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痛的针灸疗法

中医之声
公众号

腰痛系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中发病突然,疼痛剧烈,转侧明显不利者,属于急性腰痛。《内经》叙述颇多,除了散见于一些章节外,《素问·刺腰痛篇》集中介绍各条经脉病变所致的腰痛证候与针灸之法。内容十分丰富。晋代《脉经》采用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和阳跷的方法治疗“腰背痛”;《针灸甲乙经》中有86条文献、委中等75个穴位的主治涉及本证(共计105穴次)。到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强调奇穴对本证有效。宋代的《太平圣惠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补充了多个治疗本病的效穴。金元时期的刘完素用经络辨证的方法治疗本证,而窦汉卿则重视八脉交会穴外关、后溪、申脉、列缺对本证的治疗作用。元明清时期的《磐石金直刺秘诀》、《济生拔粹》、《神应经》、《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类经图翼》、《针灸逢源》、《针灸集成》等汇总了诸家的经验和成方。总之,后世亦将腰痛作为针灸主治病证之一。

【病因病机】

本证病因较多,包括外邪侵袭、肾亏体虚、跌仆损伤等。外伤所致的急性腰痛,主要为跌仆损伤。此型患者,因腰部受暴力打击、坠地、或用力不当,损及筋脉,气血瘀滞不通,瘀血留着腰部而发生疼痛。

【辩证分型】

瘀血腰痛,症见腰部猝然剧痛强直,腰痛如锥,固定不移,痛处拒按,轻则俯仰不便,重则转侧不能,坐立不安,脉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治疗】 

1.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2.处方:水沟、委中、阿是穴。

3.方义:腰部损伤常及督脉,以致经气痹阻,取水沟能通导督脉,行气活血而止痛;如伤在脊柱两侧,多为膀胱经脉,因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委中为足太阳之合,用之可疏经气,通瘀滞,且本型血瘀为主,选用“血郄”益增化瘀之效。阿是穴即触痛最明显处,以祛病所之瘀血。

4.治法:水沟得气后,平补平泻运针2分钟~3分钟,留针,令病人不断活动腰部;委中施泻法,取针后挤出血数滴,如不能挤出,宜加用三棱针点刺;阿是穴以三棱针丛刺,或皮肤针重度叩刺,拔罐。

5.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腰卒痛:去穷骨上一寸,灸七壮……腰痛不得动者,令病人正立,以竹杖拄地,度至脐,取杖度背脊,灸杖头处,随年壮,良”。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忽然气滞腰疼,不可俯仰,刺足太阳络神关(志室)二穴……毫针针入五分,得气即泻……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刺足太阴经委中二穴……取经血而愈。凡腰痛刺之不已者,刺八髎穴而愈”。

《针灸聚英,卷二》:“腰痛:……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针灸大成·卷九》:“挫闪腰胁痛:尺泽、委中、人中。……复刺后穴:昆仑、束骨、支沟、阳陵泉”。

方一:适应症:急性腰痛,不能伸展,病痛位于脊柱腰段上。

取穴:后溪、人中。

治法:用毫针直刺入后溪穴1寸深,捻转得气后,嘱病者活动腰部,腰部顿时可以减轻,再继续活动20分钟。还有后遗痛感时,用毫针刺人中穴3~5分深,针尖朝上,捻转得气,令酸感扩散,眼球湿润后,嘱患者再反复活动腰部,10余分钟后取针。

方二:适应症:急性腰痛,不能伸屈,病痛位于一侧腰部膀胱经第二侧线者。

取穴:手三里、阿是穴。

治法:先用毫针浅刺阿是穴3~5分深,捻转得气,不留针,继针手三里穴,针入1寸许,捻转得气,令病人同时活动腰部,一般可立见功效。巩固期间可针肾俞、命门、秩边、委中穴。腰痛隐隐,遇冷加重的,可于阿是穴、肾俞穴施以艾条温和灸5~10分钟,每天一次,直至痊愈。

