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宛城老茶馆:岁月深处那壶茶

老茶馆记忆        (河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丁伟   绘图)

一条大河波浪宽。城市大抵都有一条河,自岁月深处浩荡而来,孕育了一城的风华,每个人,都会满怀深情地唤之'母亲河'。

在南阳,这条'大河'就是白河。若说白河有多美,我们都知道。若说白河水有多甜,当年喝过老茶馆水的人最清楚——那是直接从河里挑水喝的年代。

是的,那个年代距离我们很远了,喝着纯净水、矿泉水的年轻人,坐在时尚茶楼品茗畅聊的人,也许无法想象那些场景:半瓦半草的房舍,热气腾腾的炉灶,手拉风箱“嗵-哒、嗵-哒”地扇得火焰直蹿呼呼作响;穿着草鞋或解放鞋的送水工,到白河边用木桶盛满水再装上架子车,一车车地拉到茶馆去;老茶桌,老茶客,老茶碗,在三弦书的弹唱中,氤氲着古宛城的市井烟火……

是啊,那个场景距离我们很远了。但回望古宛城,便看见了白河,回望白河,便看到了茶馆,岁月深处的那壶茶,曾沸腾着南阳城最普通最平常也最生动的生活。何妨静下心来,泡上一杯茶,听听两个老南阳人关于茶馆的讲述呢?

我们老丁家的“清香茶社”
        讲述人:丁俊科,70岁

我家一直就在景穆街住,打我记事起,我爷就开着茶馆,老丁家的“清香茶社”就开在自家房子里开,前面一间当茶馆,后面住人。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都差,我家茶馆的屋顶上面大部分是草、只有底下一溜灰瓦,墙也是土坯墙。茶馆十二三平方米,里面主要是个土坯垒、泥巴糊出来的灶台,一个灶台七个炉眼,上面放七个锡壶,人不停地拉动灶台下的大风匣好让煤火旺起来、让水烧开得快点。

这个大锡壶你没见过吧?白河水甜,用锡壶烧出来的水格外甜!一个锡壶的水能装满一个5磅茶瓶哩!过去的人家都不烧水喝,因为烧水需要柴火太费事,而且井水咸不好喝而白河水甜,所以大家都是来茶馆买开水喝。机关也是买水。那时候茶馆都有茶牌,专门让竹匠铺做的,有50根一捆的,有100根一捆的,买回来后,用毛笔写上茶馆名,然后用桐油刷一下,字就不会掉了,这就成自家茶馆的茶牌了,有的单位一次就买100根茶牌哩。你看这个章,“清香茶社”,这是我家茶馆解放前的名字,人家单位买茶牌得报销不是?你得给人家开票、再盖个章。一壶茶水原来是两分钱一壶,上世纪60年代是两分五,五厘钱没法找,所以,给5分钱就找给你一个茶牌,下次可以拿茶牌打一瓶水。

丁家“清香茶社”的木印章

开茶馆,一家人都着忙。我家茶馆先是我爷开,接着是我父亲接班开,一家人都帮忙,我小时候放学回来就在那儿拉风匣,稍大一点就帮忙倒水。有时一阵忙,一下子来了很多人,放了一溜空茶瓶,那风匣就拉得呼呼响,只想快点把水烧开。上世纪六十年代有电了,换成鼓风机,省力是省力,但常停电,一停电还得用风匣。 开茶馆是很辛苦的,一年到头没有休息时候,早上五六点就开始生火烧水,晚上十来点才关门。越是节假日越忙,越到春节越得开门,人们走亲串友得有水喝,人们做菜做东西也得买茶水,你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不开门,人家往哪弄茶水去?反正没有歇过一天。不过那时候一家人也指望着茶馆吃饭哩,我听奶奶说,解放前爷爷忙乎一天后,晚上查查钱,第二天赶紧去买一挑煤回来,后来日子好些了,一次买一架子车煤拉回来。

茶馆经历了几个时期,先是个人开,后来变成公私合营,再后来又重新个人开,我家的茶馆就改名“建新茶园”了。南阳市丁家茶馆就我们这一家,这一片也有好几个茶馆,比如如今河街的摆记饺子馆以前是黄家茶馆,东马道靠近解放路那块还有连家茶馆,和我们家茶馆一样,只成瓶卖茶水,不提供碗茶。当年的河街委员会还在闸口桥南头开了个茶馆——这个茶馆是喝碗茶的地方,人们交点钱坐在那儿喝一晌,那时候带碗茶的茶馆不多。我印象那时候南阳城有二十多家茶馆,常有人拿着别家的茶牌来了,一般也收下,集够十个了,就去别的茶馆把自家的茶牌换回来,我小时候就干过这个活儿。

我家茶馆离白河近,有时自家从河里挑水,有时也让送水工送水。不过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阳城普遍开始用煤球了,后来还有了自来水,茶馆生意开始走下坡路,1973年,我家的茶馆就彻底关门了。

  “当年我一指头能拎一桶水”
      讲述人:孟兆庆,73岁

你说白河水,甜哪!我为啥知道这么清?我父亲、我,当年就是给茶馆送水的送水工!白河水好啊,是常流水,好消化还有营养,老年人用白河水泡茶叶能喝一天,喝白河水肚子不会咣当,人也红白红白的,喝井水就不中,走起路肚子咣当咣当的。你别笑,是真的,前些日子我们一帮子南阳市化肥厂的老人庆祝建厂50周年,当年的外地知青回来了76个,最大的75岁、最小的66岁,他们普遍看着老,还是他们的水不行,咱南阳的白河水好啊!

