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哥谈影|来,这样看展览!

本文是“观展之道”系列的第三讲,也是这个小系列的终结篇,本系列的前两篇是:

飞哥谈影|观展之道:观展是门“必修课”

飞哥谈影|什么展览“不值一看”?

前面两篇我们讲了“为什么看展览”和“看什么展览”的问题,今天是我们的核心内容——展览,究竟要看什么?

大家先树立一个观点: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很多好照片读者看不到,所以展览有一个重要职能是作为展示窗口,让读者有机会看到照片。但是现在资讯发达了,一张好照片展示的窗口很多。无论是网络还是媒体,作为窗口都比展览便捷的多。相比之下,展览的单纯展示功能,已经退化的非常严重。

在今天的概念里:一个展览不再是一些照片的集合,一个展览就是一件有统一思路、有完整结构的独立作品。至于展览中的具体照片,在这个场合反而不是完整作品,而是展览这件“大作品”的组成部分。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分出看展览的主次层次看具体作品为辅,看策展思路为主

看作品,看什么?

其实飞哥不是很建议在摄影展览上“仔细看每件作品”。我们计算一下,一场中档规模展览也有100幅左右照片,假设用一分钟看一张作品,光是零敲碎打的看作品就要看两个小时。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处境很尴尬,一方面,用一分钟看一张作品,其实也没看出太多东西(看作品也有具体的方法,我们会专门再讲一次)。而且这两个小时一直拿来看作品,你对策展的思路还是没有全盘概念。另一方面,在展厅里溜达了两个小时,虽然收获不大——你的腿可已经累了。

所以飞哥主张,快速读图为主,重点读图为辅。对多数作品只做快速阅读,将其作为展览的素材来看。只有两类作品值得你特别关注。

一是特定尺幅的作品。有些作品就是需要特定尺幅来震撼或者压制读者,如果看屏幕或者画册就会减色很多。但是,唯一能提供足够大或者足够特殊尺幅的场所就是展览,所以遇到“非大尺幅不可”的作品,建议您着重看一看,感受一下作者要传达的独特信息。

古尔斯基的《99美分》,长边超过70英寸(约1.8米),通过大尺幅可以造成心理压迫,加强读者对物欲横流世界的对抗情绪。如果从手机上看,密密麻麻一小疙瘩,顿时气势全无。

二是名作的“原作”。所谓“原作”,就是摄影师自己制作或者指导制作,体现作者独特视觉要求的版本。这种独特的视觉要求,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消减,只有在展览上“面对面”的观看才能做到原汁原味。

其实如果一件作品你从没见过,原作不原作的差异基本也看不出来。我之所以强调“名作的原作”,是因为名作大家肯定看过一些复制版本,已经掌握了比较多的信息。这时候看原作,你不必再花时间去了解基本信息,可以专心理解作者追求的独特视觉效果,和作者的自我表达如何结合,是一个加深对作者和作品理解的过程。

当然对于展览而言,最核心的内容还不是某一件单独作品,而是策展的整体思路和作品组合呈现方式,这才是展览“独占性”的亮点,也是我们观展的主要目的。

看策展思路,看什么?

任何一件作品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展览则是在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次序的组合,让这些独立个体之间产生某种关系,形成一个新的个体。所以看展览,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关系

飞哥说过无数次,作品就是用形式诠释主题。所以观看一个展览,也要把主题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作品、文字和展览环境,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看展要提出的四个关键问题就是:主题是什么?图片如何为主题服务?文字如何为主题服务?环境如何为主题服务?图片文字和环境如何结合起来为主题服务?再往细节说,就是看五件事情。换而言之,要带着五组问题去看:

看展览主题

01

展览是“一组作品表现主题”的形式,看展之前一定要明白展览的目的是什么,千万不要不管不顾,一头“扎”进作品堆里去。要了解主题,阅读的内容首当其冲就是《策展人语》或者叫《前言》。这篇文字是策展方对展览“纲目”的完整诠释,而且位置放在展览的最前面,建议观展之前先行阅读,对于后面的读图有指引作用。阅读的时候,大家可以提出这些问题:

策展人选定的主题是什么?

展览主题的时代/社会背景是什么?

