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记述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故事

《巨流河》是中国台湾著名学者齐邦媛先生的回忆录,2009年回忆录出版时作者已八十五岁。她自称这是在“最后的书房”中写下的“一生的故事”。

春节看这本书,是有挑战的,毕竟不论是背景还是书本本身,都有着一股沉重感。

好在书买了很久,我已经翻阅多次,春节期间,只是把它看完。

巨流河即辽河,是清代辽河的名称。辽河岸边是作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国破家亡,烽火连天,作者从关外逃到关内,又到南京,到武汉,到长沙,到重庆,最后到台湾,也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女孩,步入中年,再至老年。几十年颠沛流离,从少年到白头,从东北到台北。《巨流河》即以这时间、空间为线索,再现了那个时代一幅幅催人泪下场景。

那是一个被苦难浸泡着的时代,那也是一个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起抗争的时代。一个民族,在这生死存亡时刻,迸发出骄傲的自强不息精神,光耀千秋,永垂青史。那些波澜壮阔史诗般的场景固然令人心潮澎湃,可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齐邦媛所叙述的往事,更加真切感人。

“九一八”后,大批东北流亡青年不愿做亡国奴,来到南京。 “国立中山中学”专收东北流亡子弟,师生们自己动手,建操场、垒围墙。围墙上写了八个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师生们每天清晨,升旗唱校歌:“……白山高黑水长,江山兮信美,仇痛兮难忘……”你一定能够想见,那时孩子们眼睛里的泪光。南京失陷后,学校辗转南迁。那一年除夕,学校迁到了湖南湘乡一个祠堂。全校集中包饺子,一路逃亡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热饭的孩子们在一起吃了一顿饺子。在祠堂外河边的篝火旁,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唱起了著名的《松花江上》。火苗为之闪动,河水为之呜咽。这首歌,随着孩子们一路流亡,一路传唱,唱遍了万里江山。

那时,齐邦媛才十三岁,逃到长沙后,全市举行爱国大游行。她报名参加了学校鼓乐队,老师问她要做什么时,她坚持要敲大鼓。她认为,表达她抗日的感受只有敲大鼓才能充分表现。可幼小瘦弱的她根本背不动大鼓。老师决定,找一个壮一点的同学背着鼓,她在旁边敲,引领整个鼓乐队——因为,她是一个东北流亡到关内的孩子。多少年过去,你可以想像那样一幅场景:一个瘦弱的东北流浪女孩,奋力地敲着大鼓,引领着呐喊着的游行队伍——这是一个怎样激动人心的画面。

一九三八年,齐邦媛全家随着流亡学生到了重庆,在南开中学读了六年书。因为南开矢志抗日,南开中学是“七七事变”后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校长张伯苓先生四处讲演,主题就是:“中国不亡,有我! ”年近七十的张校长每天早晨,都扶杖出来巡视,看到路旁的学生,就停下来,关切地问候冷暖起居。他珍爱这些孩子——因为,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望。在重庆,最难忘的是“千人大合唱”。合唱背景就是日本人轰炸后的废墟残垣。那是一个夜晚,全市二十多个合唱团齐聚在这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歌声中,演唱者和听众都泪流满面。

综观全书,齐邦媛能有波澜壮阔的一生,源于她自身不懈的努力。齐邦媛少有单纯的娱乐,绝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工作、家庭上,最多的娱乐大概只有求学时的散步和中年后的周末爬山。她的一生可说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她读书不是做一个简单的书虫,而是试图将读每本书的过程上升到做学术、做文化的高度;她行路不是做一个走马观花的过客,而是融入不同地方的生活,在生活中让自己得到更多体验。

齐邦媛人生中的关键节点面临诸多选择,我将自身代入其中,大都难以如她一般选择更积极更勇敢的选项。比如我大概不会在成家育儿之后选择远渡大洋到异国求学,大概不会在政治压力下保护一种文人式的坚持,大概不会突然接下一份全新的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做好。

选择的不同大概源自眼界的高下。

《巨流河》让我感慨的是作者贯穿全书的一种开阔的眼界。这种超出常人的眼界得益于作者有一个作为“台面上人物”的父亲,得益于时代的激荡,得益于作者自身努力得来的学识。

选择的不同又让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就是这些做选择时不同的视野,我们被划分到了不同的世界。

