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 | 赏古代名家经典冰雪山水画

百墨艺术2021-01-20 12:38:11

传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 局部

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使人们的视觉不再被五彩缤纷的万物所迷惑,从而使人们更为关注于白茫茫的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恰好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因此,雪景山水画一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

据文献记载,水墨雪景山水为唐代王维首创。王维山水画成就很高,尤其是雪景山水更令人瞩目。据文献记载,王维曾有20余幅雪景山水流传,将雪景山水的千变万化和神奇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赋予其不同的人文意蕴。研究表明,王维的雪景山水没有留下真迹,而流传于世的历代摹本或托名之作,多出于古代画家崇拜王维雪景山水的至深至诚之情。

在清代学者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中记载,明代沈周在看到王维《万峰积雪图》后,写出如下题文:“城中十日暑如炙,头目眩花尘土塞。僧楼今日见此卷,雪意茫茫寒欲逼。古栟修柳枝袅矫,下有幽簧侧从碧。隔溪胶艇不受呼,平地贯渚无人迹。”

自王维之后,历代许多名家都热衷于雪景山水的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传世之作。

唐 朝

传 唐 王维 江干雪霁图卷

五 代

五代 巨然 雪图

本幅画构图大致可分为三景,主山双峰屏立,雄巖峻险,表现出奇峰积雪霭霭\幽深的北地景致,俨然具有北宋气度,而两侧锯齿状的岩块,看似突兀奇倨,但却有增强画作张力的视觉效果。中景楼阁隐现山石间,客旅行於山径上,近景则画河岸两侧,枯枝树石。山石皴法及造型似从披麻、卷云皴而来,林木方面,松针尖挺,枯枝似郭熙蟹爪,但运笔布墨极具画家个人的特质。虽然诗堂上有董其昌鉴定的题款,但笔法与巨然平淡天真的江南风格有别,可能是宋人宗法李成风格之作。

五代 徐熙 · 雪竹图

宋 朝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本图以三拼绢大立幅图写北方冬日雪后山林气象。画上群山重重壁立,气势苍茫,深谷危径,枯木寒柯,隐现寺观,山麓水边密林数重,后有村居屋舍,一人张门而望。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此图是否为范宽真笔,鉴赏家尚有争议,但公认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杰作。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画面描写的是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在水边、山间活动的人们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山石间描绘有林木,或直或欹,或疏或密,姿态各异。树干用笔灵活,树多虫枝,枝条上多有像鹰爪、蟹爪之类的小枝。画中山石以抑扬顿挫、粗细有变十七的墨笔勾勒,皴法多用“舌坛皴”,挥洒恣意,具有干湿浓淡的效果;有的石头形状奇特像鬼脸,而远山又“多正面,折落有势”。整幅画用笔劲健、精练,笔法生动多变,用墨清润秀雅,气格幽静清旷而又浑厚。

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

画面以白粉为雪,树头和芦苇及山顶、沙脚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晕梁,表现雪后初晴的轻丽阳光,这是他独创之法。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一只只小船和渔民张网垂钓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这渔民的劳作和整个画面的阴冷荒寒气氛之对比,令人玩味。后段的一片林木虬曲,杂树以水墨点缀而成,松针用笔尖锐,重钩,可以见出李成的影响。卷尾上有乾隆皇帝依苏东坡题《烟江叠嶂图》韵之七言诗,称此图开卷“已觉冷风拂面浦,又如湿气生银田”。

南宋 梁楷 雪景山水图

该图描画了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画面右边的两棵老树,有着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梁楷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面中部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的皴笔则较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堪称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东京国立博物馆是这样介绍该画的,“作品以雪山为背景展现了荒漠所独具的巨大山水空间,而骑驴人和雁群等微小的存在也得到了精细的表现,可谓是一幅显示了梁楷也同样擅长精密画风的力作”。

