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支沟
【穴名释义】
“支”与肢通;“沟”指沟渠,谓其经脉循而上行经此处,正当上肢前臂尺、桡两骨狭窄之间,犹如水行沟渠,故而得名。《会元针灸学》云: “支沟者,手臂表面,两筋如沟,肘前曰肢,故名支沟。”
【定位取法】
正坐或仰卧,俯掌。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穴性特点】
支沟穴系手少阳三焦经所行之经(火)穴,且三焦经脉循行经手臂、肩、项、耳、目、头面部,有清三焦之热,疏通三焦经脉及理气、润肠、通腑的作用。《难经·三十八难》云: “三焦为原气之别,主持诸气。”可导引原气出纳运化于一身之中,使内外上下无所不通。又因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经脉相接,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之经。故取刺支沟穴有行气、调气的作用,能使气机升降恢复正常。
【主治概要】
1.支沟穴具有疏通三焦经脉及理气、润肠、通腑的作用,是治疗便秘和胁肋痛的有效穴。
2.支沟穴又系三焦之经(火)穴,三焦经过项部,布头之侧面。可清宣少阳经热邪,行气通络止痛,常用于治疗头痛、耳鸣、耳聋以及落枕、腰扭伤等病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应用举例】
1.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属祖国医学“阴结”、“阳结”、“脾约”等范畴。古代文献所称“大便结”、“大便鞭”、“燥结”等均指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是其主要原因。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致粪便干燥坚硬不易排出。患者表现为有习惯性便秘史,纳呆,脘腹胀满,腹痛欲便而不能。
(1)按摩指压法:每日早晨于排便前进行,用拇指分别按摩指压双侧支沟穴,由轻到重,按摩指压处有酸麻胀痛感,按摩20分钟后患者即感肠蠕动加强而产生便意,并顺利排便。
(2)毫针刺法: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直刺或横向上斜刺,深度1~1.5寸。得气后根据体质及耐受情况,适当运用提插捻转手法,针感一般向下可到指端,向上可达肘部,留针20~30分钟,中间摇针两三次。
2.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为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引起软组织受损所致。本病发生突然,有明显的腰部扭伤史,严重者在受伤当时腰部有撕裂感和响声。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为严重;也有的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明显,但无瘀血现象(外力撞击者例外)。
毫针刺法:患者坐位,取患侧支沟穴,若疼痛位于腰部正中,则取双侧支沟穴。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直刺1~1.2寸,用强刺激手法,有酸麻胀针感后,采用缓慢提插法行针2~3分钟,配合提针时吸气,插针时呼气,不留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