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宜昌2019中考试题 续
推荐阅读宜昌2019中考试题 续
渐新堂
因为微信五千字的篇幅所限,昨天没有贴完,今天再将参与试题命制老师写的命题手记贴出,供关注中考命题的朋友继续阅读参考。
陌上花开一树暖
——2019语文中考命题手记
宜昌四中 张 炼
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里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其实一份好的语文试卷也一样,它里面应该藏着文化的内涵,教育的担当和人文的关怀。
己亥年孟夏,我有幸成为中考语文命题组的成员,与李祖贵老师、廖茹玲老师、彭泽元老师来到草际烟光、暗香浮动的封闭山庄,共同参与并见证了中考语文试卷命制的全过程。2019年是新中考的第一年,我和学生们都会迎来成长道路上一场严峻的挑战,我们将会交上怎样的答卷呢?
封闭的26天里,我们埋头苦读,潜心钻研,认真推敲,反复打磨,身体上的疲劳,思想上的压力,比起点滴的收获和成长,我认为都不算苦。无论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还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悔,亦或是千回百转柳暗花明的惊喜,都会镌刻在我成长的纪念册上,日久弥香。
事后回眸,我更愿意作为一个亲历者、见证者、欣赏者,透过这份饱含语文人深情的中考试卷,向宜昌市两万多名考生传递文化的温度,激起情感的涟漪,共享传统的馈赠。我更希望通过自己一点浅显的解读,让教者与学者,命题者与考生,在这清凉的夏季里遇见最好的自己,真正感受到语文迷人的魅力。
传统文化的馈赠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我一直以为,一份语文试卷散发的气质往往是从文言文阅读开始的。从16年的“陶潜略传”到17年的“容美游记”再到18年的“汉阴老父”,宜昌市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已成为初中学业评价的一道独特风景,散发着幽幽的翰墨书香,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命题者们似乎都在追寻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风姿绰约的个性姿态,卓尔不群的精神内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房四谱,是古代文人案头之必备。“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小玩意里有大世界,小情趣中彰显大意象。今年中考试卷的文言文部分依然延续以往的“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核心素养奠基;以文化的传承为宗旨,为核心素养铸魂”的命题理念,用“群文汇读”的方式呈现出一种优雅的语文姿态。文房清玩,虽不似洪钟大吕,国之重器,却也是后人探秘古人心灵世界的一把钥匙。试卷第10题,第11题都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湖笔、徽墨、宣纸、端砚等都已经化作了一种文化符号,彰显出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一份好的语文试卷不仅应是一种评价的手段,更应是一份文化读物和一种文化传递。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循着笔墨纸砚的痕迹,开出了朵朵文化之花,摇曳生姿,暗香扑鼻。
【念念有辞】:
南北朝诗人陆凯曾作诗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意思是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这是诗人馈赠给朋友的一份最特殊的礼物。本套试题中传统文化的痕迹比比皆是。汉字构造、文房四宝、水墨丹青、笔墨功夫、园林建筑、家庭伦理、诗词文化,我们不辞辛劳采撷文化星河中最灿烂的星光,馈赠给新中考元年的孩子们。以期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这恐怕也是2019年命题者馈赠给考生最真诚的礼物。
阅读习惯的坚守
“研表究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汉字第5题是本次试卷中一道创新试题。历年中考卷中都没有出现过同类型的题目。从题目要求来看,它是一道书写题,只需要誊写一遍,但是实际上旨在考查学生的学习品质与思维惯性,即观察力和注意力。有些学生很可能还没有完全读清楚题意,就开始匆匆下笔,有些考生甚至“自作聪明”的将句子重新排列顺序。其实这两者都悖离了命题的初衷。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者,既有知识、能力、方法等显性的能力与行为方式,也包含情感态度、个性习惯和经验修养等隐性的内在品质,是语文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综合。
为什么汉字顺序错了,人也能读懂?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读题总是马马虎虎,下笔总是匆匆忙忙,考完总是信心满满,结果总是凄凄惨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这种现象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自信”心理造成的,忽视细节,只通过“外貌”就匆忙对事物做出结论。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眼盯着一个汉字看的时候,余光可以看到这个汉字左边的1-2个汉字,右边2-3个汉字,加起来,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个汉字。同时,在阅读整段文章时,眼睛经常是跨行阅读,跳跃着前进。如阅读熟练,能够多看几行,甚至“一目十行”。
当学生看到“研表究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这句话时,因内容常见,眼睛粗略扫描后,潜意识便默认这句话是一句简单句式,不用深加工,大脑的浅层意识就会按照记忆中的顺序,自动对文字排序,以自认为正确的形式解读并记忆。
“忽如一夜春风来”,命题者想通过这样一缕温柔的“春风”来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想当然的思维惯性。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领域容易“麻痹大意”,疏于细节,尤其是看自己熟悉领域的文章,或熟悉的考查方式时,最好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以免出现疏漏。又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第8题:请用六个标点符号给句子断句。也是刻意回避了历年考题中用“/”给句子断句的旧例,这也是对阅读习惯,惯性思维的一种隐性考察。“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隐性的学习品格和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是有极大帮助的。
【念念有辞】:
一连几天,阴雨绵绵,雾霭蒙蒙,对面池塘深处,蛙声此起彼伏,来势可惊。我总疑心是这恼人的聒噪打断了我的思路,惊扰了我的美梦。循声而去,却见一只碧蛙,端坐在荷叶之上,神态自若,呆萌可爱。回屋瞥见室友,也正端坐窗前藤椅之上,手不释卷,泰然自若,不禁哑然失笑。蛙声一夜盛过一夜,始听不觉有趣,久听有如天籁。仿佛初夏的元气借着蛙声从大自然的丹田深处叱咤呼喝,卷土而来。我盘腿闭目,心境豁然,浑然忘机。再后来偶遇没有蛙鸣的夜晚,总像夜里少了点什么似的。正可谓:雨中听新蛙,久闻不觉其噪。习惯成自然的道理,不辩自明也。
阅读形式的突破
