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生灵——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是著名画家方楚雄艺术作品在北京的第一次全面亮相,而他上一次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个展,已是十一年前的事。日前,他接受收藏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表现天地生灵,感受生命,赞美生命,不断创作出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作品,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据了解,“天地生灵——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将在中国美术馆一楼的三个展厅,包括在中间的大圆厅,悉数呈现方楚雄120多张精品力作,并以“天地壮阔”和“生灵温情”两大主题划分进行展示。
“这也是我从艺60多年,教学40多年来的一次总结和汇报,希望能够听到北京同行的一些建议。”方楚雄表示,“在学习、创作和教学中,我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提高。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传统艺术充满着热爱与自信。继承传统,面对现实,是当代画家所面对的课题。表现天地生灵,感受生命,赞美生命,不断创作出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的作品,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既重视传统继承
又重视系统训练
70年前,方楚雄出生在潮汕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之家。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画画。开始总是用木炭、粉笔在地上描来画去。家人、亲友和路人的赞扬和鼓励,令他对画画的热情与日俱增。后来,亲友带来一本名为《齐白石老公公的画》的画册,他如获至宝,如食甘饴,便尝试着改用毛笔在毛边纸上画画。
两小无猜
五岁那年,方楚雄有幸拜在岭东名家王兰若老师门下,从此就走上了一条艺术的正道。“兰若老师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所不精,具有很深的传统功力,对我后来的发展影响颇深,同时也造就了我画路宽广的特点。”他说。
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方楚雄又得到另外一位岭东名家刘昌潮老师的指导。“昌潮老师擅长花卉、山水,尤其兰竹、墨荷最为精妙。他虽言语不多,但其雄劲苍润、挥洒自如的笔墨功夫,使我受益匪浅。”
藤韵
两位启蒙老师皆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专,他们既重视传统继承,又重视系统训练,让方楚雄从一开始就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留意山野林木之美
柴火农具之情趣
花间兔语
上世纪70年代,方楚雄考上广州美术学院。受到了学院里的系统训练,素描、色彩、人物、写生、创作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锤炼。方楚雄表示,“在我之前,我们家没有人画画,在我之后,弟弟妹妹以及侄子侄女,都几乎跟美术结缘了。”
五德图
在美院期间,方楚雄得到了黎雄才、杨之光、陈金章等前辈诲人不倦的教导,以及岭南画派重视生活、重视写生、兼容创新的精神,这一切均对方楚雄的艺术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广州美院毕业后,方楚雄留校任教,他一心把精力集中在花鸟画创作和教学上。多次深入到林区和农村。广东的鼎湖山、从化的梅林,海南的霸王岭、五指山,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那里的古树苍藤、老干新芽、寄生野卉、山涧小溪,源源不断地给我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滇西春情
每到一个地方,他便席地铺纸,用具体、生动的造型,肯定、有力地勾勒,并施以皴擦渲染,以还原“自然之美”。这种对景创作性的写生,饱满、生动的构图,以及贴近大自然的意境,在上世纪80年代的花鸟画坛还是不多的新尝试。方楚雄回忆,“我多次带学生到各地写生。我不单留意山野林木之美,也留意村前舍后、瓜蔬鸡犬、柴火农具之情趣,这些都使得我的作品更充满乡村泥土的气息。”
