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贞麟作品欣赏
林 泉 之 心
文/刘贞麟
林泉者,山水之谓也,隐逸之名也,丘园养素心,长亭抒远怀。或掬清泉而烹老茶,或植新竹而观清影,蜿蜒道远,日暮西山望晚霞,虫鸣鸟啾,沐浴晨雨思古心。又何谓林泉之心耶?落落不动也,微波欲平也,或有名闻,或有利养,日送千帆皆过往,滚滚江涛不留痕。
宋范宽久入山林,面揖华岳终日枯坐,可谓心定,元李衎为写墨竹,隐居竹林二十年,可谓气闲,又文与可身在公门,心系空谷,日诵金经可谓忘形。此皆先贤忘机之行林泉之心耳。
华夏之地,文脉鼎盛,书画圣手代皆有之,地不分南北,人不论东西。山林虽远而心往之,或曰林泉虽远而心中有林泉耳,故诸先生笔下或清幽淡远、或宁静旷达、或明净洗炼、或敦厚素朴,又可谓画中君子,擎生花之妙笔,绘林泉之高致。此次借古开今,以图雅集一乐,翰墨叙事开怀畅谈,不亦快事哉?
艺 术 家 介 绍
刘贞麟,山东巨野人。致力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研究、创作和教学体系建设,在经学、画论、书学、画法源流等领域均有涉猎。曾在北京、南京、济南、深圳、临汾、乌海、青州、临沂等地举办展览。在人民大学、荣宝斋、临汾博物馆、宜春学院等地举办讲座。多家电视台、新媒体为其拍摄专题片,报刊杂志均有相关报道。出版有《刘贞麟画集》《刘贞麟作品精选》等作品集。现为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霍春阳传统艺术研究会会长、江西宜春市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百安书院创始人。
一枝清奇 138x34cm
中国绘画的中和之境
宋代欧阳修讲过“ 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之趣,简远之心难形。”
这里面讲的闲和严静,指的就是中庸之道,而萧条淡泊,就是经过繁华之后的平淡,是没有情绪,也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的境界。没有了情绪,也就是达到了“无我”的境地,才能与天地同参,与万物一体。做人到了这个境界就是圣贤了,画到了这个境界也可以超凡入圣。在绘画的品鉴中,称这样的绘画为逸品、神品。
携手与君看 45x34cm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
中庸是讲道的书,这里是讲君子如何求道为道。尊德性而道问学——是求道,人要遵循自己本性的德性而起用,这个起用就是要在日常的言行中落实。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是讲道的特点之一是无处不在,在最高远处和最微小处都有道的存在。极高明而道中庸——这里是讲道之用,道并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这些庸常的事情中,君子就是在庸常的事情中让道发显,在庸常的待人接物中成就自己。就是指它的理是非常的高明,却落实到生活的庸常之中。
果然如此 45x34cm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每天去执行、落实这种庸常的具体的事务时,还能时时体会到这种无处不在的中庸之道,这个人就可以做到敦厚,而且处处能够恪守礼节,随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
从理上讲,所谓的中庸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从现实上讲,是变化中的平衡。在中国的绘画中庸是寻常当中的形象,画面不以奇形异状示人。
举手摘星辰 45x34cm
也就是说中庸之道它就在我们日常的一餐一饮中,一坐一卧中。在绘画当中,就在寻常的一花一木、一鸟一石中,通过最寻常的形象,能够展现深刻的道理。它不是故作高深这样的举动,而是尽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自自然然地展现出来。
那么什么是中呢?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
在没有任何情绪发作的时候,就是一种中的境界。当我们一个人没有任何情绪的影响,再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身心对世界的认知才会更加的真实。那么这样就能够接近中的境界。
月心玉质 45x34cm
没有自己主观意念、主观情绪渲染的感知形象,那就是中和的形象。在我们中国的绘画传统当中,把这种形象看成着一种很高明的意象,我们就叫中和,也叫大象。
那怎样才能够克服掉这些情绪呢?