南宋 马远 晓雪山行图

此图描写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赶着两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行走。山民衣着单薄,弓腰缩颈,使人感到雪天寒气逼人。毛驴、竹筐、木炭及人物衣纹均用干笔钩勒,并施以水墨渲染。作为环境的山石以带水墨笔作斧劈皴,方硬有棱角,远处山石用水墨大笔扫出。近处树枝以焦墨钩出,横斜曲折富有变化,远处用淡墨钩出。近与远的笔墨浓与淡效果,有着较强的画面空间感。

南宋 夏圭 雪堂客话图

画中描绘了雪后欲融未化时的景色,体现了冬季沉寂的大自然所蕴藏着的勃勃生机。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画面左下方的景物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水岸边,有一水榭掩隐于杂树丛中,轩窗洞开,清气袭来。屋内两人正在对坐弈棋,虽只对其圈脸、勾衣,寥寥数笔,却将人物对弈时凝神注目的神情表现出来。远处山顶与近处枝权之上有未融化的积雪零星点缀。由于经过近九百年的氧化,绢已发黄、变暗,使得用蛤粉点染的白雪历久弥新、晶莹璀璨。画面右下角为细波荡漾的湖面一隅,一叶小舟漂于湖面之上。画面左上角留出的天空,杳渺无际,把观者引入深远渺茫、意蕴悠长的境界。

南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之冬

画湖边四合庭院。高松挺拔,苍竹白头,远山近石,地面屋顶,都铺满积雪,显得茫茫一片,桥头一老翁骑驴张伞,前者侍者导引,似乎为了寻诗觅句,无妨踏雪寻梅,颇多闲适之趣。

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128x103

宋 李东 雪江卖鱼页 纵25.2cm,横23.6cm

宋 梁楷 雪景山水图绢本111.3x49

宋 梁楷 雪景山水页 25x27 日本私人藏

宋 梁楷 雪栈行骑图页24.2×23.5

宋 刘松年 雪山行旅图 绢本160x99.5 四川省博物馆藏

宋 马远 雪滩双鹭图 59x37.6 台北

宋 夏禹玉 雪溪放牧图页 75X76

宋 许道宁 云关雪栈图页67x77

宋 佚名 溪山暮雪图轴 绢本 56x102

宋 佚名 雪景图 纸本97X53

宋 佚名 雪景图 绢本74X35

宋 佚名 雪山行旅图绢本226x80台北故宫

宋 佚名 雪山行骑图页 绢本 29X23

元 朝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图绘高岭竞立,层岩蜂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空勾,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洗炼,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为黄氏晚年永墨山水画之杰作。

元 曹知白 群峰雪霁图

这幅是曹知白晚年的作品,在技法上已经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画面的左下方,几株松树巍然矗立,在这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里更显现出一派凛然不屈的丈夫气概;从构图上看,又与右侧庭榭周围的另外几株树遥相呼应。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通过对树木长短远近、虚实疏密的变化处理,使画面产生出强烈的纵深效果,进而使景象开阔,意境深幽。此作虽然是描绘雪景,却没有给人萧瑟荒凉的感受,相反,在这冰天雪地的景色之中,似乎还隐约能够感受到一丝融融的春意。一道在山崖间飞泻直下的流泉,虽然只是一处看似寻常的点缀之笔,却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使作品有声有色,更富有观赏情趣。

元 曹知白 雪山图 绢布

元 姚廷美 雪山行旅图

此图取高远之景,绘深谷大山,古木怪石,山路蜿蜒,溪流潺潺,屋宇坐落在山脚下、山腰间,行旅队伍行进于小桥上。从布景上看,作者延续了北宋山水画可居可游的构图方式,把人与山川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打破冬日山川的荒凉感。画面上虽然运用了大量的留白与渲染,但作者精妙的笔墨和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段,依然是画面充满生机,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寒冬,山川仍然有其精神和气魄。在笔墨技法上,山石只用了很少的勾勒,以淡墨为主,大面积的山体是留白的,或是只有一层淡淡的墨痕,其着重点在山阴处,从浓到淡的层层渲染,使整体山川深邃而迷蒙,山头的浓墨苔点,也是山川更有精神。树则主要以勾勒为主。全图还有一个刻画极精细处,即溪口,它也为暗淡的冬景增添了生气。此外,为了突出冬日景象,江面与天空都以淡墨晕染;而为了强调山头积雪,天空的墨色有意加重,这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统一。

