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鹅口疮(儿科)】
鹅口疮
鹅口疮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久病体弱及久泻脾虚的婴幼儿及新生儿最易罹患。临床以口舌黏膜散布白屑、状如鹅口,甚或满口白屑,状如雪片为特征,故又称雪口。此病西医也称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本病四季可发,一般症状轻微,或有轻微的吮乳困难。如治疗不当,或体质羸弱者,病常较重,甚或有向呼吸道、消化道延伸,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并有呕吐、声音嘶哑等严重症状。
诊断依据
1、舌上、颊内、牙龈或上唇、上腭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等处蔓延,影响吸乳及呼吸。
2、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
3、取白屑少许涂片镜检可见真菌的菌丝及孢子。
鉴别要点
1、口疮多见于婴儿、儿童,临床见口舌黏膜及颊内黏膜上出现淡黄色或白色溃疡,周围红赤,不能拭去,用力拭后可出血,局部有灼热疼痛感,婴儿有烦躁不安,啼哭不止等情况。
2、白喉多见于2到6岁的儿童,咽部的白膜为灰白色,可蔓延至舌根上腭,白膜致密,紧附于黏膜之上,不易剥离,如强行剥去则易出血。伴有发热、神疲、烦躁等症。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鹅口疮有虚实之分,实证者病程短,体质好,可伴发热、白屑较多而厚、甚可蔓延至咽喉、鼻腔。虚者病程迁延或反复不愈,体虚面白颧红,或有低热,鹅口白屑稀疏。
(2)辨轻重:轻者体温不高,纳食稍差,呼吸平顺,鹅口范围局限。重者可见高热、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白屑范围广泛而多,可阻塞气道,呼吸困难,影响吮乳进食。
2、治疗原则
实者以清热解毒泻火为主。虚者以滋阴降火潜阳,引火归原。可配合药物外涂以缩短病程。
3、分证论治
(1)心脾积热
【证候】口舌满布白屑,周围红赤,面赤唇红,口干喜饮,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指纹紫。
【治法】清泻心脾积热。
【方药】清热泻脾散加减。黄芩6g,黄连3g,生地黄12g,生石膏25g,栀子8g,灯心草5g,赤茯苓12g,酒川军1g,藿香(后下)6g,薄荷(后下)5g,金银花10g,外用冰硼散涂搽患处。
(2)虚火上浮
【证候】口舌散布白屑,周围淡红,形体怯弱,面白颧红,口干不渴。舌质嫩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引火归原。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生地黄、熟地黄各10g,枣皮8g,淮山药、茯苓各10g,丹皮8g,泽泻10g,知母8g,黄柏、桔梗、怀牛膝各6g,肉桂末
【冲服】0.5g,外涂冰硼散,并用吴茱萸末醋调敷涌泉穴,每晚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