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在面对怎样的学生
名著导读在面对怎样的学生
渐新堂
提要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基础脆弱。欣喜未来,隔膜当下。习惯听读,不愿阅读。报班多样,免谈爱好。网络智能程度高,基本学习能力低。
我们在设计与进行名著导读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得到的是,我们在面对怎样的绝大多数的非尖子学生。
因为自身所受教育,我们常常是把学生看作与自己少年时代差不多的人,喜欢学习,应该学习,完全可以学习的少年儿童。
我们自己少年时也是这样阅读名著的过来人,何况,不少的顶尖学校里面的优秀学生已经在名著阅读上给我们做出了意想不到的要什么有什么的惊人的好效果,写出来连中文系本科生都难以达到的令人啧啧称赞的好文章。
然而,现实却与上述情况即为上流社会所从事的教育,包括语文乃至于名著导读等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应当承认,父母是文科出身,或者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或者祖父辈是理解教育的,尤其是一些海归的对孩子成长有追求的全职母亲,这些孩子大多在阅读名著上是不存在太大缺陷的,其阅读视野及程度,还很容易超越所在班级现在任教的语文教师的。
但是,以上孩子毕竟占比很小很小,就全国或一省一市一县的大范围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应该是或已经是完全不同与尖子学生的带有普遍性的另一种情况。
他们的名著阅读非常困难,且很难入门。
十二三岁的初一初二的学生,非典之后出生,课改的热浪之中就读小学,社会化补课的滚滚浪潮中频频报读兴趣班,提倡快乐学习实际为享乐学习,反对知识反对规范积极倡导批判思维人工智能,离开现实跑步进入甚至抢先进入未来的一代人。
最近接触了一些孩子,深感问题的严峻:
一 识字量少 很多字根本不认识,能够写出来的更少。即使写也是惨不忍睹,东倒西歪,缺胳膊少腿。虽然进入了初中,其书写与学前班的没有差异,不知道也建立不起汉字书写应该有的最基本的要方要正的概念。
也许是因为读国际学校,一心想出国读书,对汉字认不认识写得规不规范无所谓。即使家庭经济不宽裕,也在羡慕着出国,也没有把识字写字放在心上。况且,这一倾向严重地影响和左右着绝大多数人的学习入门:未来已经到来,还需要去学习难学的甚至没有什么用处的汉字吗,我们的教育已经不断国际化了,应该以英语为主,甚至以英语口语为主,至少不值得去花时间学习汉语汉字。
二 学过无痕 不少孩子还几乎没有进入学习状态。刚学习过的单元与课文,一经问起毫不知道,甚至感到很是无辜流露出“学过吗”的表情。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也曾经反对基础学习基本训练,反对检测反对考试,其结果是所学习的内容在孩子头脑中毫无痕迹。我们从小学起千百次重复已经说得口有茧巴的“叙述清楚一件事情,需要说出人、时、地、经过、结果”。孩子却反问,不说这些难道就真的说不清楚事情吗?有那么复杂吗?
我们的教育理念异常活跃,不断推出跨界、整合、批判、创新,使得孩子没有必要去抓住一些主要的基本的能够较长时间运用的东西。学校在弱化学习结果学习痕迹,不适当地强化想象力比知识重要,鄙夷知识,看不起人类五千年积累起来的文明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儿童过早地进入焦虑,像科学家企业家一样去面对未来应对未来。家庭教育也中毒不少,一个智能音箱就是百事通,储备了6000多万条知识,还不够孩子使用吗,还需要去记住一些知识吗?日积月累,我们孩子的头脑里自然空空如也。
三 常识奇缺 很多我们认为不是问题的一般孩子都应该知道的常识,却实实在在并不知道。认为1米有60厘米,两天以后又认为是1000厘米;航天员应该有3厘米多高;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不知道。这在我们看来至少过过十来次了的节日,放假几天的节日啊。更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多少平方公里,不知道天堂地狱阴间阳间。并反问道,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吗?
孩子们大多生活在网络之中游戏之中,父母没有时间也绝对没有进行过人文主义方面的浸润渐染。街上的标语,学校的校训,班里的班规,无数的我们以为在狂轰滥炸的文字,一丝一毫都没有进入他们的法眼。现实世界对他们是虚拟的,不存在的。虚拟的世界,打了多少关,对他们才是实实在在每天每周看得见摸得着地客观存在的。
四 阅读陌生 初中学生看字书(我们俗称的砖头书),一小时只能够看十多页,还提出了不少的诸如“脸上现出了笑容”是错误的,应该是“显出了笑容”;搞事情应该是干事情,等等。阅读字书后,不说也说不出事情经过,而是提出某某字不认识,某某词语不理解,叫人哭笑不得。
这些孩子是在娱乐至死的观念下,在绘本书、小人书、有声读物、立体书,甚至带香味的书等文化环境中长大的,口中可以喋喋不休说出的反智斗星、蜡笔小新、奥特曼小怪兽等等。学校里的课堂阅读也基本上是听老师讲听老师说为主,自己很难有机会去读完一篇文章的,何况是不好玩没有乐趣的没有彩色画图的,没有脑筋急转弯的趣味。如果现在要求孩子阅读字书,老实讲还的确没有体验过没有经历过,自然就只停留在识字认字的阶段。
出现以上四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或者说责任何在?