在大学里面讲了具体的方法,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也就是讲修身,他需要做格物、致知、意诚、正心这四门功课。
竹外青山不改色 136X68cm
什么才是格物呢?格物就是这个人内心不受外部的人事物的影响,也就是孟子所讲的心要放到它原本的位置,不向外驰求,它就能够做到不受外物所牵,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内心平和以后,智慧就会自然的发显,智慧一旦发显,就能够看到真正的方向。那么他的心意就不会妄动,就会专心专意的去做一门功课。这个时候就是意诚,经过这样长时的意诚,就能做到心正。
南湖泛舟 134x50cm
那么这心会为什么而不正呢?在大学里讲是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愤怒、嫉妒就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那么这里面提到的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通通都是心收到外物牵动的情绪变化。人不被外物所牵制,内心保持中正平和,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闲和严静”,这才是一个心原本的状态。
此境只应天上有 45x34cm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不如意的事情而让这颗心变得有所偏失,或偏于忿懥,或偏于恐惧,或偏于好恶,或偏于忧患。一旦如此,这颗心就不正了。心不正就会被不良的情绪所影响。我们观察到的花草,山川大地就不能还原他本有的样子,万物都有了我们情绪的色彩。那么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就不是高境界,达不到士夫画风所提倡的中正平和、浩然正大之气象。
从上面论述可知,中即正也,正即中也。中为内、为道、为仁、为心;正为外,为德、为义、为行。中与正是和谐的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
大春之歌 45x34cm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孔子有一天对曾参说:“我为人处事有一个原则是始终贯彻的,”曾参应是。孔子出门以后,有弟子不知道他们对话的含义,就问曾子这是何意?他就回答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的原则只是忠恕而已,他一生就是这样做人做事的。忠恕就是夫子为人言行的一种表现,夫子内心是仁,是非常淳朴的,所以忠恕的言行是作为朴的外端展现出来的,言行为忠恕,立心为朴素,那朴的行为就是圆厚,亦圆亦厚,圆厚的绘画则近于道。在绘画当中,圆厚朴素是中正的载体来表现。
置瓶等花开 45x34cm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
子禽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当地行政长官来恳求从政方面的指导,孔子得到的这种礼遇是他自己去攀缘得来的吗?还是别人给予他的。子贡就说这是夫子温良恭俭所得到的礼遇。夫子的追求和普通人是不同的,夫子是求于内,而不求于外,他是不停的对自己内心德行、境界的提升,而外在的声望自然而然的兴隆起来。其德于内而形于外,德高自然望重。
桃李春风 138x34cm
那么在绘画里面,就是指要追求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于笔法形和神的追求。当笔法厚实、神气盈满的时候,绘画的外形就自然而然的丰厚起来,叫内充而外盈。在另一方面是指作者,在道德学问上面一天一天的充实自己,如明代大画家文征明讲的“人正则笔正”,那么他绘画当中的气息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呈现出一种庄重、中正、平和。
甘霖遍布 45x34cm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的“和”是言行能够和天地大道、天性合而为一,君子的“不同”是在不同领域里面做事方法的不同。小人的“同”是都在追求私利私欲,小人的“不和”是指不能和天地的德行和。而君子追求的大道是相同的,君子不会用俗世的观念和人为的规矩刻意约束自己,他的内心是广阔自由的,能得到大自在。
他年可知月下逢 45x34cm
清人笪重光论画所云:“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林峦交割,以清为法。”以浑为宗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道体是统一的,不是割裂的,万有归一。以清为法,清指的清楚,每一个笔墨、形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这正是君子和而不同,是绘画的大规律。
雨过水如天 45x34cm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说,仁是人心的本体、是本然,是充满慈悲、良善的一颗本心。义是人的道路。所谓义就是遵照仁心而执行的一种行为,这就是人要走的道路。舍其路而弗由。舍弃掉仁而改行其他的道路,那是改行非仁的道路了,让心向外求、向外攀援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不知道让心回归到仁的本位上来,这真是一件悲哀的事啊!
玉女呈玉姿 45x34cm
人的鸡狗逃出家门了,还知道四处把它找回来,但是人的这份心跑出去了,不在本位上安守,为什么还不知道把它找回来呢?学问之道无他,做学问的道理没有其他的,只是把这颗时时刻刻向外求、向外攀缘、向外留恋的妄动的心,放回它的本位上而已。那么在禅宗里面叫安住当下,就是让你安安稳稳的守住这个心,让妄念一点点的减少。
梅兰竹菊四条屏 138x34cmx4
我们在求其画道的过程当中,应该是要做到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够在绘画道路上走向一个更深远的境界,才能做出一番成绩。回归本位的心境,人是安然恬淡的,所创作出来的作品,给人的感受就是安详、静穆、内敛,给人带来一种穆如春风的美感,得大安静的美感,这是一种中国画的高境界。
来源:荣宝斋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