。肾亏不能藏蓄,则神气恍惚而为谵语。虚证之象。 所以此案治疗,纯粹以补虚为主。先用炙甘草八钱,固守一身土气,气在则人在,气散则人亡,甘草救急固脱之功,在中土虚不受药时,强于人参。 中土得固,则土气有斡旋升降之机,一气下行之路通达。复用生地、沙参、麦冬、知母,凉润敛藏,降收一气,以为补肾之源。 半夏镇降,白芍息风,使一气上泄之势得平,无气脱血出之虞。 一气不降之势得以扭转,则能顺降于下,于是用侧柏叶敛藏清降,引气下行,且防治出血。黑大豆一两五钱,缓收肾气,量多见功,是一气归藏于肾,肾气充足,根基得固。 肾气有根,则用连翘去心中郁火,犀角清郁火且通心神,以治恍惚谵语。 此案关键在于大量甘草、黑豆的使用。大虚之时,非大固不能守住正气。固藏而不伤阳,是用药的关键,所以没有以凉润诸药为君,而是选用药性平和的甘草黑豆为主。第三案 曾某之子,流鼻血,三四日不止。昏迷,如用纸条塞鼻就成血条子。方:百草霜三钱,侧柏叶三钱,鲜荷叶一张,白芍二两,枯芩八分,生地三钱,枳壳五分,牛膝五钱,银花三钱,辛夷二钱,甘草二钱,两付,一付即愈。鼻血不止,火郁于上。数日不止,乃至昏迷,郁滞之重,可见一斑。 肺气通于鼻窍,此肺金之气郁结不降之证。治疗宜清降肺气,然肺气不似大肠之气,可以通腑速降,只能用清润下行之品,引其逐步下行。 出血不止,为急症,百草霜止血速而不易留瘀,止血而气能行,救急佳品,所以处方首用百草霜救急。出血为风木外泄之象,白芍息风木通郁结,急止出血之势,同为救急之品。出血多则正气伤,随有郁火,不可过清,故只用枯芩八分,略清火势。 主要用枳壳牛膝,引气下行,气下行,则郁火自降。 生地、柏叶,凉润降藏,收藏一气下行归根而止血。 枳壳、牛膝,引气下行,生地柏叶,裹气下行,一前一后,共同助一气下降。 荷叶轻清疏散,去上焦郁结,与前案连翘之意类似。虚证则用药更轻而已。 银花辛夷,芳香清透,宣达上焦之气,专为疏通鼻窍而设。郁去气通,一气如故,出血自止。 甘草运中焦,兼能固守,为一气通中土降路。小结一下 出血之证,血气外泄,风木张泄之象,宜降火收藏为治。 出血必伤阴精,滋养阴津之品,33 / 41必不可少。 多伴中土不运,运中之品,宜缓柔温和,不宜过于辛散,防止加重出血。故艾叶炮姜甘草多用。 至于清火熄风之品,皆可救急止血,要视正气强弱,斟酌选用,不可滥用苦寒重剂。 要止血而不留瘀,血止而气能行,这是处方用药的根本原则。产后诸证第一案 某之室,产后三四月,阴户不闭。方:厚附片五钱,艾叶二钱,当归八钱,洋参五钱,白术五钱,熟地八钱,沙参三两,上桂三钱(去粗皮),生黄芪二两,柏子仁三钱,甘草二钱,元肉三钱,生姜五钱。五付。产后病,我的经验也不多,一起学习吧。产后气血大虚,初则宜养阴填亏,后则宜补气生血,缓急不同之故。此案产后三四月,日已久而气血不能自复,阴户不闭,气陷下脱之象。 温固回升之法宜之。熟地、沙参、元肉,温凉滋润并用,大补阴精,以滋下元,使一气升发有根。附片、艾叶、肉桂,辛温行散,升达一气,温下元而升木气,使下陷欲脱之气恢复升达。 白术、甘草、生姜,固运中土,斡旋中焦,使气血生化有源,一气周流无碍。当归、黄芪,温升左路气血,大量黄芪峻补一气之虚,加大升达之力,助桂附诸品扭转陷脱之势。 柏子仁,温润缓养,有缓缓通腑之效,产后阴虚多便结,腑气不通,则中土不得斡旋,一气不得周流,故用之缓通腑气,畅达一气通路。洋参偏凉,偏收,补五脏之气而不助热,与附子同用时宜之。平素用之,以生晒参为佳。 此案,滋固下元,温升木气,兼运中土。整体取固升之效,药后必然见效。产后病,多阴精亏,阴亏甚于阳虚,虽见周身不温诸症,不可单纯温阳治之。