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湿常用方剂的运用(三)

当湿温初起时,身热,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这就用到了藿朴夏苓汤,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都是运用于湿温初起的方剂,两方中的药味有相似之处,都有三仁,即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都具有宣上,畅中,渗下的功能,但不同的是,藿朴夏苓汤去掉了清热利湿的滑石、通草和竹叶,而增加了藿香、猪苓、赤苓和淡豆豉,这说明藿朴夏苓汤芳香化湿,透表之力更强,它适用于湿温病变偏于卫表,表证显著但化热不明显的情况。

而湿温初起湿重于热,湿热郁闭,湿阻三焦时,就要用到了三仁汤,人们通常在用三仁汤的时候会想到在长夏之际,但三仁汤所适应的症型是湿温,湿重于热,但我们运用一个方剂并不拘泥于长夏时节,而是要看患者是否存在湿阻三焦,气机不畅,和患者表现出来的舌象脉象和症状,来决定是否会用到三仁汤。

湿重于热,这说明,此时身体的状况是湿邪占据主导地位,热并不一定有多么强烈,吴鞠通说“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湿气的特点就是氤氲黏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而且湿邪很容易粘包别的邪气,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所以吴鞠通说难速已,湿浊之邪是人体最难速愈的病邪,湿邪不像寒邪,用发汗的方法可以解除,也不像温邪、热邪,用些辛凉、清热的药可以搞定。所以治疗,只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

身体一旦感受湿邪,卫阳为湿邪阻遏,则见头疼恶寒,湿性重浊,会导致身体沉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会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

所以三仁汤所针对的湿温初起有三大主证,一是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二是午后身热,身热不扬,三是胸闷不饥这一症状,在治疗这类湿邪时,吴鞠通还说了,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魂耳聋,甚则目暝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质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使气畅湿行,湿祛热清,脾气健旺,三焦通畅。

方中药物三仁指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杏仁可以宣利上焦肺气,因为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性味芳香开中焦,化湿醒脾,行气宽中,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性寒导下焦,渗利湿热而健脾,使湿从小便而出,方中还加了厚朴、半夏,这两味药苦辛温化,行气除满,可以有效把阻滞在胸胁间的水湿痰饮温化掉,还能够辅佐杏仁和白豆蔻,舒畅上、中焦之气机,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由此可见,三仁汤中的药味,是兵分三路,宣肺行气,运脾化湿,还利湿行水,同时作用于上中下三焦,解决了湿温影响到全身的问题。

我在运用的时候,三仁汤常合并藿朴夏苓汤使用,因为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很多会兼有表证,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多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为主,身体的热多还是湿重,并不能明显的以予界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