高格调的画作
会被历史留住
喜报丰年
方楚雄介绍,中国花鸟画自唐以后成为独立画科,宋代达到高峰。唐、宋的花鸟画是以忠实表现客观物象为主。元、明、清则强调主观感受,情怀抒发,不拘于形,重视笔墨趣味,使笔墨进入自由王国。
他认为,“写实、写意也好,具象、意象也罢,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并没有所谓高低优劣。'各有灵苗各自探’,'横看成岭侧成峰’,能表现画家的真情实感和审美追求,并且有品格、高格调的画作总会被历史留住的。”
两次大型个展,相距十余年,在这接近“一轮回”的时间里,著名画家方楚雄对艺术的思考、实践都有了不一样的呈现,在他即将举办的“天地生灵——方楚雄的艺术世界”大展来临之际,方楚雄接受了收藏周刊的独家专访,深入畅谈了潮汕文化、艺术探索等方面的话题,他认为,艺术要有生活感受才能感人。
大地清晖
收藏周刊:回顾过去的几十年艺术探索,您认为潮汕文化对您影响如何?方楚雄:我小时候学画在潮汕,读书工作在广州,既受潮汕文化影响,又有岭南(珠三角)文化的熏陶。可以这么说,潮汕人的文化和性格在我骨子里保留了很多。方楚雄:首先潮汕人普遍具有勤劳、刻苦的特质,而且做事很执着,这是很明显的。收藏周刊:潮汕文化影响下的艺术跟以珠三角文化为主的岭南艺术有些地方确实不同。方楚雄:对,上世纪30年代,潮汕文化受上海影响更大。反而较少接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前人多喜欢通过水路直接去上海,而很少通过陆路到广州,所以两地文化有差异。收藏周刊:这次在北京办个展,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您在40年前,和陈永锵一起到北京、天津等地拜访老一辈先生,包括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家,那个经历对后来影响如何?方楚雄:上世纪70年代,我们算是较早的“北漂”吧。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我们的画风自然而然、明显地有所变化。多了些厚重、拙朴之美。方楚雄:我印象很深的是去拜访李可染先生,他指着我的一张墨兰说好,好在没有太多的变化。墨色没有太多的变化,用笔也没有太多的变化,画面厚重强烈。他特别强调用笔“如锥画沙”强调每一条线,每一笔的力度要送到位。他的观点和我们以前的认识大有不同。以前更多的是追求变、活。还有我们俩在北京,闲来谈天说地,谈艺术,谈收获,还时常合作画画。你画一点我补成,我画一点你补成,或相互出难题考对方,这样无形中锻炼了我们的构图应变能力。后来八九十年代,我们还经常和林丰俗、林墉合作大画,都能互相配合,有时还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沂蒙乡情
收藏周刊:您至今已有60多年的画龄,40多年的教龄,个人创作上与教学上难免会有矛盾,您是如何平衡的?方楚雄:教学对创作虽然有一定的影响,辅导学生会占去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学相长,教学也促使你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教学是严谨的,教规律、教规矩法度,而不是教自己的画法,更不能引导学生追时尚,追求表面的效果。要教给学生掌握全面扎实的基础,要有发展和提高的空间。
深山聚猴
方楚雄:首先老师必须是个优秀的画家。如果老师画得不好,空谈理论,那很难让学生信服,如没有创作经验,怎样去教学生创作。第二,画得好,还要有理论水平。要善于总结。有的画家虽然能画,但不懂得怎么归纳指导学生。第三,师德很重要,要有责任心,有爱心。不要怕学生将来超过自己。以前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我想师傅的水平不高,才担心徒弟超过自己。学生超过老师,社会才会发展,教师要有这个心胸。我不怕被学生超越,而且我乐于见到学生能独当一面,而且自己也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进步。第四,要因材施教,工笔、小写意、大写意,每个人选择的可能都不同,需要分别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方向。所以,在绘画方面要成为一位好的老师,首先知识面要广。
在水一方
方楚雄:首先是传统功夫要扎实,要学会从传统里面吸收东西,另外,修养和审美要时刻注意提高,眼光要高,格调品味要高,不能俗。我不建议学生过早追求风格,首先要注意沉淀。不少学生存在急于求成的风气,避开传统,专门寻找一些形式感、材料,美其名曰“弯道超车”,那就浮躁了。
两小无猜