否则伤阴耗气,反有脱证之危。 大虚之际,根基不固,治疗宜缓缓温润滋养,滋养为主,温补辅之,静待一气缓缓自复,以求固本,不可峻药温补,气血俱散矣。第二案 钟某之室,产后头项强痛,面红,一瞬间角弓反张。方:厚附片五钱,甘葛三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沙参一两,法夏二钱(姜汁炒),桔梗二钱,甘草三钱,生姜二两,大枣八枚,元胡一钱,竹心三十根。三付。此产后痉证。 竹心南方应该多见,北方少见,没用过,此处应该是化痰清热之用。痉证为风木郁张之象,郁极生风而为痉挛。产后本虚,气血俱弱,非顽固郁结,不致生风。古人生产,卫生条件差,产后易感染秽浊之气,产后多痉证,实际应该是产后多痰浊之故。唯顽痰最易郁结木气生风致痉。治疗宜在滋补流通正气的同时,加入化痰之品,使痰浊去,风木息,正气自复,病症可愈。 此案处方,沙参一两滋养产后阴亏一气,为后续诸药动作提供最基本的支持。气足可调,才有治病之机。防风、葛根,通润条达,疏肝熄风且能滋养,一举多得之用。法夏、桔梗,化解痰浊,竹叶心清新疏达,通清气以去浊气,共同祛痰以熄风止痉。甘草、生姜、大枣,温养中土,固守后天气血之本,使祛邪而不伤正。产后气血虚弱,一气流通无力,故稍有痰浊即郁结不去,故加附子、桂枝,增强升发之力,鼓动流通,使一气通行有力,推动浊气去而留正气和,则病可愈。元胡少量,破血分结滞,疏通道路之用,产后多血瘀亦多血虚,故用量不宜多。产后病,多是大虚的底子,祛邪不能伤正,尤其要注意。此案化痰诸药,法夏较清半夏药力柔和,竹叶心较竹茹药力柔和,皆是细节老道之处。 面红为阳明不降,火郁于上,不用大黄用附子,只用葛根稍加通降,亦是可师之处。用附子则因势利导,引导一气借势化痰,用大黄则正气速去而痰浊独留,非一下能愈之证,故不能强下。痰浊非化不解,不宜强攻,此案可作为典型案例学习。第三案 寒某之媳,产后七八日,忽腹疼,乳肿,不食。34 / 41方:生黄芪五钱,黑大豆二两,生甘草八钱,全当归三两,元胡一钱,熟地五钱,良姜一钱,洋参三钱,干姜八钱,巴戟二钱,生艾叶三钱,甜酒一杯,通便三杯(冲服)。五付,二付肿胀皆消,服闭愈。此产后正虚,恶露不能畅出,瘀血留滞腹内所致。此案产后气血俱虚,阴阳皆亏,一气周流缓滞无力,故产后瘀血恶露不能顺利外出,郁阻不通则为腹痛,腑气不降则不能食,气滞阳明则见乳肿,治疗当以通阳明腑气,去瘀血为原则。先用甘草、干姜温运中土,黑豆、熟地补固肾气,先后二天,先用扶正诸品守住。守住正气,才有根基以祛邪气。然后用当归三两,温润通养,养通并得,以行瘀血,少量元胡破瘀通路,佐助当归之力。甜酒辛甘缓行,助瘀血行散,童便润下瘀血,去瘀而不伤正,是为祛邪主力。祛邪诸品,皆缓润柔和,药力轻柔,无伤正之虞。故在扶助先后二天正气之余,用黄芪、洋参补气行气,良姜、艾叶温下助通行,巴戟天滋补通行之性并存,皆为佐助一气通达,加速瘀血外排之力。仲景有用甘遂、大黄治产后瘀血急症之方,病急救危之治。此变通为补正缓下之方,而治疗思路大要相同,无非是疏通祛邪,恢复正气流通而已。童便大量服用,去瘀血而滋阴津,兼可敛藏肾气,一药多得,药性缓和平正,大出血或阴亏重时,重剂急用往往能救急回生,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此案以补为主,佐以缓通,正气补足,则通行有力,稍加流通祛瘀诸品引导,则瘀血自去,病症自愈。临床我曾用桂附地黄丸大量频服,急救肾虚欲散的患者,配合大量童便同服,最后都会瘀血出而正气藏,其病得愈。