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京畿朝上客 再见已是画中人

《姑苏晚报》2021年06月07日 B07版

  陈良

  苏州黎里人、清代工部尚书周元理到底长啥样,无锡画家华冠的三幅画来告诉你。

  古代没有照相机,聪明的中国人却用绘画和拓印把影像妥善地保存了下来,传世至今,我们才有幸能一睹前人风采。中国的肖像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就已经有肖像画的制作了,《尚书·说命上》中就记有商王武丁梦见上帝赐予辅佐良臣,商王于是下令以形以求,后来果真在版筑的工匠中找到了中兴名臣的传说。“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说筑傅岩之野,惟肖。爰立作相。”春秋战国时,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居匿踪,越王思念,让人作范蠡像,故人已去,留下的只有画中人和思念。明清时期的肖像画达到了顶峰,存世量也多。里面留存了不少肖像资料。其中就有清乾隆时期工部尚书周元理的三幅肖像画。周元理为古镇黎里之显宦,周家列于黎里八大姓之首皆因周元理,黎里也以他为荣。黎里周氏不仅建造了古镇五大建筑赐福堂、寿恩堂、鸿寿堂、周宫傅祠、周氏义庄,更留下了浓浓的人文韵味。巧的是这三幅肖像画皆出自清代无锡画家华冠之手,画中的周元理形妙神合,背后故事也多。

  一

  在黎里周宫傅祠的主祭台后有一画,画中周元理骑着高头黑马,身着黄马褂,跃然黎里全景图上,画曰《梦萦黎川图》,此画取材于华冠为周元理所作的《盘山扈跸图》。

  《周元理传略》曾有如下记载:“乾隆四十年(1775),周元理七十寿辰,乾隆帝在京召见,御书'甸封绥寿’匾额,并颁赐冠服朝珠、上方珍物,并赐紫禁城骑马之殊荣,宫廷画家华冠作图记之。”查了相关资料,发现此说法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华冠并非宫廷画家。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杨丹霞曾专门考证,写了《华冠在京活动考》一文,明确指出华冠不是宫廷画家。最早论述华冠生平的是冯金伯,他称“华冠原名庆冠,号吉崖,无锡县人。工写照,以白描擅长,窄幅径寸,神气毕肖。山水以淡远胜,惜墨如金,非素交密友求之不易得也。游京师,名噪一时,最为皇六子所鉴赏,赠赉甚渥”。而后多数清人笔记资料都引用冯氏之文。然民国时,窦镇的《清朝画家笔录》却有华冠曾经入宫供奉、成为宫廷画家的记载:“高宗南巡,恭写御容,赏赉优渥。嘉庆初徵入都,供绘事。”查《高宗实录》中并无华冠曾为南巡的乾隆画过像的记录,内务府《活计档》也无华冠入朝供奉的记载。而窦文中这种说法却被近现代辞书引用,这对了解他的真实身份造成了困扰。事实上对于华冠是宫廷画家的误解,有一部分还来源于华冠自己,因为他曾在乾隆五十七年为继位前的颙琰(嘉庆帝)作过《芳庭诗思像》。此图描绘了春暮夏初之际,时为嘉亲王的颙琰在府邸赏花作诗的情景。嘉庆继位后,此图画心中被内务府钤盖了“嘉庆御览之宝”,这就成为后来华冠自用印“天子呼来”的缘起,本意是显摆炫耀一下的,倒被后人误认了他是宫廷画家。

  第二个值得商榷之处是此画并非记载周元理得紫禁城骑马殊荣之作。这画的原名是《盘山扈跸图》。乾隆四十年三月,乾隆帝曾御驾天津盘山。关于此次盘山之行,嘉兴的钱载画有《古中盘五松图》手卷,上有题识:“今岁三月,扈跸盘山,得谐慕堂太仆拄杖登山,遍游诸胜。入古中盘观古松五株,坐其下不能去……”落款为“乾隆乙未六月廿三日,秀水钱载”。周元理时任直隶总督,皇上来了当然要全程陪同。华冠的这幅《盘山扈跸图》描述的正是当时情景,盘山位于今天津蓟州区西北15公里处,因雄踞北京之东,故有“京东第一山”之誉。相传东汉末年,无终(今河北玉田)名士田畴不受献帝封赏、隐居于此,因此人称田盘山,简称盘山。乾隆皇帝曾27次巡游盘山,传说他第一次巡游盘山时,看到山景如画,不禁拍案称奇,情不自禁吟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画中的周元理身着黄马褂,头戴花翎,正侧耳倾听属下的汇报,神态专注。能穿黄马褂的有三类人:第一类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必须穿着黄马褂,以壮行色。这是因职而穿着,离开工作岗位或不与皇上同行,便不得穿,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职褂子,没有花纹图案。第二类是皇帝狩猎校射时所赏赐,也称为行围褂子,平时也不得穿。第三类就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的奖赏。这种褂子称为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场合穿着。显然画中周元理穿的黄马褂属于第一类。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元理做事十分谨慎,这一点也正是乾隆最赏识他的地方。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乾隆巡行山东接见周元理曾赐七律诗一首:

  微职洊臻幕府开,

  京畿最久更长材。

  事无巨细无弗悉,

  民有艰难有赖培。

  莫诩驾轻斯易耳,

  可知责重益覆哉。

  道途供帐宁须亟,

  夏谚犹惭为度来。

  诗中对周元理的细致安排和谨慎稳重赞赏有加。

  此画作于乾隆乙未十月,即乾隆四十年十月,纸本,设色,纵93.3厘米,横166.2厘米。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院。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恰周元理七十初度,他奉上谕入都称庆,得到了乾隆恩赏,据《周氏家乘》记载有:御书“甸封绥寿”额,冠服朝珠,上方珍物,赐紫禁城骑马,赐黄褂花翎,御笔诗章,书籍墨刻及克食等件。《高宗实录》上也记“又谕曰、兵部尚书嵇璜、工部尚书阎循琦、左都御史阿思哈、俱年逾六十五岁。直隶总督周元理、现届七旬均著加恩在紫禁城骑马”。《盘山扈跸图》在前,赐紫禁城骑马在后,二者没有任何关系,“华冠作图记之”显然指的不是这幅画。而下面的这幅《周元理像》倒像是作图记之的七十大寿之作。

  二

  《周元理像》,纸本,纵166.7厘米,横95.1厘米,结合另两幅作品的创作日期,应也是作于周元理七十大寿之际。此画现珍藏于南京博物院。画中周元理一幅气定神闲的样子,右手抚握玉佛手。左手轻扶圆窗,神态安详。此时的周元理春风得意,顺风顺水。乾隆三十九年七月直隶地区久旱逢喜雨,好诗词的乾隆龙颜大悦,赐诗一首《直隶总督周元理奏报得雨 诗以志慰 即书赐之》:

  批询近况才发去,已得优膏迅报来。同我勤民惟稼穑,告卿筹岁莫徘徊。早禾结穗增实矣,晚黍抽苗滋畅哉。永定更称流顺妥,锁眉缱得一时开。而后周元理又成功平定山东王伦起义,安然度过大汛,给自己的七十大寿提前送上了一份厚礼。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山东省寿张县后王庄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领导者是当地白莲教的支派清水教领袖王伦。继而进犯东昌及临清,夺粮船为浮桥,欲渡运河。直隶总督周元理受乾隆御命率兵助剿,扼守要害,严密巡防。王伦败退后守临清旧城,周元理又遣兵协同他部先发制人,并夺取临清北水关浮桥西岸,焚毁浮桥,以断绝王伦后路。随即各路官兵合围,临清旧城被攻克,王伦自焚而死,起义失败。起义事毕后,周元理又向乾隆请奏,“力行保甲一法”,乾隆阅后十分赞赏。

  三

  华冠为周元理画的第三幅画是《灵鹫读书图》。原画已流失,不知所踪。留下的是一件拓片,珍藏于吴江文史名家、黎里的李海珉老师处。此原画也作于周元理七十岁时,黎里周宫傅祠周元理祭台上用的就是这幅画的改版。原碑部分残石现藏于黎里文保所,拓片中周元理手持书籍一卷,坐一天然石台旁,长袍素装。身后是层峦叠嶂,苍松翠柏的山景,神色恬静。

  画像后一页薛田玉以篆书“灵鹫读书图”五字为题首。薛田玉,无锡人,与吴峻辑有《花砖新律》。再后页是周元理自题诗:镜里萧萧白发新,“聊凭初地写吟身。环青飞翠窗间色,清明疏钟物外因。三竺林泉天下最,一生面目本来真。少年结习陈编在,不是江湖学散人。”边上还有题记:“余昔读书武林之宁峰庵,庵近飞来,层峦在牖,焚香啜茗,晨夕咿唔,往往与梵音松声互相酬答,时复雌黄艺薮,採择成编,有青照楼之刻,迄今四十余年矣。公余之暇,追念前游,犹仿佛在冷泉灵苑间也。爰属华生图之,而系以诗。七十老人燮堂元理自识。”华生即是画家华冠,这一称呼也间接证明了华冠并非宫廷画家。