策展人对于主题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我们举个例子,这几天刚刚在北京王府井开展的“百年百姓摄影展”(这个展览新鲜出炉,而且我参与了其中一点工作,不至于说外行话,例子都从里面出了),前言就是下面这么一小段:

百年,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刚刚走过的这个百年却改变了中国社会,改变了亿万民众的命运,开创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时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展览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入手,以“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四个版块,多方位立体展示百年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这一小段文字就很清楚了,展览主题是建党百年,切入点是百姓生活,基调是正能量,这样看作品心里有数了。而且这段话里还有一个思考题:建党百年为什么不展示国家大事,要展示百姓生活呢?细想一下就明白,这几年重大时间节点多,好多展览都展出国家大事,跟风也很难做出特色。展示百姓生活,切入点和别人不一样,还能引出一批读者相对陌生的作品,让读者觉得有意思——是不是在了解展览之外,还在怎么“出新”的问题上学了一招

看作品选择

02

世界上最差的策展,就是把照片做成一般大小沿着墙挂。这时候作品组合、文字说明、展场设计的工作都可以不做了。但就是这样,策展人也要做一件事:挑出参展照片。可见作品选择才是策展最重要的工作。所以大家看展览,首先要带上这样一组问题:

策展人为什么选择这些作品参展(主要针对主题展和个人展)?

如果是主题展,展出的这些作品是怎么表现主题的?

如果是个人展,展出的这些作品是怎么体现作者主要特色的?

入展作品在哪些方面形成了统一性?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统一性?

入展作品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差异?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差异?

我们还说“百年百姓”的例子。这次展出的照片,都是反应生活的作品,很多在当年都不怎么受重视,还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还是结婚照、全家福这样的“功能性照片”,比如下面这样的。

婚礼,内蒙古呼和浩特,1938年,提供/张世瑜

婚礼,浙江嘉兴,2005年,摄影/王超英

2005年的照片出自摄影人之手,尚有一定专业水准,入选还好理解。至于1938年那张,一张80年前的纪念照,在“艺术层面”能有多少优点?但是这张照片是当时结婚仪式的如实记录,背景的饭庄、来宾的范围、新人的装扮,都能还原百姓生活最真实的样子。而且1938年和2005年的对比,又能说明时代发展的变化。这样的照片,对于这个展览的主题和切入点而言,就是“合用”的,就要选进来。

看作品组合

03

观看策展人对于展览主题脉络的理解,很重要就是要看图片的组合方式。这些组合方式都是策展人在调动读者的关注点,从而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所以大家要带着这些问题去看:

展览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如何表现主题,是逻辑承接、线性发展、同类归纳还是其他的个性化结构?

展览的美术结构是怎样的——视角如何丰富多元?美术元素如何与图片信息传达相互配合?

展览的尺幅对比是怎样的——哪些作品是核心突出,哪些又是对突出作品的呼应和烘托?突出的作品如何展示突出?

作品的摆放关系是怎样的——哪些作品要相对紧密来形成一个半独立的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是如何处理的?

这次百年百姓,有一个版块叫“百年百福”说白了就是全家福照片。全家福大家都熟悉,照相馆里面按流程走的一个“活儿”,通常都是千篇一律乏善可陈。如果单独看下面的照片,都是别人家的事,您会特别感动吗?

1939年,湖北武汉的全家福,提供/蒋丽田

1986年,云南昆明的全家福,提供/付党生

其实我上面连放两张,有了一个时间跨度,和单独放一张的感觉就不太一样了。在展览现场,是连续放一百张。我们找齐了1921年以来,整整一百年的全家福,在展板上按照顺序一张张走下来,一年都不差。一年是一个家庭的记忆,一年是一群家人的命运,跟着历史一年一年往下走,好多观众眼眶越来越湿润。我们只看下面这一组对比,是不是就被深深的感动了?

