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团伙作案
#基金投资者保护月#
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的证券投资基金。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之一。可随着私募基金逐渐被更多人知悉,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假冒私募基金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犯罪活动,骗取投资者的资金,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秩序与稳定。
什么是“伪私募”,又如何揭开“伪私募”的骗局?“伪私募”的特点,我们一起来研究!
1)未进行备案
“伪私募”以私募基金的名义来进行募集,但通常并未至协会办理备案手续。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基金业协会履行基金管理人登记手续并申请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在投资前,请务必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核实该私募基金管理人是否具备资质,不要轻信工作人员单方面的说辞。
2)公开募集
当“私募机构”找上你时,你就要小心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私募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募集,不得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直播、讲座等公开形式向大众进行宣传。“伪私募”往往不设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向非合格投资者推荐其产品,违法募集资金。
3)承诺“保本保收益”
“伪私募”为了诱惑更多投资者入坑,通常会向投资者承诺保本,并约定定期向投资者支付固定收益。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若是有“私募机构”向您明示或者暗示该产品“保本保收益”,不用犹豫,那一定是“伪私募”。
4)名基实贷
部分“伪私募”以私募基金为名,变相从事放贷业务。证监会警示:私募管理人不得兜售“明股实债”“明基实贷”等性质的产品。投资者在签署合同时,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充分了解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在投资后,也需明确资金的去向,并合理使用自身合法权利,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进行信息披露。一旦发现私募基金运作违法违规,及时向证监会进行报告。
风险提示: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本文仅用于投资者教育用途,诺德基金对文中观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均不做任何保证,文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类别的投资建议,诺德基金也不承担投资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