方三:适应症:急性腰痛,不能伸屈,疼痛位于一侧腰部近膀胱经第一侧线和髋关节部位者。

取穴:腰痛点(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二穴)、中渚、外劳宫。

治法:先取对侧腰痛点,用毫针刺入8分深,捻转得气,令患者同时反复活动腰部。如仍后遗痛感者,可用毫针刺中渚、外劳宫穴,以加强疗效,必要时可继针同侧腰痛点。

方四:适应症:急性腰痛,涉及胁肋部者。

取穴:中渚、阳陵泉。

治法:先针中渚穴,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腰部,待能活动时稍事休息。再针刺阳陵泉穴,得气后取针。针后可酌情贴膏药或投以止痛药物,以善其后。

治急性腰痛,除前述辨证治疗外,还可选用下列单方奇穴治疗,针时结合心理暗示,意气用针,针入后适当运动腰部,调动病人内气运行,往往可收到针到病除之效。

1.取大包穴:患者取卧位,用30号1寸针从第六肋间隙腋中线上向患侧腰部斜刺5分,逆时针方向捻转,一侧病针患侧,双侧病针双侧,得气后留针20分钟。

2.取上都穴(握拳时,手背第2、3掌骨小头高点之间):用28号2寸长毫针向掌心方向刺入1~1.5寸,捻转得气后根据病人耐受度给予不同量的刺激,留针20分钟,然后让患者活动腰部。

3.取奇功穴(以患者拇指和小指间距离,从两踝间沿胫骨前嵴向上量取,成人约14cm,并向外旁开0.5cm):男取左,女取右,进针1.5~2寸,行针,待针感向上传至腰部疼处时留针3~5分钟,提插捻转2~3次,取针后活动腰部。

4.取殷门穴:用毫针刺入1.5~2寸左右,有触电感向足跟、臀部放射,捻转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腰部,连续做深呼吸运动2~3分钟,待肌肉松弛后起针,活动腰部,单侧扭伤针患侧,双侧扭伤针双侧。

5.取支沟穴:用1.5寸针,针尖向上快速刺入1寸,提插捻转,得气后用呼吸补泻的泻法,使针感向上传至肩部或胁部,令患者活动腰部,留针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15分钟。

6.取内关穴:用1.5寸毫针,从内关穴向外关透刺,体差者用补法,体强者用泻法,留针30分钟,活动腰部。

7.取秩边穴:用粗针(约4寸长,0.5mm粗),刺入秩边穴并向内斜刺3.5寸,提插6~7下出针,并用消毒棉球按压针眼以防出血。出针后适当活动腰部。

8.取睛明穴:用细针垂直刺5~8分,进行中等刺激,刮针补泻,协助患者活动腰部,行针1~2分钟,留针10分钟,隔日一次。

9.取印堂穴:从印堂穴向鼻尖刺入1寸,行强刺激1分钟,并可透患侧攒竹穴,留针10分钟,得气后嘱患者活动腰部。

10.取天柱穴:针尖从哑门穴旁开1.3寸处进针后,向椎间孔方向刺入约0.5寸,得气后留针20分钟。

11.取大椎穴:针尖沿脊柱长轴向下针刺,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

12.取龈交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放血4~5滴,效果明显。

13.取建里穴:用三寸细毫针刺入建里穴,使针感至后脊柱,不捻转即刻出针。

14.取条口穴:速刺该穴3寸,用强刺激手法行针3~5次,然后出针。

15.取趺阳穴(昆仑穴上3寸):由轻到重进行拇指点压,并令患者配合咳嗽,深呼吸并屈伸腰部。

16.取太阳穴:进针后运用泻法行针,留针15分钟后出针。

17.取鱼际穴:选用28号2寸毫针直刺1.5寸,重提插强捻转,得气后令患者用力咳嗽两声,然后做下蹲、起立及腰部活动,待疼痛减轻后,在骶尾部用闪火法拔大号罐一个,20分钟后拔针去罐,适用于跌仆伤损,疼痛位于腰骶部,咳嗽时加重,骶尾骨交界处有压痛,X线拍片无异常者。

18.用马钱子去皮适量,贴于双侧肾俞穴,用胶布固定,至腰不痛时取下

基层医生共同关注的全国学习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