这张全家福1972年在湖南省涟源县娄底镇(现娄底市)照相馆拍摄,提供者周华民,照片居中坐着的是他的父亲和母亲;后排右起分别是大哥、二哥、三哥和周华民本人;中间排右起是大嫂、弟弟和妹妹,

展览开幕当天,上图里还健在的六个人分别从六个省市来到现场,在自己的全家福前面自拍合影,位置和当年的一样,并给不在世的家人留出空位——这是任何一个展览,都希望出现的感染效果。而且我们能看到,他们家的合影尺寸被刻意放大,起到突出的效果。

平凡的照片重新组合之后,一下子就击中读者的心灵,这就是展览的魔力。大家看展览一定要好好看这个,不仅仅是学东西,真的是艺术享受啊!

看随图文字

04

除了《策展人语》之外,具体的图片说明同样是读图的指南。具体的图说不但能加深读者对图片本身的理解;还可以促进读者和作者的思想交流。图说是大学问,也是影友一直把握不到的知识。飞哥专门研究过怎么写图说的问题,你们想看的在下面留言,我给你们写一篇。看随图文字,也要提出下面这些问题(当然,只限于核心图片,每张都这么看你精力不允许啊):

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这件作品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是怎么样的?

文字传递的信息和画面信息是如何结合的?

文字和画面在这件作品中是不是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看展场设计

05

展览还有一个特殊之处,读者能看到图片,也能看到安放图片的环境。这个环境也是视觉元素,所以要和图片一并发生作用,这可是其他读图方式不具备的,看布置,也要看几个问题:

结构布局是怎样的——是一马平川,还是隔断连环?每一个小隔断是不是有独立的内容和高潮?

设计元素是怎样的——展场布置(展板和地板的颜色装饰、海报位置、展柜设计等等)试图给读者什么观感?是怎么样同作品主题、同展出作品来结合的?

光线设置是怎样的——展场明暗有什么特点,和展览主题是怎么结合的?每张作品的明暗是不是一致,如果不一致,那和具体的作品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

个性设计是怎样的?如果现场有音乐、有实物展品、有虚拟场景,这些内容主观上需要从哪些方面呼应展览?客观上又发挥了什么作用?

这是“百年百姓”的一个小设计,“百年好合”版块展出的都是婚纱照,所以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个小装置,意外收获了很多幸福瞬间。摄影是我的同事张双双。背景的红色是呼应板块主题,也是呼应建党百年的大主题。当然,室内展览的话,在光线上还可以动更多心思。

最后一个问题,什么叫“看好了”?其实我前面20个问号,都是“参考题”,对您最重要的,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很多读者打拼多年,水平也不错了积累也不少了,开始惦记出版或者展览的问题。这是这个方面的专业意识和知识不足,真正做起来困难重重。操持展览这件事经验很重要,可您也没机会天天上手实操啊!学习别人优秀的展览,琢磨别人优秀的做法,增加自己的经验,让自己有朝一日做起来得心应手,这您就是“看好了”。

最后的最后是一个答疑:一直有影友问好的展览要不要收一本画册。我的观点是,如果您条件许可,建议您收一本。因为实体展览毕竟时间空间受限,您有一本画册经常研究,相信对您更有帮助。

今天的封面图片来自我的同事陈黎明,特表感谢。

最后说明:很多影友加了我的微信xuhuafei1978,欢迎大家跟我交流,但是我的好友实在太多,可能招呼不周,大家原谅。看不了我朋友圈的是被以前微信的设置限制了,告诉我一声,我改一下设置。

飞哥是谁:许华飞,摄影理论工作者、影像评论人、图片编辑,参与众多国内一线摄影活动,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摄影之友》等媒体发表摄影文章多篇,2016年起连续担任中国文联《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摄影部分撰稿人。著有摄影文集《飞说不可:最通俗的摄影导航

(0)

相关推荐

  • 雅昌摄影主题研究丨摄影画册的出现拉开了现代影像传播序幕

    为了给摄影人提供简单.易操作的摄影作品的制作流程和图片分类管理,Aphoto雅昌影像对摄影主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研究,力图使每一位摄影人的作品更专业.更艺术.更有情感.更具价值. 雅昌摄影主题研究不仅 ...

  • 关于成为一名摄影师

    关于成为一名摄影师 我们要对所有的优秀摄影师表示感谢.钦佩和尊重,他们如此慷慨地付出了他们的思考.时间和才华--尤其是他们的图像--以进一步促进我们对媒体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 书中提到了许多这样的人, ...

