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承气汤——便结发狂,腑实危症

1便发狂——李孔定医案

顾玉岩,年六十,患伤寒。服药头疼骨痛已除,身热烦躁,兼发赤斑而狂。诊之,六脉沉数有力,目瞪直视,禁不出声,舌黑芒刺,四肢冰冷。询其大便,二十日不行。谓年虽高,脉尚有神,力任无事。投以大承气汤,目闭昏沉,咸谓决死。一二时顷,腹中鸣响,去燥屎若干,诸症脱然,仅存一息,改用人参、麦冬、归、芍、芪、术,调理而安。《续名医类案?伤寒》卷一。《经方一剂起沉疴》

论:本条医案,典型的太阳病,传阳明腑实。头疼骨痛已除,这是伤寒表实证。身热烦躁,阳明腑实证,腑热外蒸而内薰。发赤斑者,此是营血郁热,未能透泄,仍是有表证不解之象,狂者,腑热内蒸,血热不能外泄,神乱则发阳狂。沉数有力,此是阳明之脉大。血伤腑热,则目瞪直神,舌黑芒刺,此是火胜而水负之象,也就是阳明病土实,土克其水,则火胜而水负。芒刺而焦裂者,火盛而燥结也。祥观《四圣》舌病解。为什么会四肢冰冷,是伤寒表实未解,还是内热实而里阴外居?太阳四十,背微恶寒者,阳乘阴位,而生里热,则阴乘阳位,而生表寒,无则客于肢节,近则客于脊背,脊背肢节者,皆阳位也。此就是里阳实热,而逼竭里阴,客浮于外之义。另一个用大承气的重要依据,大便二十天未行,此放心大胆用承气泄之。

2伤寒烦躁便——罗天益医案

静江府提刑李君长子,年一十九岁,至元壬午四月间,病伤寒九日。医者作阴证治之,与附子理中丸数服,其证增剧。别易一医作阳证,议论差互,不敢服药。李君亲来邀请予为决疑,予避嫌辞。李君拜泣而告曰:太医若不一往,犬子只待死矣。不获已,遂往视之。坐间有数人。予不欲直言其证,但细为分解,使自忖度之

凡阳证者,身须大热而手足不厥,卧则坦然,起则有力,不恶寒,反恶热,不呕不泻,渴而饮水,烦躁不得眠,能食而多语,其脉浮大而数者,阳证也。凡阴证者,身不热而手足厥冷,恶寒蜷卧,面向壁卧,恶闻人声,或自引衣盖覆,不烦渴,不欲食,小便自利,大便反快,其脉沉细而微迟者,皆阴证也。诊其脉沉数得六七至,其母云,夜来叫呼不绝,全不得睡,又喜冰水,予闻其言,阳证悉具,且三日不见大便,宜急下之。

予遂秤酒煨大黄六钱,炙甘草二钱,芒硝二钱,水煎服之。至夕下数行,燥粪二十余块,是夜汗大出。翌日又往视之,身凉脉静矣。出处:《卫生宝鉴?阳证阳证辨》卷二十四。《经方一剂起沉疴》

论:这个阳证与阴证之论,在调胃承气汤的医案中好像也有此论。此喜冰水,是即不恶寒,又能饮水之义。所以此为阳证。数为阳脉,沉而有力,则为大脉。承气泻之。此病脉数,是有外感之热,医作阴证,百用附子理中,这是火上浇油。伤寒九日,若失解表,必成阳明腑证。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60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3 阳明腑实——许叔微医案

一武弁李姓,在宣化做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日: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病家曰: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予曰:热邪毒气并留于阳明,况阳明经络多血少气,不问老壮,当下,不尔,别请医占。主病者曰:审可下,一听所治。予以大承气汤。半日,殊未知。诊其病,察其证,宛然在。予曰:药曾尽否?主者曰:恐气弱不禁,但服其半耳。予曰:再作一服,亲视饮之。不半时间,索溺器,先下燥粪十数枚,次溏泄一行,秽不可近,未离已中汗矣,濈然周身。一时顷,汗止身凉,诸苦遂除。次日予自镇归,病人索补剂。予曰:服大承气汤得,不宜服补剂,补则热仍复,自此但食粥,旬日可也。故予治此疾,终身止大承气,一服而愈,未有若此之捷。[《伤寒九十论?证六》]

按语:老壮者,形气也;寒热者,病邪也。脏有热毒,虽衰年亦可下;脏有寒邪,虽壮年亦可温,要之与病相当耳。失此,是致速毙也。《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脉洪大而长,大为阳明。洪脉很少,此洪是卫气不能外泄之义,经阳内郁之洪。太阳三十一,脉洪大者,即是脉浮之变文,是表有寒而里有热。大为阳明,洪为经阳不泄,则知此为太阳病传来。而这个长脉,大体上是脉阴阳俱紧的变义,也就是从寸至尺,所以脉长。《四圣》脉法,长短者,阴阳之形也,长为阳而短为阴。洪大而长,应该阳病不解,是从寸至尺的意思,至于脉理,只作参考。

