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争力及反应训练
意拳争力及反应训练
人们知道拳术的力量,不同于本力和机械性用力。拳术力量的培养是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强化训练才能获得。意拳以站桩为基础,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的方式训练。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所谓真髓是指“拳劲”而言。意拳站桩所培养出的“劲”称浑圆力,我认为“浑圆力”是指人体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浑元一体的力为“浑元力”。我们如何通过训练获得浑元力其关键在于怎样运用精神假借,使身体各处建立矛盾争力,进而使周身与外界联系,建立争力,最终达到一动无不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争力”的训练
1、何为争力意拳所谓的争力,就是运用意念诱导统帅周身,上下,前后,左右,互相牵引于“中”共争所产生的弹簧般相互呼应的力为意中力,具备这种争力后,在经过试力走步发力等步骤练习,才能达到发挥整体力的目的,练习争力时,一般先由简单的争力入手,稍体会后再扩大到周身各部以求全身整体的争力,无论是简单的争力,还是整体的争力,都必须在浑元桩法中去摸索。
2、争力的练习我们应选用技击桩范围中的任何一种桩法,例如浑元桩的姿势站好后,设想两手腕部各系着一条弹簧与外界前方某一处相连,位置相当于风池穴下。练习时,运用意念颈部微拧,全身略由后靠于之相争,先带动手腕,腕子要拉紧前方的弹簧,设想前后的两个力量相矛盾,而手不为所动,似乎能感觉到有一股很强的阻力,稍一拉就松开,有一种推拉不动之感,同时也设想两手如抱一有弹性的球,头带动手时,有意将球外分内合,与周身相呼应,反复练习,时间稍长,自会摸到松松紧紧的争力,这就时所谓“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松紧互用”的意中力,这正是王芗斋先生所言“松紧紧松勿过正”,“正”是恰当,恰倒好处的意思。
3、整体争力的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已经求得争力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整体争力了,练习方式以浑圆桩为例,站好后,设想头顶好象有弹簧相连与两脚间中心点上下相争,同时头顶与后脚相争,更与前脚斜线相争,右胯与左膝,左胯与右膝相争。至于手与脚,肩与胯,作上下相争,则包含在头与脚相争之内,总之应该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共争一中。但必须注意,松紧之枢纽在于上下。
我们在练习时还要注意形曲力直,好象八面出锋,进而设想周身毛发飞涨与外界互相联系,相互牵引,身体不能动转而又处处都有微动之意,练习时一定要意念真实,但又不能执着己身。这就是芗斋先生所说“顶上力空灵,身如绳吊系,力松意须紧,毛发势如戟”之意。
我们在练习争力时尤其是初学者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站桩时可假借抱树之意,人与树成一体,手,胸,腹,腿与树接触,动作可将树往后拉或外分内合或将树上提下按,但练习时重点是只用意想不要做出动作来,因为目的是练神经反应,养成一种自然习惯,逐渐意到力到。二、练习时更应注意,意在远方,不在身上,在身上容易紧,意要放大,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三、动作和意都不要断,争力时不单单往后拉,还要向前推,要点是做成一个完整动作,要“意力不断”。练习争力时的精神,肌肉好象在赛跑准备时,有蓄力待发之意,要有动未动之势。
二、反应训练反应的基本训练,主要在于训练神经的迅速反应以之应敌发力而到达自卫。
通过站桩,试力等训练内容后,求得了整体争力后,周身各部都好象有弹簧相连,自身也像一个弹簧,设想,有人轻轻来推或轻压某部位,力量来自或上或下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不同方向,这时意念一紧,力就从一中心向应击而欲出,练习日久,有了心得体会后就可以进一步设想,有人猛击或突然袭击,意之所及力即应威而至,但不可发出及诸外形,作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第二种方法:设想自己站在一块漂浮在水面上得竹伐上,顺水随波逐流。忽而前后倾斜,忽而左右摇荡,忽而上下起伏,向前倾斜时,应将身体重心稍微后移,后倾时,将身体重心稍向前移,左右摇晃时,将身体重心左右移动,竹伐上浮时,身体重心稍往下降,下沉时,身体重心略向上提。要用意念支配,外形要小,尽量不要见形,要整体去做,不可单靠腿部,上下前后左右,初学时先可有顺序,略有心得后,就打乱固定的顺序,应该时时变换,初学时可设想竹伐动荡,沉浮缓慢,待有体会后,要逐步增加速度,例如在惊涛核浪中,瞬息万变。这是站桩时调整整体及训练身法步法得基础功夫。