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籍同行分享语文课程性质与总目标

渐新堂

昨天,与五位外籍同行一起半天,分享了我国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总目标。

原来准备的PPT《国家要求下语文教学的转型升级》一点没有用上,且全是美国籍英国籍的教育同行。翻译是香港大学教育硕士小何,从事教育也四五年了。

好在所要求分享的内容是自己比较熟悉也常常琢磨的东西。事前没有任何准备,一到会场翻译就说要求,芭芭娃也希望我能够理解,她要用贴在落地玻璃窗上的大纸做要点笔录,并逐一核对,生怕理解有误。

我完全理解赞同,自然对自己的表达也高了几分要求,尽量考虑受众文化背景,使用通俗易懂,外国同行能够理解的说法与比方来表达。

课程性质一共五点。讲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讲内容形式的丰厚,实践性讲母语性质。紧接着下来的四点即课程实施期盼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两条路径: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与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以促进学生自身的精神成长。

接下来讲总目标十条,1——5条,思想(三观)  文化品位(传统 当代 多元)  情感态度  思维能力  想象创造及实践

几乎是说三五分钟,就停下来让小何翻译,等外籍同行记录下,再回头给我说是否理解有误之后,才继续进行下去。因为小何的翻译水平高,这其间几乎没有不被理解的地方。偶尔也有美籍华人的补充翻译。两人的翻译使得后面的分享越来越顺。

休息之后分享总目标的6—10条。母语基础(普通话 汉字三级区分 字表 检测)  独立阅读及背诵240篇段(文化基础 教育传统)  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见闻体验看法)  口语的时代价值与要求  工具书APP(信息素养)。

五位(其中一位美籍华人,汉语也不是她的第一语言)虽然四位都一点不会中文,都深感初步明白了许多中国的语文课程。一边听以便在电脑或笔记本上或者在对开大纸上记,落地玻璃窗上贴了五张大纸不够用,又加贴了两张,年过六旬的芭芭娃坐在地上书写笔录。

年过七旬的凯文还不断点头赞同中国的做法。凯文曾经在好几个语种国家从事过教育,现在主要在进行课程设计,午餐前还通过翻译问及我的业余爱好,将其野外摄影的作品打开电脑与我分享,餐后还赠送我一张通过翻译的中文版的课程设计概念图。六十多岁的芭芭娃也邀请参加跨国的教育同盟研讨。

十二点前十分钟,留下时间提问记互动。

因为人少,自己也准备不周(衣着受到京城朋友的批评),但是,跨越国籍的教育及母语教育的共同点颇多,我也顺势谈到20多年前自己提出的母语教育可以进行国际奥赛的设想,且得到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胡海洋教授以及央视青年频道张导演肯定之事,以唤起外国同行的进一步思考。

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再进行分享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