患者年过七十,如你临证,你敢不敢下?即然病实,实则实治,越畏不敢下,越是坏事。有不大便二十日作为依据,放心大胆的泄。

3腑实大便不通——许仕纳医案

1971年笔者在乡村行医,见患者黄某,女,56岁,因感时邪,吐泻交作,导致脱水。后经救治,吐泻停止,但随后即见口干、口苦、便秘难下。继而身热,心烦,双目红赤,眼压增高,视力模糊,舌红苔黄,脉弦而数。2周后病情更剧,大便不下,脐周阵痛,拒按,双眼赤剧痛,烦躁不安,舌红锋,苔黄燥,脉细数。中药历用增液汤、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便结终未得通。后经一老中医处以大剂增液承气汤加吴茱萸2克,竟肠鸣辘辘,泻下燥矢,诸症缓解。

按:此因吐下兼以药物燥下太过而转化为阳明腑实证,病证转化复因失于速下而进展到腑热炽盛、肝肾阴竭的地步。后期虽大剂增液、承气之类而燥矢不下,其燥热坚实程度可想而知。吴茱萸,《本草便读》谓:“其性下气最速,极能宣散。”《本草备要》载:“利大肠塞气。”笔者认为,本品辛升苦降,善于入肝解郁是其主要功能所在。肝郁气逆则诸气皆逆,非单纯胃肠行气导滞所能除。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此后临床虽未再遇此类险恶病证,但受其启发,对肝、脾、胃、肠疾患,症见腹胀、腹痛、呕恶、嘈杂、吞酸等出现肝郁气逆者,在对症处方基础上,根据病情加吴茱萸1~3克,可收到良好的下气散结的效果。(许仕纳《中医杂志》)《经方直解》

论:之前的吐泻交作,是葛根汤证,还是小柴胡汤证?不定。最后加这几克吴茱萸有点神奇。2周大便不下,拒按是燥屎内结而痛。脐周阵痛,也是燥屎。阳明三十八,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胃气郁遏,无下泄之窍,故绕脐作痛。

4腑实大便不通

40年前,余随岳叔应诊,治一阳明腑实病人。症见壮热谵语,大便秘结,5日未通,腹痞满胀痛,按之坚硬,口干,舌燥,苔黄,脉沉迟有力。前医与大承气汤加芦荟等药,连服2剂,秘结未通。倍大黄、芒硝再进1剂,仍不见下。腹满胀痛,烦躁欲死,改用导便方法,亦不见效,群医束手矣。岳叔寻思良久,偶忆《医学衷中参西录》有服大承气汤便秘不通,某医单用威灵仙三钱,煎汤服后大便即下之记载。依法与之,腹中鸣而转矢气,便仍不下。乃加牛膝三钱,两药合煎,服后便通,病去大半。

威灵仙与牛膝虽均为宣导下行之药,但通便之力何以胜于大承气汤?后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知是先后所用之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故。盖先服大承气汤,因脏腑气机阻滞,药力亦随之停顿,便既未能,药储腹内,用善于走窜下行之咸灵仙等药为向导,通其滞而引药下行,大承气汤借其势荡涤积聚,故便得通。威灵仙性急善走,能宣通脏腑;牛膝性质滑利,善下行。以此二味追施于大承气汤之后,确有推波助澜之功。余以此法用于临床数十年,屡奏其效。但不属伤寒热入阳明而致便秘不通,或非实热燥结者,均不宜用。(《三湘医萃医话》)《经方直解》

论:本案泄而不下,先加威灵仙,后加牛膝,取其先导之力,与承气相辅相成。上条加吴茱萸是何义?

5阳明腑实危证——唐医易医案

1978年季秋的一天早上,家住西华路的一谢姓朋友来找我说:他姥姥73岁,一周前感冒去医院打针输液后,病未愈反更甚。现在天天发烧,吃不下,没有大便。诊所的医生每天来上门打针输液都没有好转,要她住院又不肯去,还说死也要死在家里。家里人都很怀疑她是否过得了这一劫,我知道你师傅很有办法,能请他上门看一看吗?或是帮忙判断一下她还能捱得过几天。我说:师傅很少出门为人看病,还是让我试一下吧,如果我摆不平,再去请师傅也好说话。他说:好吧,反正我家里人都没有什么办法了,于是与他前往。

到得家中,朋友之母正在侍候他的姥姥喝粥。粥罢,又让她坐了一会屎塔(马桶),又把她扶上床,还夹了一支探热针。之后就与我讲起他姥姥的病况:昨天开始就不肯吃药打针了,嚷着要看唐医(广州老一辈的人称中医为唐医),说是打针很痛(青霉素),吃了那药片又肚痛(其实是胃痛,是用了阿司匹林),而且又不见好。上周就感冒发烧了,到市一医院看了几天也没见好转,后来不愿去医院就请诊所的医生上门打针。