元 郭熙 雪山行旅图轴绢布106x51.5

明 朝

明 戴进 雪景山水图

此画构图奇峭,山峰走势怪异,树石坚硬,房屋琼楼掩隐于山峰后面,与远处的云霞相接,很是俊朗动人。仔细看庭院的屋中有几人正在下棋或玩耍,院中一人正在扫雪,路上一主一仆正向庭院走来,整个画面体现了一个“闲”字。先以淡墨勾石骨,由淡而浓,多次皴擦,层次加深,似先用湿笔,然后用干笔皴擦,作解索皴、牛毛皴等。用笔活而不乱,层次井然。

明 朱邦 雪江卖鱼图 163.5X101 安徽博物馆

明 钟礼 寒岩积雪图

季节的变化,为大自然改换面貌、增添新色,冬天时万物凋零,呈现一片幽寂的景象,最适宜入画。画中白雪覆盖了整个溪岸与山峰。长松挺立在庭园中央,屋宇周围处梅花绽开,在静谧的气氛中增添生气。屋内坐着两位秉烛谈心的文人,微弱的烛光,也为幽寂昏暗的景色带来丝丝地暖意。描画冬景山水,最常用的技巧是“借地为雪”——即以预留的画绢底色做为白雪,然后在天空水面与山坳处,用墨渲染,衬托白雪皑皑的效果。本幅就将浓密粗黑的线条,聚集在山石侧面,使皴笔与造型狭长的岩石相互平行,让整幅画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从画风判断,此画可能出自明代宫廷画家钟礼之手,虽然左下角有“马远”的款记,但疑为后人为了提高画作价值所添加的伪款。

明 雪舟 秋冬 山水图 46.4X29.4 东京

明 吴伟 灞桥风雪图

这幅作品,描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岩,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逼人。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明 雪舟 秋冬山水图 46.4X29.4 东京

明 王谔 寒山图

此图画突兀雪山,巍巍峨峨。古树盘错,叶多凋零。山道上行旅者趱行。山石多作斧劈皴,间以粗笔横斜扫擦,笔力劲健,笔触清晰,深得宋人画法。树枝瓷意挥毫,笔墨飞动而刚健。树上一片寒鸦,打破了深山的寂静。危崖殿堂,经营亦妙。全画气势宏伟,写雪而不落俗套。在高山严寒之间而具浓厚热烈的生活气息,行笔简洁而意境高深,较之诸家,有继承也有所变化,可视为明代时代风格较典型的一件作品。

明 项圣谟 雪影渔人图 纸本设色 74.8X30

明 蓝瑛 溪山雪霁图

画面左上方的溪山被白雪覆盖,枝桠彷佛披上白衣,展现万千姿态。山巅和脉岭及岩石缝隙,则布满了银白色晶莹闪烁的苔点。蓝瑛在画中运用石青、赭石、白粉不同的颜料,让丰富的色彩交织在一起,表现雪后放晴山景瑰丽的景象。画中央有一条小河延伸到右下方溪岸。一位穿着红衣的文人坐在船上,望着这一片美景陶醉其中。这幅〈溪山雪霁轴〉景色清新绚丽,充满诗意画意,不禁让人想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明 蓝瑛 雪溪图绫本27×38

明 唐寅 柴门掩雪图 纸本 82x46.7

明 吕纪 寒雪山鸡图轴 纸本 135.3x47

明 陆治 雪后访梅图轴 纸本 76x40

清 朝

清 石涛 雪景山水图

此幅雪景山水册页,属石涛十二开画页中画法最为怪异的一件作品,天空水面以淋漓水墨涂抹,墨色翳润,山峦皑皑白雪,用极简括皴笔草草舒写,笔断意贯,气脉成章,显得丘壑在胸,任心所成。林木树叶苔色,以阴阳衬贴法概写,点中夹水夹墨,一气混杂,如缨络连牵,浑融透明,使整个画面景物给人以萧疏寒冽、沉寂明净的意象。