收藏周刊:这么多年的艺术探索中,您认为自己在坚守的是什么?方楚雄:我的每一个阶段的艺术风格是有所变化的,但是这个变化是自然而然的。现在我在题材上更加开拓、丰富、多样。艺术风格上更加写实、丰富、充实,更强调画面的视觉张力。精神境界上更加深沉、含蓄。作品必须源于生活,有感而发,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观众。现在有些画技法不错,但始终难以感人。我坚守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收藏周刊:您平常跟林淑然老师闲聊也会讨论艺术吗?她有没有提过意见?方楚雄:她是我作品的第一个观众,也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最近我创作了两幅大画。创作到中间阶段,效果还不错,但我还感觉不够过瘾,不够极致,不断加密加满。最后她却说:看了会得“密集恐惧症”。(笑)她经常会对我的作品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不管意见对否,我觉得都是有益的。画到没人提意见,那也是很可悲的。
细品蝈蝈声
收藏周刊:您跟孩子(青年艺术家方璐)之间有没有艺术上的交流?方楚雄:她现在在国外,交流就少很多。但去年在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方璐的两组影像作品,她丈夫艾瑞创作的诗歌,并请我用英文书写出来,又请妈妈(林淑然)用中文书法写出来,四个人的合作完成了她的艺术构思。由于疫情,她没能来到展览现场,但新颖的构思却吸引了不少观众。
幽谷繁花
方楚雄:其实艺术是表达感情的媒介,表达感情,审美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手法。这样才能有百花齐放的艺术春天。至于好坏,我想只要能被大众所喜爱,被社会所认可,能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保留下来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方楚雄:我很庆幸选择画画作为我的职业,画画是我的职业,也是我毕生的追求,是我生活中不可分隔的重要部分。我觉得一个人最幸福的是他的职业和兴趣的高度统一,而且能一直陪伴到老,到了暮年在身体状况许可之下还可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取,不断有新的追求和突破。我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现在我们正逢盛世,中华民族正迈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我们作为美术工作者,倍感幸福,倍感责任重大。我想,我的期许就是不断创作出新的更好的作品,呈现给广大人民和伟大的时代。
大年
1950年生于广东汕头,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方楚雄从传统花鸟画的写生路径中寻觅到现代转型的创作模式,不仅溯“道”追“理”、求“气”索“韵”,传递宇宙大化的生意,同时也面向自然、面向生活并将之诉诸毫端,紧扣笔墨本质去拓展个性艺术语言。我们看到,他的花鸟画灵秀温润,削弱了理性抽绎的符号化特征而注入更多可感可触的意味,给画面带来了更多的现实感、现场感和现代感,充分张扬了花鸟画的现代性意义和价值。显然,方楚雄的创作理路从未离开中国的文化传统,却能够扬弃文人艺术陈陈相因的概念化和程式化弊端,最大程度地统一了现实生活与生命意识,将深度、广度与温度并于一轨,不断地向精神的制高点迈进。还值得一提的是,方楚雄突破花鸟画多为卷册小幅置陈布势难现大境的传统,创作了许多巨幅作品,画面中的物象丰富繁杂却安排得当、井井有条,精微中见广大,体现出极强的控制力。在我看来,这也得益于画家不懈追求而迸发出的饮羽之力。方楚雄笔下的花鸟题材跨度之大,是一般花鸟画家所不能驾驭的。譬如,一般画家较少涉及大型走兽,如狮、虎、豹等,而擅长画大型走兽的,又很少涉及鸟类。这种情形的发生,除了绘写大型走兽动态结构难以把握以外,还来自这种表现对象所营造的画面气象和一般花鸟对象表现的田园意趣相去较远,难以统一。就方楚雄涉猎的热带花木而言,树菠萝、椰子等大型果实虽好吃好看,却未必完全入画,而一些大型花卉虽浓艳娇美,却也难入得了笔墨。因而,来自岭南的花鸟画家虽亲近当地花木,却未必能够画好中国花鸟画中的热带花木。但方楚雄却能在这种跨度里游刃有余,纵横捭阖。这一方面说明了画家善于观察、勤于写生、长于默记,将一般画家不太重视、难以驾驭的走兽禽鸟的结构、动态了然于心,随手拈来;另一方面则表明画家能够将这些动植物造型有效地转化为笔墨形象,将自然描绘化为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