开茶馆的辛苦,送水的也辛苦,都起早贪黑的,这个行业整体都辛苦。 解放前送水的全靠肩挑水,我记得有一个姓邢的、一个姓余的,都是一次肩挑一挑水送,一挑水先是五分钱,后来一毛钱,但也不给现钱,都是把竹板或高粱棍挂在墙上,担一挑水拨拉过去一个,够十挑了结回账。解放后发展成手推车,先是木轱辘车,一次能拉四挑水,就是八桶水;接着是铁轱辘车,一次还拉四挑水,但拉起来省力多了。1958年,用上了能打气的车子,可以拉到六挑水了,有的年轻人把水桶接到一块,能拉八挑水。

解放初拉水的只有四五家,后来发展到三十多个从业的。我父亲拉水是在小寨门处拉水,我七八岁就跟着去帮他推水,他往往把车子放在台阶上,然后担着桶下台阶到河边,打了水再担上来放车上。他那时候是个体拉,后来成集体组织——南阳市河水队,归交通局管,1961年我们18个工人又从交通局调到商业局系统,支援市场嘛。那时拉水比我父亲省事了,饮食公司在琉璃桥处的白河中安了水泵,把河里的水抽到岸边水箱里,我们拉住水管从水箱里直接把水弄到架子车上的木桶或者大铁桶里,然后拉着送往茶馆。

那时候拉水的就我们18个人,固定工资40多块钱,要供应市里的茶馆不断水,一般得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8点多,夏天干到晚上十点多。春秋喝水量稍少些,一个茶馆送三车水差不多,但到了夏天喝水量大,一个茶馆就得七八车水送,我们顶着大太阳一趟一趟地拉水送水,根本没有休息时间。不过大伙也不抱怨累,碰了面都是互相问着“你拉几车了”,不说奉献其实都在奉献着。我那时候十六岁,年轻,包的几个茶馆距离白河都不近,夏天累得很,我一天最多拉过17车水,合百十里地。冬天天冷,也费水,我那时常常拉完水回家就吃饭,吃完就睡觉,睡醒就上河,没别的空。

说辛苦吧,比比我父亲那一辈还好些。他们用木头车拉水不容易,水容易溅到身上,手上、脚上都是可厚的茧子,穿着草鞋,冬天脚上都裂着血口子。我拉时用的大铁桶,水不溅出来,穿的是解放鞋,不过卸水时也会洒水,冬天手弄湿了,结着冰,一搓手咔嚓咔嚓响。冬天再深的雪,没有路眼,冷风直往脖子里灌,但还得雷打不动地拉水去。

我十七八岁时功夫都练成了,一桶水,一个中指就能拎起来,在新华路青年理发店卸水时,我就一个指头拎一桶水往下卸,理发店里的妮们都出来看,想着这娃怪厉害哩!你想想,一桶水三十多斤哩,现在娃们不沾弦(不行),拎不大点水就弯着腰。

南阳的茶馆多,吃的都是白河水,最多时茶馆我印象有大小有72个吧,有人从外地回来说,估计咱南阳茶馆数量全国数第一,主要是井水不好,井水咸,白河水好喝哩很。供应碗茶的茶馆,喝茶的给茶馆掏一毛钱(加茶叶了掏一毛五),就可以喝一下午或一晚上。有的茶馆下午和晚上有说书的,唱三弦书的,说评词的,他们唱够一出了会过来收钱,喝茶的一个人也就再掏个几分毛把钱。白河水一直供应到1966年,有自来水了,不用拉水了,我就去化肥厂上班了。

过去茶馆的锡壶与后来的铝壶。一个空锡壶就有六斤多重,一次可装满一个5磅的茶瓶。

链接:        
    《南阳市城市建设志》载,由于白河水历史上清冽甘甜,南阳的城区供水,千百年来一直以白河为主要用水资源。南阳城内茶馆的用水,用白河水久成习惯。老城区沿河的小寨门、小水门、琉璃桥是长期取水之处。部分穷苦人以挑卖白河水为生,解放后由市搬运公司组成拉水队,用胶轮人力车拉水,供应企事业单位、茶馆、饭店等生活饮用水。而洗衣、洗菜等仍用井水。
     清朝末年城内茶馆有三家,即刘天明、陈鸿钧、周志成三家。1935年茶馆发展到29户。1942年至1944年由29户增加到52户,1945年至1947年因受战乱灾荒此业衰落,多数倒闭,仅有15家经营,营业额仅能维持生活,直到1950年该业有所好转,由15户发展到58户经营。1966年1月南阳市自来水公司筹建处成立,同年10月1日开始供水,人们喝上了自来水,从此结束了千百年来靠人力运送河水和饮用土井水的历史。

(0)

相关推荐

  • 骑行312,第七天

    Day7, 2017/9/22 桐柏水濂洞度假村->唐河->南阳锦江之星建设中路店,118km 上午先去淮祠,昨天来来回回四次经过淮祠门口,也没有进去看一眼.淮祠又叫禹王庙,古称淮井铺,又 ...