清 王翚 山窗封雪图 纸本 34.3x88.4

清 弘仁 西岩松雪图

画面以局部特写山峰雄伟之势,以勾勒为主,画雪景“借地为白”,略加渲染,山石阳面留白,阴面着墨,树木墨色较浓。构图繁密,笔法清健,意境高古。画面着意刻画了象征高尚、纯洁的松树和白雪,形象简洁,是作者精神高度净化后的影迹,给人以伟峻、静穆、圣洁、一尘不染的美感。

清 袁耀 扬州四景之一 平岗艳雪 绢本 57X66.1 故宫

清 王翚 仿李成雪霁图 112.7x35.9 大都会

清 李寅 雪岭盘车图 绢本 133.5x73.5

清 冷枚 雪艳图 绢本 40X70

清 袁江-册页江雪楼台(中国美术馆)

清 袁江-册页江雪楼台(中国美术馆)

把手机横过来欣赏长卷雪画

北宋 高克明(传)溪山雪意图卷全卷绢本41.6x241.3大都会

北宋 梁师闵 芦汀密雪图(全卷)绢本26.5x145.6北京

南宋 刘松年 雪山图卷纸本21.6 x142.6大都会

清 励宗万 探雪图卷27x249

清 励宗万 探雪图卷27x249

宋 赵佶 雪江归棹图卷(全卷)绢本设色30.3×190.8 故宫

宋 佚名 雪渔图卷(全卷)绢本377x42北京

(0)

相关推荐

  • Artlib线上展览 | 雪落下的声音——中国历代雪景画

    <暮雪吟> 古琴演奏:张艳 前 言 雪落下的声音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

  • 中国绘画纵横导览|同属“北方流派” 范宽和李成为何被称为“一文一武”

    中国的山水画主要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北宋南北两大山水画派中的李成.范宽.董源以不同 ...

  • 历代名家冰雪山水画欣赏专辑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雪景历来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早在<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中,雪的形色质就被赋予了喻象的表现,雪的物理.物状与人的性情联系起来,具有了抒情言志的表意功能.雄浑 ...

  • 山水画教程 | 历代名家经典画石皴法的运用图解,太全太详细了!

    石,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以及盆景.园林等工艺美术设计中都有关涉,尤其是在山水画中,更是重要的描绘对象.神韵.风采.形态生动的石,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采石矶图    贺天健 皴法是表现山石﹑ ...

  • 山水画教程:历代名家经典画石皴法的运用图解,太全太详细了!

    石,在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以及盆景.园林等工艺美术设计中都有关涉,尤其是在山水画中,更是重要的描绘对象.神韵.风采.形态生动的石,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采石矶图    贺天健 皴法是表现山石﹑ ...

  • 跟着古代名家学山水画中的点苔(收藏)

    中国山水画,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点苔是山水画中一种含有装饰性和概括性的重要技法. 下面请向古代山水名家学习一下,增长知识,运用到自己艺术创作上吧! ↑唐伯虎的苔点,琐细轻薄,仿佛被 ...

  • 牛年赏牛画,最贵的牛,都在这里了!看看古代名家画的牛!

    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李可染 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 ...

  • 古代名家山水画

    山水画崇尚可居可游,自古为文人雅士所钟爱, 以其虽斗室之居,而可作千里卧游之想: 山水画崇尚远意,虽列冈峦万状, 绵延百千里,而其意尤在百千里之外. 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 &quo ...

  • 古代名家山水画作品赏析

    国画山水画教程 18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山庄秋稔图 清 袁耀 此图描绘山庄秋天的景色.村舍环绕于绿色山树中,茅庐内村人闲适,近处一牧童放牛于缓坡之上:远山高耸,突兀奇绝,烟云缭绕.设色青绿,构思精巧 ...

  • 寒梅傲雪:历代名家经典画梅集赏

    梅花最令文人们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 ...

  • 七位古代名家笔下的经典雨景山水!

    清 石涛<烟树涨村图> 烟中每有无根树,雨外尤多没骨山. 雨景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无奇特可言,但历代文人墨客往往藉其抒发情怀,于是雨也就随之"文化"了起来. 明 戴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