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之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

本文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之道》连载第25篇。进入“神农岛”公众号,点击“新书速递”→“新书连载”,查看往期连载。《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之道》实体书已上市,当当网、京东及机场书店均有售。

建生态:营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百花园

第四节 产业之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

(一)产业之都,产业生态的高级形式

农业产业之都,是以农业为中心,在地理上集中,聚合大量具有共性和互补性的专业化的相关企业及机构(包括品种研发、籽种培育、农机服务、化肥农药、土壤测试、卫生防疫、田间管理、粗精加工、包装装潢、交易平台、广告营销、金融服务、仓储运输、生活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作支撑,由农户、企业及市场形成的密集柔性网络合作群体。

产业之都的企业和产业构成了产业生态,同时具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便利性,从而形成一种高效的生产和经营组织方式,它有自繁衍、自组织、自调节功能,企业和产业聚集在一起,高效集约、相互促进的作用非常显著。

产业之都由于集聚起来的企业和企业科学配合,互相作用,充满活力,生产和经营水平高,在技术、原料、配套、用工等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

产业之都是产业生态的高级形态,是区域经济进入高层次升级式增长的新型战略引擎。

山东寿光被誉为“中国蔬菜谷”,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同时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蔬菜产业被公认为全市人民的“命根子”。

从8年前开始每天发布的“寿光蔬菜指数”,成了全国各地菜价的“风向标”,甚至能左右韩国泡菜的产量。

有人在卫星地图上数出了寿光蔬菜大棚的数量,一共有231764个,密密麻麻排列在寿光60 公里长、48公里宽的土地上。

寿光从最初解决国人冬季吃菜问题,到如今引进“洋品种”,以精品为主,硬是把种菜这个农活玩出了智能物联网控制温室蔬菜生产这样的高科技和国际范儿,升级到高端、安全、品质的高度;主要农产品实现全链条标准化生产,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良种达到70个以上;长期向全国输出集成示范区技术、装备,累积输出技术人员8万人。

寿光蔬菜科技博览园是一年一度世界蔬菜博览会举办地点,也是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同时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仅五一假期期间接待游客高达60.5万人次。

放眼国际市场,法国依云小镇和波尔多葡萄酒之都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逻辑。

法国依云小镇从初期的疗养胜地、矿泉水起步,聚集旅游度假、运动、商务会议等多功能的综合型养生度假区。1994年,世界女子高尔夫球第一届依云大师赛在这里举办,成为小镇的地标。如今的依云小镇已成为欧洲极具代表性的文旅小镇,是欧洲人休闲度假、夏天疗养、冬天滑雪泡温泉的最佳胜地。

波尔多是世界葡萄酒之都。在波尔多纵横113000公顷的葡萄园上,遍布着13000个种植者 ( 酒庄或葡萄园 ),约占整个法国的1/8 和1/10,分为57个独立的AOC( 原产地监控命名 ) 区,每年出产 8.5 亿瓶葡萄酒,占全法国同类酒产量的 1/4。假如把这些瓶子排队,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在波尔多有大约 1/5 的人服务于葡萄酒行业。这里出产的葡萄酒各具风格,纵是一街之隔,风味亦截然不同,这是波尔多葡萄酒闻名世界并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因此,诞生了众多著名酒庄,如拉菲(Lafite)、玛歌(Margaux)、柏图斯(Pétrus)等。这就是企业集聚产生的产业集群效应。

发展产业之都的价值:

首先,发展产业之都,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

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于一定区域,可以加深区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除了因分工和在空间的临近带来高效率外,在现代产业集聚体内,各主体在合作交易中往往能够在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多了信任,就像和谐共振,大幅提升了集群稳定和生产效率。现在风靡全国的电商产业园区就是这种逻辑。

其次,发展产业之都,可以产生滚雪球式的集聚效应。

因为集群,又可以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到此集聚,扩大和加强集聚效应。集聚对外部产生吸引力,对内产生自我强化力,这是良性循环过程,如此产生滚雪球效应,推动区域经济进入良性发展和进化轨道。

再次,产业之都会产生新的竞争力和合作力。

在产业之都里,拥有丰富的市场信息及人才支持,从而降低市场风险;而且由于集群内部分工的不断细化,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业,从而进一步增强集群自身的竞争力。

集群加剧了竞争,竞争使产业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同时,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合作上。如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由此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竞合机制。这是一种比单个企业竞争力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

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乃至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建立大生态、产业之都的概念。无论什么产业,都是一个逻辑。

美国硅谷是IT业的产业之都,好莱坞是影视业的产业之都,华尔街是金融业的产业之都......