只要稍加留心,便不难发现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在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全卷虽然还是分为汉字,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但是在阅读文段中,由过去的引标注解,改成了导语提示,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学生能通过导语提示迅速进入到阅读情境中,并且得到阅读帮助。比如在《文房四谱》中,导语既点明了文房四宝的文化价值,又向学生推荐了北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作为课外阅读书目;在《笔墨功夫》中导语既提纲挈领,点明文章主旨,又为学生阐明了诗言志、书寄情、画致雅的文化功用;《昆虫记》中,导语既勾连课本中相关名著知识,又对学生名著阅读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园林说趣》中引用刘向的名言“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既理清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又将语文的视野投入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似水流年》的导语则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人生展开的多维度思考。“陌上花开一树暖”,虽寥寥数语,却处处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关爱。赋终点之站,以起点之美,考卷在这里不应该是一把冷冰冰的尺子,而应该是帮助学生迈上新高度的一架梯子。
其次,阅读的类型有了明显的功能化区分:群文汇读-人文悦读-名著选读-研学导读-人生漫读。五个标题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它并不是用来吸人眼球的文本标签,而是对阅读教学的方向引领。例如群文汇读即群文阅读,将具有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成阅读整体。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促使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又如“人文悦读”板块的设置,其实也并非特指这篇文章里所包含的人文元素,严格意义上讲,所有的经典阅读本质上都属于人文悦读。在这里命题者不过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向老师们传达“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阅读理念而已。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人文阅读来体察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树立与古代圣贤比肩并进的志气。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言语教育使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实现学生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同步成长。
【念念有辞】: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独自漫步小园,才发现巴掌大的小园里竟藏有这么多的惊喜,白色的栀子花匍匐在枝头,黄色的曼陀罗悬挂在藤上,粉红的月季在阳光下笑语盈盈,紫色的格桑随着微风窃窃私语,还有那娇憨的睡莲,清幽的竹子全都聚集在园子周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也是这样吗?群文汇读、人文悦读、名著选读、研学导读、人生漫读虽然这五篇文段远不能涵盖历代经典之一角,但却可以借此触摸到中华文化的关节。这种阅读主题的安排,既是对学生阅读现状的侧面考查,更是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正面引导。何乐而不为呢?
名著阅读的思考
在新教材中,当名著阅读由附录拆分到相应的单元,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后,名著阅读应该怎么读,又该如何考查,成了广大师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当下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关注“整本书阅读”,这不仅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纠正和弥补,而且也必将给当下的教学系统带来冲击与阵痛。一本名著无论从内容广度还是思维深度上都要比单篇文章显得宏大和深邃。碎片式阅读,读者或许能更轻松的把握内容,它需要的阅读工具是“放大镜”,而读厚重大部头的名著,往往要从纷繁复杂的结构和内容中把握作者的思路和脉络,需要的阅读工具是“显微镜”。
2019年语文中考试卷中,师生高度关注的名著选读板块共设置了10分,其中有关整本书阅读的部分设置了4分,我认为这种把握是有分寸的。名著阅读既有对一般阅读能力,阅读基础、阅读方法的考察,也有对整本书阅读的关照。例如试卷第19题,从法布尔后来的成就看,“那些东西”的魅力为什么远胜于“钻石和黄金”?这道题的答案,从文章《神秘池塘》中是不容易找到的,它需要关照到整本书的阅读,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对象的相关资料,结合法布尔终身的成就来看,“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什么真正的“宝藏”,但它却激发了幼年法布尔心中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更是他未来科学事业的起点和萌芽。如果你只看《昆虫记》节选片段《神秘池塘》,可能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流于肤浅了。
又如试卷第20题:请准确列举出法布尔《昆虫记》目录中出现过的四种昆虫名称,分值2分。此题旨在抽查学生对必读经典名著的阅读情况。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通过对阅读过程的关注,及检测方式多样性的设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断提高阅读品位。此题通过列举四种目录中出现过的昆虫,既从阅读面进行总体考察,又从阅读点上精准对焦,而考试形式却并没有陷入偏难怪的圈子里,从而既保证了名著课程的落实,又没有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我市今年推荐了六本重点名著,《朝花夕拾》《昆虫记》《简爱》《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唐诗三百首》。学生日常的整本书阅读范围应该比这个书单更广泛。我们不主张为考试进行押宝式的阅读,而希望学生通过海量阅读,培养出丰富多样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丰富多彩的专题性阅读不受限制,最终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研的良性互动的评价机制。
【念念有辞】:
少年时,我曾经捕捉过一只蝉。看着它扇动透明的薄翼,无奈地在手心挣扎,我以为我捕捉到了整个夏天。其实生活和语文常常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也曾经有这样的感受:现行教材中涉及经典名著的,多是节选或片段。而对于经典名著而言,完整的才是鲜活的,完整的才是厚重的,完整的才是有生命的。只读片段,总有管中窥豹之嫌。就像清脆的蝉鸣,翠绿的杨柳,流动的浮云,时鸣的溪涧都不能完全代表夏天,它们充其量只能算是夏天的一个音符。只有把世界当作课本,而不把课本当作世界,才能让孩子们在名著的世界里扬帆起航!