  • 【人物】王庆松:我不想跟图片发生关系

    "我不想跟图片发生关系,希望保持一定的距离." --王庆松 王庆松(1966年出生,现居北京) 王庆松,1966年生于湖北,199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3年至今居住在 ...

  • 吞像【展览】全民摄影的时代,看艺术家们如何拓展风景的可能性

    你心目中美好的风景,是否都是这类拍摄手法和被摄对象都千篇一律的风光糖水片?▼ 如果你的想法已经枯竭.思维趋于麻木,那我强烈推荐你去感受一下这个展览.▼ 去看看艺术家们如何另辟蹊径,通过实验性创作,演绎 ...

  • 飞哥谈影|主题相近语境相似,为什么这个展览胜人一筹?

    4月9日,"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的展览. 展览现场,看得出读者很多,也很热情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 ...

  • 保持对这个世界好奇和思考——对谈李东翰

    本篇编辑:长风笑我 图片:©李东翰 资料来源:摄影师供稿     金秋九月,三位年轻摄影师在导师朱炯的策划下,在798艺术区举办了一场题为<风景漩涡--当代风景摄影展>的主题展览.吞像名师 ...

  • 用想象力邂逅一本摄影书 | 对谈陈海舒

    <时代>杂志评选的2019年最佳摄影书 阅读摄影书是美妙的体验,它以摄影的真实和凝练短时间满足观者的视觉渴望,又以图片的模糊性留下的空白激发无限想象力,更不用说翻阅所带来的纸张触感.装帧增 ...

  • 飞哥谈影|算好这笔账,保你不上当!

    本文算是"行摄之道"小系列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 飞哥谈影|还往"摄影圣地"跑,是不是傻? 飞哥谈影|行摄之路,飞哥有道! 关于旅行摄影,我其实不是很赞成跟团 ...

  • 飞哥谈影|行摄之路,飞哥有道!

    一到节假日,谁也按不住摄影人出门拍摄的心.公平的说,旅行摄影是摄影术成熟之后,最为持久的创作形态之一,持久就说明一定有价值.那为什么很多影友的行摄之路是又花冤枉钱又没有收获呢?说到底还是有些事自己没有 ...

  • 飞哥谈影|落选大展,什么是你的“致命伤”?

    本文是飞哥谈影|大展又来袭,准备好了吗?的姊妹篇. 每次大展评选,一定有很多作品死于"搞错分类"和"硬性违规",但这并不是多数作品落选的原因.在大展现场,我目测 ...

  • 飞哥谈影|不好看,为什么拿大奖?

    眼睛好多了,不过写大块文章还是有点难受,大家原谅"依然大飞哥"新号开张两个月,万事开头难,还有很多老读者没找到回家的路,拜托帮我多转发多传播,谢谢大家啦! 摄影界有一条铁律,一张照 ...

  • 飞哥谈影|观展之道:观展是门“必修课”

    说着说着,又到了摄影展览此起彼伏应接不暇的季节.是摄影人来说,一个好展览就是一座宝藏,里面蕴藏着无尽的财富.如果都走到宝藏里了,还不能把宝贝都挖出来,那可是天大的遗憾.所以我才会推出<观展之道& ...

  • 飞哥谈影|后浪压顶,逼问你是谁?

    "依然大飞哥"作为新号刚刚开始,万事开头难,还有很多老读者没找到回家的路,拜托读者帮我们多转发多传播,谢谢大家啦! 上一篇飞哥谈影|后浪来敲门,摄影怎么办? 果然很多留言提出了&q ...

  • 飞哥谈影|内容为王1:摄影作品的选题

    这个系列的缘起,最初是因为有朋友问到过:一件摄影作品,最"成功"能成功成什么样子?这个问题确实让飞哥费了不少思量,若从"商业价值"考虑,现在电影票房破亿实在稀松 ...

  • 飞哥谈影|不怕题目“俗”,一招出新意!

    本文承接飞哥谈影|内容为王1:摄影作品的选题,是<内容为王>系列的第二篇.今天真是有点烧脑,但是大家掌握了,我保证您有所收获! 本系列的第一讲,我们谈到了摄影作品的选题.选题是确定内容的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