成都打造休闲文旅之都,杭州打造创新创业之都,顺德打造现代制造之都......

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之都,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大幅度提高区域竞争力,成为拉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引擎。

(二)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要按照产业之都模式来发展

发展区域经济,创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其主线脉络是特色农产品产业、特产产业、特产产业集群三位一体,梯次递进。

每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政府、企业自然或有意识地将其作为当地的名片,那么,打造“特产之乡”、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就提到日程上来。

全国经过正式申报评选出来的“特产之乡”有500多个,但是,以产业之都的标准衡量,发展水平相距很大,有些是名气大产业小。

怎样让一个农产品、一个农产品产业最终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在世界都能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产业经济体,也就是产业之都呢?

中国和世界产业经济史表明,成功的产业之都是按照特产产品、特产产业、特产产业集群三位一体的战略模式来发展,最终形成产业之都。

日本宇治抹茶之都、波尔多葡萄酒之都、美国加州脐橙之都、山东东阿阿胶之都、云南文山三七之都、重庆涪陵榨菜之都......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产业集群,以及与之对应的产业生态高级形态“产业之都”,是区域经济进入高层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战略引擎。

看看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呼和浩特市从2000年起提出乳业兴市战略,农业部在产业发展规划中把内蒙古自治区列入了乳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投资千万调购优良牧草籽种,建设数千个奶牛冷配站和挤奶站;同时,建成了5万头以上奶牛基地旗县区4个,千头以上奶牛基地乡镇47个。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50.8万头,鲜奶产量达到159万吨。到了2005年,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市还为发展奶业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10部乳业相关法规,扶持农民发展乳业。呼和浩特市还从资金、工商、土地、税收等多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优惠。乳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的支柱产业,为当地贡献了1/3的国民生产总值,行业同比连续数年位居全国37个大中城市之首。

如今在内蒙古大地上,已经形成由规模化高标准牧场、乳品加工企业、包装材料等形成的产业和多个产业集群。

漯河肉类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也极具代表性。

漯河,一座中原内陆小城,因独特的食品工业魅力而闻名天下。漯河诞生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共有食品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6600多家,年加工肉制品320万吨,产量亚洲最大。2003年,中原食品节诞生。2008年,中原食品节升格为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成为这座食品名城的“烫金名片”。

深受由双汇集团所带动起来的产业群发展的启发,漯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漯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2012—2020)》,对全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规划到2020年 , 在全市培育销售收入 20 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16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7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2个。

目前,全市已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农业产业化集群21个,全市年加工转化粮食600万吨,占全省的15%;年加工生猪1600万头,占全省的23%;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以上案例昭示我们,当一个产业发展到成为当地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时(超过本区域GDP的5%),政府和企业要把这个产业当作决定本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从产品经营走向产业经营和产业集群,打造“产业之都”。

农业产业之都建设,不仅关乎农业发展,也关乎和承载产业转型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振兴、观光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区域经济发展等历史重任。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来源神农岛(ID:sndfly)

扫码购新书

本文选自《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之道》,该书是娄向鹏品牌农业系列的第三部,揭示了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法,在理论方法和落地实践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本书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找到了根本动力:政府和企业双轮驱动

构建了两大支点:区域公用品牌和联合体企业品牌

提供了两大方法论:为战略寻根、为品牌塑魂

解决了两大问题:市场主体薄弱,区域公用品牌没有抓手

作者:娄向鹏

神农岛首席顾问、神农论坛发起人、中国人民大学农发所品牌农业课题组组长、福来战略品牌营销咨询机构董事长,长期致力于大农业产业战略品牌营销的研究与实践。

历任山东寿光蔬菜、广西横县茉莉花、江苏盱眙龙虾、广西容县沙田柚、内蒙古兴安盟大米、仲景食品、南方黑芝麻、湘村黑猪、兰格格乳业、新疆果业集团、沁州黄小米集团、百瑞源枸杞、史丹利、心连心、拜耳作物科学、云天化集团、果之初、蒙牛乳业、雏鹰农牧、国联水产、仲景宛西、东阿阿胶、神奇制药、中国黄金等战略品牌顾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