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带动古琴业升温 千年古乐“拨动”新生
中新社太原6月7日电 题:“国学热”带动古琴业升温 千年古乐“拨动”新生
作者 高雨晴
录制视频参选、进入终选……近日,山西“90后”姑娘刘瑶正为参加全国性古琴赛事——第三届“弘琴杯”古琴艺术展演作准备,第一次参加此赛事的她,“希望得到历练、传承好古琴艺术”。
近年来,“国学热”在中国日益升温,《国家宝藏》《国乐大典》《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节目成功“出圈”,掀起“国潮”新风尚。在“国学热”带动下,像刘瑶一样,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甚至“10后”开始学习古琴。这门古老艺术正获得更多年轻人的认可。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有着3000余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具有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等特点,2003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瑶热爱一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东西。记者在她的朋友圈发现,从古诗、古琴、古建,到茶会、讲座、画展,她的生活充满“诗和远方”。见到她的人都说,“这个女孩子有种古风的感觉,与古琴天生很搭。”
对于古琴学习,刘瑶起步较晚。2012年,21岁的她,决定加入山西唐风琴社,跟随该社社长、古琴演奏家彭建军学习古琴。“一开始我将它作为一个爱好,没想到如今走上古琴教师这个职业。”刘瑶告诉记者,她希望发扬好、传承好这门千年艺术。
习琴近三十载,彭建军共培养出近3000名学生,其中不乏“00后”。“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大概有三分之一。”在彭建军看来,方法和勤奋,是练好古琴的两大重要因素。他认为,无论学习和传承哪一种传统文化,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历练,“如同唱戏,没有十年八年是上不了台的”。
1992年,18岁的彭建军开始学习古琴,同时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张古琴。此后十几年间,他先后师从南京广陵派琴家马杰,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古琴演奏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赵家珍,提高古琴技艺。
2003年,在山西省多名文艺界专家、艺术家的倡议下,于1946年成立的山西唐风琴社复社。担任该社社长的彭建军多了一份责任感。“古琴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充满表现力与感染力,重要的是,要把它原汁原味的东西留下来并传承下去。”彭建军说。
谈及古琴的现实意义,彭建军说,“不是说古琴是个老古董,我们时不时将这个老物件拿出来向别人展示一下,感觉好像很自豪。如果是我,会感觉这样做没有意义。”他认为,古琴是一门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其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其人文精神的挖掘。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非遗传承者,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展示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去年,彭建军开通了抖音号,不定期发布古琴演奏视频。他希望通过展示、演出、教授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古琴,爱上古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