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基准
学习地理可知道,地球上的山很高而海很深。比如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超过8840米,世界最深的挑战者海渊的深度超过11000米;美洲的最高峰超过7000米,而非洲的最高峰不到6000米。现在普遍运用的几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普通民码都可以提供3到10米级的定位精度;保密的军用码甚至可以提供厘米级的超级精度。而且导航定位是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一起给定。只提供地理坐标不提供海拔高程是不行的,因为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除了陆地上的用户之外,还有很多空中飞行的用户,这就是从飞机一直到巡航导弹。如果只提供坐标和方向导航而不同提供海拔高度的规避,那么飞行器就会有撞山的风险。几个在全球推广应用的卫星导航系统,现在也可以快速地切换;在大多数地方提供的坐标方位和海拔信息似乎大同小异。
于是就给全球用户一种地球的坐标基准和海拔基准都差不多的感觉。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要说,这种全球大地坐标基准和海拔基准差不多的想法,其实是错觉,是不正确的。虽然全球有格林尼治时间和格林尼治原始经度线和经纬度线这类全球通用的基准,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全球统一的大地坐标原点,更没有全球统一的海拔高度基准点。而凡是有真正全球性卫星定位系统的大国,每家都有独立的大地坐标体系和海拔基准体系。这才是世界级大国具备全球性军事行动能力的最基础的地理技术要素。而其他国家,不论在军用和民用上,只能选择其中的一套体系加入。否则,一旦遇到战争,在军事地理基本信息上就只能晕头转向。而现在几个全球卫星定位体系好像可以自由切换而且定位信息大体一致,只不过是目前全球性大国还维持表面的和气,没有彻底掀桌子、撕破脸而已。
如果全球性大国真的到了再次打世界大战的程度,那么现有几套卫星导航体系的数据会立即分道扬镳。那些自以为不用向大国提前交投名状,谁也不靠,就可以随便用民用码为自家武器导航的国家,到时候所有的导航芯片都会成为无用的废物。大地精确坐标的问题过于专业,这里就单纯讲讲全球海洋的海拔基准。所谓海洋的平均高度。也就是全球标准海平面,指在某一时刻,假设没有潮汐、波浪、海涌或其他扰动因素引起的海面波动,海洋所能保持的安静水平面。这个全球标准海平面一直只是理论存在,实际上从来不存在。因为就地球地质历史来说,海洋诞生后,全球的海平面的上下浮动差曾经高达300米以上。而即使目前,全球的海洋平面,不考虑潮汐和风暴带来的气压影响,也不是绝对平的。如果把标准海平面形象成一个标准球体,那么当今全球大洋表面有3个较大的隆起区域:一个在大洋洲东北部海区,相对隆起高达76米;第二个区域在北大西洋,隆起高度是68米;另一个在非洲东南部,隆起区域高为48米。
有隆起自然就有凹陷。于是还有3个较大的凹陷区域:一个在印度洋上,凹陷深达112米!第二个区域在加勒比海,凹陷深度为64米;第三个区域在加利福尼亚以西,凹陷深度为56米。而太平洋的平均水位也比大西洋日常高20厘米以上,这个通过开凿巴拿马运河时就已经发现。全球海洋高差为何如此之大?到目前还没有完全的解释,一般认为是海流自旋造成的惯性力导致。新兴大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验潮站观测所得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为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称为黄海基准面。而其他大国也都有各自的海平面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