与此案用药处方有神似之处,虚则补之,补即是通,通则病愈。临床遇大虚有瘀之证,不可孟浪祛瘀,防瘀未去而气已散,无可挽回矣。课后问题老师,第二案的葛根有流通之性吗,葛根不是滋润的吗? 葛根能长好几米长,能不流通吗。老师,本经说葛根“起阴气”,是怎样理解呢?起阴气,可理解为流通滋润。请问老师,现在沙参运用还广泛吗?沙参应用还是很广泛的,北沙参,地道药材属山东莱阳。2011-05-13吐泻类第一案何某之子,吐泻,食入即吐,吃药亦吐,食不能容,还要吐出,十分危难,将死了。方:老连一钱, 黄芩三钱(酒炒), 干姜五钱,白术二两(土炒),厚朴八分(姜汁炒),法夏一钱(姜汁炒),木香八分,神曲二钱,姜黄二钱, 黄土一块, 藿香二钱。三付,一付即安。此半夏泻心汤证。六腑以通降为和,为顺。六腑皆土气,中土为致病愈病的关键。中土病则多生湿,湿盛则易聚而成痰,阻滞中土之气斡旋升降。阻于上,不得降则易吐,阻于下不得升则易泻。多是痰湿等浊气郁滞为病。邪实之证多,正虚之证少。此案,药食入口皆吐,病情危重,似乎难于措手。此即心下痞,痰湿聚于中脘脾胃,土气不得斡旋,升不能升,降不能降,壅滞横阻,故而水药不下。治疗须转运中土,化解痰湿,使中气能动,升降复常,则病可愈。黄连、干姜,转运中土,最佳组合。黄连苦降坚敛,可破中土粘壅郁滞,干姜辛温行散,可散湿气推动中气转运。两药配合,一升一降,强力推动中土气转,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一气只有能动,才有治疗的可能,这是临床要始终把握的一点。诸药不效时,要考虑到是否一气郁滞不能动了,先找突破口,推动35 / 41一气,气动能行,然后诸药可随一气运行而奏效取功。这也说明了一点,真正治病的,还是自身的一气,药物只是助缘和引导。自身一气不动或不行时,则药物无功。黄芩助黄连一臂之力,病偏于上则用黄芩助之,病偏于下则用黄柏助之。姜黄、法夏化痰去浊,厚朴、木香行气通下,神曲、藿香消导化湿,皆为祛邪之药。中土一气有转动之机,则诸药并用,祛痰降气消导化湿,使痰湿去,引腑气降,以治吐不能下之危。患者不仅吐,而是吐泻,吐则中土之气伤之轻,泻则中土之气伤之重。有泻则土气必虚,须顾及温固土气。故用土炒白术二两以固运中土,斡旋固守之功并得,尤恐固守之力不及,并加黄土一块,加强土气固守之力。黄土以灶心土为佳,普通干燥黄土也有效。黄土补土气而缓和固守,固不碍气流通,守不妨去邪气,一气大虚时,扶正救急佳品,常用于大出血重度腹泻等证。此证虽危,处置得当,转动中土气机,祛邪扶正并举,故一剂即转危为安。要点在于转运中土之药刚强有力,扶助中土之药,柔和绵厚。相辅相成,故效佳。第二案陈松丹,忽得暴疾,手足冷,四肢缩筋,上吐下泻,胸部极热,有上下不接之象,心内甚慌,吃药难进。方:荜拨二钱,草果仁三钱(去油),干姜四钱,槟榔二钱,柴胡二钱,葛根二钱, 黄芩三钱,羌活一钱,厚朴二钱,甘草一钱,一付愈。讲解:此案为感染湿浊之邪,中寒气郁之急证。手足冷,四肢缩筋,脾主四肢,此为中土寒盛,温气不能外达之象,故见冷缩之证。中寒之源,在于湿浊之气内阻,阳气不得宣达。上吐下泻,腑气不通,中土不运,说明病位主要在中土。胸部极热,有上下不接之象,上热则下寒,上下不接即气机不通,急需升降阴阳,沟通一气。此案,中土不运与气机不通并存,皆为急症,并须紧急处理。中土邪气寒湿为主,故用辛温燥烈芳香之品,急破湿邪寒郁。荜拨、草果仁、干姜,辛香温散以解中土湿浊寒郁。