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璞晗 ‖ 钻“鬼洞”
钻“鬼洞”
三年级 谢璞晗
暑假里,大伯带着我和二哥去潮州玩,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钻“鬼洞”了。
那天,当我们游览完潮州西湖再往前走,看到“鬼洞”二字时,我和二哥都很好奇。我俩在嘀咕着:“'鬼洞’里到底是什么鬼,青面獠牙?伸出长舌头的大头鬼?还是……我们都没遇到过,要是能钻一钻,会很刺激的。”此时,大伯好像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似的,马上向守在洞口的阿姨买了票。我们乐坏了,迫不及待钻进洞里……
哟!洞里黑咕隆咚的,要不是洞壁上有发出微弱光线的路标指引的话,我们便寸步难行了。进洞后,我和二哥都只能用脚探路,慢慢前行,不久就撞到了什么东西。突然一声毛骨悚然的嚎叫,把我俩吓了一大跳!莫非真撞上鬼了?我的脚有点软绵绵的感觉了。再走一段路,朦朦胧胧中有个影子闪着绿光,张牙舞爪,伸出手来乱抓。我和二哥都吓坏了,急忙闪开。这时候我的心跳得很厉害,说话声音也变了调,闭上眼睛瘫坐到地上,断断续续说:“吓死了,吓死了,我不敢走了!”“别怕别怕,你能行的!”突然听见大伯的声音,我胆子才大了一点点。我摸索着拉住了二哥的手,壮着胆子继续往前走……越走光线越亮了,原来,前面就是洞口。我一阵狂奔,突然,一双大手从洞顶掉了下来,还左摸右动,拦住了我们的路。我和二哥急忙蹲下,猫着腰,连滚带爬地逃出了“鬼洞”……
过后回想,在“鬼洞”里尽管被吓得差点尿湿了裤子,只要你不怕“鬼”,“鬼”也就没你办法了,哪怕路上有“鬼”阻拦,你不退缩,就一定能闯过鬼门关。
写于 2003/9/27
注:
本文为作者三年级《语文》单元考试作文答卷。试卷题目:《暑假里的一件事》。
试卷提示:暑假里同学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有的学会一种家务劳动……请你把快乐的事、苦恼的事、有趣的事或者是傻事写下来,重点写事情的经过。
现文章题目为后来修改。
家长点评
这篇作文是从试卷上发现的。读到这篇作文的时候,确实有小小的惊喜。三年级的孩子,在考试的时候能将暑假里经历过的事如此详细地写下来,且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写作方法值得肯定。在选材方面,西湖泛舟、驻足湖心亭、登凤栖楼、赏摩崖石刻,每一处都是流连忘返,但孩子却只是一笔带过,而将浓墨重彩放在“鬼洞”里,这种取舍,更值得赞赏。
每个寒暑假,远在广州的哥哥(谢冬尘,“羊城小市长”,已出版文集《足迹》,后续会选部分作文来本公众号发表)会跟随他爸爸回潮汕,这段时间璞晗便常跟哥哥一起到处走走,并由此而写出了不少作文来。有些是即刻写,有些是过后看到照片再回忆,采取倒叙的方式写。
这篇作文是小哥俩在游潮州西湖之后遇到“鬼洞”,因好奇而想探险,由探险成功而得出“不退缩,就一定能闯过鬼门关”的结论,升华了全文,文章一气呵成,有读头。
小哥俩进鬼洞后,从“用脚探路”到“脚软绵绵”再到“心跳得厉害,声音变了调,闭上眼睛瘫坐到地上”,层层推进,最后是“连滚带爬”以至“差点吓得尿湿了裤子”,心理描写扣人心弦,动作描写精准。对“鬼”,先是“毛骨悚然的嚎叫”到“影子闪着绿光”再到“一双大手从洞顶掉了下来”,作者将在“鬼洞”里发生的一切、心理感受及动作反应淋漓尽致用文字表达出来,使读者犹如亲临其境一般。
文章结构严谨,虽没有所谓的好词好句,但因真情实感而自带好词好句了。
本文欠缺的是没有将洞中哥俩的互动写出来而留下遗憾。当然,三年级小学生,在那个令他提心吊胆的环境中或许真的没有注意到同行的哥哥的状态,能够将自己的心理、心态、动作精准描写出来,已经非常不错了,不应求全责备,否则,因要求太高而会令孩子对作文产生反感,这也是作为家长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
图文编辑:何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