  • 【中州作家】王丽波:白河,从远古走向年轻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94] 白河,从远古走向年轻 河南南阳   王丽波 眼前的白河轻波荡漾,如母亲的笑脸,笑个不停.母亲一定是因为看到儿女们的成就而开心.   白河,秋水清沏,如母亲清 ...

  • 家谱国际丨白氏南阳堂堂址宛城瓦店白营白氏祠堂复原图

    白氏宗祠俗称祠堂,是家族供奉先人神主,存放家族亡故前辈牌位进行祭祀,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活动或处理家族业务的场所,被视为疑聚家族血脉的标志.宗祠是我国遗留下来产物,是一种共同的社会文明,血脉文明传承至今 ...

  • 私藏一片山水,于我们的途中,于我们的胸中

    雨季的白河,是一条真正的河. 水涨起来了,平漫的河道比枯水季节更宽了些,关键是激流涌动,不知深浅.水流冲击在河底与两岸的岩石上,在水面激起浪花与漩涡. 这是一条雄浑的河.河水充满着野性的力量,挟带着泥 ...

  • 河南省南阳女子诗词专辑 || 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

    南阳女子诗社简介 南阳女子诗社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在河南诗词学会.南阳诗词学会的指导下,于2020年5月16日正式成立.经选举决定,丁梦任南阳女子诗社社长,全花莉任常务副社长兼秘书长,徐放.王霞任副社 ...

  • 经世罕见南阳老照片,挥不去悠悠故乡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阳人过去吃饭很随意,喜欢"圪蹴"那儿吃. 泰古车糖厂旧址,现解放路南头,南阳最早的制糖厂,源自香港. 南阳琉璃桥和奎章阁,位于河街口处,曾经的古宛城白河码头. ...

  • 【藏传文玩】老珠子,沉淀千年,岁月深处时光的味道

    西藏行知书 目前,文玩市场上珠子的材质种类越来越广泛.而近几年价格不断持上升趋势的老珠子也受到玩友们的喜爱与关注.也或许因为它本身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以及数量稀少,加上一些玩友们觉得佩戴把玩老珠子可以缓 ...

  • 老珠子,沉淀千年,岁月深处时光的味道

    2006 年前后,品相最为优秀的老南红不过百余元一颗,但近年随着老珠子热潮来袭,各式各样的老珠子价格一路飙升,索价几万元的缠丝玛瑙.南红玛瑙.绿松石珠已经司空见惯. 什么样的老珠子合适投资? 一.历史 ...

  • 一杯清茶度岁月,半壶老酒醉人生

    茶与酒,都是生活中最常见之物,但品性不一,各有功用. 茶静,酒动.茶淡,酒浓.茶甘,酒香.茶类隐,酒类侠. 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酒. ...

  • 【陈星】岁月深处的老扁担

    文/陈星 岁月深处的老扁担 那天大清早,在张前路等车.忽然,一拉溜简陋的民房边,一个挑着沉甸甸水桶的民工的身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尤其是他肩上那副颤悠悠来回晃动的老扁担,刹那间,就把我的思绪一下子 ...

  • 煮一壶茶,与岁月共老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思考:也是人生转折的必要过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 人一旦进入了"静"界,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属于自己的 ...

  • 老在岁月边上的古宅

    来源:衢州晚报 2019-10-18 09:39 郑庆霆 村庄不大,仅300余人口.30年前,它叫石岗村.后来,各家各户将村庄前面的小山包全种上了柑橘,小山包土名叫橘岗山,因此,小村庄被官方命名为橘岗 ...

  • 一杯清茶品岁月,半壶老酒醉人生!

    "一杯清茶品岁月,半壶老酒醉人生",茶与酒本来只是生活中的两种物品而己,但人们却将这两种物品赋予了很高深的哲理与禅意,一壶清茶,芳香淡爽,而壶中寓意着日月长,一杯老酒,醇味悠长,蓄 ...

  • 桂平人文:寻访桂平以前的古仔——桂平老街坊记忆深处的三街六巷

    一般有点历史的城市,无论大小,都有着他特定的城市历史记忆,保留到现在,有点特色的,也就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 在广西,比如一些古城,古村作为整体开发,桂林的永宁州城,富川县城,南宁扬美古镇,柳州中渡 ...

  • 岁月深处,浅笑安然

    岁月深处,浅笑安然 作者:茶诗花 诵读:竹子 <岁月深处,浅笑安然>诵读:竹子.mp311:33 来自四季美文 四月的春天,有一种不动声色的温柔. 花儿一朵一朵地开,开至荼靡.叶子一寸一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