羌活、柴胡,升达气机,葛根、厚朴,通降气机,升降并举,紧急疏通一气升降,急救上下不接之危。郁则必有郁热,黄芩略清郁热,槟榔、甘草通腑下行,帮助六腑之气通降。腑气降,则土气自能斡旋升降。此案得病急,故病势虽重,而整体病机,偏于气分,治疗以芳香行气以破阴邪,流通气机以复升降,两法并用,急救疏通,故能一剂即愈。急病重病,有时病机相对简单,反而好治,看准病机,当机立断,疏通扭转病势,恢复气机流通,常可一两剂愈病。第三案黄某,胃上有一块,不食尚可,如食过点,腹即下泻,神少,出汗多,半年多了。方: 砂仁三钱,白芍五钱,干姜五钱, 枯芩三钱,木香二钱,白术五钱,巴戟八钱, 枳壳一钱,桂枝二钱,腹皮三钱,白前根二钱,牡蛎五钱,艾叶一钱。此方不记付数,但云服毕病减三四,想不仅一二付也。又方:36 / 41怀药三钱, 白术一两,当归二钱,黑豆三两,制附片八钱,故纸三钱,蔻仁一钱,茯苓三钱,益智仁三钱,枣皮三钱,丹皮一钱,黄芪五钱,建曲二钱,生姜五钱,三付,服毕平安如常。讲解:半年多,慢性病了。久病多虚,不宜急攻,用药宜柔。胃上有一块,胃内有形痞滞的意思。食多则壅阻重,中土难以斡旋升降,故现腹泻。神少汗多,神气已虚。此证治疗,须通降土气以去宿结,而又不能伤及正气。所以干姜、枯芩相配,取泻心汤之意,辛苦升降,转动中土,为去胃内宿结创造气机流通的机会。不用黄连配干姜,为久病气虚阳弱,黄连苦寒太甚,恐中阳不能耐受。砂仁、辛香下行而寓藏蓄之意,温运中土且防辛香耗散,并有补肾之功,一药多得。桂枝、白芍,白芍多而桂枝少,以白芍疏通破阴结为主,桂枝温行疏达为辅,使宿结可破,阳气能行,升降可复。枳壳、大腹皮、白前根,皆下行通降之品,胃中郁结,祛邪多以通下之法,所谓六腑以通降为和,故多用通降诸药,使胃内宿结,随腑气通降而渐去。白术、木香,温香固运,久病土虚,是为扶正祛邪而设。巴戟天,肥润通达,补肾而不敛滞,不碍邪气降泄排出,配艾叶温固下元,取久病肾虚,补肾固本之意。牡蛎敛神,为神弱而设之品。整体处方,温固通达降泄为主,通腑气以去宿结,是治疗慢性病的很好思路。久病多瘀,此方若能稍加养血活血之品,效果当更好。第二方则是比较纯粹的扶正补虚之品。邪气去则正气虚,即需温养固守先后二天,以绝后患,附子理中与桂附地黄丸的意思。黑豆代替熟地,补肾更柔和而不滋腻,加白蔻运中效果更好,神曲助消导,亦是加强中土运化之力。补肾必先运中土,中土运转有力,则肾气收藏得住,根本固而中气足,何病之有?处方补肾之药以黑豆为主,气柔平和不碍中土,运中诸品苓蔻姜曲并用,土气斡旋有力,则运中与补肾相得益彰,是为慢性病治疗收功之法。课后交流:1.久病多瘀,此方若能稍加养血活血之品,效果当更好。请问老师能否举例说明?当归,桃仁,等润养疏通之品。2.久病的病人用木香是不是有点太燥了?整个方子都偏燥。估计与地理环境有关,刘老是四川人,气候潮湿中风第一案某,中风不能言语,左手足不能动。方:人参三钱, 生北芪一两,厚附片五钱,法夏三钱(姜汁一杯炒),炒枸杞五钱,泡参八钱, 杜仲一两, 熟地二两,白术三两, 枣皮三钱, 干姜二钱,三付前方服毕,又方:杜仲一两,菟丝三钱, 牡蛎一两,厚附片二两,37 / 41生地四两,苡仁五钱, 花粉五钱,枣仁八钱,洋参三钱,上桂三钱(去粗皮),当归二钱,覆盆八钱,故纸五钱,生姜三钱。五付。第二方服毕,又方。即第二方加:北芪一两,广皮一钱,五味二钱,独活一钱,法夏三钱,白术三两(土炒)。十五付,此方服至十五六付后即能言语,但稍稍不清耳。讲解:中风,西医主要指脑血管梗塞或出血引发的偏瘫为特点的疾病。从临床症状的轻重分,神智清醒,肢体不遂的,为中经络。