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基金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今天聊一聊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财务自由的话题。

定投能实现财务自由吗?

之前看了个帖子,在讨论定投能不能实现财务自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是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定投来实现财务自由的。

最常见的一个基金定投就是“五险一金”的定投:每个上班族每个月会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五险一金上。实际上国家也会把这些资金汇集起来,做成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来运作(这些也是基金定投,不严谨的说,这些基金算是债券基金)。

我们退休后不再工作,每个月支取退休金养老金来负担生活支出,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财务自由。实际上就是因为在退休前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定投,积累了很多“五险一金”基金,由这些基金负担我们支出的一部分。

那为何还需要我们自己再做一份指数基金定投呢?

因为目前的养老金等的配置中,股票类资产很少很少;我们大多数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股票资产的比例也非常少。但长期看股票资产的收益又是最高的。

像美国的养老金计划401K计划,其中就有挺高比例的一部分会以指数基金的形式配置股票资产,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拿出一部分资金,也做一个定投计划,来补充股票资产。

另一方面配置多一些的股票资产,也能提高我们的收益,加速实现“财务自由”的过程。可能原来需要工作到退休,提高了股票资产比例后,可能提前一二十年就实现了。这也是我们自己做定投配置股票资产的意义。

国家提供的养老,只能保证我们的基本生活,谈不上多高的生活质量。所以还是需要我们自己要做一份投资,这样才能获得更高质量的财务自由。

我要财务自由,我需要多少钱?

假设我们不再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单靠我们手里的资产来实现财务自由。资产会不断增值(例如指数基金会上涨),同时我们每年会支取一部分作为支出。那我们可以从资产中支取多少钱,同时保证自己也几乎不会缺钱呢?

这个是有定论的。《新经济下的财富管理》一书中有介绍过一个公式:“在100岁之前,要保证有90%以上的概率不会缺钱,提取比例应当介于4-4.5%”。并且股票资产最好不少于50%。

换句话说,我们家庭当前每年稳定支出10万,那我们就需要手里至少有250万的资产。用这个可以大体计算一下自己当前需要多少资产才能接近财务自由啦。

当然,每年的支出也是会提升的。过去几年,国内的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大约是8%,比如说一个家庭稳定年支出10万,那30年后,大约需要每年支出100万,那就需要2500万的资产了。

要实现财务自由,我需要每个月投多少?

那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我需要每个月投资多少呢?

这个计算有比较多的难点:

1.  我们每个月投入的资金并不是固定的

大多数人的工资是不断上涨的。“人力资源”也是一个能抗通货膨胀的资产,80年代一个月工资可能才几十元;现在普通的餐厅服务员一个月也有两三千的工资。

过去国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的13785元,增长到2015年的31194,年均增速10%左右。因为工资在不断上涨,最好仿照五险一金的投资方法,按比例定投。例如每个月刨除开支后用不到的钱,50%投入到指数基金。这样随着自己收入的增长,我们投入的资金也可以不断增加。

这也是为何我不赞成“定期定额”的定投方法。定期定额没有考虑到工资不断上涨带来的问题。

2.  指数基金的涨跌并不是均匀的

虽然定投低估值指数基金长期收益不错,但它并不是均匀上涨的。80%的上涨集中在20%的时间里。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是红利机会指数包括每年分红再投入后的历史走势图。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指数从最初的1000点起步,到今天上涨到了14000多点,13年上涨了14倍,年复合收益率22%。

但是它并不是均匀上涨的,2004-2006年长达2年,2007年-2014年长达7年,这个指数这两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上涨。但是2006年-2007年,2014年-2015年,这个指数在短短几个月里分别上涨了6倍和2.5倍。

这是股票资产的一个特征,它长期收益很好,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长期投资,在低谷的时候买入,耐心持有,等到短期快速上涨的到来。

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闪电劈下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在场”。

如何计算需要投资多少钱呢?

每个人工资收入上涨速度不同,另外股票未来走势也无法预测。这给我们计算定投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只能保守一些来估算(这里指数基金的长期年复合收益率按照10%来计算的,实际上定投指数基金采用合适的策略,收益会大幅高于这个数字。这里保守起见取较低数字计算)

每月定投1000,之后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也提高定投的金额。

定投10年大约能获得31万,定投20年大约能160万,定投30年大约能获得630万,定投40年大约能获得2200万。大体是这么个比例。如果开始定投2000元,定投10年能获得62万,以此类推。

PS:实际上定投下来的收益,大概率是比这个高不少的,因为这里用比较保守的数字估算收益。如果是按照14%的平均收益,开始定投每个月1000,大约定投10年能有40万,定投20年能有260万,定投30年能有大约1300万,定投40年大约有5600万。

定投时间越长、每个月定投资金量越大,定投后的效果越好。(一个小预告:蛋卷基金将推出“定投计算器”哦,让你的定投更方便)

总结

一个当前年稳定支出10万的家庭,40年后,每年年支出大约是200万。200万/4%,大约需要5000万的资产来实现财务自由。这5000万如果全部由定投指数基金来负担,那需要我们每个月大约定投2200元左右。

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2.3万,一个三口之家就是7万左右。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当前每月定投1500元,之后随工资收入上涨而提升,就很合适了。定投40年下来,大约会有3300万-8400万的资产。(同样的资金如果只定投债券类资产,40年下来大约只有530万左右)。

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计算。这些计算假设以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全靠自己的投资来实现财务自由。

在这个基础上,

1.  努力工作提升收入

2.  提高投资指数基金的资金比例

3.  用正确的方法投资指数基金来提升收益

这三点都可以大幅提升最终收益、减少实现财务自由所需要的时间。

对35岁以下的人来说,努力工作提升收入最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里没有钱没法谈投资。努力工作提升一倍工资,需要的时间比股市上赚1倍要短很多,而且有了更多的收入,可用于投资指数基金的资金也会增加。

35岁以上的话,工作收入稳定,不过可能增长不快了。可以尝试开源节流,适当的提高投资股票资产的比例。手里可能有一些积蓄,也可以分批投入到低估值的指数基金上。

而我要做的,是“告诉大家怎么用正确的方法投资指数基金来提升收益”。

大家做好1和2,我来做好3,好不好?

风险提示:本页面内容不构成对于投资者的实质性建议或承诺。本资料中全部内容均为截止发布日的信息,如有变更,请以最新信息为准。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理性投资。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