语文与生活同行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能否考查考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能力,是当前衡量语文试卷命题技术的重要参数。
本卷没有单设综合性学习的板块,但是却机巧地关照了这样的考点,而且更加自然真实地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第22题,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提示,为大家提供一条最可取的游园建议。如何提供准确的建议,是不是随意写一点建议就可以呢?答案是否定的。你必须根据文本《园林说趣》的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和思路之后再提供建议。这其实是考察学生提炼文章中心句的能力。设计具体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从而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有用,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第26题,要求设计两个有趣的游园活动。这道题非常贴近中学生生活,是学生熟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读起来有亲切感,这里既考察了学生研读文本,提炼信息的一般思维品质,又考查了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生活中去学语文,也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
知识与能力并举,生活和书本同行。快乐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念念有辞】:
2019年4月,我曾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宜昌市青少年实践学校参加研学旅活动。孩子们给这样的活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行走的课堂”。,研学旅行延续和发展了古代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在与平常不同的校园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方式。户外结绳、同心飞渡,生命之桥等成长系列课程,在激发兴趣、突破自我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很像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学习目标,课内和课外衔接,语文与生活同行。2019年语文中考创设的研学旅行情景,将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良苦用心,可圈可点。
“一题三态”的解读
一如既往,本次作文命题的灵感源自最后一篇阅读文段。我们旨在通过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从家庭生活出发,来剖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洞察两代人的价值观的异同。
“花样年华”的人生是灵动的、清纯的、没有定性的,而成年人的人生则是现实的、无奈的、充满生活琐碎的。引导孩子们在风华正茂的年代,预定目标,设计形象,追寻梦想,过最有希望的人生。我们希望能藉此次写作引导孩子们与生活和解,向未来奔跑,做一个朝气蓬勃的追梦少年。
《似水流年》中说水有“三态”,而我们这篇作文题目的类型也有三态:从命题思路上来看,它延续了最后一篇文章的内容,属于材料作文。由于在文章中,归昀和姑姑两代人的人生观并没有达成共识,价值观也没有形成定论,有剖析和思考的必要和价值,所以又是话题作文,即围绕人生,理想,这样的关键词展开讨论。
从形式上说,它又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我向往, 一样的人生》,审题的第一个关键是要将横线补充完整。通过提示语不难看出,这里必须要围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填写,诸如:花、草、树、木等。要对事物本身的“态”进行挖掘,然后通过比喻或象征的方式,与所向往的人生相互联系,找准其相似点,表现其关联性。再着眼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生活来畅想未来。
《我向往, 一样的人生》,审题的第二个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向往”的含义——向往的内容往往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它可能是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或者是暂时还无法实现的一种状态。这要求考生尽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立足现实,抒写理想。
“一枝一叶总关情”,唯有青春的梦想最有光彩,唯有真实的情愫最为动人。我们倡导在写作中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通过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念念有辞】:
“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所求遂所愿。”这是丰子恺的散文《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扉页上的话。当下父母和孩子两代人思想上的分歧,认识上的矛盾,就像2019年中考最后一个文段《似水流年》中的姑姑对归昀一样,作为一个过来人,她既想与后辈分享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又不希望她丢失年轻人的纯真与梦想。所以,父母对待孩子往往是严慈相济,恩威并重。文段看似贴近生活,浅白易懂,意义其实很深远。就像我,作为父母,我希望我的孩子永怀善念,明澈如水;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学生日日精进,绚丽如花。命题者把这样的话语权,选择权交到了孩子们手中,我也热切期待着他们能做出精彩的回答。
由此,我不禁想起三毛的这首诗:“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掩卷沉思,感觉满心欢喜,温润如玉。原来方寸之卷,也可以彰显生活的智慧,触摸文化的脉搏,抒写语文的情怀。“陌上花开一树暖”,但愿这份有温度的试卷,也能带给孩子们一份前行的力量,带给所有的语文人更温馨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