神智昏迷,兼以肢体不遂的为中脏腑。这是传统分类方法。实际上,只要出现中风症状,就必然是中脏腑。就是说,中风病,病根在脏腑,几乎不存在病因仅仅在经络的情况。西医认为,中风都是脑血管意外,脑为髓海,属于脏腑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中风都是中脏腑,西医的认识,与中医的观点,其实相合。下面从中医的角度,讲讲中风为何都是中脏腑。人体,五脏为根本,经络为联系。脏腑化生气血,周流一身,循经流行。脏腑气血不足,经络郁滞横塞,则气血不至,经脉失养。出血或梗塞时,则完全不通,气血停滞。由此导致肢体失养,半身不遂的偏瘫症状,俗称中风。所以中风的根源,首先是脏腑气血已虚,无以灌注四肢百骸。其次是经络郁滞,加剧气血不荣,最终出现临床症状。至于为何是脑血管意外,才导致中风,而不是其他部位的血管,导致中风。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人体十二经络,左右对称分布。手三阳经上行走于头,足三阳经下行始于首。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会所以有头为诸阳之会一说。内在脏腑之气,经由头面,循手足三阳经络,到达四肢。所以,头部血管意外,引起的局部郁滞,会使脏腑之气不能顺利地到达四肢,从而引起肢体活动不利的四肢不遂症状。这与西医解剖神经学的说法大致一样。西医认为是神经失养导致的肢体不遂,而不是肢体的血液供应出现了问题。这与中医的脏腑之气的概念比较接近。所以,脏腑之气,是有灵性的,是藏神的,五脏藏神,也是内经的主要论述内容。阳主动,阴主养。脑部血管意外,影响的主要是阳经,所以,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利。若影响到阴经,则更多地表现为肢体麻木不荣。经络循行,阴阳相贯,阳经失养,阴经必然受影响,所以患者大多肢体活动不利与感觉异常同时存在。其根源在于脏腑之虚,其郁滞在于外在经络,所以疏通郁滞,滋养脏腑,就是治疗中风的基本原则。当然,也有外伤性的中风,脑外伤引起的也有,这种情况,脏腑之气并不是非常虚,所以可以峻药流通气血,疏通伤处郁滞即愈。民间有用生草乌治疗脑外伤昏迷的案例,就是这种思路,效果也很好。但中风患者则不同,大多年老体弱,脏腑之气已衰,不耐峻药耗散。所以一般不宜峻药猛攻。稳妥之法,就是补益脏腑之气,辅以缓缓流通,是虚得补,郁得除,一气得以流通,则诸症渐复。类中风,跟外感差不多,就是单纯外在肢节之气郁滞不通引起的,跟脏腑关系不大。治疗疏通为主。面瘫也是脏腑的问题,属于中风范畴。38 / 41此案用药补虚为主,比较简单。枸杞、杜仲、熟地、枣皮,皆补肾之品,滋养阴精为主,首务培补阴精以使生发有根。干姜、白术运中,气血生化有源,使后继补肾有续,肾精自生。人参、黄芪补益一身之气,补充左路生发之气。附片温散生发,鼓动左路之气升达。法夏、姜汁,化痰流通,涤荡经络痰浊郁滞。泡参,即沙参,润养流通,配合参芪,防止一气过燥。没有用活血药,这与现代医院中风一律活血化瘀,明显不同。活血药大多耗气,气虚时使用,反而无益。此患者必然是大虚左脉无力,甚至脉弱不起,所以才有此方,峻补升达为主,气足则郁滞自会缓缓得除。若无正气在,徒然用药疏通,则往往毫无效果,甚至气绝,难以挽回。这是临证用药始终要牢牢把握得一点,一切以正气强弱为核心。内经言,虚则补之,此案是也。课后交流1.既然案例中出现不能言语的症状,病因是不是痰阻心窍?