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写高考作文(上海卷)|“浅浅体”诗歌,有价值吗?/李强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已出炉,今年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
李强老师将在后续几天与考生们同写高考作文!
2021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立意解读
如果浏览上海五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它的“一脉相承”——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如何看待“时间的沉淀”与“事物的价值”之间的关系,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
题目材料提供的是“理”,我们只要寻觅现实生活中的“事”去解读、诠释它,换句话说,为之匹配有说服力的佐证即可
再者,题目显现了“两可”的选择:“有人说”“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可见,具有相当大的开放度——立意为“是”可,立意为“否”也可。
较好的立意是在“是”的基础上,作“否”的辩证分析;或在“否”的基础上,作“是”的辩证分析。
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可以作为佐证的素材很多很多。比如:宏观上——对一种社会制度价值的认识,对文学艺术经典的认识,对一种文化的认识,对社会某些流行的认识;微观上——对学生深入社会实践的认识,对学校某些课程设置的认识,对一些鲜活语言现象的认识等等。
总之,这个作文题有话可说,有理可述。
名师作文
“浅浅体”诗歌,有价值吗?
李 强
因为是大作家的女儿,因为诗歌中出现了“屎尿屁”字眼,出现了“白话俚语”,于是,她的诗歌遭遇了“大众”的不解、偏见。有人称其诗歌为“浅浅体”——言下之意,太浅太浅了,没有价值,经历不了时间的淘洗。
是的,时间是一块无情的“砺”,是宝玉还是沙砾,最后都会原形毕露。
“浅浅体”诗歌,有价值吗?
我想,每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审美判断。就如文学样式的“词”,兴起初期,也就是百姓口中哼哼的“小曲”而已,它只有“诗余”的地位,不登大雅之堂。“时间”流逝至宋代,“词”还没有在沉淀中,显现出众人完全认同的“价值”,柳永,就算是有再高的才气、才华,也只能有“且去填词”的份儿。
后来,当年流行于“井水处”的“柳词”,在“时间”的继续“沉淀”中,慢慢地成了登“堂”的大雅之作,成了文学中有“价值的事物”。
《三国演义》《水浒传》,当年只是穷乡僻壤,茶坊酒肆中人们饭后的谈资,酒后的闲聊,但,它经历了“时间的积淀”,今天成了我们文学中的巨著。
所以,不能因为它“浅”,而判断它一定是无“价值”的。
诗歌可以用“白话俚语”吗?可以。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郭沫若《女神·天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胡适《蝴蝶》)。这是产生于萌芽期的“新诗”。
新诗初期,“兴奋点只在'白话’,不大在'诗’”。(吕进《中国现代诗学》)
古诗历经数千年,产生了系统的“诗学”理论与实践;新诗才百年,还是一个刚落地的“娃娃”,还没有被“时间”沉淀。所以,当今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娃娃们”的幼稚。
“朦胧诗”刚出现时,有人认为它晦涩、古怪,它只存在了三五年,但,现在看,也应该称其为一种“诗体”,也有着一定的“价值”。
言至此,我并不以为“浅浅体”一定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沉淀。
但,我以为,百花园中各类花卉丛生,才显现其生机。诗歌的生存、发展自有其内在规律,“浅浅体”亦是如此。
经典的、流行的,通俗的、典雅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它们都会在时间的河流里对唱、融合,抵触、拥抱。
让时间去为“它们”发酵吧,经过岁月的浸渍和酝酿,或许是一坛好醋,或许是一缸好酒;或许一池清水,或许是一缕碧泉。
天天语文每天陪伴你
欢迎收听、收看、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