齐邦媛的文笔并不十分老道,但自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种魅力,首先是因她自己怀着一种极大的热诚与使命感在书写,她要写的是一个巨大而有争议的时代,太多太多搁置在心头数十年,早已凝结成一片片的云雨,抛出来的不是惊雷,就是大雪,白茫茫把你的心掩了一片,再不记得其它。她试图用一种尽量平静的情绪走入自己的回忆中,不夹杂太过于私人的感情,因为这不是她的回忆录,不是她一生情爱的展现,她甚至连个“爱”都用的那样小心谨慎。

(0)

相关推荐

  • 台湾80岁高龄作家写下引以为荣、真正存在过、最有骨气的中国

    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这本书写的是一部家族史,但反映的是一部20世纪中国人的苦难史,更是一部民族救亡图存的抗战史. 书中 ...

  • 台湾女作家齐邦媛《巨流河》:弦歌不辍,八千里路云和月

    我喜欢研究历史,但不喜欢中国近代史.因为在这短短百年中,充满了割地赔款,屈辱沦丧,令人不忍卒读.这本书又把我带回到那个年代.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来读<巨流河>这本书,是不容易体会到其中之厚重 ...

  • 巨流河如此悲伤

    巨流河如此悲伤 ▷菩提之恶花 <巨流河>是齐邦媛先生的一本世纪回忆录,记述从长城外的"巨流河"开始,到台湾南端恒春的"哑口海"结束-这段淡漠的痕迹, ...

  • 那一条难以逾越的河流

    有一条这样的河流,一个家庭经历了两代人.历时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得以跨越.这是一条现实存在的.位于辽阔黑土地上的河流,这是一条流淌在千千万万东北人心中的河流,这更是一条奔腾不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河流.这 ...

  • 【方志四川•书评】田闻一 ‖ 我看《巨流河》(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看<巨流河> 田闻一   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那年,我在台北重庆南路书刊一条街,一家很大的书店里,看到畅销书<巨流河>:同时也看到我一本书畅销,是台湾时代出版社刚出不久 ...

  • 【辽宁老建筑-新民:巨流河古城】

    巨流河在历史上曾为交通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在清朝,康乾嘉道四位皇帝十次东巡祭祖和回銮途

  • 近代文献中巨流河古城

    <东北名胜古迹轶闻> [古城]彭香阁云:新民县东二十里之巨流河驿,其附近处有古城一,墙虽倾圯,城基犹在,方圆可二里,其门墙尚能辨认.据耆老云,此城系高丽遗迹.相传李唐东讨时,高丽将克伦据守 ...

  • 不玩微博不玩微信,白岩松抖音直播首秀荐书

    4月30日,为了拯救实体书店,白岩松在抖音开启首场直播,连线六家民营书店,聊聊关于读书的话题. 直播中,白岩松一边签书,一边跟大家互动,聊了很多关于读书的感悟,分享了自己读书的故事,他笑言别人都是直播 ...

  • 触摸苏河(回眸百年建筑)

    在"河滨之源"南望,对岸是外滩源33,南苏州路的3幢洋房是原划船俱乐部.原教会公寓和原新天安堂,分别落成于1905年.1899年和1886年,呈现的是英国维多利亚风格.新巴洛克风格 ...

  • 《巨流河》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284部作品 <巨流河> 作者:齐邦媛 长度:33.1万字 适合:初中以上 这是一部自传,作者齐邦媛1924年出生在辽宁铁岭,那里有条河,叫巨流河,就是现在的辽河. 齐 ...

  • No. 71 终于读到《巨流河》

    去年初听人介绍,便想读齐邦媛的<巨流河>.一年多时间了,相遇,又不遇几回,终是没到读到. 开始,不知道齐邦缓是什么人,听了简单的介绍,想当然的以为如今仍然是住在大陆的东北人.后来,才知道是 ...

  • ​如此忧伤,如此温暖,如此感动 ——《巨流河》读后

    因"疫情"宅家,读书遣时,其中齐邦媛教授的<巨流河>感触极深.那日读完已是夜里两点,由于感慨又感动,不能入睡,躺在床上,身懒脑不休,思潮澎湃,脑海里写出了几大段文字,当 ...

  • 「新民旧事」巨流河古城遗址和彰武台门村名由来

    一.巨流河古城遗址 巨流河古城 辽宁省新民市巨流河城址位于市东城街道巨流河村,因所处地而定名.该城建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原是清代一个水军都督府.1682年(康二十一年)置巡检司于此.17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