所以才有法夏姜汁之用?提到痰阻心窍,就多说两句。五脏藏神,心藏神明。神明都是非常清灵的状态,容不得一丝浊气。我们看一些老人,他身体很弱,但神志很清楚,不糊涂,就是身体还比较清透,没有浊气影响神明,虽弱而明。(也许治疗老年性痴呆,这是一个突破口)相反,一些中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就是体内郁浊比较多的,大多神志不够清爽,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所以,一个人的神志要好,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肾气要足,就是五脏藏精要足,精足则神旺。再一个就是一气清透,没有浊气在内,神明通达无碍。所以,中风患者,只要出现神志问题,大多都有郁浊在内的因素,要有针对性的处理。第二案邵张氏之母,中风口眼斜,手足麻木。方:独活二钱,当归八钱(酒洗),生白芍一两,川芎三钱,紫苏一钱,防风三钱, 生桑叶三钱,生艾叶五钱,桂枝五钱,橘红三钱, 生黄芪五钱,生姜三钱,二付。讲解:此案单纯口眼歪斜,没有失语与肢体不利,是比较轻的情况,即西医讲的面瘫。面瘫也不是都轻,也有比较重的,不会说话,甚至神志有问题的都有,那就仍然是属于脏腑中风的范畴。此案治疗,主要是从疏通外在经络的角度用药。独活当归白芍川芎,皆是血分之药,疏通血脉。苏叶桑叶艾叶桂枝防风,则是轻宣上达之品,引药势上达病所,类似引经药。黄芪补气助流通,生姜橘红化痰除郁滞,疏通道路,促进流通。全方以疏通为主,急性期正气不是很虚时适应。迁延日久的患者,正气已虚,单纯通散,徒然无益,必须兼以扶正补虚。面瘫患者,病处在面,居上,药物不易到达,要适当加引经药,轻宣上达。或者配合使用外用药,直接作用于局部,效果更好。初期针灸直接疏通,效果也很好。疏通不效,责之正虚,即须补益第三案孙某中风,舌强不语,半身不遂,夜小便多。方:39 / 41石菖蒲一钱,厚附片八钱,巴戟三钱, 羚羊角三钱,酸枣仁三钱,防风二钱, 上桂三钱(去粗皮),羌活一钱,天麻二钱, 玄参五钱, 熟地五钱, 生姜汁一杯,三付。讲解:这是典型的中风症状。肢体神志症状皆有。舌强不语,舌强则郁而生风,不语则浊碍神明。所以羚羊角以熄风,生姜汁以化浊。这是此方的点睛之药。天麻玄参熟地巴戟,补肾滋养,以固根本。附片鼓动一气流通,化阴出阳,荣养四肢。防风肉桂羌活,流通气血于周身,且能疏通风气,随附片之势,共奏疏养之效。菖蒲清透疏达,以通心智,酸枣仁润平柔养心气,以安神明之府。羚羊角去风气郁结,姜汁一杯化去痰浊,则神明随一气流通,出入自如,言语当自复。中风小结:脏腑气虚为本,经络郁结为标,或伴浊气阻滞心神。治疗当据正气虚实,补虚通郁,斟酌偏重,去浊通神,随证用之。神农本草经,生姜,通神明。大家可以在这里体会。课后交流1.这样的病人一般多久治愈?急性期,治疗得法,一个月可以恢复得比较好。超过三个月,恢复大多需要至少半年以上。医院常规治疗的弊端在于,脏腑之气不足的问题,基本没管, 都是活血化瘀和营养神经的药。2.老师说说右侧肢体瘫痪的治疗思路。右侧瘫痪,郁浊阻滞多较重,多右路不降。左手足不能动,多为左路不能生发,肾虚水不生木。补阳还五汤,偏治左路,镇肝熄风汤,偏治右路。女科第一案 黄某妇,年三十三岁,产后三日,牙关紧,卧床不动,只一点气,小肠脱出五六寸长方:枣皮三钱,云苓三钱,干姜五钱,防风三钱,生鹿角一两,丹皮一钱,制附片八钱,熟地三钱,泽泻二钱,怀药五钱,薄荷一钱。