  说起这幅画,就要讲到周元理的身世,周元理的母亲是黎里陈永年的第五个女儿。周元理幼年丧父,依居黎里舅家,苦读于陈家青照楼。青照楼据清嘉庆版《黎里志》记载是在镇的发字圩。而图中题记“时复雌黄艺薮,採择成编,有青照楼之刻,迄今四十余年矣”指的是周元理和弟弟周元瑛当时编辑的《青照楼天崇名文选》,里面都是一些科举考试的文章,相当于现在的高考优秀作文选。而立之年前后,周元理又与弟弟回到杭州灵鹫峰宁峰庵攻读,那几年清静简单的生活让周元理在功成名就之后特别怀念,因此就有了“追念前游,犹仿佛在冷泉灵苑间也”之叹。

  三幅肖像画惟妙惟肖,多侧面再现一个活灵活现的周元理。

(0)

相关推荐

  • 赏画|宋《蓬瀛仙馆图》

    <蓬瀛仙馆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6.4厘米,横27.9厘米. 本幅无款印.对幅清朝乾隆皇帝题七言绝句一首.钤乾隆内府诸收藏印. 此图设色画屋宇.远山.溪水.奇石异木.各式陈设,宛似仙 ...

  • 艺术工场 · 赵小黎:专在各种废旧物上画画,用色彩注入新的生命

    一个真正画家的最好状态,应该是无所拘束,随心所欲,远离功利的诱惑与压迫,只专心用自己的独特的色彩.构图,创造和呈现一种美 赵小黎作为画家出名,并有了自己的表达语言,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契机.她弄自己的新画 ...

  • 钦赐谕祭周元理碑文

    据<黎里志>介绍,周元理原为浙江籍,9岁时父亲离世,母亲带他投奔黎里的娘家.周元理就在黎里长大,并凭借才学出任为官.乾隆四十五年(1780)周元理升任工部尚书,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病 ...

  • 武汉园博园,再见已是经年(上)

    在历年来举办的园艺博览会中,有几个是小秋曾经去考察学习过的,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在建成15年之后去的,2007年的厦门园博园是在建成8年后去的,2016年的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曾参与部分展园的 ...

  • 【榜上诗家】刘志广||玉兰次第京畿后,柳笛何时到牧家?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刘志广,内蒙乌兰浩特市人,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五次参加自治区中考语文命题.现任内蒙古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幼师.艺术专业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 ...

  • 许振东:试论古代文人的籍里混同与客徙——以明代京畿文人李东阳、程敏政等为例[下]

    三 由上文的材料与论述来看,称李东阳.程敏政.廖纪为京畿文人应该是可以的.应该说,古代文人籍里混同的现象绝不见,而于京畿之域尤为多.这是为什么呢?又体现出文人怎样的心态呢? 明建国伊始,本定都于南京应 ...

  • 「京畿必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

    <长安客话>,史料笔记,八卷.明蒋一葵撰,万历时期成书.此书为明代专门记载北京地区的文献中,仅存的几种之一.十七世紀末叶,清康熙朝朱彝尊编辑<日下旧闻>(一六八八年刊印),曾以 ...

  • 惊心动魄的一段历史:明后期发生在京畿的一次“惊天”大营救「上」

    明清时期,都城居于北京,环绕于其四周的广大京畿地区不仅起到拱卫京师的作用:而且每年官员士大夫们来往于京城都要经过这里,三年一周的进士考试,也诱使着天下所有热切于功名的人均要穿梭于其间的水旱两途.这密集 ...

  • 穷老汉救一红军干部,五三年中央亲邀其上京,才知那人已成正国级

    1929年的8月,在永定县的一个名为牛牯扑的小山村里来了一支红军部队,走在队伍最前方的人叫做"扬子任",当地的村民听到这个名字后都误以为是姓杨的主任,因此在称呼上均已"杨 ...

  • 大润发线上营收已超200亿元,生鲜成解药

    本文采编:吴文婧 核心导读: 1. 大润发如何自我革新? 2. 生鲜是线下卖场的解药? 3. 面对新零售冲击,线下卖场出路何在? 近日,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在一场零售行业大会上表示,大润发线上营收已超2 ...

  • 孙文:他穿上军装那年已而立

    1979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在公历2月28日那天.        他像往常一样参加完人民公社的党委会,然后对任职以来的14个月工作做了交接.明天他将脱下黑棉袄,穿上黄军装,去隶属军分区的县人民武装部 ...

  • 两个人断去联系后,再见已是陌生人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条带有照片的分享,无意中找到一张和以前同事们的合照,不过自从不在原来的公司上班后,已经断去所有联系了,现在回忆过去还很深刻,只是看着照片的他们,感觉很陌生. 断去联系后,再见已是陌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