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法已实施5年,曾被家暴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出台的专门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其目的是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稳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如今已经过去了5年,家庭暴力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是否依然存在呢?

暴力的基因:MAOA

暴力会不会是来自于基因呢?MAOA基因可以降解我们脑中的多巴胺,让我们从兴奋中冷静下来。
例如,在登山的时候,在即将登顶的那一刻,你会感到非常兴奋,从而一鼓作气登上顶峰,这种兴奋就是源于多巴胺的分泌,在登上山顶后,你的这种兴奋会慢慢平静下来,这是就是你身体里的MAOA基因与多巴胺中和之后的结果。
一旦人体内的MAOA基因发生变异,不能够中和大脑中大量分泌的多巴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过于兴奋,过于兴奋就会导致冲动情绪的产生,随之也就更容易有暴力倾向。
不过,人的暴力倾向不完全由基因决定。
根据研究显示,全美大约有35%以上的人有暴力基因,而中国仅汉族人口中携带暴力基因的人就高达70%。如果我们说暴力倾向来源于基因,那恐怕这世界将永无宁日,世界的和平终将化为泡影。
早在1790年,科学家们就对暴力基因进行了研究实验,他们随机选取了1300名儿童,紧密的观察了他们从3岁到6岁的全部生活,这些孩子都来源于不同类型的家庭,有些是充满暴力的,有的是温馨和谐的。
科学家们通过对这1300名实验者对自己的基因检测与生活观察,来研究暴力倾向的形成的因素到底是先天基因还是后天影响。
这次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MAOA基因变异的孩子的确比普通孩子更容易冲动。第二、直接导致MAOA基因变异的孩子长大后发生暴力犯罪的元凶,其实是这些孩子在幼时受到的家庭暴力。
所以,即使是携带暴力基因的孩子,只要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就不会产生暴力犯罪倾向,甚至完全可以成为一名绅士。
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暴力基因只是诱发犯罪的一个“导火索”,真正能够引燃这颗定时炸弹的其实是来自幼年的家庭暴力所留下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Strassbery曾经在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孩子和正常家庭的孩子的攻击性的差异做过专门研究,结果可想而知,在幼年时期遭受过家庭暴力越严重的孩子,长大之后的暴力倾向越严重,身体上的惩罚是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的。
那些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孩子,平均每小时的攻击行为多达8次以上,而没有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孩子,平均每小时的攻击行为次数仅为2次。
并且那些幼时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孩子,在成年之后,抽烟、喝酒甚至吸毒、自残、杀人的几率,都比普通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高得多。而且在成家以后更容易对伴侣或孩子使用家庭暴力。而那些从小就接受家暴的女孩子,长大之后也更容易被自己的丈夫家暴。
著名心理学家贝弗利·恩格尔在《这不是你的错》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假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如果遭受了身体、语言或情感上的虐待,那么这个人长大后就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羞耻感特别强烈的人。

惩罚无用,但是奖励有用

大人们都觉得金钱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没有诱惑力的。但是美国的小孩子只要做了家务就会得到相应的“报酬”,许多人都认为那是资本主义社会下形成的教育理念,会使孩子太过于贪财,但是,只有良好的奖惩机制才是最有效、最高明的育儿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惩罚是没有效果的,相反奖励的效果却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一个人长大之后是否会有家庭暴力的倾向或者犯罪倾向,不能仅仅通过基因来判断,更重要的是后天的成长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有朝一日才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chütze, R. (2016). Re‐thinking over‐thinking pain: What can metacognition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ain catastrophis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 20(3), 147–15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