三付服毕,好三四分。又方:生黄芪八钱,首乌五钱,洋参三钱,枣皮五钱,牡蛎五钱,荆芥一钱,甘葛二钱,官桂三钱,上桂三钱(去粗皮),玄胡二钱,黑豆三两,当归二钱,生姜五钱。五付。 服前方四付,病好九分,惟头昏晕,怕风,足杆痛。又方: 白术三钱,艾叶五钱,姜黄一钱,牡蛎五钱,广玄参三钱,砂仁三钱,防风三钱,独活一钱,杜仲五钱,干姜三钱,黑豆五钱,腹皮三钱。三付。产后大虚,气血俱空,一气羸弱,易郁易脱,多大局不固之象。 此案产后三日,卧床不动,只一点气,小肠脱出五六寸长,气虚脱陷之象。脱出之物,必不是小肠,估计是大肠脱垂。古人称谓与今不同,不必细究。 牙关紧闭,寒盛收引之象。估计是产后受寒,凉气入内,虚弱一气因之不得通行,木郁生风,郁于上而不得外泄,则为牙关紧闭,郁于下脱散于外,则为肠管脱出。大虚木郁,虚为本,郁为标,只有一点气存留之际,当务之急,峻补肾气,缓解木郁。 用药整体仍是八味地黄丸的思路。 山萸肉敛固一气,防止气血继续脱散于外,大虚脱散之时,急用以收藏止脱,是常用之品。干姜云苓,温运中土,以去内寒。寒去则气温得行,郁结有可解之机。 熟地怀药,滋养固守中下二40 / 41焦,丹皮泽泻,疏导流通血水两路,使一气通路畅,肾气得收固。 中焦运,下元固,则以附片鼓动生发,通行十二经,促进一气流通,郁结当随之可解。大虚木郁之时,不宜峻药单纯疏散解郁,防疏散太过耗散一气。故用大量生鹿角,既滋补肾气,又流通木气,一举两得,切合病情。与八味地黄丸补固生发之意正同,相须为用,可加强疏达解郁之力,而无疏散太过之忧。 防风薄荷,缓缓疏解木气郁结,加强解郁熄风之力。 肾气固,风木平,一气得以周流,则上郁之牙关紧闭可缓,下郁之肠管脱垂可回。虚弱一气,自可好转。 此方未用甘草,甘草固虚佳品,当是因为牙关紧闭,有较重郁结,恐甘草固守之力太强,不利郁结疏解,所以未用。若单纯虚证,结合重用甘草,效果往往更佳。三副后,有好转,则是郁结已开,而正气未复。 故第二方纯粹以补固气血为主。 黄芪洋参并补一气,加强全身一气流通之势。葛根牡蛎润通镇降,扶助一气敛藏。黑豆首乌萸肉固补肾气,继续固守下元。补气降气藏气,全为补益固守一身虚弱之气。 元胡通血滞,生姜运中化湿气,当归二桂温通木气。一气得补,则有力通行,元胡稍通道路,归桂温煦通达,则一气周流通畅,一身郁结当自解。郁去则病除,故服四剂而病近愈。三诊病好九分,惟头昏晕,怕风,足杆痛。此乃阴亏血虚之象。前两方虽皆重补,因有郁结在,故多用流通解郁之品。流通为阳,易耗阴津,加之产后本来血亏,故第三方转以固守滋养为主,微微疏通。 白术固运中土,牡蛎玄参敛降润藏,引导一气顺中土而下,砂仁黑豆收固肾气,诸药并用,全为固守。 产后宜温,干姜艾叶缓缓温中,艾叶为主,不致温燥太过。 杜仲滋润流通,补而能藏,润而能养,流通而不宣散,正可治阴亏足杆痛。少量姜黄独活,微微疏通经络气郁,而无辛烈之性,防风润通熄风,大腹皮行气通腑,亦是缓和行气疏通之品。此数药合用,缓散缓通,内外并调,以去正虚之郁。从整个用药过程看,初病大虚大郁,补虚解郁皆须兼顾,故用药偏刚利,前二方桂附之品重用,以借其刚利之气转动气机,扭转病势。 第三方正气渐复,则以缓守缓调为主,一气缓和为常态,故用药随之变缓。 观刘老三方,附子变肉桂,肉桂变杜仲,由利至缓,变化何等鲜明。 用药全以邪正虚实为进退。而一气缓和,圆融无碍,是最终归宿。抱定桂附不知放手的一些火神派传人,不应该反思自己对火神派的理解吗?火神的源头,并非只有桂附一途。