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走入市场

京城热映《珍珠港》,未能免俗,也去看了一场。将近三个小时的片子,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我如坐针毡——只有45分钟的空袭场面还有“声色之娱”,剩下的全是“垃圾时间”,片中的那场三角恋爱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恶俗。

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同样有很高票房的片子《泰坦尼克号》。一个那么好的题材,硬要加上一场生硬的恋爱,好莱坞导演的浅薄暴露无遗。当一场大灾难突然来临时,人性的高贵和卑劣都可以得到最生动、最充分的表现,《泰坦尼克号》有太多的素材可以利用和表达,但导演却偏偏编造了一段拙劣的恋爱故事。

于是我很有些困惑:好莱坞的导演难道个个都是恋爱狂吗?“不是的。”有一个朋友为我解惑。据他的解释,美国大片往往加入恋爱的情节,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根据市场调查,电影里只要有恋爱情节,就可笼络住一批“基本观众”,有了这批“基本观众”,票房的风险就比较小。为了“基本观众”,好莱坞还会煞费苦心地进行一些民意调查。比如据说在拍摄《泰坦尼克号》时,他们就征求观众的意见:女主角是胖点好还是瘦点好。结果大部分观众都认为是胖点好,于是导演就选了微胖的凯特·温斯莱特做女主角。

曾几何时,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故事都当成真,就连对《聊斋志异》中的狐仙鬼怪都信以为真,因为叙述者的态度是真诚的。而如今,所谓的“故事”只是叙述者手里捏来捏去的面团,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原来只是保证票房的灵丹妙药。即便如此,那些“基本观众”仍是无比忠诚:只要有“爱情”,就一定去看。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也已经被市场化了,它们已经被简化为一个个“条件”——相貌,收入,学历,发展前景,惟独没有爱情。银幕中的“爱情”虽然明知是假,却是“纯洁”的——流浪汉和贵族小姐,护士和战斗英雄,不顾出身家庭,不顾收入地位,只是傻乎乎地谈恋爱,多可爱啊。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1年8月24日《检察日报》急话闲说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