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风俗:清明大如年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注:本篇部分插图来自于网络)

清明,既是一个农事节气,也是一个本地风俗文化的重要节日,它在新市人心中,一直放在很高的位置上。民间传统节日,有: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这八个节日名称中,“清明”的重要性仅次于“除夕”,真是不得了。在古代,“清明”与“中元”(七月十五)、“十月朝”(十月初一),三个日子合称为“三大鬼节”。所以,新市古镇历来流传着“清明大如年”一说。

一年一度清明,来新市一走,便感觉像过年一样的热闹与繁忙。热闹是指游人所看到街市情形,繁忙是指生活在新市的百姓状态。这些热闹与繁忙,不是官方发起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民间。它的热闹,来自于生活消费与娱乐需求的热闹,像饭店、商店、农贸市场、街市,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片熙熙攘攘。身置其间,有一种《情深深雨蒙蒙》的电影序幕场景,这绝对是生活原版。

而繁忙,那是这里的每个家庭都有繁杂琐碎的事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和部署中。清明节所有礼仪上的繁文缛节,一件都不能少。像寒食传统食物制作、迎来客往及送礼、清明祭祀、给各位先祖与姻祖上坟扫墓、准备蚕桑农耕之事、大人孩子踏青、观赏春日社戏巡游活动,等等。很多内容太过繁杂,这里就不及备载了。

新市,清明大如年。这里的大,是庞大,是规模的庞大。这些庞大,都是一些与社会相连接的活动,连官方都会参与辅助一些活动的举办,让清明的节日气氛一下子浓郁起来。这些庞大,都是一些与孝德传统有关的活动,人们藉此慎终追远、敦亲睦族,演绎行孝的方式,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牢记。这些庞大,都是一些关联一年生活最重要的蚕事与农事活动,万物洁净而景明,气温转暖,草木竞发,而雨水充沛,万物从阴转化为阳,土地宜种植耕播,一年蚕事也自此开始。

1、“清明大如年”的新市风俗,第一个特征就是“祭祀”。

祭祀是人们对先祖的纪念活动。光绪年间编纂的《新市镇再续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清明、十月朝,例必祭墓。士族多自撰祝文,齐民则否。

这里说了清明祭墓的风俗,但在更早一些的新市方志里,却很难找到清明祭扫的风俗记录。相传,清明“墓祭”起源古代宫廷祭礼,后来民间竞相仿效才有。这一“墓祭”,与春秋时期名士介子推先生一则“放弃官俸、伺母尽孝”的故事有关。当年晋文公为了纪念这位忠孝志士,下令全国在介子推遇难之日,定为“寒食节”。这一天必须禁烟、寒食,檐上插柳枝、野外烧纸钱、踏青祭祀、吃青团等。

由此看来,晋文公确是个大善的“帝王”,他生前每年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墓祭”活动。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扫墓之“扫”,源自晋文公当年焚山后,一棵被烧焦的大柳树旁,在清扫灰烬中发现,介子推与老母相抱而亡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哭拜安葬。所以,每年都要来这里扫祭一下,再也不让灰烬来掩蔽忠骨,“扫墓”便自兹而来。晋文公见那棵被烧焦柳树又复活盛发,便折了柳条,编了柳圈戴在头上,以示祭奠,现在民间的柳帽风俗,也由此源发。

此视频为湖州力佳女士作品

明末清初的《仙潭文献》中对新市清明祭祀风俗作了记载:

清明前两日为之寒日,又曰:禁烟。檐上插柳枝,亦或戴之。谚云:清明前,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各诣先茔祭扫。

新市百姓对清明祭扫活动非常重视。据说,清明扫墓,冬至祭祖,两个祭日似有内外侧重之分,也有家祭和墓祭之分。清明一般在前三、四天开始墓祭,而真正到“正清明”这一天,一般不从事祭扫,只是走走亲戚、看看社戏、上上含山、轧轧蚕花而已。

如果是镇上居民清明进行“墓祭”活动,需要先与“坟亲”对接交流,然后再前往墓地祭扫。要事先备好酒菜、水果、纸锭、麦杆等祭物以作供品,点烛焚香,依次行礼,燃烧纸锭,披挂彩条,默立纪念。由于清明扫墓在人们心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孝德位置,所以,即便在外工作的家乡人,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般都返乡扫墓祭祀,以尽孝德,免受社会闲语针砭的种种怪谈。

2、“清明大如年”新市风俗,第二个特征是“社戏”

社戏,是指集社娱乐活动,也指宗祠里组织的吟歌传唱活动。《仙潭文献》中对新市清明前后的“社戏”进行了描述:

(清明)先期三五日,大赛春社,景物繁华,士女杂沓,前后月余近乡妇女无不入市,托以拈香祈蚕,盛极一时,而觉海寺、东岳庙等处为最闹。

这里写出了当年清明“烧香市”的繁盛之景,那些蚕妇去庙宇烧香,祈祝蚕事丰收,而很多文艺团体不召自来,像划龙船,高杆比赛、水龙会,社戏联演。到了清末民国,金铃塔、杨柳青等小曲、苏州评话、弹词、昆剧三跳、越剧、京剧及多种本地方言滩戏,社戏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多样。沿着觉海寺到灵王堂,然后从北街往大街东去,一直到东岳庙,一路都有社戏表演,形成“轧蚕花”的清明热闹街市场面。清明大如年,清明的新市,完全沉浸在各类社戏活动之中,沉浸在地方戏曲传统的节拍与琴乐旋律里。

社戏的聚演,会进一步刺激集市交易规模的扩大。新市“因水成市、因祭成市”的古人沿袭的赶集风俗,让社戏与贸易形成了风火之间,互助推势的关系。所以,新市的清明,便是非常繁华的春日,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赶来。刘伯温的次子刘仲璟,曾经写下《过新市》一诗,字里行间满是对新市清明市景的描写:

泽国鱼盐一万家,从来人物盛繁华。

青衫云鬓能摇橹,白苎冰肌解踏车。

比屋傍河开市肆,疏苗盈野间桑麻。

吴喻一曲随风度,荡漾河光映晚霞。

新市清明的风俗,从唐宋到明清,慢慢把社戏与烧香祈蚕紧紧连在了一起。因而,才会在今天发展成“新市蚕花庙会”。如今,社戏的发展是由政府官方进行有序组织,这样的规模,把一年中的社戏活动推向了高潮。清明大如年,万人空巷,八方来聚。每年进行蚕花娘娘的竞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蚕花娘娘大巡游,把新市清明风俗,升级为一次民俗、美食、技能的民间艺术大会演。

3、“清明大如年”新市风俗第三个特征,是“食文化”

清明时节的“食文化”在新市发展特别兴盛,让“清明大如年”的习俗愈演愈烈,让一座古镇成为一座名至实归的美食城。

一是家家户户做“芽麦圆子”、青团和粽子。这些美食绝顶佳味,让人吃了就想到乡情,糯糯的、甜甜的、韧韧的。我们说不出它创制的具体理由,但可以理解它是一种文化,一种与本地大自然气韵相连接的、对美好生活有深度理解的文化。“芽麦圆子”,又称“芽麦塌饼”,是需要先采来“棉絮头”野草,放进优质稻米粉一起揉团,麦芽粉边揉边撒,然后蒸煮而成,这是一种神奇的美食。除了“芽麦塌饼”,民间更有各类的粽子、清明圆子,形式多样,美味不尽相同。

二是新市人有吃“清明夜饭”的习俗。这一场“清明夜饭”的规模基本与“年夜饭”差不多,是一次非常严肃的聚餐。需要亲人全部到场,这里不仅是有家祭孝祖的成份,更有一年重要的农耕与蚕事工作信息。所以,外出的亲人一般都要赶回家,合家团圆,共享美食之乐,信息播报。“清明夜饭”菜系也有讲究,听老人们说,餐桌上,芽蚕豆、糯米藕、马兰头、炒螺蛳这四盘是必不可少的,这几道菜,都与养蚕祈福有关。芽蚕豆发芽,以示养蚕兴旺;藕丝悠长,则祈福养蚕能有非常好的茧丝;马兰头野菜能够让蚕娘健脑明目,思路清,在孵养小蚕时,尤见眼力;吃螺蛳,则是让养蚕的人辟邪,吃了螺,就等于消灭了病蚕之害……

4、“清明大如年”新市风俗第四个特征,是“农事”

新市百姓告诉我,一年的农事,将从清明夜开始:“吃了清明夜饭,养蚕、田畈生活做勿完”(新市方言:吃,读音“缺”,生活:读“商会”)。所以,清明大如年,也从另一个方面,突出表达了它在农事与蚕事方面的重要意义。

对于清明前后的农事,《仙潭文献》中有以下记载:

(清明前二日)是日浸谷种,下蚕种,夜祀神,曰“退白虎”。布灰门作弯弓状,祛蚕祟也。……谷雨后,合户不出,扃门育蚕,香讯逐歇。

这里告诉我们,清明前一日,就开始浸谷种了。所谓“浸谷种”是农事播耕工作的第一道工序,“浸谷”就等于宣布农事的正式开始。农事需要抢时间,争速度,与季节配比同步,不可稍有懈怠,否则颗粒无收,所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正事。先把准备下秧的种谷,用特别的方式浸化,等待它浸泡后将出芽时,在规定时间里播撒在秧田里,进一步培育成秧苗,然后将秧苗逐株植入水田,这是新市近郊农村传统种田的方式。

养蚕,是新市本地一年中家庭经济收入最为重要的内容,虽说除了春蚕、还有夏蚕和秋蚕,但“蚕事三季”中,无论从价值和规模上看,春蚕最为重要,春蚕没抓住,那就等于放弃了一年的家庭经济收入。所以,清明起,开始“下蚕种”了,养蚕成为农村百姓重中之重的大事,“下蚕种”就预示人们要十分谨慎,内心要怀有虔敬。这种在蚕室里进行的“退白虎”“祛蚕祟”,便是一种心理上对蚕神敬重的洗礼,不得不说,这是偏重于精神层面上的古老仪式。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

  • 《我与丝博园》主题征文:丝丝心动

    丝丝心动    文/戴军 一桑一梓,安睡的是生命的静谧:一蚕一蛹,包裹的是生命的律动:一丝一线,是人生温暖行程的丝丝心动.丝绸从来都是美丽的东方符号,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江南丝绸甲华夏,盛泽百年绸都,日 ...

  • 小满节气,除了这5个传统风俗,还有一种新的人生态度,值得遵循

    小满节气到了,小满是表示农事物候的节气之一,"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为什么这样说呢? 老祖宗设定的24节气,都是古代人民从生产.生活等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而它们的取名,也 ...

  • 盛泽先蚕祠

    200606位列<苏州园林名录>第68的盛泽先蚕祠   在吴江的盛泽镇上,有座先蚕祠,也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且位第68,简述评价为:古典庙堂.飞檐斗拱.那么,这究竟是一座怎 ...

  • 感受时光之美 二十四节气之春来万物生(全文)

    古人用春秋来指代历史:在诗词中写道"环球同此凉热":雷锋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在中国人的思维与表达里,充满着四季的字眼.这是因为在地球上,中国具有最 ...

  • 江南万象集(二)

    江南万象集 (二) 写意世间百态的经营类游戏<江南百景图>中自然不会缺少江南地区的农耕生活,但限于游戏内容的繁多,无法细致地展现出来.幸好明朝画坛名家辈出,记录了不少有关江南农耕生活的画卷 ...

  • 新市古镇“清明香市”由来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古镇"清明香市"由来 作者:张明儿 眼下的农节刚过"春分",转眼进入农历二月廿日前后,便到了新 ...

  • 新市西河口漫步,十大古遗址值得驻足游赏

    请点击"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 这几天,浙北新市时雨时晴,西河口的石岸上开始长出奇绿的野草,而河水开始往上涨,西河口一涨水就好看,好像展开了一幅名人画卷.望过去很长古石岸 ...

  • 正清明,新市街上人轧人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一直以来以"市面闹猛"而闻名,每年到了正清明,新市的角角落落,栅头栅下都是人山人海.少则几万,多则十万以上,像上世 ...

  • 古代新市,农历九月里的风俗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以下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新市的悠久历史与集市繁华,成就了它的风俗文化的个性化发展.虽然在内容上与浙北其他村落大同小异,但其内容的广泛与深度 ...

  • 浙北新市,历史上的名称变化真大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以下图片,部分来源于百度搜索) 新市古镇,历史上的名称演变非常复杂.这一地名的形成,应该从一种民间最早市场交易的地点代指,逐步向区域名称 ...

  • 论学问,这位算得上新市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儒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在浙北新市古镇历史上,涌现着大量难以计数的文化学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播着文化,又创造着文化,随着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元素巧妙契合,加深了文化 ...

  • 北宋大诗人张景修,为什么来浙北新市?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篇图片大多来自于网络,如有不规,请予指出并删除   新市历史上,北宋诗人张景修(字敏叔)曾来过新市,有诗传世,是写新市觉海寺的" ...

  • 新市古镇,是如何成为一座“南宋大码头”的?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论起新市古镇知名度,很多人知道,远在唐宋时期,它已经蜚声整个江南了.天工造物,一条运河与一条漾溪呈两个方向蜿蜒奔腾,让新市呈现出令人惊喜的 ...

  • 新市古镇“江南运河大码头”,是如何叫响的?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违权者请告知删除) 新市古镇,一直被老百姓称为"江南运河大码头",方圆百里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