第二案 曾某之室,乳肿不通,无乳,寒热均作,牙龈肿方:银花一两,蒲公英八钱,生地三钱,生首乌八钱,生白芍五钱,通草三钱,白芷二钱,香附三钱,干姜三钱,黄芩一钱,薄荷二钱,栀子三钱,生姜二钱。三付。一付即愈。此哺乳期乳腺炎案例。 乳肿不通,无乳,此木郁气不外达之象。 寒热均作,寒则为阴亏阳气不达,热则为木郁而生火气。郁而不通无乳,郁而化火生热,故治疗以解郁为主。 金银花、蒲公英,辛香清凉,药气柔和,善解郁热,重用于正虚郁重之时,正合时宜。 哺乳之体,本就阴亏,加以火盛伤阴,则阴亏而气不得行,生地首乌则滋养阴津,助一气流通。 白芍白芷,性凉气通,熄风达木,解经气郁结。 黄芩栀子,苦寒清热,去内在郁火。通草香附薄荷,流通疏散之品,去剩余火气。 干姜生姜,温散流通,防止诸阴寒之药伤及中阳。 郁火宜苦寒直折,郁热宜辛凉清解,郁气宜辛散疏解。此案栀子银花薄荷之用,正合此意。从不同的层面,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从根至梢,由深至浅,一并同治,故一付即愈,也不足怪湿热类赵某之母,头痛项强,周身痛,发寒热,口渴,有汗,小便少,胃不食,昏晕,发吐,舌黄色。方:厚朴二钱(姜汁炒),云苓四钱,木通三钱,蔻仁一钱,广皮二钱,干姜二钱,广滑石八钱,杏仁五钱,青蒿四钱,苍术一钱,苡仁五钱,通草三钱,五付。41 / 41前方服二付,烧退,口不渴,食亦稍进,服毕病好十之五六,又方: 白术五钱,香薷一钱,薄荷八分,云苓三钱,砂仁二钱,紫苏一钱,杏仁三钱,沙参八钱,白芍五钱,首乌三钱,枳壳八分,菊花五钱,生姜三片,三付。第二方服毕,又方: 艾叶三钱,香附三钱,怀药三钱,黄芪五钱,制附片五钱,花粉二钱。这个案例很象我们以前遇到的猪流感。此为湿浊内郁兼有外感之证。头痛项强,周身痛,发寒热,这是比较典型的外感症状。 外感宜解表,这是一般规律。但此案是外感引起的湿浊内郁,湿浊内郁之证为主,外感之证反而相对较轻,所以不能单纯解表。 胃不食,发吐,舌黄色,是湿浊内郁导致中土不运,昏晕则是清气不能升达之象,也是湿浊内郁的结果。 何以知是湿浊内郁,有汗而小便少之故。 外感无汗时,表气不开,一气不利,小便亦少,汗出表解之后,一气通畅,小便自多。此处有汗出而小便少,非单纯表气不开,主要是湿浊自郁于内。湿浊缓滞不去,阻碍一身气机,一气周流不畅,兼有外感表气不利因素,一身内外之气,皆郁而不行。 郁而不通则痛热兼作,故见周身痛,发寒热。湿郁则阴气不能化津液,故见口渴。 此证,湿浊内郁为主证,中焦不运为兼证,外感只是起病的诱因,虽然仍有外感症状,但已经不是主证。 治疗当以流通湿浊,通利一身气机为主。 所以君药为滑石八钱,滑石滑利通达,善于利湿通气,去除湿浊内郁之证,不可或缺之药。 青蒿、杏仁,麻黄汤之意,青蒿之凉易麻黄之温,皆为宣散解表之品,内郁热盛之际,用之更宜。二药宣降气机,开达表气,解表郁以助恢复一气周流。 苍术、陈皮、干姜、白蔻,温运中土,兼化湿浊,解决中焦郁滞。 厚朴通腑下气,助胃气通降,治疗发吐之证。 云苓、木通、苡仁、通草,利湿流通之品,佐助滑石通利一身湿气,帮助恢复一气气机流通。刘老的方子,和我们当初为猪流感拟定的处方,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付退烧,效果不错。说明湿浊之气已经流通开,全身气郁已经缓解。 去湿必然伤阴,所以第二方以滋养阴津,运中化湿为主,兼以调气。 沙参八钱,首乌三钱,皆是润养滋阴之品,以救利湿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