我问:感冒后有出过汗吗?答曰:最初到医院打针后就有出过汗,还退过烧,但次日就又发烧了。我问:二便?答曰:已有六七天不大便了,刚才也没拉出来。这几天尿塔内都是尿,似红茶色。我过去帮她切脉,六脉皆实大而数,身汗(浆浆),双眼直勾勾地盯住我,也不说话,不时伸手拍打头部。一阵强烈刺鼻的驱风油气味冲来,我拿出她的探热针一看,39.5℃。我问她:你拍打头部又搽风油干吗?朋友说:昨天起喊头痛,今天更严重了,而且今晨开始眼睛也看不清了。我说好危险啊!于是急拟大承气汤:大黄四钱,厚朴一钱,枳实三钱,芒硝三钱。书罢仍觉欠妥,嘱其去抓药时买些甘油锭回来,待她服药后约半小时塞人肛门内。并催促朋友速去购药,好让她尽快服下。

出门后,我径直往师傅家赶去,将这案例详细禀告。师傅听后神情凝重地说:你胆子可不小!患者双眼直勾勾、不时用手拍头,说明她头很痛,热毒已上冲脑户。大便七日未行、身壮热汗出,这是阳明危证。但你药却是没投错,只怕是力不济,这大承气汤一投,见有大便解出者有救。如若不解,不可预料矣。我惊问:若有大便排出,而又未愈呢?

师傅说:再剂啊!必须见拉稀才收手。

我心里忐忑不安。午饭后,急忙赶去朋友家,半路就与他撞个正着。他说:姥姥喝了1剂药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喊里急要拉大便,拉出了七八颗坚硬的黑粪,头痛好像减轻了不少,体温仍有39℃,但眼睛好像能看得清东西了,以后怎么办?我说:药要再剂到拉稀为止,甘油锭也要配合用。

分手后,我朋友径直去抓药回家了。我回家后还一直惦记这事,晚饭后正想出门,朋友又来了,不过我一看他神色,就知道大战告捷了。他眉飞色舞地说:姥姥再剂后,排了三次大便,前两次是羊粪状的,第三次开头是硬条,后面全是拉稀,按你吩咐,停药。她大便后就不发烧了,头不痛了,喝了两大碗粥,刚才又吃了一碗饭。她自己说,已经没有什么不舒服了。《100首经方》

论:老人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死在医院里,这种旧观念反而救了他。腑实便结,用西医不行,而用中医,离了大承气也不行。阳明三十四,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胃肠燥结,即使泻下,也要用汤药泻下,而不能用丸药泻下。选用中医泻下,也是离了大承气也不行,也是非其治。

购书,请加好友  (微商与广告——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第四讲方证对应要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第四讲 方证对应 要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前面我们深入讨论了 方证对应的优越性,其一,方证对应是准确运用经方获取高效的一条捷径:其二,方证对应有助于发掘运用几近埋 没 的 高 效经方,如<古今录验& ...

  • 乏味枯燥?来看看好的医案该怎么写吧。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第571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网络  导读  好大夫更是好作家. 我们在读中医古今医案的时候,不同的医案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看曹颖甫医案时,觉言简意赅,微 ...

  • (五)调胃承气汤——阳厥,癫 狂,失眠,中消多食

    27阳厥--喻昌医案(清) 黄长人犯房劳.病伤寒,守不服药之戒,身热已退,十余日后忽然昏沉,浑身战栗,手足如冰,举家忙乱,亟请予至.一医已合就姜附之药矣.予适见而骇之,姑俟诊毕,再三辟其差谬,主家自疑 ...

  • (四)大承气汤——阳明腑实重症,阳明悍热,阳实伤阴,

    6腑实燥结--杜雨茂医案 王某,女,13岁.初诊(1973年6月14日):患儿于六日前病外感,次日发烧,最高烧至39℃,经用西药治疗,至第六日烧才退,大便自发烧之日起至今五日未解,曾用过果导等缓泻西药 ...

  • 曾庆明医案—糖尿病案13(少阳胆与少阳三焦湿热蕴结兼瘀血不化、伴阳明腑实)(大小柴胡汤案)

    一.病案简介: 张某,男,40岁.运动少,熬夜多,压力大,中度脂肪肝2年,超重(身高1.69m,体重75kg)三年,糖耐量异常4年.无高血压病史. 一诊:2013年6月27日 一年来空腹血糖(FBG) ...

  • 危病急病:张仲景辨阳明腑实八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

  • 养儿专找“独生女”?“双子户”家庭的新套路,三招便可识破

    随着二胎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家庭也变得越来越稀缺,也正是因为二胎的缘故,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的家庭也逐渐增多. 如果是两个女儿的家庭,街坊邻居或者同事见了会说:"两个女儿好啊,两个小棉袄,以 ...

  • 阳明腑实兼阴伤,护胃承气是良方

    I导读:护胃承气汤具有养阴攻下的功效,主治温病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 护胃承气汤 作者/李彩云 [原文] 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 ...

  • 辨证篇:张仲景辨阳明腑实8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

  • 大承气汤治急性脑血管病腑实症

    第 1812 期 作者 / 曾德环 程方 黎国昌 韩玲华编著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 ...

  • 张仲景辨阳明腑实八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

  • 辨证篇: 张仲景辨阳明腑实8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