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住院,我从打杂中收获的3点启示

前段时间生病住院,我发现,人和人的差距真挺大。
我所在的科室有2个实习护士,她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每日定时定点催促病人自行检测体温,把结果报给护士。
A护士每次进病房,温柔提醒病人自行检测体温,然后转身就走。
5分钟后登记体温,发现病人还没开始测,于是再提醒一遍。
转到另一间病房,也是同样的结果。
一个病房3个人,12间病房,总共36个病人,一天询问2次体温,每天提醒病人72次。
据我观察,几乎有一大半的病房,同一个时间点,A护士至少需要进去两次,工作量大大增加。
相比之下,B护士则聪明很多。
她来提醒时,必须看着病人把体温计夹好,才离开。
有时遇上病人不配合,她便笑嘻嘻地要求对方测量,或是讲道理,或者唠家常,总之让人无法拒绝。
时间长了,大家把B当成朋友或家人,总在护士长面前表扬她;而A,在我们眼里,她只是个护士。
同样是简单的打杂,为什么结果却差这么多?
根本原因在于:给打杂贴标签!
职场中,很多人认为打杂是很LOW的行为,只有能力不行的人才打杂。
内心看不起打杂,工作不上心,吊儿郎当、得过且过、缺乏思考、没有精进,最后打不好杂。
简单的活干不好,领导自然不满意,于是也给你贴了个标签:打杂都打不好,还能干什么!
在领导心里,你只适合打杂,恶性循环。
刚工作时,常听前辈说,打杂就是跑腿的,没有含金量,谁都能干,差不多就行。
一个新人,如果没有独立判断,听信他人错误建议,得过且过,真是自毁前程。
在我看来,打杂并非没前途,反而,我们要充分利用打杂,有所收获。
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
越是基础工作,越能看清,自己有几斤几两。
打杂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
心里抗压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灵活变通能力、业务专业能力,等等。
正在贴发票,别人找你领办公用品,领导又给你安排校对文稿,同事请你帮忙出去接人,此时电话响了,有群众咨询政策……
这一堆事同时发生,你是手忙脚乱、热血上头?还是有条不紊、统筹安排?
做好小事,未必能做大事,但能干大事的人,必能做好小事。
不要整天眼高手低,自我感觉太好,做点打杂的事便觉得委屈,大材小用。
越是这样的人,能力越不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抵触打杂,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摆脱打杂岗位,从来意识不到,为什么安排你打杂,打杂中自己有什么样的短板。
聪明的人,在打杂中发现不足,时常思考:为什么打杂这样的小事我没做好?哪些能力还欠缺?找到问题,默默改进,精准提升。
愚蠢的人抱怨,才华在打杂中埋没;聪明的人庆幸,问题在打杂中暴露。

察觉微妙的人际关系

打杂和做业务不同,涉及部门多、接触人员杂,这里面不单单是做事情,还隐藏很多微妙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
负责制作宣传栏时,我发现,处长表面恭恭敬敬,背地里,却和领导对着干。
比如,分管领导要求版面包含4部分内容,处长则要求我改成3部分;分管领导要求3天完成,处长硬生生拖了一周。
通过做版面,我发现了两位领导的微妙关系。
今后工作中,肯定不会在分管领导面前,说处长的好,也不会和处长说“分管领导安排的”这类没脑子的话。
很多时候,我们说错话、得罪人,是被表象迷惑,看不透本质。
打杂,就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利用打杂,开阔视野
不是把你放在高的平台,你才有发展机会,而是你主动寻找发展机会,才能得到高的平台。
可惜,很多人的这个逻辑是反的。
因为我的平台不行、岗位不行,我的工作没意思,所以我的才华施展不出来,只好混日子。
思想指导行动。
带着这样的认识看待工作,你有两种结果:要么累死累活厌恶上班,要么日复一日蹉跎岁月。
现在,我们换一种思维模式:
短时间内,我无力改变现状,能否从现有工作中,得到进步?
把眼光从打杂转移到灵活做人、扩大交际上去,由点到线、到面。
我原来的单位是个清水衙门,我也只是个没背景的小员工。
后来,我认识了很多党委口、行政口的人,有的还变成了很好的朋友。
按我原来的起点,不可能认识这么多人。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整理单位档案,因为业绩突出,被评为辖区内试点单位,很多单位来学习取经;
工作认真敬业,被抽调到巡视组打杂,认识了纪委的同志;
移交疫情防控资料,认识了医保局的人;
联合其他单位举办外出活动,被办公厅领导赏识,借调办公厅半年。
大到住房补贴、政府采购、会务接待、考察新人、外出调研,小到统计人数、分发手册、拨打电话,每一个工作都得有打杂跑腿的人。
职场发展,重要的不是你干什么工作,而是你有没有“获取”思维,“得到”意识。
如果没这种意识,即使把你放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你也只会按部就班,让优质资源和大好机会从你眼皮子底下,白白溜走,你还不自知。
身在职场,打杂不可避免。很多大领导,都打过杂。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有的人,能从打杂华丽转身连级跳,而你,一直在打杂?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