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解读:第六章:谷神不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六章:谷神不死
【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注释】
谷:生养的意思、形容“道”虚空博大。
神:形容“道”变化无穷,神奇。由于“道”能够生养天地万物,但又没有形体、深妙难识,故老子称它为谷神。
不死:永恒存在而不会灭亡。
玄:形容事物微妙难知,深不可测的状态。
牝: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
玄牝:形容“道”具有不可思议的生殖力、创造了天地万物,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可寻。
玄牝之门:微妙深邃的母性之门,这里指代生育万物的“道”。
绵绵:即冥冥,形容无形、不可见的样子。
勤:尽、穷竭。
【译文】
变化莫测的大”道”是博大无边、永恒不灭的,宇宙万物以它为母体而诞生,因此它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
它若隐若现存在于天地间,具有无尽的繁衍生命的作用。
【解析】
“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
老子不止一次地对其进行解释和描述,但每次都是点到为止。
这再次说明了“道可道,非常道”,用语言来解释真理的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但是老子依然极力地希望通过一些生动的比拟来把“道”的神奇虚空,永生不灭的特性告诉大家。
本章老子依然是用简洁的文字来对形而上的实的“道”进行描写,继续阐述“道”在天地之先的思想。
老子分别用“谷”来形容“道”生养天地万物的博大虚空,用“神”来比喻“道”的变化无常。
“道”是绵延不绝、永生不灭的,老子认为“道”是在无限的空间支配万物发展变化的力量,是具有一定物质规律性的统一体。
它空虚幽深,具有神奇的变化,而且永远不会枯竭,不会停止。
老子说“谷神不死”,正是体现出了“道”的永恒性,即恒“道”。
“谷神”并不是指稻谷之神,谷是指山谷,山谷是空荡荡的,所以用山谷来形容大道的虚无。
空荡荡的山谷可以生养万物,恰好可以用来形容大道能生万物。
神是指孕育万物的能力和不拘于形式的过程,谷和神合起来就是“谷神”。
可以理解为大道虚空生养万物,其精髓就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玄牝”一词中,玄是指旋转变化,牝指雌性的生殖器官,牝本来写作匕,象形字,像女性生殖器官的形状。
在古代,科学不发达,加之人们的思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女性能生儿育女,无法给以科学的解释。
他们看问题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对女性的生殖器官充满了崇拜甚至畏惧。
他们看到女子的肚子一天天隆起,十个月后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多么神奇!
他们不知道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才是孕育生命的开始,夸大了女性生殖器的作用,必然蕴涵着无数奥妙和玄机,所以才能从无生出有来。
大道生万物就如同人类的孕育过程,它充满了神奇又不为人所目睹,正因为我们无法亲眼看到,才更突出它的神秘和深奥。
大道的孕育和女性孕育的不同点在于,大道生育万物的功能是无限的,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而说“玄牝不死”。
它怎么可能死呢?
这是大道的本质特征使其永不停息地生化万物。
“玄牝之门”就是指大道生殖器官的门道,它存在吗?在哪里?如果大道存在牝门。
那大道也就是实体了,能够摸得着看得见了,可实际上大道看不见也摸不着,没有形象;
如果大道没有牝门,那么这样形容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大道的牝门存在于“无”的状态之中。
无的状态无处不在,充盈于整个宇宙中。
无中生有,有又变无。
无的蕴意是不见踪影又无法寻觅,从整体到分散,再由分散聚为整体,包含一切变化。
它永远都不会枯竭、停息,无所谓开始。无所谓结束;
喧嚣的生活,使我们的内心无法归于平静,我们忙于自己的欲望,而无暇顾及自己灵魂的呼喊,更没有聆听天籁之音的情趣。
我们生活得忙碌而平庸,常常会听到忙啊忙啊的悲怨,怨天怨地还是怨自己?
是因为生命的短暂才要穷尽一生的时间去忙碌吗?
怎样才算作穷尽呢?
泼灭内心燃烧的欲火,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听听老子的声音,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在理解老子的大道的真意后,我们会豁然开朗,按照道的规律去发展自身的优势,会省时、省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是老子对“道”的描述,他说,大道本身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却是绵延不绝的,能够产生出永不衰竭的力量。
道家养生法中讲究练气,呼吸吐纳,柔和深慢,绵绵不绝,若存若亡.神态祥和安定,从而达到身心和谐,愉悦轻松的状态。
这其实讲究的就是一种和谐的、恒久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巨大而用之不竭的力量。
在追求成功和进步的道路上,其实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状态。
王国维曾经概括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成功是一个过程,欲速则不达。
只有依靠勇气和耐心,用专注和持久才能最终撼动它。
【启示】
寻求根源,顺势而行
在喧器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很多人的内心无法归于平静,他们更多地忙于自己的欲望,却很少去顾及自己灵魂深处的呼喊,他们的内心是浮躁的,没有去立足根本,而盲目地去追求很多不切实际的东西,把什么东西都物质化,缺少精神财富的积累。
名誉、金钱、权力对他们有太多的吸引力,把这些当作是自己人生的终极追求。
于是,很多人因此而陷入了空虚和痛苦之中,甚至在遭受挫折和失败之后,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结果害人害已。
就拿天地生养万物来说,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种不灭的力量,“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需要持续地、恒久地去发挥作用。
所以人们在追求名利的同时,更要善于反观自己的内心,自己真的需要这些吗?
如果它已经成为自己的负担,让自己感到痛苦,说明它违背了自己的规律,不得其“道”,逆势而行,必然费时费力,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只有顺应自身发展的规律,才能发挥优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