学校要负主要责任。
家长以为花了钱进了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道现在的学校,越知名,学校以及教师越是没有精力和耐心关注普通孩子,关注最不起眼的基础规范。学校的知名度主要依靠政府机关的文件分配和社会媒体的轮番渲染。前者看的是地位,即学校的级别,位置,在权贵的金字塔尖上,想宁静致远默默做教育,门都没有。这些学校必须应付流行口号,必须演绎刚刚颁发的文件要求,必须证明最新引进的欧美时髦理念的准确性引领性。社会媒体,与现在注入了巨额资金的教育风投集团,要求学校及教师务必尽最大可能惊世骇俗地非凡卓越,远离基础远离实际,把口号喊得来无人可比,把浪子掀得来铺天盖地,做出2世纪23世纪都毫不落伍的模样,其模式其范本,要做到独此一家无人能够拷贝。这些名校名教师一年到头要召开多少全国的乃至国家的教育教学峰会,又要去参加多少次国际会议全国会议,还有无数次的高大上的顶层的动辄就北大清华甚至欧美的考察比赛研讨讲座,忙得来一大堆机票都没有时间去整理,顾不上学校顾不上班上学生的学习,还真的怨不得这些名学校和名老师。
就在暑假里也没有时间休息,一连两三个游学项目的带队任务,自己的培训考察,累得来身心疲惫,只好等待着开学以后好好休息一阵子。开学以后又是管理部门的一摞一摞的事情,表格文件下载打印就是无数个文件夹,只好又盼望着教师节和好几天的国庆节重阳节中秋节元旦节,还真诚急迫地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早些到来。
至于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及班上已经有一位同学到北京大学领创新作文大奖了,难道还需要其他普通学生来证明教学实力吗?孩子自己不努力能够怪罪学校怪罪老师?何况大家都不敢说也不敢进行基础阶段的考试,这样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家庭要负最根本责任
完全不知道不了解现在的学校教育的兴奋点聚集在为上流社会服务,为尖子学生服务,为善于表演的少数学生提供无数的展示服务。加上几十年来强调的不考试,谁也不知道几十个孩子的学习程度,也不愿意去知道,很多名师也没有时间精力去知道孩子写的拿来的“拿”,合字下面写的是毛而不是手,电影没有右边的三撇。七八年经历过多少位老师的手都这么过来了,还有什么不习惯的吗?
独生子女被父亲的忙碌母亲的跟风报班给毁掉了。学习弹钢琴、学习下围棋,再是奥数班、写作班、英语班、机器人班,游泳班。学习理工出身的父母,在孩子尚小的时候,还动念头让鼓捣电脑,见习学习一下编程,为老师做精美PPT……
多种多样的所谓的兴趣班,让孩子觉得学什么都是无所谓。父母呢,认为反正时间反正宝贵的黄金年龄段都支付出去了,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况找的还是高价收费的兴趣班呢。
家庭里的空调电脑平板、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台灯、无线耳麦、激光投影,什么都没有落下一步,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有什么问题不能够得到解决?冰箱塞得满满当当的,叫外卖的电话号码一大串,可以随心所欲随叫随到送来家里。纸质书不断买进,电子书不断更新版本,学习用品更是现代高档齐备。
可以说是把孩子罩在完全密闭的玻璃真空里进行非常现代化的智能化的学习,与欧美最新一代的学习条件相比,毫不逊色。
但是,有昂贵的兴趣班不等于有学习效果,有优越的学习硬件不等于有学习欲望。
尽管家长利用网络随时可以监视孩子的学习,通过网络可以寻找无数正确的顶级答案,而孩子的发育发展在什么层面,在往什么方向发展,家里掏钱在紧紧追随的是什么风潮,浑然不知。
说什么孩子都能够及时快速理解,转瞬之间却荡然无存头脑里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孩子的学习基础,孩子的社会化常规,完全不在不少家长的关注之列。
面对这样一大批平时上不了台面表演的学生,我们如何给他们进行名著导读,的确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尤其是我们所选择所要求的名著,以及名著里涉及到的革命、社会、时代、民族、文化等诸多的背景常识,如何让他们接触理解,还真的需要脚踏实地地地进行观察摸索,抛弃过去自己在精英教育时代纸介书籍时代,单一媒体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根据网络时代智能时代长大的孩子,来认真进行观察思考,进行有效定位,进行有实效的内容选择与设计、陪读导读的方式路径探寻。如果只靠极少数天才学生尖子学生的名著阅读的优美精美展示来掩盖大面积的网络化智能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们现有的名著导读基本上行不通的,也是难以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